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2385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doc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与元素

(1)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个对象叫做集合中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三个特性.

(2)集合的两种表示法:

其中列举法指的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描述法指的是将集合元素的公共属性写在大括号内.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

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记为A⊆B或B⊇A.

(2)真子集:

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A中的元素,记为AB或BA.

(3)空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A的子集(∅⊆A),是任何非空集合B的真子集(∅B(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并集:

由属于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为A∪B.

(2)交集:

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为A∩B.

(3)补集:

若全集为U,A是U的子集,则由属于U但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为∁UA.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在求集合或进行集合运算时,容易忽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而出错.

(2)在运用B⊆A,A∩B=B,A∪B=A往往会忽视B=∅的情况.

2.解集合问题常用的方法

(1)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清集合的元素对于处理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进一步认识集合是非常重要的.

(2)用好韦恩图,韦恩图是集合特有的,它是集合中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的重要工具.

第2课时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命题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其逆命题是若q,则p;否命题是若綈p,则綈q;逆否命题是若綈q,则綈p.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1)“若p,则q”为真命题,记作:

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

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充分条件与充分不必要条件及必要条件与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区别与联系.

(2)在探求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时要注意所判断命题的类别.

2.求解充要条件问题常用的4种方法

(1)利用原命题及逆命题:

若仅原命题成立,则原命题的条件是结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仅逆命题成立,则原命题的条件是结论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原命题与逆命题都成立,则原命题的条件是结论的充要条件;若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不成立,则原命题的条件既不是结论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2)利用逆否命题及否命题:

由于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因而在第一条途径失效时,要选择逆否命题及否命题.

(3)利用“⇒,⇔”,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4)利用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设M={x|A(x)成立},N={x|B(x)成立};显然,A⇒B当且仅当M⊆N;即当且仅当M⊆N时,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M=N时,A是B的充要条件.

第3课时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读作“p且q”.

(2)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读作“p或q”.

(3)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记作綈p,读作“非p”或“p的否定”.

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①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②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x∈M,p(x),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x)成立.”

(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①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②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x0∈M,p(x0),读作“存在一个x0属于M,使p(x0)成立”.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命题

命题的否定

∀x∈M,p(x)

∃x0∈M,綈p(x0)

∃x0∈M,p(x0)

∀x∈M,綈p(x)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否命题与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后者是以含有量词且仅含一个为前提的命题,否则,就不谈否定.显然,并非所有的命题都可以写否定.但任何一个命题存在否命题.

(2)书写命题的否定时,要结合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的特点进行.

2.解逻辑联结词及命题的否定常用的方法

(1)利用命题的等价性对命题进行转化,即若綈p⇒q,则綈q⇒p.

(2)书写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时,有两个步骤:

即转换量词与否定结论.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第1课时 函数及其表示

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在函数y=f(x),x∈A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2.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

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3.分段函数

若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因对应关系不同而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定义域的并集,其值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值域的并集,分段函数虽由几个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函数与映射的区别与联系,函数是特殊的映射,二者区别在于映射定义中的两个集合是非空集合,可以不是数集,而函数中的两个集合必须是非空数集.

(2)两函数在什么条件下为同一函数?

定义域、对应关系分别相同,两函数即为同一函数.

2.理解函数概念中的2个关键词

理清函数定义中的“任意x”与“唯一y”的含义.

3.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4种常见方法

凑配法、换元法、消元法及待定系数法

第2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1.函数的单调性

(1)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2)单调性、单调区间的定义:

若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称函数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f(x)的单调区间.

2.函数的最值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对于任意x∈I,都有f(x)≤M且存在x0∈I,使得f(x0)=M,M为最大值.

(2)对于任意x∈I,都有f(x)≥M且存在x0∈I,使得f(x0)=M,M为最小值.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函数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与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a,b]含义不同.

(2)函数的最值与函数值域的关系.

