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186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文言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跑逾:

超过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仰慕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患:

担心趋:

到…去

(5)援疑质理:

援:

引,提出质:

询问

(6)俟其欣悦:

等待

(7)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

被:

同披,穿腰:

腰配,动词。

2.重点句子翻译: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

手指不能弯曲伸直,不放松(懈怠)抄书。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神色从未稍有委婉。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4)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馆,主人每天供应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3.思考问题,理解课文思想

(1)见语文资料书P58.

(2)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答:

抄书之艰、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答:

博览群书、尊师好学、乐以忘忧。

【课后反思】

1、优点:

2、不足及改进:

莘县明天学校初中部个性化教案

课题:

课型:

重点:

难点:

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

2、直击考点

蜿蜒璀璨咫尺挑衅慷慨大方悠游自在囊萤映雪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作者虽身处漏雨茅屋,仍心忧天下寒士的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刘祯《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乐观胸怀的诗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油然而生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心境的诗句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完成资料书P60—63的练习。

(1)百废具兴:

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叮嘱,嘱咐,嘱托。

(3)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详细。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

虽然如此,那么极:

尽,远通

(5)连月不开:

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6)而或长烟一空:

(7)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政事都兴盛起来了。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3)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清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7)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没有。

归,归依。

(1)杨绛先生曾说过:

“人生最美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是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

(请用原文回答)。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担当?

(2分)

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第二问联系自身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2)“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

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

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

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

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忠贞不渝。

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绝唱。

2、优点:

《醉翁亭记》

3、直击考点

干涸媲美馈赠缄默抑扬顿挫沧海桑田相形见绌

(1)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诗人志向高远、感情豪壮,又表达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的两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体现诗人观察景物之精细,令人赞叹的诗句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李煜《相见欢》一词中描写庭院中清幽景色的词句是: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范仲淹《苏幕遮》一词中,暗含感叹故乡遥远之意的两句是: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7)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完成资料书P63的练习。

(1)环滁皆山也:

环绕。

(2)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3)名之者谁:

取名,命名

(4)至于负者歌于途:

背着东西的人

(5)杂然而前陈者:

摆开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7)太守谓谁:

为,是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喻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而站起时而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情景。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忧”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

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醉与乐的情怀。

(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3)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不胜酒力;

与民同乐;

陶醉山水;

自得之意。

(4)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

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

陶渊明:

忘怀宠辱,自得其乐;

欧阳修: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5)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

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

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

你以什么为乐?

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任选角度,言之有理,思想积极即可。

(6)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出师表》

4、直击考点

襁褓妖娆红装素裹心无旁骛亵渎繁衍

(1)温庭筠《望江南》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无尽相思之情的两句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创意出奇,,物化了自己内心哀愁的名句是: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完成资料书P74-76的练习。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确实,实在秋:

这里是“时”的意思。

(2)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选拔遗:

给予

(4)悉以咨之:

悉,全,都咨,询问

(5)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6)后值倾覆:

遇到

(7)深入不毛:

不长草

(8)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攘除:

排除,铲除。

(9)斟酌损益:

损,除去;

益,兴办,增加。

(10)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细致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寄托给我。

(4)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叹息、感到痛心和遗憾的。

(5)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1)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2)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军师,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请写出两例。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三气周瑜等。

(3)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

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

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智慧的化身等。

(4)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借鉴意义:

结合实际任选一条作答即可。

(5)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直击考点

睿智恪尽职守重蹈覆辙汲取吹毛求疵咬文嚼字

(1)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表现劳动人民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刘方平《月夜》一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把早行情景写得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中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诗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晏殊《破阵子》一词中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词句是: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完成资料书P81-83的练习。

(1)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指被任用

(2)傅悦举于版筑之间: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责任,使命。

(4)动心忍性:

使…惊动使…坚强

(5)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6)衡于虑:

通“横”,梗塞,不顺。

(7)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8)而后作:

奋起,有所作为。

而后喻:

通晓,明白。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3)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没有的才干。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想明白。

(1)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内有法家拂士

(2)外有敌国外患

(2)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

第二问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答共同点:

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4)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

(1分)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2分)(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

《鱼我所欲也》

6、直击考点

慰藉深邃荣膺锦幛怅惘根深蒂固豁然开朗

(1)苏轼《浣溪沙》中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的词句: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2)李清照《醉花阴》中暗示饮酒赏花也难解思念之苦的句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4)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5)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中作者采用拟人手法,讽刺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的句子是: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完成资料书P83-85的练习。

(1)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灾难辟:

通“避”,躲避

(2)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

这已:

停止,放弃

(5)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6)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官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辩通“辨”,辨别。

(1)请你从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