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2106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docx

恭城瑶族自治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

恭城县瑶族自治县文化建设现状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主管局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城乡文化事业,层层加大投入,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千方百计丰富和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城乡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建设发展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文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城乡文化事业,层层加大投入,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千方百计丰富和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城乡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蓬勃发展,主要特点是:

基础建设逐步改善,节庆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近年来,全县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县城有文化馆、图书馆,60%的乡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全县已建成90多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17个行政村设有农家书屋,有自治区级小康文化示范户两户,有市级文艺村、文艺队、示范户10多个,文化馆有舞蹈、书画培训中心,县城及乡镇设有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基地(示范点)5个,民间业余文艺团体、龙狮队伍、鼓乐队100多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都配备了文艺演出器材及图书、报刊阅览桌椅等设施设备,少数业余文艺队伍不同程度的配备了各类文化娱乐器材、演出器材、服装等设备。

到2019年止被列为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5个,《恭城油茶》、《瑶族吹笙挞鼓舞》、《新合瑶族婚礼》、《瑶族婆王节》、《恭城关帝庙会》、《还盘王愿》、《瑶族羊角舞》、《石口花炮节》、《恭城瑶族八音》《恭城瑶族山歌》10个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八岩瑶牯圩》、《新合瑶族服饰传统制作技艺》、《瑶族梅山图传统绘画技艺》、3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瑶族吹笙挞鼓舞》、《瑶族羊角舞》2个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展示基地,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恭城油茶制作工艺》生产性保护示范户1个。

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28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18人,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6人,为全面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

我县还发现了瑶族同胞专用于酬神还愿、祭奠祖先的长幅画卷《梅山图》,《梅山图》至今已有270多年历史,是梅山教的鲜活反映,从侧面反映了瑶族在梅山古居地时的农耕、养殖、植桑、打鱼、猎狩、娱乐等生产生活内容,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

(二)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县文化部门立足群众文化大家办的原则,坚持文化活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针,不断探索创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一是以节庆活动为主线,推动城乡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每年在元旦、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都举行了大型文艺演出、游园活动、书画摄影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茶江之声”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二是以广场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各类广场文化活动。

近年来,广场文化演出活动已演出了400多场次,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深入推进文化下乡活动,根据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组织文艺辅导员下乡培训辅导每年近百余天、举办文化艺术讲座、农村文艺舞蹈培训班、少儿舞蹈培训班、少儿书画培训班、少儿器乐等培训活动72次,年培训1000多人;每年下乡演出活动60余场;2017年至2018年还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40场次,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20多场次。

四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以扶持带动城区爱好文化活动的老龄化群众、少年儿童为主,培养了一大批舞蹈、器乐、健身等艺术表演人才,使城市社会文化生活多姿多彩,营造了城区浓厚的文化氛围。

以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健身队、龙狮队、鼓乐队等农村民间艺术团体常年活跃在广大农村,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精神食粮。

(三)队伍建设有所加强。

根据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契机,努力克服受体制、机制、财政等因素影响,文化系统人员老化等实际困难,重点加强对现有文化工作人员、文化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近年来,我县着力打造文艺精品,瑶族歌舞《敲起挞鼓把歌唱》、《回家过节》、《山河父老》;瑶族歌舞剧《红门槛》、《大岭山人》、《瑶山意境—文·武·茶》、《盘王茶》;方言小品《醒悟》;彩调小戏《心锁》;瑶族舞蹈《嫁帽》、《瑶鼓·伊人》;曲艺《歌唱城乡清洁工程新景象》、《红柿和谐曲》、《瑶族瑰宝—好歌嘟》、《大岭山上桃花红》、《美丽瑶乡新事多》;瑶族原生态歌曲《瑶族蝴蝶歌》、《打油茶》、《油茶情歌》等作品在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国瑶族盘王节”、“广西剧展”、“八桂群星奖”、“广西基层文艺汇演”、桂林市“漓江之声”等重大文艺赛事中荣获金奖22个、银奖31个、铜奖18个。

其中曲艺《大岭山上桃花红》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曲艺类优秀奖;参加2017年群众文化艺术周暨“群文杯”第六届全国舞蹈、合唱、独唱电视展演荣获金奖。

县文工团2013年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2016年荣获中央电视台“歌从漓江来”端午特别节目先进集体和两名先进个人;2018年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2002年荣获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桂林市宣传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2014年县文化馆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集体。

二、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困难

(一)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虽然我县的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力的增长而增长。

各级政府文化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文化事业投入横向比远低于卫生和教育事业投入,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又远低于城市文化事业投入是长期以来的普遍现象。

国家要求市、县建立的各项专项经费基本上因财力问题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及时落实;由于国家缺少刚性政策支持,加之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较少,县财政直接投入乡镇的文化事业经费微乎其微。

由于经费紧缺,农村文化单位的活动经费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部分贫困地区,文化活动经费几乎为零。

