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808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

201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彷徨(huáng)瘦削(xiāo)亲昵(nì)敛声屏气(bǐng)

B.吝啬(sè)徘徊(huái)间断(jiān)惴惴不安(zhuì)

C.咆哮(xiào)附和(hè)搭讪(shàn)含情脉脉(mò)

D.自诩(yǔ)倔强(jiàng)冠冕(guān)沁人心脾(qìn)

解析:

瘦削xuē间断jiàn自诩xǔ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正确的一项是B

A.你看这些家俱都是你以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B.分析师认为,中国企业熟悉中国客户需求,可利用主场优势招揽更多业务。

C.新西伯利亚一些海滩突然遭受冰雹“袭击”,嘻戏玩耍的游人只得抱头逃离。

D.波音公司研制的移动激光武器能在不同环境下持续描准、追踪并击中目标。

简析:

A家俱—家具C嘻戏—嬉戏D描准—瞄准

3.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

①“水墨印象系列”服装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设计,让人▲在如梦如幻的意境中。

②一个多月来,通过向多位心理咨询师讨教,我们▲了许多排解心理困扰的经验。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淡化以至衰亡。

A.沉浸积淀逐步B.沉浸积累逐渐

C.沉溺积累逐步D.沉溺积淀逐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学员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扇舞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B.人们对“寸有所短,尺有所长”虽说耳熟能详,但并非都能深刻领会其中哲理

C.无论眼老戏还是新剧,两代艺术家的唱念做打都十分默契,真可谓天作之合。

D.成千上万只白天鹅汇聚在湖边,或翔或止,与蓝天碧水相映,令人叹为观止。

简析:

C天作之合,只用于祝福夫妻成婚之时。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科学的财税体制是国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

B.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古学家发掘出面积共2000平方米的古城已经出现城门和城墙。

C.铁路部门积极推进客票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改进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等功能。

D.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全球首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简析:

A语序不当,应改为“维护市场统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B句式杂糅,去掉“已经出现城门和城墙”或将“出”改为“的”;D偷换主语,在“是全球首个”前加“它”。

6.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D

稻田与荷花,只隔着一条田埂,▲。

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

他们也暗自喜欢着对方,▲:

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

秋收之后,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米的香。

①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

②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

③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

A.③②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

简析:

从上下文的语意来判断即可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为何古人认为丹顶鹤只栖息在高洁之地?

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鹤是高贵的。

B.在这一刹那,在这充满神奇的寂静之中,谁能说这片刻就不是永恒?

C.难道没有人听到过秋天豆荚迸裂的声音吗?

那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

D.如果不走进呼伦贝尔,怎么能体味出那草原牧歌中的蓬勃豪迈之气?

简析:

BCD为反问;A是设问。

8.为下面新闻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B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江南水乡浙江乌镇召开,近100各国家和地区的近一千多名嘉宾参加会议。

大会围绕国际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新媒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议题,举办了近20场分论坛和高端对话活动。

A.从乌镇开始温暖全世界B.全球嘉宾会乌镇,首度共话互联网

C.中国网络梦圆江南水乡D.让世界互联互通,以信息共享共治

简析:

新闻标题的拟定特别要注意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即“导语”部分。

从材料来看,首句着重介绍时间、地点、时间、人物,与之吻合的应是B。

9.以下以官职指称古人的一项是A

A.王右军(王羲之)B.韩文公(韩愈)

C.柳河东(柳宗元)D.苏老泉(苏洵)

简析:

A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B韩文公是韩愈的谥号;C河东是韩愈的祖籍,世人称其柳河东;D苏洵,字明允,别号老泉。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行李之往来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简析:

A“学者”古义指学习的人,今义常指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研究的人;B“非常”古义指“不同寻常的”,今义是程度副词;C“行李”古义指来往使者,今义指出行时的随身物品;D古今同义,都指片刻。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不拘于时

C.陈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而为秦人及威之所劫

简析:

A判断句;BCC被动句

12.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

A.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

——内心凝重,形骸放浪,与万种变化暗自吻合。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是因为我一个卑微臣子不能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我连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我推辞。

D.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这虽然免于飞行,可还是有要等待的东西。

简析:

A“心凝”、“万化”解释有误。

全句翻译为“内心宁静形体放松,与世间万物的变化相融合”;B“是以”应翻译为“因此”;D“行”、“待”翻译有误,全句应翻译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

13.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A.词人由眼前之江山联想到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映射南宋朝廷苟且偷安。

B.下片回顾刘义隆草率出兵“赢得仓皇北顾”的历史,告诫当权者不要轻敌冒进。

C.结尾处词人以名将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

D.本词历史沧桑、现实感怀与未来优思相交织,寓意深远,词风凄婉,意境苍凉。

简析:

“词风凄婉”有误,本词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词的特点,可谓“豪放深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河内凶凶:

收成不好,荒年

B.谷不可胜食也胜: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戴:

顶在头上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

检验

简析:

“检”:

同“敛”,检点,制止、约束

15.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A.邻国之民不加少B.填然鼓之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简析:

例句放在主谓之间,取独,无义;A结构助词“的”;B音节助词,无义;C取独;D代词,“他”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一段写梁惠王“尽心”治国但仍“民不加多”的困惑,以此引出下文孟子的论述。

B.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特点,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讽刺其治国并未尽心。

