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215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4.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doc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

一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2

2.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3

二解题方法 4

1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4

(1)求差(商)法 4

(2)叠乘法 4

(3)等差型递推公式 4

(4)等比型递推公式 5

(5)倒数法 5

2求数列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 6

(1)裂项法 6

(2)错位相减法 6

(3)倒序相加法 7

三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 9

一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为常数),

等差中项:

成等差数列

前项和

性质:

是等差数列

(1)若,则

(2)数列仍为等差数列,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4)若是等差数列,且前项和分别为,则

(5)为等差数列(为常数,是关于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或者求出中的正、负分界项,

即:

当,解不等式组可得达到最大值时的值.

当,由可得达到最小值时的值.

(6)项数为偶数的等差数列,有

,.

(7)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有

,.

2.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为常数,),.

等比中项:

成等比数列,或.

前项和:

(要注意!

性质:

是等比数列

(1)若,则

(2)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注意:

由求时应注意什么?

时,;

时,.

二解题方法

1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1)求差(商)法

如:

数列,,求

解时,,∴ ①

时, ②

①—②得:

,∴,∴

[练习]数列满足,求

注意到,代入得;又,∴是等比数列,

时,

(2)叠乘法

如:

数列中,,求

解,∴又,∴.

(3)等差型递推公式

由,求,用迭加法

时,两边相加得

[练习]数列中,,求()

(4)等比型递推公式

(为常数,)

可转化为等比数列,设

令,∴,∴是首项为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5)倒数法

如:

,求

由已知得:

,∴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附:

公式法、利用、累加法、累乘法.构造等差或等比或、待定系数法、对数变换法、迭代法、数学归纳法、换元法)

2求数列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

(1)裂项法

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如: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求

解:

[练习]求和:

(2)错位相减法

若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求数列(差比数列)前项和,可由,求,其中为的公比.

如:

①—②

时,,时,

(3)倒序相加法

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

相加

[练习]已知,则

∴原式

(附:

a.用倒序相加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如果一个数列{an},与首末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

我们在学知识时,不但要知其果,更要索其因,知识的得出过程是知识的源头,也是研究同一类知识的工具,例如: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用的就是“倒序相加法”。

b.用公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Sn可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求解。

运用公式求解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公式的应用范围,确定公式适用于这个数列之后,再计算。

c.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裂项相消法是将数列的一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使得前后项相抵消,留下有限项,从而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

d.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错位相减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应用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相乘的形式。

即若在数列{an·bn}中,{an}成等差数列,{bn}成等比数列,在和式的两边同乘以公比,再与原式错位相减整理后即可以求出前n项和。

e.用迭加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迭加法主要应用于数列{an}满足an+1=an+f(n),其中f(n)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条件下,可把这个式子变成an+1-an=f(n),代入各项,得到一系列式子,把所有的式子加到一起,经过整理,可求出an,从而求出Sn。

f.用分组求和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所谓分组求和法就是对一类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

g.用构造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所谓构造法就是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的特征,构造出我们熟知的基本数列的通项的特征形式,从而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

三方法总结及题型大全

方法技巧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一、直接(或转化)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4、

例1(07高考山东文18)设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且构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等差数列.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解:

(1)由已知得解得.

设数列的公比为,由,可得.

又,可知,即,

解得.由题意得.

.故数列的通项为.

(2)由于由

(1)得

,又

是等差数列.

故.

练习:

设Sn=1+2+3+…+n,n∈N*,求的最大值.

解:

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利用常用公式)

∴=

==

∴当,即n=8时,

二、错位相减法

设数列的等比数列,数列是等差数列,则数列的前项和求解,均可用错位相减法。

例2(07高考天津理21)在数列中,,其中.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Ⅰ)解:

由,,

可得,

所以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1,首项为0,故,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Ⅱ)解:

设,   ①

        ②

当时,①式减去②式,

得,

这时数列的前项和.

当时,.这时数列的前项和.

例3(07高考全国Ⅱ文21)设是等差数列,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Ⅰ)求,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

(Ⅰ)设的公差为,的公比为,则依题意有且

解得,.

