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207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docx

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

 

2021年房地产土拍竞品质分析报告

 

2021年8月

“竞品质”有望成为房企土拍新焦点,推动地产链步入新时代。

今年5-7月北京和杭州陆续在集中供地过程中推出“竞品质”规则后,8月底多城市陆续中止或推迟第二批集中供地,土拍政策或面临调整,结合7月底住建部在《东方时空》栏目“建立房地联动机制,推广北京市的做法,限房价、控地价、提品质”相关表述,后续“竞品质”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土拍规则重要调整方向。

若在全国范围推广“竞品质”,则有望全面改变当前房企“重周转、轻质量”现状,开启我国高品质住宅建设新篇章。

“竞品质”核心导向:

绿色、装配式、超低能耗、宜居技术、新管理模式。

以北京的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为例,建筑品质评价总分100分,其中绿色建筑18分,装配式建筑20分,超低能耗建筑20分,健康建筑6分,宜居技术应用16分,管理模式20分。

二级标准中还囊括分值较高的三星级绿色建筑(18分)、装配化率大于91%的装配式建筑(13分)、大比例实施超低能耗的建筑(20分)、绿色建材(6分)、建筑减隔震(3分)、BIM(5分),预示了未来住宅土拍规则政策引导的主要方向,孕育丰富市场机会。

万亿市场加速变革,各细分赛道均展现出较强成长性。

1)房屋类型方面,测算2025年我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规模有望分别达到6.5/3.0万亿,5年复合增速12%/13%,整体呈高景气成长态势;2)建筑材料方面,一方面通过认证的高星级绿色建材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测算2025年我国绿色建材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1.6万亿/年,5年复合增速13%;另一方面能够替代传统屋顶,并具备节能降耗功能的屋顶建材BIPV,以及建筑减隔震需求有望加速释放,测算每年增量市场规模分别约1700/200亿元;3)工程检测方面,预计各大房企会加大工程质量把控力度,建工建材检测市场有望明显扩容(当前已超800亿/年),第三方工程评估行业需求有望加速释放(行业潜在市场规模约230亿元/年);4)建筑信息化方面,“竞品质”引导房屋建设全生命周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有望驱动建筑信息化行业加速成长,对标海外测算国内建筑信息化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0亿元/年,较当前水平扩大约3倍。

“竞品质”土拍规则大趋势下重点看好:

1)工程检测领域核心推荐受益于房企质量管控需求提升的国内第三方工程检测开拓者深圳瑞捷;2)建筑减隔震领域重点看好行业龙头震安科技、天铁股份;3)装配式建筑领域重点推荐装配式房建设计龙头华阳国际,钢结构制造加工龙头鸿路钢构,关注中铁装配、筑友智造科技。

一、“竞品质”开启地产链新时代,各细分赛道孕育新机

1、政策引导,“竞品质”有望成为国内土拍规则重点调整方向

今年5月底北京市首场集中拍地中首创在土地供应阶段增加高标准建设方案的评审来确定中标资格,实行“竞价+竞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竞拍规则。

7月杭州颁布第二轮集中供地土拍新规,也重点提出要开展“竞品质”试点,先竞品质后竞地价,从源头上引导房地产市场供应高品质住宅产品。

8月份后,深圳、青岛、北京、广州、重庆、沈阳、长沙、天津等城市陆续中止或推迟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土拍政策可能面临调整和完善,结合7月底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司在《东方时空》栏目中表示,“各地区各部门应着力建立房地联动机制,推广北京市的做法,限房价、控地价、提品质”,后续“竞品质”可能成为未来我国土拍规则重点调整方向,推动国内地产开发模式步入全新篇章。

2、“竞品质”土拍规则进一步提振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细分领域需求

竞品质具体要求上看,以北京的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为例,建筑品质评价总分100分,其中绿色建筑18分,装配式建筑20分,超低能耗建筑20分,健康建筑6分,宜居技术应用16分,管理模式20分。

二级标准中还囊括分值较高的三星级绿色建筑(18分)、装配化率大于91%的装配式建筑(13分)、大比例实施超低能耗的建筑(20分)、绿色建材(6分)、建筑减隔震(3分)、BIM(5分),预示了未来住宅土拍规则政策引导的主要方向。

二、解析“竞品质”住宅建设的五大核心导向

1、绿色建筑

我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中对绿色建筑给出了明确定定义: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三点:

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实际上包含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规定,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并设置了提高与创新加分项。

1)安全耐久:

建筑安全是人们使用建筑的最基本前提,建筑耐久则是提升建筑使用时间、降低再建成本、减少资源消耗的重要途径。

该指标对绿色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2)健康舒适:

室内健康舒适是人们正常使用建筑的重要保障,减少疾病风险,提升人们工作和学习效率。

该指标从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四方面对绿色建筑达到健康舒适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生活便利:

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可使人们工作生活更加便利,明显提升居住质量。

该指标从出行与无障碍、服务设施、智慧运行、物业管理四方面对绿色建筑达到生活便利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4)资源节约:

传统粗放式的建材生产、建设、运维过程不再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方向,节省消耗、减少排放、降低成本的建筑生产运维方式是必然趋势。

该指标从节地与土地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绿色建材四方面对绿色建筑达到资源节约提出了具体要求。

5)环境宜居:

绿色建筑应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通过合理规划场地生态与景观,减少噪音、光污染及热岛效应,提升人们生活舒适性。

该指标从场地生态与景观、室外物理环境两方面对绿色建筑达到环境宜居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6)提高与创新:

鼓励绿色建筑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建筑各环节和阶段采用先进、适用、经济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式,创新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Q=(Q0+Q1+Q2+Q3+Q4+Q5+QA)/10,式中:

Q为总得分;Q0为控制项基础分值,当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时取400分,被评为基本级;Q1-Q5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5类指标(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评分项得分;QA为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

满足每类评分的控制项且评分项得分不低于30%、进行全装修、且满足对应技术要求后,按照公式计算后的60、70、85分分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

2、装配式建筑

《北京市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中对于装配率进行了详细规定,装配率在76%-90%之间的得8分,大于等于91%的得13分。

根据2018年1月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率是指单位建筑室内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其计算公式如下:

《评价标准》规定,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4大条件:

1)主体结构部分得分不低于20分;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得分不低于10分;3)采用全装修;4)装配率不低于50%。

其中主体结构部分是分值最大的部分,占分50分,其中又以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竖向构件的分值占据最高,为20-30分。

此外,《评价标准》还将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划分为A级、AA级、AAA级:

1)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A级装配式建筑;2)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AA级装配式建筑;3)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AAA级装配式建筑。

资料来源:

住建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值”计算

同时《北京市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还对全面实施装配式装修的住宅给予8分分值,彰显对于装配式装修的鼓励。

装配式装修是将室内装修的大部分装修部件在工厂内通过大型机械高效率,高标准流水线化生产(即顶面、墙面、地面的全工业化硬装,涵盖了众多居住领域,如酒店、医院、商业、办公等空间类型),然后到现场进行装配,其原材料规范化,标准化批量采购、模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整体化安装,可实现装修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高效节能的效果。

同时装配式装修在框架标准化的优势下又可进行前期个性化设计及后期一定程度的柔性化生产,可实现规模批量化与个性特色化并重。

具体来看,装配式装修实施流程分为四个重要程序:

1)标准化设计:

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一体化建模,BIM模型协同设计;验证建筑、设备、管线与装修零冲突。

2)工业化生产:

产品统一部品化,部品统一型号规格、部品统一设计标准。

3)装配化施工:

由产业工人现场装配,通过工厂化管理规范装配动作和程序。

4)信息化协同:

部品标准化、模块化、模数化,从测量数据与工厂制造协同,现场进度与工程配送协同。

3、超低能耗建筑

根据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更加节能。

建筑物全年供暖供冷需求显著降低,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率达到90%以上。

与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相比,供暖能耗降低85%以上;

更加舒适。

建筑室内温湿度适宜;建筑内墙表面温度稳定均匀,与室内温差小,体感更舒适;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声效果,室内环境更安静;

更好空气品质。

有组织的新风系统设计,提供室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技术提升室内空气品质;

更高质量保证。

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采用高品质材料部品,精细化施工及建筑装修一体化,使建筑质量更高、寿命更长。

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技术特征包括:

1)保温隔热性能更高的非透明围护结构;2)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外窗;3)无热桥的设计与施工;4)建筑整体的高气密性;5)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6)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7)至少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一星级要求。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指标以建筑能耗值为导向,包括:

能耗指标、气密性指标及室内环境参数。

资料来源:

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WDH20(Wet-bulbdegreehours20)为一年中室外湿球温度高于20℃时刻的湿球温度与20℃差值的累计值(单位:

kKh);N50为在室内外压差50Pa的条件下,每小时的换气次数

资料来源:

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新风量人均建筑面积取32㎡/人;冬季温度不保证率为当不设供暖设施时,全年室内温度低于20℃的小时数占全年时间的比例;夏季温度不保证率为当不设空调设施时,全年室内温度高于28℃的小时数占全年时间的比例

