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往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2061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童年往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忆童年往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忆童年往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忆童年往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忆童年往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忆童年往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忆童年往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忆童年往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忆童年往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忆童年往事.docx

《忆童年往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童年往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忆童年往事.docx

忆童年往事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忆童年往事(总7页)

忆童年往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忆往事,悄悄地溜走,就像流水永不回头,不回头、不停留、永不停留......

(一)忆苦思甜的年代

那个年代,是闭关自守、聊以自慰的年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与天斗、与地斗、与你斗、与我斗的年代;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年代,最终可苦了老百姓。

记忆中的诉苦大会。

那一年,我大约是6岁左右,有一晚,长辈们都集体坐在生产队干部的家里,里三层外三层,可热闹了,点的是煤油灯,那股煤油气味太难闻了,长辈们轮流讲述,轮到我奶奶讲的时候,我特别的专注,并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观察我奶奶的表情,我奶奶讲到激动人心之时,她还泪流满面、一把鼻滴、一把眼泪的,当时,我是凑热闹的,总是要到人多的地方,觉得好玩,也不知道我奶奶讲些啥、哭啥,年代已过去几十年了,想起我奶奶哭诉的原来是万恶的旧社会,向人们诉说人间的苦。

尝试忆苦思甜粥。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

我到了上小学一年级,也亲身体验了一次蛮有意思的忆苦思甜生活。

之前,老师交代每个学生都需要自带饭碗,以便有“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更深刻的对比,当时全班同学都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事,不敢马虎,静静地在各自的座位上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上课了,老师们扛着几大桶的忆苦思甜粥。

老师细致地向每个学生的饭盆里盛上,尽量做到点滴不漏。

在碗中,我能清淅地看到有3至5粒米粥,外加地瓜叶一根,这就是所谓的忆苦思甜生活体验。

现在回想起来,忆苦思甜粥还真是不错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养身子就靠它了。

忆苦思甜笑话一则:

有个长辈,不经思索,一上来就说:

“以前(指解放前)有鸡肉吃,现在(指解放后)连鸡汤都喝不上……”,生产队干部一听就慌了手脚,还没等她说完,就叫她打住。

 

(二)意外收获

捡谷穗。

每年的7月份,稻谷飘香的南方,农忙早稻收割季节到了,农民们弯着腰顶着烈日,手拿月牙状的镰刀,一抓一割,动作纯熟、反复、利索,收割的稻谷叠放转移之间,总会遗漏一小谷穗,这就让我们小朋友们跟踪上了,你争我抢,不让方寸,哪怕捡到一小粒,可以喂养鸡、鸭等家禽,也觉得是给家里增添了些许收获,心里倍感无比的乐呵和自豪。

捡龙眼。

暑假到了,龙眼也熟了。

邻村田心古屋的龙眼要下树了,大伙异常高兴,都争先恐后奔到树下,捡采摘龙眼掉下的散落果,人人都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只要在龙眼树范围内有声响出现,都会判断为是龙眼的掉落,促使大伙三步并作二步地争抢捡漏,这在时下物质贫乏的年代,能吃上龙眼是多么的奢侈。

 

(三)农村的摸虾捉蛙活动

(1)钓鱼、虾

钓鱼。

钓鱼是最无聊的事,在烈日当空、和风吹动的钓鱼是特无聊的事,无鱼上钩是极端无聊的活动。

池塘边,有一伙人相隔一段距离,一字摆开架势,头戴草帽或竹笠,手持钓竿,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

我虽然对钓鱼兴趣不是很浓厚,在读书无用论之下,闲着无聊,为打发光阴,总得找点事干一干,说白了,也为改善生活,想吃鱼,没钱买鱼,就只有自已动手了,看着人们钓的鱼都是鲫鱼,一打听,生产队管鱼塘是有个规矩,只准钓鲫鱼,其它鱼不准钓,为此,我也跟着人们去钓鱼,自已动手制作钓竿,到市场花5分钱买个合式的鱼钩,2毛钱的线,钓竿就随便找个竹竿或木竿,就完事了。