所以,

(Ⅱ).

,①

,②

②-①得,

三、逆序相加法

把数列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例4(07豫南五市二联理22.)设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P1(x1,y1)、P2(x2,y2),若,且点P的横坐标为.

(I)求证:

P点的纵坐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II)若

(III)略

(I)∵,且点P的横坐标为.

∴P是的中点,且

由(I)知,

(1)+

(2)得:

四、裂项求和法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通项分解(裂项)如:

(1)

(2)

(3)等。

例5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

设(裂项)

则(裂项求和)

例6(06高考湖北卷理17)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数列的前n项和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求使得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解:

(Ⅰ)设这二次函数f(x)=ax2+bx(a≠0),则f`(x)=2ax+b,由于f`(x)=6x-2,得

a=3,b=-2,所以f(x)=3x2-2x.

又因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所以=3n2-2n.

当n≥2时,an=Sn-Sn-1=(3n2-2n)-=6n-5.

当n=1时,a1=S1=3×12-2=6×1-5,所以,an=6n-5()

(Ⅱ)由(Ⅰ)得知==,

故Tn===(1-).

因此,要使(1-)<()成立的m,必须且仅须满足≤,即m≥10,所以满足要求的最小正整数m为10.

评析:

一般地,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0,首项也不为0,则求和:

首先考虑则=。

下列求和:

也可用裂项求和法。

五、分组求和法

所谓分组法求和就是:

对一类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

例7数列{an}的前n项和,数列{bn}满.

(Ⅰ)证明数列{an}为等比数列;(Ⅱ)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解析:

(Ⅰ)由,

两式相减得:

同定义知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Ⅱ)

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

 例8求()

解:

⑴ 当为偶数时,

⑵ 当为奇数时,

综上所述,.

点评:

分组求和即将不能直接求和的数列分解成若干个可以求和的数列,分别求和.

六、利用数列的通项求和

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及其特征,然后再利用数列的通项揭示的规律来求数列的前n项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例9求之和.

解:

由于(找通项及特征)

=(分组求和)

例10已知数列{an}:

的值.

解:

∵(找通项及特征)

=(设制分组)

=(裂项)

∴(分组、裂项求和)

类型1

解法: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

例:

已知数列满足,,求。

解:

由条件知:

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加之,即

所以

类型2

解法: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

例:

已知数列满足,,求。

解:

由条件知,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乘之,即

又,

例:

已知,,求。

类型3(其中p,q均为常数,)。

解法(待定系数法):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其中,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例:

已知数列中,,,求.

解:

设递推公式可以转化为即.故递推公式为,令,则,且

.所以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所以.

变式:

递推式:

解法:

只需构造数列,消去带来的差异.

类型4(其中p,q均为常数,)。

(,其中p,q,r均为常数)。

解法:

一般地,要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得:

引入辅助数列(其中),得:

再待定系数法解决。

例:

已知数列中,,,求。

解:

在两边乘以得:

令,则,解之得:

所以

类型5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

解法一(待定系数法):

先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s,t满足

解法二(特征根法):

对于由递推公式,给出的数列,方程,叫做数列的特征方程。

若是特征方程的两个根,当时,数列的通项为,其中A,B由决定(即把和,代入,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当时,数列的通项为,其中A,B由决定(即把和,代入,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

解法一(待定系数——迭加法):

数列: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由,得

,且。

则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于是

把代入,得,,

把以上各式相加,得

解法二(特征根法):

数列:

,的特征方程是:

又由,于是

例:

已知数列中,,,,求。

解:

由可转化为

即或

这里不妨选用(当然也可选用,大家可以试一试),则

是以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应用类型1的方法,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加之,即

又,所以

类型6递推公式为与的关系式。

(或)

解法:

这种类型一般利用与

消去或与消去

进行求解。

例:

已知数列前n项和.

(1)求与的关系;

(2)求通项公

式.

解:

(1)由得:

于是

所以.

(2)应用类型4((其中p,q均为常数,))

的方法,上式两边同乘以得:

.于是数列是以2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

类型7

解法:

这种类型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即令

,与已知递推式比较,解出,从而转化为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例:

设数列:

,求.