2.牢记2种方法

(1)借助图象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用“同增异减”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

第3课时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1.函数的奇偶性

(1)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是偶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是奇函数.

2.周期性

(1)周期函数:

对于函数y=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x+T)=f(x),那么就称函数y=f(x)为周期函数,称T为这个函数的周期.

(2)最小正周期:

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

3.对称性

(1)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

(2)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3)若函数f(x)满足f(a-x)=f(a+x)或f(x)=f(2a-x),则函数f(x)关于直线x=a对称.

4.单调性与奇偶性的关系

(1)偶函数在原点两侧的增减性相反.

(2)奇函数在原点两侧的增减性一致.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奇、偶函数的定义域的特点

若函数f(x)具有奇偶性,则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反之,若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该函数无奇偶性.

(2)并非所有的周期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

2.求解奇偶性与周期性问题应注意以下2点

(1)关注函数的定义域.

(2)若函数f(x)满足f=-f(x)或f=或f=-,T≠0,则f(x)是周期函数,且周期为T.

第4课时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几种常用表达形式

(1)一般式:

f(x)=ax2+bx+c(a≠0);

(2)顶点式:

f(x)=a(x-h)2+k(a≠0),(h,k)是顶点;

(3)标根式(或因式分解式):

f(x)=a(x-x1)(x-x2)(a≠0),其中x1,x2分别是f(x)=0的两实根.

(4)重要性质(设f(x)=ax2+bx+c(a≠0)

①对称轴方程为x=-;

②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f(x)min=;

③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上递增,在上递减,f(x)max=;

④f(x)=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

2.幂函数的定义

(1)定义:

形如y=xα(α∈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为常数.

(2)五种常见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特征

性质

y=x

y=x2

y=x3

y=x

y=x-1

图象

定义域

R

R

R

{x|x≥0}

{x|x≠0}

值域

R

{y|y≥0}

R

{y|y≥0}

{y|y≠0}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0)减

(0,+∞)增

(-∞,0)和

(0,+∞)减

公共点

(1,1)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求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要结合图象,不可直接代入区间端点产生.

(2)幂函数y=xα,当α=0或α=1时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幂函数f(x)=x0(x≠0)的图象,是直线除去一个点.

2.求解二次函数与幂函数问题时常用方法

(1)二次函数y=ax2+bx+c(a≠0)中三个字母的各自使命.a决定了开口方向;a,b共同决定对称轴位置;c决定与y轴的交点位置.

(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单调性决定了幂指数的符号,反之亦然

第5课时 指数函数

1.根式的概念

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当n为奇数时,正数的n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n次方根是一个负数;当n为偶数时,正数的n次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2.有理指数幂

(1)分数指数幂的表示

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是:

a=(a>0,m,n∈N*,n>1).

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是:

a-==(a>0,m,n∈N*,n>1).

(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aras=ar+s(a>0,r,s∈Q).

②(ar)s=ars(a>0,r,s∈Q).

③(ab)r=arbr(a>0,b>0,r∈Q).

3.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a>1

0

图象

定义域

R

值域

(0,+∞)

性质

过定点(0,1),即x=0时,y=1

当x>0时,y>1;

当x<0时,0

当x>0时,0

当x<0时,y>1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

温馨提示:

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是由底数a的大小决定的,因此解题时通常对底数a按0<a<1和a>1进行分类讨论.

第6课时 对数函数

1.对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1)对数的定义,如果ax=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2)对数的常用关系式

①对数恒等式:

a=N(a>0且a≠1,N>0);

②换底公式:

logab=(b>0,a、c均大于0且不等于1).

(3)对数的运算法则

如果a>0,且a≠1,M>0,N>0,那么

①loga(M·N)=logaM+logaN;

②loga=logaM-logaN;

③logaMn=nlogaM(n∈R);

④logamMn=logaM(n∈R,m≠0).