目前,我县已建成的90多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都不同程度配送了文体设施,由于无专职管理人员,部分设备损坏,没有资金维修,致使许多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恭城县文工团原办公场地是始建于1958年的茶江剧院,由于该剧院设施老旧,2007年部分墙体崩塌,经有关部门鉴定属危房。

后调剂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办公,但该场地面积较小,一些练功设施无法安装,亦无法进行正常训练和排练。

2016年2月《文化部财务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关于申报县级国有文艺院团综合排练场所建设项目的通知》下发后,我县积极进行项目申报,但未能获得该建设项目。

(二)工作队伍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顺

一是文化专干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技能不适应岗位要求。

文化专干学历偏低,文化专业素质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

二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

从事乡镇农村文化工作位虚无薪无法解决编制问题,无法评专业职称,也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导致广大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文化队伍缺乏指导,疏于培训。

因为缺少培训和业务学习,部分人员虽然从事文化工作多年,但业务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缺乏,很多乡镇文化站活动中涉及戏剧、曲艺、舞蹈、音乐、书画技能辅导领域为零。

四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缺乏有效激励。

特别是正在发展的农民业余文艺团体,队伍建设和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缺乏经费支持,音响、灯光、乐器等基本设备严重缺乏,一部分文艺队伍年龄老化严重,人员青黄不接;缺乏激励机制和政府扶持,发展后劲不足,一些文艺队伍面临消亡的危险。

(三)发展不平衡,群众文化生活差距大

文化底蕴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领导认识程度不一,导致了文化建设存在差距。

文化底蕴厚,经济条件好,领导认识到位的地方,文化建设就相对搞得较好,相对比较丰富。

文化底蕴薄,经济条件差,特别是有的地方,领导存在“经济发展是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模糊观念,工作中,对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忽视了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生活就较为贫乏。

(四)民间文艺队伍不稳定,开展活动难度大

民间文艺队伍是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有生力量,近些年,农村多数有文化知识和文艺才能的人员外出务工,组织民间文艺队伍缺乏人才保障。

民间文艺队伍组成人员无待遇,不从属于有关部门管理,人员随意流动,队伍不稳定,给农村开展文化宣传、文艺活动带来一定困难。

(五)农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

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多数群众在经济支出中存在“量入为出”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有钱宁愿储蓄,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和看病就医等几件大事上,不愿花钱购买报刊书籍、电视设备和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了,不追求文化生活。

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导致了文化生活贫乏,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明确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服务建设和活动载体建设的长远目标和任务,将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将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格局,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二)加大投入,加快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同时也影响农村文化的效果发挥。

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体共办文化的新格局,实行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服务有偿化。

在向上级争取投入的基础上,县、乡财政要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维修和文体活动补助。

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服务。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要坚持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村民小组为基础,以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一乡镇一中心(文化中心),一行政村一室(综合文化室),一自然村一院(农家文化大院)。

乡镇文化中心应包括影剧院、图书室、书画室、多媒体室等多功能用房和篮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

应相应配备电脑、电视、音响、摄像机、照像机等文体器材和一定数量的图书。

农家文化大院应有图书、电视、电脑、娱乐器具、体育器材和室外活动场地。

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提倡将学校的图书室、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等设施设备定时向广大农民群众开放。

(三)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队伍管理体制

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根本,是农村文化软件建设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农民群众的文化取向。

在逐步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理顺关系,加强管理,才能搞好农村文化工作。

一是要按编职数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人员,明确村文化室兼职人员,并考虑适当工作报酬。

二是努力提高乡村文化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要求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素质,提高履职能力。

三是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文化站人财物上划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乡镇党委政府协助管理,人员调配流动和工作安排须经主管部门同意,以保证队伍稳定、素质提高和工作专一。

四是对农村文化工作机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县乡村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效率与待遇挂钩,实行考核,严格奖惩。

五是对农村民间文化团体加强引导,加强管理,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文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六是加强我县文化执法队伍建设,文化执法大队应对农村文化经营活动加强监管,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四)开拓创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载体

文化生活是农民群众精神寄托的有效载体,其丰富与否,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阵地在农村的巩固程度,影响着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一是县、乡要继续搞好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科技知识。

二是要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载体作用,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让群众多参与,多受益。

三是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加强对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利用文化团体和文艺骨干较好的文化艺术基础和社会影响,丰富当地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是鼓励支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表演自娱自乐。

五是挖掘特色,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六是加强对民间传说、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七是管好“农家书室”,切实解决农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

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扫黄打非,禁赌禁毒,限烟限酒,节俭办事,移风易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使农村文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引导,改变农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寓于精神生活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应随之提高。

但农村部分群众知识浅薄,观念落后,对文化生活没有认识,没有追求,没有参与,没有投入。

县乡村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和娱乐活动,加强引导,使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乐,从中受益,认识到怎样生活才是美好、丰富、幸福的人生。

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书刊和其它文化用品,参与文体活动。

以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会,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2019年5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