人们钓鱼得撒米,把鱼引入伏击圈,用饵上钩,我还真的运气不错,不撒米,照样把鱼钓上来了,那个美呀,心里乐坏了。

鱼拿回家,没有油,煎着吃,味道一样美极了。

钓虾。

钓虾的游戏,小的时候经常玩,但现实版的钓虾,感受可完全不一样。

虾上钩是衔着蚯蚓饵料走,线被拉得直直的,用力起饵料,虾容易跑掉,虾遇紧急情况时,会往后弹走,动作很敏捷,这是虾的特性。

这样还得想个法子,做个圆口布袋,将布袋预先放在水中,等待虾上钩后,一手拿钓竿,慢慢引入到布袋口,布袋往上提时也不要过快,两手巧妙完美合作,真正达到瓮中捉鳖的目的,就算成功了。

当然了,想自娱自乐,搞个小池子,放些虾,也有同样的效果。

(2)抓土青蛙

清明时节,水稻刚插上不久,是青蛙出末的高峰时期,有些人在钓青蛙、有些人在晚上抓青蛙,两种方式我都有所经历,还真蛮有乐趣的。

钓青蛙。

工具与钓鱼差不多,用木棍系上一根缝纫机线,饵料用的是蚯蚓,带上用废布料加工的袋子或塑料薄膜做的袋子装青蛙,这样就可上阵了。

青蛙喜欢躲藏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所以要找准禾苗多或草丛密集的地方,梆在钓竿上的蚯蚓,青蛙眼睛的特性是静的物体是看不见的,所以要反复多次机械式上下离地拉升蚯蚓,以吸引青蛙的注意力,并使青蛙上钩后,快速拉进装青蛙的口袋中,这样就成功了。

抓青蛙。

这个行动,只有在晚上进行。

田埂或水利坝上,天气越热,青蛙出来纳凉就越多,带上家里唯一的电器----手电筒,左手拿电筒,光柱直射青蛙眼睛,使它有点迷糊,右手快速扑腾过去,但有时也会失手,青蛙反应也是蛮快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收获还是不错的。

(3)钓、照土黄鳝

钓黄鳝。

放暑假,又到钓黄鳝时节了。

工具是自已制作的,用针做钩,织手套的线作引线,蚯蚓作饵料。

钓黄鳝要善于发现黄鳝洞,有时,半天功夫都发现不了一个黄鳝藏匿的洞穴,在引线往洞穴试探过程中,发生洞里的水往外冒,引线的手感紧绷绷的,那说明黄鳝已上钩了,如遇到大黄鳝,不能用力快速往上提,引线会被扯断,要用韧劲和黄鳝较量,待黄鳝的力量感觉弱些时,就赶紧往外拉,因为黄鳝浑身光滑,用手不好抓,还得施展技巧,用自制带牙的竹子钳,就能轻而易举地抓住,但在钳的过程之中是不能太用劲,否则黄鳝会被剪为两半。

记得我小学同学,有个叫张学会,学习怎么也不会,但钓黄鳝,他还是有一手,一个中午,能钓好几条,他是靠空手抓黄鳝,但不管怎样钓,还不如在晚上照,来得痛快,抓的量又多。

照黄鳝。

漆黑一片,天气闷热,黄鳝洞外活动就频繁;月亮当空,黄鳝洞外活动就少,这是黄鳝夜晚洞外活动的基本规律。

燃烧的材料是松木或废旧轮胎碎片,燃烧烟雾很大,一定要戴上口罩,以保护呼吸道,晚上七、八点开始出发,我和二哥同一路,他前我后,准备抓黄鳝的工具,这至关重要,并共用一盏火。

农村的夜晚,除了天上的星星在闪动,就是田间照黄鳝的火在流动,热闹的时候,有好几十盏火呢,到了晚上十二点多,就该收工了,收获好时,有半篓多,当摘下口罩时,才发现口罩的鼻子孔呼吸处有二个浓黑的圈圈。

惊险一幕:

照黄鳝的过程之中,由于天气闷热,火势稍暗,很容易将蛇误认为是黄鳝,的确,蛇与黄鳝,外型近似,但最主要是头部完全不同,所以在钳抓的时候,要特别的小心。

我哥俩就钳抓起好几次,把它放到火上烧掉。

客家人吃黄鳝,主要用于炒面或炒苦脉菜,都是补身子的不错选择。

如今市场上所谓的土黄鳝,可不敢恭维罗。

(4)摸土田螺、踏土河蚌

游泳是我儿时夏季最喜欢的户外活动之一。

池塘的水,是不流动的死水,农村人把屎、尿、粪、洗衣服、生活污水等等统统往里倒,现代人看来是极其不干净、不卫生的水。

我游泳就是在邻村田心古屋的天井塘学的,最有乐趣也是最使家长担心的就是跳水活动,因为池塘底部的污泥较厚,跳水时怕头扎入污泥起不来了,而发生危险。

所以很多长辈都事先作出引导,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但作为小孩玩起劲后,哪管那么多,还好,总是有惊无险。

要去游泳,要先说服长辈,还真需要花费些时间,找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才给予放行,不是摸田螺、就是踏河蚌之类的活动,同时也有好多小伙伴参加等等,长辈才勉强答应。

踏土河蚌。

牛粪越多,河蚌越肥,好家伙,河蚌生存是喜爱长在脏泥沼中。

实际上,摸田螺、踏河蚌,还需要有一定的游泳技术才行,一般的功底还不行,特别是踏河蚌,脚要踩入泥浆中,凭感觉疑似河蚌之后,才潜入水中用力往上扒,有时是惊喜、有时是失望,扒上来的是块石头,失望之余再继续找,小河蚌在浅水泥浆里,大河蚌通常都是在深水泥浆中,脸盆在水中漂呀漂,收获的河蚌就放在脸盆里,还要小心弈弈的护着脸盆,别让它沉了,否则,又要重捡。

由深水处游到浅水处,就可以摸田螺了,田螺喜欢在浅水处游动,这个简单,只凭手感,就可以了。

化险为夷:

稻田或池塘里,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有蚂蟥,青色,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经常与水草混在一起,不易识别,池塘里游泳,蚂蟥会不知不觉之间吸血或进入到人体的生殖器,如果在体表处吸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用口水,蚂蟥遇口水就脱落了。

有次在池塘游水,我的外阴部发现了蚂蟥,吓了我一大跳,马上用口水涂上,蚂蟥就掉了,再来一脚,就叫蚂蟥归西了。

(5)莲花怒放的季节

那年暑假,东教场背邻村田心古屋的池塘种有莲花,好看极了,有些含苞待放、有些花儿怒放,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常常被喻为人品之高尚。

莲藕植物,荷叶、花、莲子、莲蓬、茎、莲藕,全身都是宝。

种植莲藕的池塘,水质清凉,清彻见底,通常夏季小孩身体经常发生局部肿疮之类的皮肤病,洗一洗都有好转,没有皮肤病洗一洗感觉清爽、舒服、自在。

可爱的莲花,特别是含苞欲放的,听说可以煲水喝,有生津止喝、清凉解毒功效,荷叶挺出水面老高,我就偷偷地不怕被刺伤的风险,摘了一朵,莲花特有的香味,清香宜人。

莲蓬成熟期,生产队派人看管得紧,就不敢偷摘了。

得花5分钱买一个莲蓬,莲子生吃,清甜可口。

玩皮的小伙伴们,将黑色皮硬的莲子,在地上摩擦几下发烫,再用它烫人,那时候,没玩具,也就玩一玩取乐而已。

(6)旱塘。

旱塘是指将池塘里的水全部抽干、全面清理,缩小范围就与家里养鱼换水一般样。

邻近几个村都有这个动作,因水无法抽干,把鱼捞得差不多,然后,就开放给大家打捞,场面是相当的热闹,你捞、我捞、大家一起捞,水很快就浑浊了,象泥浆一样,鱼缺氧,就浮出水面,容易发现鱼的踪迹,有个叫阿培的邻居,走在池塘中央,发现了一条鳗鱼,约80厘米长,又惊又喜,立即上前捕捉,但鳗鱼全身都是滑溜溜的,不好抓,他使出浑身的招术,费了好大的劲,才捕获,他的勇敢和顽强,大家见此情景,都迎来赞誉和羡慕的目光。