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a>1

0

图象

定义域

(0,+∞)

值域

R

性质

过定点(1,0)

当x>1时,y>0;当0

当x>1时,y<0;当00

在(0,+∞)上是增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

温馨提示:

解决与对数函数有关的问题时易漏两点:

(1)函数的定义域;

(2)对数底数的取值范围.

3.反函数

指数函数y=ax(a>0且a≠1)与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1.必明辨的3个易错点

(1)对数恒等式是有条件的等式.

(2)与对数函数复合的复合函数求单调区间时,容易忽略定义域.

(3)忽略对底数的讨论.

2.比较两个对数大小的3种方法

(1)底数大于1,真数大于1,或底数大于0小于1,真数大于0小于1称为相同,此时,函数值大于0.否则为不同,函数值小于0.简记为“相同大于零,不同小于零”.

(2)在比较真数相同,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大小时,若底数大于1,称“递增”(大于0小于1,称“递减”).真数大于1(或大于0小于1),称“真底同(异)向”,此时符合“递增又同向”便有“底小值居上”.注意若出现“增”与“同”改一个字,结论中的“上”要改为“下”.改两个字则结论不变.

(3)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图象性质解题.

第7课时 函数的图象及其应用

1.作图

作函数的图象有两条基本途径:

(1)描点法:

其基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首先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简函数解析式,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值域);其次列表(尤其注意特殊性,如最大值、最小值、与坐标轴的交点);最后描点,连线.

(2)图象变换法,常见的四种变换:

平移变换(左加、右减、上加、下减);伸缩变换;翻折变换;对称变换.

2.识图

绘图、识图是学习函数、应用函数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数形结合解题方法的基础.识图要首先把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奇偶性或图象的对称特征、周期性、与坐标轴的交点,另外有无渐近线,正、负值区间等都是识图的重要方面,要注意函数解析式中含参数时,怎样由图象提供信息来确定这些参数.

3.用图

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做一做]

1.

(1)函数y=x|x|的图象大致是(  )

(2)函数y=-ex的图象(  )

A.与y=e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B.与y=ex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C.与y=e-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D.与y=e-x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解析:

(1)选A.y=x|x|=

(2)选D.由题意知D项正确.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与两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有区别的.函数y=f(x)的图象关于某直线对称与两函数的图象关于某直线对称也是有区别的.

(2)利用图象求解问题很直观、很方便,但要看到有时是不准确的.

第8课时 函数与方程

1.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定义

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几个等价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f(x)=0的根.

2.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1)Δ>0,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函数有两个零点.

(2)Δ=0,图象与x轴相切,则函数有一个零点.

(3)Δ<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则函数没有零点.

3.二分法的定义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若函数不满足零点存在性定理,则该函数不一定没有零点.

(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只要区间长度符合精确度的要求,则区间内的任意值都可以作为方程的近似解,为方便,我们将取区间的端点.

2.求函数零点的2种方法

(1)因式分解是求函数零点的最快的方法.

(2)构造函数使其符合零点存在性定理.

提醒:

零点存在性定理只是判断零点存在的依据,至于有几个零点,零点是多少,不在判断之列.

第9课时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几种常见的函数模型

(1)一次函数模型:

f(x)=ax+b(a、b为常数,a≠0);

(2)二次函数模型:

f(x)=ax2+bx+c(a,b,c为常数,a≠0);

(3)指数函数模型:

f(x)=bax+c(a,b,c为常数,a>0且a≠1,b≠0);

(4)对数函数模型:

f(x)=blogax+c(a,b,c为常数,a>0且a≠1,b≠0);

(5)幂函数模型:

f(x)=axn+b(a,b,n为常数,a≠0,n≠0).

2.三种函数模型的增长特性

(1)指数函数模型,在(0,+∞)上单调递增时,增长速度越来越快,随x值增大,图象与y轴接近平行.

(2)对数函数模型,在(0,+∞)上单调递增时,增长速度越来越慢,随x值增大,图象与x轴接近平行.