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是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的重要路径。

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组件不仅要满足光伏发电的功能要求同时还要兼顾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光伏产品实际上以建材的形式体现在建筑中,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

BIPV技术契合超低能耗建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特征,是未来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的重要途径之一。

BIPV组件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凸显。

自十二五以来,国内BIPV系统造价持续下降,从40元/w左右下降至目前的4-6元/w,随着光伏集成技术继续提升以及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BIPV联盟的预测,十四五末有望降至2.5元/w,BIPV的经济性优势凸显。

以隆基股份的BIPV产品“隆顶”为例,单位造价约5.5元/w,1000平米屋顶、装机规模200KW,建设BIPV屋顶成本约110万元。

按照工商业电价0.69元/度,每年光照小时数约1100小时,对应年产电22万度,则每年售电收益约15.18万元,对应投资回收期约7-8年。

4、宜居技术应用

《北京市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在宜居技术应用方面着重强调了绿色建材应用,其中“采用通过三星级绿色建材认证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保温材料、建筑门窗、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每选用1类且100%使用得1分,满分4分;“住宅小区内道路、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所用路面砖、植草砖、道路无机料、路缘石等100%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得2分。

此外,还规定“至少1栋采用减震/隔震技术”的得3分。

(1)星级绿色建材认证

依据住建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工作的指导意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生产应用的通知》、《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实施通则》,目前我国将建筑门窗及配件等51种产品纳入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范围,按照《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分级认证。

绿色建材标识等级依据技术要求和评价结果,由低至高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3个等级,认证方式如下:

1)认证模式:

初始检查+产品抽样检验+获证后监督。

认证机构按照具体产品类别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的要求,在基本认证模式的基础上酌情增加生产现场抽样检验、市场抽样检验或使用环节抽样检验等相关要素,以确定具体产品类别所适用的认证模式。

2)认证流程:

1)认证申请;2)初始工厂检查;3)产品抽样检验;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5)获证后监督。

3)认证等级:

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按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的要求,将认证结果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2)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生态水泥是以城市垃圾焚烧灰和废水中污泥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辅料烧制而成的新型水泥或利用工业废料生产的水泥。

传统情况下,生产1吨水泥大概需要1.1吨石灰石,消耗105千克煤,同时,分解1.1吨石灰石需排放0.49吨二氧化碳。

而生态水泥通过利用粉煤灰、矿渣、垃圾焚烧灰,在大幅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同时,还能具有和普通水泥相同的质量,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材料包括废弃混凝土、碎砖、瓦、玻璃、陶瓷、炉渣、矿物垃圾、石膏等,经特定处理、破碎、分级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形成的以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的骨料,对于应对我国环境压力严峻、建材资源日益紧张问题意义重大。

我国规范规定:

在配制过程中掺用了再生骨料,且再生骨料占骨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不低于30%的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

再生骨料混凝土是《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之一,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相比,孔隙率大、吸水性强、强度低,《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认为我国目前实际生产应用的再生骨料大部分为II类及以下再生骨料,宜用于配制C4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非预应力普通混凝土,鼓励再生骨料混凝土大规模用于垫层等非结构混凝土。

(3)建筑减隔震

建筑减震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建筑隔震是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5、集约化与信息化管理模式

《北京市高标准住宅建设方案评审内容和评分标准》对采用EPC、建筑师负责制、投保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等制度均给予5分分值,这些制度安排的得分较容易获取;但而在“全生命周期(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应用BIM技术”也有5分分值,获取难度相对较大,是政策引导当前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可以通过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将两者结合,为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有效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BIM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国内市场加速推进。

2007年斯坦福大学,通过对32个项目案例的调研总结指出使用BIM可以节省成本10%,节省工期7%。

2004年左右我国开始引入BIM概念,从2013年开始,BIM在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其中国务院2017年2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为项目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

住建部于2016年8月发布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指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提高设计质量。

三、市场空间:

“竞品质”催生万亿地产链转型升级新市场

1、房屋类型:

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为主要实施方式

“竞品质”规则下,“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被作为两类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得到明确推广,对于一个建筑而言,可以同时满足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可以只符合其中一个、也可以均不符合,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1)绿色建筑

新开工面积:

全国新开工面积2017-2020年历史增速在7.1%/17.2%/8.6%/-1.2%,剔除因疫情影响的2020年数据,预测未来每年全国新开工面积增速约为2%,可得2021-2025年新开工面积分别为22.9/23.4/23.8/24.3/24.8亿平方米。

绿色建筑比例测算:

2020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绿色建筑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70%的目标中可能较大比例是基本级)。