旱塘的战利品,大都是小鲫鱼、小丁鱼、小虾、田螺、河蚌之类。

(7)摘柿子

邻村熊姓屋后,种植有柿子树,每到柿子树开花时节,就检花玩,手中花的悠香,扑鼻而来,用缝纫线把花瓣穿在一起,制作成花圈,装扮成凯旋而归的英雄形象游戏,挺骄傲的。

每当柿子快成熟之时,就赶快偷偷摸摸地摘几个,因柿子树枝较脆、易断,树约三层楼高,就用竹竿将它打落,听人们说石灰水可以泡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吃,就如法炮制,试验是不成功滴,口感甜中带涩,还是舍不得丢弃,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填了肚子再说。

南方的水果,品种还不是很丰富,产品单一。

计划经济年代,物资流通更是滞后,北方的水果,到不了南方,南方的水果,到不了北方,所以市场上也就见不到苹果,也不知长得啥模样、啥味道,自八十年代中期的改革开放之后,生活才真正的改善,多姿多彩、物品丰富。

 

(四)充实贫乏和孤燥的精神生活

中国百姓们的文化生活的确是相当的贫乏和孤燥。

儿时印象中,客家戏曲和客家山歌等传统剧目,都是长辈们的所爱,但要看一场电影或戏曲,学生票5分至7分一张,有些学生还买不起票;成人票2、3毛一张,算是奢侈的消费。

我舅是时任山歌剧团的负责人同时还是主要演员,每次有新剧目上演时,都带我们全家走后门,看霸王戏,我是凑热闹的,看到舞台两侧墙上由专人播放字幕,觉得好玩,《挽水西流》、《枫华正茂》等剧目说些啥,现在都忘了,据说这些录音制品都流传到了海外,深受海外客家华侨的欢迎。

看完山歌剧,我大哥踩着永久牌单车带我回家,一路下坡,速度飞快,我座在后面心惊肉跳,够吓人的。

正因为消费不起买票看电影,就经常打听有免费看电影的场所,如农业学校、师范学校、部队独立团、军分区等等,哪怕步行个把小时都不觉得累,部队独立团放电影,是我们小伙伴们经常去的地方,虽然要爬上百级台阶,但为了看电影,也在所不惜。

一晚放二部,这是观众们极其渴望且期盼的,看着部队的吉普车不停地在跑片,都知道影片在部队之间轮着放影。

电影《钢铁战士》中的解放军战士俘虏后被国民党严刑拷打的残酷情景,印象最为深刻,渲染了共产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仇大恨。

     

最开心的是热闹过新年看电影,政府在东教场向市民免费放电影,但几年来都反复放“三战”即《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今年放了其中一战,明年放另外一战,轮着放。

有一年春节,看电影的人群黑压压一片,有些坐着、有些站着,观看秩序原本就比较乱,但还有更可恶的人,做出缺德事,一块飞石,从天而降,正好砸到我奶奶的头上,当即流血,此情此景,大伙都很紧张,赶快对她进行了简单包扎。

告诫那些长在红旗下做缺德事的人,血债是要血来还的,我奶奶终归会找他算这笔血帐滴。

农村的夜晚,夏季除了天上的星星在一闪一闪外,甚是无聊。

为省用煤油灯,长辈们都在户外三五成群座在宽宽的大板凳上,翘起二朗腿,东家长西家长的谈论着,谈论最多的不外乎人世间的男女情事,当谈到港产片《三笑》时,大家还念念不忘电影院晚上连续开四场的记录,去晚了,还买不到票,只能从票贩子手中买,看来情和爱是人们最热衷的话题了,难怪我们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必由之路。

 

(五)遮掩我的过失

兴趣是要靠培养的。

时任东街小学的仕杰老师推荐我到业余体校学习羽毛球,因是业余体校的编外人员,无法确定在编人员打与不打球的时间,有时等待的是一场失望,梅县中学(现改为高级中学)礼堂球场里空无一人,断断续续的练习,不知不觉之间一晃二年就过去了。