(3)幂函数模型,在(0,+∞)上单调递增时,增长速度相对平稳,随n值变化而不同.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在借助函数模型处理问题时,容易忽略定义域的取值而出错.

(2)在实际问题中模型的准确性不是十分严格,求解时,要因题而异,不可盲目乱套基本模型.

2.求解函数模型应用问题常用4法

(1)抓常规,乱中找序:

模型应用题往往与生活联系密切,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总存在着生活中的常规现象,抓住它们,就在纷乱的条件中找到了“头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抓重点,以纲带目:

模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是:

信息量大、文字叙述较长,有时还会出现很多数据,面对这些信息要善于找主要矛盾、抓重点,以纲带目.

(3)抓概念,深入理解:

模型应用题一般都会伴有新概念、新术语的产生,面对这些新概念、新术语,我们必须抓住它们,通过对它们的全面分析,使我们能准确的把握题意,从而进行正确求解.

(4)用草图,显现关系:

一个应用问题往往涉及较多数据,面对众多数据及这些数据间错综复杂的制约关系,画个草图,用草图,显现关系,问题会渐趋明朗.

第10课时 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

1.导数

(1)函数y=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为,若Δx=x2-x1,Δy=f(x2)-f(x1),则平均变化率可表示为.

(2)函数f(x)在x=x0处的导数

①定义

称函数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

=为函数f(x)在x=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y′|x=x0,即f′(x0)=.

②几何意义

函数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的几何意义是曲线y=f(x)在点(x0,y0)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地,切线方程为y-y0=f′(x0)·(x-x0).

2.导数的运算

(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C)′=0(C为常数);

(xα)′=αxα-1;(sinx)′=cos_x;

(cosx)′=-sin_x;(ax)′=axln_a;

(ex)′=ex;(logax)′=;

(lnx)′=;

(2)导数运算法则

①[f(x)±g(x)]′=f′(x)±g′(x);

②[f(x)·g(x)]′=f′(x)g(x)+f(x)g′(x);

③[]′=(g(x)≠0).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f′(x)与f′(x0)的区别与联系.

(2)在某点处的切线与过某点的切线的区别与联系.

2.求解变化率与导数的常用方法

(1)用导数的定义求导数,注意①分子自变量的增量,②分母,③取极限过程的变量完全一致,简称为“三合一”.

(2)用两线重合求切线方程.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3x2-4x)(2x+1);

(2)y=x2sinx;

(3)y=;

(4)y=xtanx.

 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

(2)y=exlnx;

(3)y=3xex-2x+e;

(4)y=x3ex.

第11课时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在区间(a,b)内,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的关系:

(1)如果f′(x)>0,那么函数y=f(x)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增;

(2)如果f′(x)<0,那么函数y=f(x)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减;

(3)如果f′(x)=0,那么函数y=f(x)在这个区间为常数.

注:

f(x)在(a,b)内可导为此规律成立的一个前提条件.

2.函数极值的概念

设函数f(x)在点x0附近有定义且在点x0处连续.

(1)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大值.

(2)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小值.

(3)如果在x0附近的左、右两侧导数值同号,那么f(x0)不是极值.

(4)极大值点、极小值点统称为极值点,极大值、极小值统称为极值.

注:

(1)在函数的整个定义域内,函数的极值不一定唯一,在整个定义域内可能有多个极大值和极小值.

(2)极大值与极小值没有必然关系,极大值可能比极小值还小.

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

(1)若f′(x0)=0,则x0未必是极值点.但x0是极值点,则f′(x0)=0一定成立.

(2)对于在(a,b)内可导的函数f(x)来说,f′(x)>0是f(x)在(a,b)上为递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f′(x)<0是f(x)在(a,b)上为递减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例如:

f(x)=x3在整个定义域R上为增函数,但f′(x)=3x2,f′(0)=0,所以在x=0处并不满足f′(x)>0,即并不是在定义域中的任意一点都满足f′(x)>0.

2.牢记导数应用的2类题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