从历史方案看,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约为50%(《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约为40%(《2018年住建部工作要点》),基于该趋势可推测2021-2025年占比分别为60%/70%/77%/83%/88%。

绿色建筑单价:

根据住建部于2019年4月发布的《绿色建筑经济指标(征求意见稿)》,住宅类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每平方米单价约为2500/3300/4600元,考虑到低级别星级的绿色建筑依然较多,取平均约3000元/平米。

公共建筑类项目每平方米单价略高于住宅,为保守估计,取住宅类项目的单价作为测算依据。

考虑通货膨胀、技术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等诸多因素,在测算中假设每年单位造价成本不变。

经估算得2021-2025年新建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分别为4.1、4.9、5.5、6.0、6.5万亿元,5年复合增速12%。

(2)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2016年,住建部发布《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50%以上。

根据住建部通报的《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2020全年装配式新开工面积为6.3亿平方米,占总新开工面积的28.1%,近五年CAGR达53%,已初步实现2015年提出的占比目标。

按历史数据趋势及政策导向推测,预计2021-2025年的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占比分别为33%、38%、42%、46%、50%。

装配式前期发展中预制混凝土为主要力量,假设后续阶段钢结构模式推广加速。

从结构看,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4.3亿平方米,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68.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1.9亿平方米,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30.2%,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比例约为7:

3。

预制混凝土占比较高主要系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混凝土因材料与传统现浇建筑无明显差异,开发商及业主接受度较高,叠加其单位造价成本比钢结构低,早期推行较为顺利。

然从政策看,政府持续大力推行钢结构建筑,钢结构一方面可助力消化国内过剩钢铁产能,另一方面钢结构相较预制PC,具备自重轻、抗震性好、材料回收与循环利用等优势,更符合建筑产业化及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在“碳中和”目标推行下,钢结构建筑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对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钢结构占装配式比例约为50%,预计2021-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中钢结构占比可达约40%。

基于以上数据和分析,初步估算可得2021-2025年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约为1.8/2.2/2.4/2.7/3.0万亿元,5年复合增速约13%。

2、建筑材料:

建筑减隔震、BIPV及绿色建材集中受益

“竞品质”着重提倡绿色建材的应用,一方面三星级绿色建材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能够替代传统屋顶,并具备节能降耗功能的屋顶建材BIPV,以及建筑减隔震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1)建筑减隔震

全国政策强制性市场规模有望达150亿元。

测算当前国内建筑减隔震市场规模约19亿元,且主要集中在云南。

2021年5月,国常会通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草案)》,主要强制在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范围内使用减隔震技术有望促国内建筑减隔震市场大幅扩容。

根据统计局数据,我国2019年竣工教育类房屋共1.21亿平米;竣工医疗用房0.4亿平米,两者近几年已经比较平稳。

2020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6万个,假设按照每个床位占用面积15平米计算,养老机构新增面积为840万平米。

按照以上假设,教育、医疗、养老机构三者合计新增面积为约为1.694亿平米。

由于政策强制性区县占全国总数的56%,其中长三角、珠三角、首都经济圈等发达地区均在此列,因此假设政策强制性区域三类建筑新增面积占全国的80%,即每年新增1.355亿平米。

根据震安科技部分项目计算,每平方米建筑减隔震投资平均为111元,按此计算,仅医院、学校、养老院三类强制性建筑的减隔震市场有望达到150亿元。

未来在“竞品质”土拍规则推广背景下,有望在一般住宅中加速间隔震推广,促减隔震市场加速成长。

加上除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外的市场,全国减隔震市场规模有望超200亿元。

根据震安科技招股书,除学校、医院等强制性市场外,机场、LNG、商用建筑、保障房等其他市场也有一定需求。

2017-2018年,震安科技学校和医院类项目的收入占比约为70%,其他类型建筑占比约为30%,两者比为7:

3。

根据上文测算,学校、医院等建筑减隔震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如果按照7:

3的比例计算,非学校、医院项目市场规模约为64亿元。

两者合计,全国减隔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4亿元。

(2)BIPV

我国屋顶分布式光伏每年增量市场可超1700亿元。

近年我国年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约为38亿平方米,其中住宅26亿平,厂房建筑4.4亿平,商业建筑2.7亿平,公共类等建筑4.9亿平。

假设4类建筑平均层数分别为6/2/5/5层,光伏屋顶渗透率分别为10%/60%/30%/40%,并按每平米光伏板荷载150W、造价为5元/W来估算,则对应年增的屋顶装机总潜力35GW,对应年增潜在市场空间超1700亿元。

(3)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2017年,质检部、住建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