C.第四段孟子正面阐述他的“王道”主张,描绘出实施“仁政”后理想社会的蓝图。

D.孟子善于把握谈话对象的心理,步步推进,并运用排比句式,使论辩更富气势。

简析:

B“讽刺”有误。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18题

国内首部根据网络动画短片改编的同名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将于下月初亮相银幕,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的电影版也在酝酿当中。

这些短剧在网络上有着超高的人气,点击量均超过10亿,各自拥有海量的“粉丝”,带来了不小的话题效应。

制作方似乎也正是看中了这股“人气”,期望将其转换成现实票房。

不是名编剧、大导演的作品,没有大明星、老戏骨的参演,由网络剧改编的电影作品想要跻身“高大上”的电影界,只有打“粉丝经济”牌。

此前,网络红人“筷子兄弟”主演的喜剧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走的就是这种路数,依靠已经聚集了超高人气的网络红人、草根明星等,量身定制电影作品,精准定位受众群,带动宣传和发行,最终实现票房价值。

除了网络剧的改编以外,近两年来,由收视热门的电视综艺节目改编成的电影作品,也主要依靠了“粉丝”的购买力,票房同样很“火”。

2013年春节,由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的同名贺岁片,上映8天,票房突破5亿元人民币,取代《泰囧》成为最快“破五”的华语2D电影。

与一般电影放映时相对安静的情景不同,该片观众以家庭为主体,放映厅呈现出如同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边观看节目边点评的景象。

这种另类的观影体验,是“粉丝经济”电影作品独有的,某种程度上说,恐怕也正是观众对其如此热衷的原因。

另外,依靠微博营销、论坛预热等手段进行宣传发行,也是这类作品成功的经验。

相比于一般作品对艺术价值的追求,“粉丝经济”的电影作品则需要较大程度地保留原版作品的特点,包括人物形象、情节逻辑、风格品味乃至表现形式,因为一旦走样太多,“粉丝”们很可能就不会买账。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类作品并不算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们更符合一种文化产品的定义,并且从产出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

“粉丝经济”影片尽管多被传统电影人所诟病,但它的制作流程、宣传发行手段,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市场经验也可圈可点,传统电影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借鉴之处。

(选自2014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7.下列不属于“粉丝经济”电影成功经验的一顼是D

A.由人气超高的网络剧或电视综艺节目改编而成。

B.精准定位受众群,主要依靠海量“粉丝”的购买力。

C.利用微博营销,论坛预热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发行。

D.注重对电影艺术价值的追求,而不靠名导演大明星。

简析:

倒数第二段“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类作品并不算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们更符合一种文化产品的定义”可知,“注重对电影艺术价值的追求”有误。

I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A.制作方看中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超过10亿的点击率,将其转化成了现实票房。

B.看贺岁片《爸爸去哪儿》时观众另类观影体验,是观看一般电影时感受不到的。

C.一旦“粉丝经济”影片对原来作品的某方面特点有所改动,“粉丝”们就不会买账。

D.“粉丝经济”影片的制作、发行走的都是自己的路数,所以多为传统电影人所诟病。

简析:

A第一段“期望将其转换成现实票房”,意味着还没有实现;C第四段“较大程度上保留原有作品的特点”,而不是一点都不能改变;D从最末一段可知,“粉丝经济”影片的制作、发行可以为传统电影借鉴。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4分,第20题2分,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4分。

任选4题,如超出4题,则取前4题评分)

(1)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2)今两虎相斗,▲。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

(4)▲,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座中泣下谁最多?

▲。

(白居易《琵琶行》)

解析:

(1)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其势不俱生(3)朝不虑夕(4)无边落木萧萧下(5)江州司马青衫湿

(共4分。

每空格1分,如超出4句则取前4句评分。

20.文学常识填空。

(2分)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载: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

”对月: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上文提及的“柳七”和“柳郎中”都是指宋代著名诗人,“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其词作《▲》。

答案:

柳永《雨霖铃》(共2分。

每空格1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22题各3分,第23题4分,共1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23题。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

“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

“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

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

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

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21.“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这句话里“它的意图”是什么?

(3分)

答案:

①“我”无意中进了这个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②失魂落魄的“我”与荒芜冷落的它相怜相惜,褪去了昔日荣耀的“古园”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容纳了忽地残废了双腿的“我”。

22.指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

答案:

拟人。

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

23.简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4分)

答案:

运用比喻手法,说明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我”领悟到生命的内涵,于是顺利成章地安然于生命的逆转与命运的安排,而不再恐惧,因而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最大问题。

四、写作题(本大题30分)

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充满乐趣的事,在比赛中险胜,多了一次成功的体验;无意中读到一本书,获得了一份独特的领悟;与人交往中,发现自己性格身后受人欢迎的一面……在体验、回味乐趣的过程中,我们变得更深刻、更丰富。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选好角度,确定文意,自拟题目。

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600字。

评分等级标准:

一等(30—26分)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通畅,结构完整,不少于600字。

以28分为基准分。

二等(25-21分)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基本完整,不少于600字。

以23分为基准分。

三等(20-1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够明确,有基本内容,语言基本通顺,结构不够完整,不少于600字。

以18分为基准分。

四等(15分以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与题意完全无关;②语病极多;③字数不足400个。

评分说明:

①不拟题目者,扣2分。

②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③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者,扣1分;全文标点不清者,扣2分。

④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者,酌加1-3分;字迹模糊、卷面不整洁者,酌减1-3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

//sj.fjjy.org

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