有次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由于用力过猛,球拍脱手飞出去掉地上把拍框给砸断了,这个球拍是球友张文胜的,他要了我的拍去练球,这下可把我吓懑了,给我弄坏了,我得赔呀,我的球拍是学校给的,我只能将学校的球拍赔给他了,一个球拍时价要7块左右,当时是个天文数字呀,回到家,二话不说,隐瞒实情,就赶紧把破球拍藏在床底下,生怕父母发现会被捱打或责骂,之后,自已动手用铁丝包扎一下球拍的破损处,还是带上破球拍,继续练球,这事使我好长一段时间,心里都无法平静,一直埋藏至今,都没告诉过我父母及仕杰老师。

光阴似箭,时代发生了巨变。

球拍的线断了,以前是靠手工穿线,也谈不上拉个几磅的线,打球的队员们有好些是穿线的能手,靠一把尖锥就能完成。

现如今,先进一些的穿线工具,都用上电脑拉线机了,针对球拍、球线的质量,要求都高了。

不怕苦,是条件所局限的。

当年,球员们在二个小时的训练中,一直到训练结束,大家都没水喝,我实在口渴难耐,就经常喝自来水解解渴。

现在,由于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好多,为强身健体,租用球场进行羽毛球健身运动,沿用毛泽东的口号: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六)“海陆空司令”的经历

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年代,农村是不准擅自搞副业的,说是走资金本主义道路,要割资本本主义尾巴,那个年代,中国的百姓可苦了。

我家养了猪、养了鸡、还养了鸭。

我就被任命为“海陆空司令”-------养鸭子。

养了2只番鸭,它的主食是米糠饭,主要是产蛋,在产蛋前后,它经常飞上屋檐,算比较好管理的家禽。

后来,不养番鸭了,接着养了6只水鸭,小水鸭辩别不出公母,到了半背鸭时,公鸭的特性才显现出来,尾巴上有根毛是卷曲的,公鸭长大后,留着家里加菜;母鸭长大后,留着下蛋。

鸭子肚子饿时,唧唧喳喳乱叫,响声连片,也够嘲杂的。

鸭子要长得快,还是要勤快些,多找些可口的喂它们,如挖些蚯蚓、抓些小虾,再加米糠饭,3个月左右就可下蛋了。

有次,一只蛋鸭到晚上了,还在池塘里不肯上岸,全家都围着它转,它不靠岸,一怕丢、二怕蛋下到池塘里、三怕给蛇咬死,就用大量石块砸,也不管用,很无耐,只能下池塘直接赶了,有好几次都遇到这种情况。

放鸭是一种乐趣,在割完稻谷的田间放,鸭子争抢稻谷和虫子吃,吃得饱不饱,就看它的喉袋鼓不鼓;在池塘里放鸭,最精彩的莫过于鸭子潜水抓鱼或抓田螺的情景,它的生存技巧还是不一般的。

另外,鸭子戏水与鸳鸯戏水,我看是一个样的动作,不同的是鸳鸯的羽毛更加艳丽多姿。

 

(七)幸福的太阳雨

夏季,最酷热的夏季,能在下午出现一场太阳雨,那股闷热湿气,冲刷到池塘里,人们期盼着能在第二天有所收获,当然了,鱼塘的管理员可就不乐意了,怕鱼缺氧,那个年代,农村哪有针对鱼的供氧设施,只能是靠天吃饭,任其自然了。

如愿而下的太阳雨,之后的第二天清晨,沉闷的空气,没有一丝的微风,鱼塘里的鱼儿,趁着早上的清凉,浮出水面游动着,酷似争抢着呼吸,又像肚子饿得发慌似的,客家地区管它叫鱼儿“翻王”。

出现此情此景,这是最繁忙的早晨,大家都带上网渔虾工具及装渔虾的篓工,七手八脚地在池塘边你捞一下、我也捞一下,不管能否有收获,动作是这样做的,渔网捞上几个虾或小鱼,在网中活蹦乱跳,抓虾时,要注意别扎到手,虾刺还是很锋利的,一大早下来收获还不小,太阳渐渐东升,气温也在不断升高,也就见不到渔和虾的踪迹了。

美丽的太阳雨,带给人们希望、带给人们欢乐、带给勤劳人的收获的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