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72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90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doc

一九九0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

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圆括号内。

(1)方程的解是

(A)(B)(C)(D)

(2)把复数1+i对应的向量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得到的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A)(B)

(C)(D)

(3)如果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是S,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

(A)(B)(C)(D)

(4)方程在区间内的解的个数

(A)1(B)2(C)3(D)4

Y

1

OX

(5)已知右图是函数图像,那么

(A)(B)

(C)(D)

(6)函数的值域是

(A){-2,4}(B){-2,0,4}(C){-2,0,2,4}(D){-4,-2,0,4}

(7)如果直线y=ax+2与直线y=3x-b关于y=x对称,那么

(A)(B)(C)(D)

(8)极坐标方程表示的曲线是

(A)圆(B)椭圆(C)双曲线的一支(D)抛物线

(9)设全集,集合,

那么等于

(A)(B){(2,3)}(C)(2,3)(D){(x,y)|y=x+1}

(10)如果实数x,y满足等式(x-2)2+y2=3,那么的最大值是

(A)(B)(C)(D)

A

B

F

S

E

C

(11)如图,正三棱锥S-ABC的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如果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角等于

(A)900(B)600(C)450(D)300

(12)已知h>0,设命题甲为:

两个实数a,b满足|a-b|<2h;命题乙为:

两个实数a,b满足

|a-1|<h且|b-1|<h.那么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13)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必须站在A的右边(A,B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

(A)24种(B)60种(C)90种(D)120种

(14)以一个正方体的顶点为顶点的四面体共有

(A)70个(B)64个(C)58个(D)52个

(15)设函数的图像沿x轴正方向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图象为C。

又设图象与C关于原点对称,那么所对应的函数是

(A)(B)

(C)(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双曲线的准线方程____________

(17)(x-1)-(x-1)2+(x-1)3-(x-1)4+(x-1)5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等于__________

(18)已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如果的前n项的和,那么等于___________。

(19)函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

C1

A1B1

V1

FC

AB

E

(20)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若E、F分别为AB、AC的中点,平面EB1C1F将三棱柱分成体积为V1、V2的两部分,那么V1:

V2=_____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21)(本小题满分10分)

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

求这四个数。

(22)(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的值。

(23)(本小题满分8分)

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AB⊥BC。

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D、E。

又SA=AB,SB=BC。

求以BD为棱,以BDE与BDC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D

E

C

B

A

S

(24)(本小题满分12分)

设a≥0,在复数集C中解方程z2+2|z|=a.

(25)(本小题满分10分)

设椭圆的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已知点P(0,)到这个椭圆上点的最远距离是.求这个椭圆的方程,并求椭圆上到点P的距离等于的点的坐标。

(26)(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其中a是实数,n是任意给定的自然数且n≥2。

(Ⅰ)如果f(x)当时有意义,求a的取范围;

(Ⅱ)如果,证明:

2f(x)

一九九0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

理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CC6—10.BADBD11—15.CBBCD

二.填空题:

16.答案:

17.答案:

-20

18.答案:

219.答案:

20.答案:

7:

5

三.解答题:

21.解:

设四个数依次为a-d,a,a+d,

依题意,有

(2)式得d=12-2a(3)

将(3)代入

(1)式得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0,4,8,16.或15,9,3,1.

22.解:

由已知得

两式相除得

所以

23.解:

由于SB=BC,且E是SC的中点,因此BE是等腰三角形SBC的底边SC的中线,所以SC⊥BE。

又已知SC⊥DE,BE∩DE=E,

∴SC⊥面BDE,∴SC⊥BD

又∵SA⊥底面ABC,BD在底面ABC上,∴SA⊥BD而SC∩SA=S

∴BD⊥面SAC∵DE=面SAC∩面BDE,DC=面SAC∩面BDC,

∴BD⊥DE,BD⊥DC。

∴∠EDC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SA⊥底面ABC,∴SA⊥AB,SA⊥AC。

设SA=a,则AB=a,BC=SB=a又因为AB⊥BC,所以AC=a

在Rt△SAC中,

∴∠ACS=300

又已知DE⊥SC,所以∠EDC=600。

即所求的二面角等于600。

24.解:

设z=x+yi,代入方程得

于是原方程等价于方程组

(2)式得y=0或x=0.由此可见,若原方程有解,则其解或为实数,或为纯虚数。

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情形1.若y=0,即求原方程的实数解z=x.此时,

(1)式化为

(3)

(Ⅰ)令x>0,方程(3)变为(4)

解方程(4)得

由此可知:

;当a>0时,方程(4)有正根

(Ⅱ)令x<0,方程(3)变为(5)

解方程(5)得

由此可知:

当a=0时,方程(5)无负根;当a>0时,方程(5)有负根

(Ⅲ)令x=0,方程(3)变为0=a.(6)

由此可知:

当a=0时,方程(6)有零根x=0;当a>0时,方程(6)无零解。

所以,原方程的实数解是:

当a=0时,z=0;

当a>0时,

情形2.若x=0,由于y=0的情形已讨论,现在只需考查y≠0的情形,即求原方程的纯虚数解z=yi(y≠0)。

此时,

(1)式化为

(7)

(Ⅰ)令y>0,方程(7)变为即(8)

由此可知:

当a>1时,方程(8)无实根

当a≤1时解方程(8)得

从而,当a=0时,方程(8)有正根y=2;

当0<a≤1时,方程(8)有正根

(Ⅱ)令y<0,方程(7)变为即(9)

由此可知:

当a>1时,方程(9)无实根

当a≤1时解方程(9)得

从而,当a=0时,方程(9)有负根y=-2;

当0<a≤1时,方程(9)有负根

所以,原方程的纯虚数解是:

当a=0时,z=2i;

当0<a≤1时,

而当a>1时,原方程无纯虚数解。

25.解:

根据题设条件,可设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Y

P

b

a

OX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P的距离为d,则

如果则当(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矛盾。

因此必有(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由此可得b=1,=2.

所求椭圆的参数方程是由可得,椭圆上的点(),点()到点P的距离都是。

26.(Ⅰ)解:

f(x)当时有意义的条件是

从而它在x=1时取得最大值

因此,

(1)式等价于

也就是a的取值范围为

(Ⅰ)证明:

2f(x)

于是其中等号当且仅当

a1=a2=…=an时成立(即为柯西不等式)

利用上面结果知,当a=1,x≠0,因1≠2x,所以有

即有2f(x)

(注:

也可由数学归纳法证明)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