解:

设,将代入递推式,得

…(1)则,又,故

代入(1)得

说明:

(1)若为的二次式,则可设

;

(2)本题也可由

()两式相减得转化为

求之.

【知识点】:

1.等差数列前N项和

公式S=(A1+An)N/2            即:

      [(首项+末项)*项数]/2

等差数列公式求和公式Sn=n(a1+an)/2或Sn=na1+n(n-1)d/2    即:

 项数*首项+项数*(项数-1)*公差/2

2.等比数列前n项和

设a1,a2,a3...an构成等比数列  前n项和Sn=a1+a2+a3...an  Sn=a1+a1*q+a1*q^2+....a1*q^(n-2)+a1*q^(n-1)(这个公式虽然是最基本公式,但一部分题目中求前n项和是很难用下面那个公式推导的,这时可能要直接从基本公式推导过去,所以希望这个公式也要理解)

   Sn=a1(1-q^n)/(1-q)=(a1-an*q)/(1-q);    q:

公比 

【例】、已知数列满足,,则通项公式

an=3^(n-1)+a(n-1)

--->an-a(n-1)=3^(n-1)

同样a(n-1)-a(n-2)=3^(n-2)

……a(n-2(-a(n-3)=3^(n-3)

……………………

……a3-a2=3^2

……a2-a1=3^1

以上的n个等式的两边相加得到

An-a1=3+3^2+……+3^(n-1)=3(1-3^n-1)/(1-3)=(3^n-1)/2

1.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

(1)定义法:

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为同一常数。

(2)通项公式法:

①若 = +(n-1)d= +(n-k)d,则为等差数列;

②若 ,则为等比数列。

(3)中项公式法:

验证中项公式成立。

2.在等差数列中,有关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

(2)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3.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

注意事项

1.证明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常用定义,即通过证明或而得。

2.在解决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时,“基本量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而一般数列的问题常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解。

3.注意与之间关系的转化。

如:

=,=.

4.解综合题的成败在于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形成解题策略.

【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项与和特征问题

例1.数列的前项和记为(Ⅰ)求的通项公式;(Ⅱ)等差数列的各项为正,其前项和为,且,又成等比数列,求

本小题主要考察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以及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

解:

(Ⅰ)由可得,两式相减得

又∴故是首项为,公比为得等比数列∴

(Ⅱ)设的公比为由得,可得,可得

故可设又

由题意可得解得

∵等差数列的各项为正,∴∴∴

例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正整数,。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对数列,从第几项起?

.解

(1)∵an+Sn=4096,∴a1+S1=4096,a1=2048.

当n≥2时,an=Sn-Sn-1=(4096-an)-(4096-an-1)=an-1-an∴=an=2048()n-1.

(2)∵log2an=log2[2048()n-1]=12-n,∴Tn=(-n2+23n).

由Tn<-509,解得n>,而n是正整数,于是,n≥46.∴从第46项起Tn<-509.

【问题2】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问题.

例3.已知有穷数列共有2项(整数≥2),首项=2.设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2(=1,2,┅,2-1),其中常数>1.

(1)求证:

数列是等比数列;

(2)若=2,数列满足=(=1,2,┅,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若

(2)中的数列满足不等式|-|+|-|+┅+|-|+|-|≤4,求的值.

(1)[证明]当n=1时,a2=2a,则=a;

2≤n≤2k-1时,an+1=(a-1)Sn+2,an=(a-1)Sn-1+2,

an+1-an=(a-1)an,∴=a,∴数列{an}是等比数列.

(2)解:

(1)得an=2a,∴a1a2…an=2a=2a=2,

bn=(n=1,2,…,2k).

(3)设bn≤,解得n≤k+,又n是正整数,于是当n≤k时,bn<;

当n≥k+1时,bn>.

原式=(-b1)+(-b2)+…+(-bk)+(bk+1-)+…+(b2k-)

=(bk+1+…+b2k)-(b1+…+bk)

==.

当≤4,得k2-8k+4≤0,4-2≤k≤4+2,又k≥2,

∴当k=2,3,4,5,6,7时,原不等式成立.

