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721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新人教必修4).doc

第-9-页共9页

w.w.w.k.s.5.u.c.o.m

必修四第四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吊丧(sāng)属文(zhǔ)郓城(jùn)连辟公府(bì)

B.更嫁(gēng)汤镬(hùo)摈弃(bìn)乞骸骨(hé)

C.负荆(jīng)渑池(miǎn)避匿(nì)檠弓弩(qíng)

D.刎颈(jìng)陛下(bì)节旄(máo)礼节甚倨(j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坦露心扉完璧归赵藕断丝连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B.坚明约束所向披糜苦心孤诣春宵一刻值千金

C.屈节辱命困顿穷厄哀声叹气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合契若神锐不可当婉言辞谢受之有愧,却之不恭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

比……怎么样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佯为:

装作

C.苟信然,则天之高邈……信然:

相信是这样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政理:

政治清明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

C.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D.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B.得夜见汉使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

6.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车特征拜郎中B.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C.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见《周礼》,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C.举孝廉不行: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天子射上林中:

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9.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贪,负其强负:

依仗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

只,不过

C.召有司案图案:

通“按”,审察、察看

D.怀其璧,从径道亡亡:

丢失

10.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

侍从

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布衣:

平民

C.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列观:

一般的宫殿

D.固请,召有司案图有司:

司法人员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大王必欲急臣D.乃使其从者衣褐

12.下列各句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晁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邓公曰: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上曰:

“何哉?

”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

“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

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悲夫!

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13.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治:

研究

B.莫敢难,独窦婴争之难:

非难

C.公言善,吾亦恨之恨:

怨恨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恐:

担心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乃赏成,献诸抚军

B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C以其辩得幸太子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16.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司马迁和班固评述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吴楚发动叛乱之后,晁错并不急于匡救国家之难,却想着公报私仇。

B.班固认为晁错进行改革是为国家长远计,而没有看到改革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C.司马迁认为晁错当权后变更国家原有的制度,不计个人得失,是难能可贵的。

D.班固认为晁错虽然没能终其天年,但其忠心可鉴,为后代人所同情。

姓名

选择题(每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4分)

(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4分)

(3)臣诚恐见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

(4分)

(4)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4分)

(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8.有人说温庭筠的这首诗中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赞颂爱国者的崇高精神”的,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6分)

三、语言综合运用

19.默写。

(8分)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武既至海上,,。

(《苏武传》)

(3)以精铜铸成,,,,。

(《张衡传》)

20.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7分)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选自刘开《问说》)

21.模仿给出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

(8分)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四、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22.

(1)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在“实话实说”节目中讲过一个小故事:

他在国外某地如厕,发现一个小男孩在不停地拉水箱冲便,因拉不下水来而着急。

龙永图十分感慨地说,由此事可以看出,这样的小孩子已有了可贵的责任感。

又据悉,我国已经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也将责任感列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

(2)非典时期,西安市长安区有叔侄三人,从疫区回来,他们没有回家,而是自动将自己隔离在山坡上的旧窑洞里。

这件事被政府知道后,马上给他们送来食物和饮用水,他们三人也被评为陕西2003年最有责任感的人。

请以“责任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

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答案与解析研读

1.C(A“郓”读yùn,B“镬”读huò,“骸”读hái,D“倨”读jù。

)2.D(A复—覆,B糜—靡,C哀—唉。

)3.C(确实如此。

)4.C(A孰—熟;B驩—欢;D版—板。

)5.C(C是使动用法,其他三项是名词用作状语。

)6.B(例句与B都是被动句式;A是定语后置句;C是判断句式;D是定语后置句。

)7.B(A特地征召;C财物;D获罪。

)8.B(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9.D(亡,逃跑。

)10.D(有司,官吏的通称。

)11.B(A“上”,名词用作状语;C“急”,使动用法;D“衣”,名词用作动词。

)12.B(A省略宾语“之”,C省略介词宾语“之”,D省略介词“于”。

)13.C(恨,悔恨。

)14.A(B①地方,②所字结构;C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拿,用;D①况且,而且,②暂且;A于是。

)15.C(“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16.C(由太史公曰中“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可知司马迁对晁错变法持贬斥的态度。

)17.

(1)晁错好几次上书说到削弱诸侯的事,以及可加以更定的法令。

(2)等到窦婴、袁盎进谏陈说,景帝于是命令晁错穿着朝服,而在东市把他斩杀了。

18.同意第一种看法。

诗中“魂销”“茫然”“雁断”“空向”等词无不透露出世态炎凉的感叹,尤其是结尾两句,派他出使的汉武帝已寝居茂陵作古,不能亲眼见他完节归来,自己的爱国赤心得不到赏识。

这样就使他更加为岁月的流逝而伤叹,为人心不古、世态炎凉发出感叹。

同意第二种看法。

首二句,尽管用“魂销”“茫然”两词,是写苏武的身后。

尽管世态炎凉可鉴,但是,一个爱国者的崇高精神却是万古长青,令人怀念。

结尾二句是说苏武归汉后,倍加怀念汉武帝,因为派他出使的汉武帝已寝居茂陵作古,不能亲眼见他完节归来,表彰其爱国赤心。

咏叹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了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19.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3)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4)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20、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21.思路提示:

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构成解说关系,第二和第三分句构成转折关系。

第二分句中的“人比黄花瘦”,第三分句中的“不肯过江东”分别照应第一分句中的“婉约”和“英气”。

示例:

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22.【写作提示】

古人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责”就是责任,对负起这责任所拥有的热情或者情感就是责任感。

责任无所不在,国家兴亡只是匹夫的责任之一。

有子女的,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当领导的要尽励精图治的责任。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见义勇为是责任,帮助别人是责任,爱护集体是责任,维护民族尊严是责任,扶贫济困是责任,认真读书也是我们中学生应尽的责任……总之,只要是应尽的义务,或者是符合道德良心的事,我们都应该尽到自己的所能去尽的一份责任。

从这个角度看,责任感这个话题还是很“开放”的。

不过,写作时切忌“好高骛远”,不该自己负责的,或者是自己不能负责的少写或者不写。

【例文】

是谁毁了中国足球?

随着11月17日广州天河体育场的记分牌定格在7:

0上,中国男子足球队的世界杯闹剧“完美”地结束了。

在香港同胞们的“积极配合”下,中国队显示了“强大”的实力,以#$%的前所未有的比分结束了这场交锋,但科威特队更是技高一筹,最终以一个净胜球的优势挤掉中国队,继续他们的德国之梦。

我们不禁要问:

是谁毁了中国足球?

纵观今年的中超联赛,你就不难得出结论,那就是缺乏责任心。

中国足球的发展,从来都与黑哨、假球、赌球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先说黑哨问题。

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比赛,就要有规则,而裁判则是第一时间内规范球员的外界因素。

但是作为这项任务的执行者,某些裁判员却借此大发黑财,在场上乱吹,一时间“黑哨”“官哨”满天飞,严重影响了比赛的公平公正性。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就是没有责任感,随便出卖自己的哨子所导致的吗?

在球场上打假球的事件也是数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有球员参与了赌球。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辽宁队守门员刘建生参与假球、赌球、吸毒至今仍在足协的调查之中。

如此缺乏责任感的球员让中国足球难以看到黎明的曙光!

进入国家队为祖国踢球本来是一个球员最高的荣誉和巨大的责任。

但有些球员却以国家队为跳板,提升自己的身价,为自己牟利。

在球队比赛时心不在焉,丝毫责任感也没有,以这样的心态去踢球,猴年马月才能让球迷满意!

正像一位韩国教练所说:

“中国的有些球员在球场上没有一点责任感,荣誉感,好像身上穿的不是国家队的球衣,不是为祖国去拼搏似的。

”而在&%%&年韩日世界杯上,韩国队以“拼命三郎”的气魄战胜欧洲诸路好手,历史性闯入四强,究其根本是源于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

最后一轮中超联赛早已落下帷幕,世界杯的大门也已向中国队关闭,在这国家队比赛几乎真空的几年中,中国足球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球员怎能成为球星?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球队怎能创造奇迹?

拥有责任感才是挽救中国足球的最佳良方。

『点评』读罢此文,让我们感动小作者内心涌动着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行文取材于现实,诉诸于笔端,一气呵成。

语言流畅有力,气势充沛感人。

担起责任,生命才有价值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那就是强烈的责任感。

它必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革命家瞿秋白,受命于白色恐怖之际,以一副柔弱书生之肩,挑起了统率全党的重担,发出了“武装革命”的吼声。

他就义时才36岁,可人们却纪念了他60年,而且还将永远纪念下去,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他的才气,还是他那份对国家命运强烈的责任感?

也许,时间能够冲淡一切,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人格,他的情操,让人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两次告别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和妻子儿女,来到世界屋脊支援西藏建设。

十年来,他以强烈的责任心为那片土地的发展与兴旺呕心沥血,他就是孔繁森。

他凭着一腔热血履行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责任,也与人们结下了生死相依的鱼水深情。

历史的车轮转到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击了中华大地,当“非典”突袭而来,那恐怖的场景让人望而却步,她,一个柔弱的女子,凭着一份勇敢走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履行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完成自己救死扶伤的使命。

叶欣,一个让世人永远铭记的名字,她那份对社会、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在人们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责任感到底是什么呢?

责任感是邱少云为了完成任务,面对熊熊烈火的纹丝不动;是黄继光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奋身堵住枪眼的铮铮铁骨;是董存瑞扛起炸药包走向永恒的坚定毅然……

历史已被如沙的时光掩埋,可是这些人的名字,在人们心中却成了永恒。

时钟的滴答声正告诉我们:

生命只有在承担责任中才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点评』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习作。

开篇直入话题,要言不烦。

主体部分材料翔实,都是热爱国家、忠于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时代英雄。

行文语言流畅、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考场作文,实属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