例4。

已知数列中,是其前项和,并且,⑴设数列,求证:

数列是等比数列;⑵设数列,求证:

数列是等差数列;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

分析:

由于{b}和{c}中的项都和{a}中的项有关,{a}中又有S=4a+2,可由S-S作切入点探索解题的途径.

解:

(1)由S=4a,S=4a+2,两式相减,得S-S=4(a-a),即a=4a-4a.(根据b的构造,如何把该式表示成b与b的关系是证明的关键,注意加强恒等变形能力的训练)

a-2a=2(a-2a),又b=a-2a,所以b=2b   ①

已知S=4a+2,a=1,a+a=4a+2,解得a=5,b=a-2a=3  ②

由①和②得,数列{b}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b=3·2.

当n≥2时,S=4a+2=2(3n-4)+2;当n=1时,S=a=1也适合上式.

综上可知,所求的求和公式为S=2(3n-4)+2.

说明:

1.本例主要复习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等比数列,求数列通项与前项和。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由条件得出递推公式。

2.解综合题要总揽全局,尤其要注意上一问的结论可作为下面论证的已知条件,在后面求解的过程中适时应用.

【问题3】函数与数列的综合题

数列是一特殊的函数,其定义域为正整数集,且是自变量从小到大变化时函数值的序列。

注意深刻理解函数性质对数列的影响,分析题目特征,探寻解题切入点.

例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数列的前n项和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求使得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点评: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等差数列、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解:

(Ⅰ)设这二次函数f(x)=ax2+bx(a≠0),则f`(x)=2ax+b,由于f`(x)=6x-2,得

a=3,b=-2,所以f(x)=3x2-2x.

又因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所以=3n2-2n.

当n≥2时,an=Sn-Sn-1=(3n2-2n)-=6n-5.

当n=1时,a1=S1=3×12-2=6×1-5,所以,an=6n-5()

(Ⅱ)由(Ⅰ)得知==,

故Tn===(1-).

因此,要使(1-)<()成立的m,必须且仅须满足≤,即m≥10,所以满足要求的最小正整数m为10.

例6.设,定义,其中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

解:

(1)=2,,,

∴,∴数列{an}上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2)

两式相减得:

例7.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点均在函数y=3x-2的图像上。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求使得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本小题主要是考查等差数列、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

解:

(I)依题意得,即。

当n≥2时,a;

当n=1时,×-2×1-1-6×1-5

所以。

(II)由(I)得,

故=。

因此,使得﹤成立的m必须满足≤,即m≥10,故满足要求的最小整数m为10。

【问题4】数列与解析几何

数列与解析几何综合题,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求解时要充分利用数列、解析几何的概念、性质,并结合图形求解.

例8.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列,对一切正整数,点位于函数的图象上,且的横坐标构成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⑴求点的坐标;子⑵设抛物线列中的每一条的对称轴都垂直于轴,第条抛物线的顶点为,且过点,记与抛物线相切于的直线的斜率为,求:

.

解:

(1)

(2)的对称轴垂直于轴,且顶点为.设的方程为:

把代入上式,得,的方程为:

=

点评:

本例为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难度较大。

(1)、

(2)两问运用几何知识算出.

例9.已知抛物线,过原点作斜率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第一象限内一点,又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再过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如此继续,一般地,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设点.

(Ⅰ)令,求证:

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前项和为

解:

(1)因为、在抛物线上,故①②,又因为直线的斜率为,即,①②代入可得,故是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问题5】数列创新题

例10.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

(Ⅰ)写出与的递推关系式,并求关于的表达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解:

由得:

,即,所以,对成立。

由,,…,相加得:

,又,所以,当时,也成立。

(Ⅱ)由,得。

而,

例11.已知数列{an}满足a1=a,an+1=1+我们知道当a取不同的值时,得到不同的数列,如当a=1时,得到无穷数列:

(Ⅰ)求当a为何值时a4=0;(Ⅱ)设数列{bn}满足b1=-1,bn+1=,求证a取数列{bn}中的任一个数,都可以得到一个有穷数列{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