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242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doc

高考复习专题之:

概率与统计

一、概率:

随机事件A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之,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1.随机事件的概率,其中当时称为必然事件;当时称为不可能事件P(A)=0;

注:

求随机概率的三种方法:

(一)枚举法

例1如图1所示,有一电路是由图示的开关控制,闭合a,b,c,d,e五个开关中的任意两个开关,使电路形成通路.则使电路形成通路的概率是.

分析:

要计算使电路形成通路的概率,列举出闭合五个开关中的任意两个可能出现的结果总数,从中找出能使电路形成通路的结果数,根据概率的意义计算即可。

解:

闭合五个开关中的两个,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有10种,分别是ab、ac、ad、ae、bc、bd、be、cd、ce、de,其中能形成通路的有6种,所以p(通路)==

评注:

枚举法是求概率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可能出现的结果比较少的事件的概率计算.

(二)树形图法

例2小刚和小明两位同学玩一种游戏.游戏规则为:

两人各执“象、虎、鼠”三张牌,同时各出一张牌定胜负,其中象胜虎、虎胜鼠、鼠胜象,若两人所出牌相同,则为平局.例如,小刚出象牌,小明出虎牌,则小刚胜;又如,

两人同时出象牌,则两人平局.如果用A、B、C分别表示小刚的象、虎、鼠三张牌,用A1、B1、C1分别表示小明的象、虎、鼠三张牌,那么一次出牌小刚胜小明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

为了清楚地看出小亮胜小刚的概率,可用树状图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从中找出小刚胜小明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解:

画树状图如图树状图。

由树状图(树形图)或列表可知,可能出现的结果有9种,而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其中小刚胜小明的结果有3种.所以P(一次出牌小刚胜小明)=

点评:

当一事件要涉及两个或更多的因素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过画树形图的方法来计算概率

(三)列表法

例3将图中的三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从中随机摸出两张,并用这两张扑克牌上的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请你用画树形(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

(1)组成的两位数是偶数的概率;

(2)组成的两位数是6的倍数的概率.

分析:

本题可通过列表的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组成的两位数的可能情况,然后再找出组成的两位数是偶数的可能情况和组成两位数

是6的倍数的可能情况。

解:

列的表格如下:

根据表格可得两位数有:

23,24,32,34,42,43.所以

(1)两位数是偶数的概率为.

(2)两位数是6的倍数的概率为.

点评:

当一事件要涉及两个或更多的因素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过画树形图的方法来计算概率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古典概率):

P(A)=。

3、互斥事件:

(A、B互斥,即事件A、B不可能同时发生)。

计算公式:

P(A+B)=P(A)+P(B)。

4、对立事件:

(A、B对立,即事件A、B不可能同时发生,但A、B中必然有一个发生)。

计算公式是:

P(A)+P(B)=1;P()=1-P(A);

5、独立事件:

(事件A、B的发生相互独立,互不影响)P(A•B)=P(A)•P(B)。

提醒:

(1)如果事件A、B独立,那么事件A与、与及事件与也都是独立事件;

(2)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B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是1-P(AB)=1-P(A)P(B);(3)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是1-P()=1-P()P()。

6、独立事件重复试验:

事件A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了次的概率(是二项展开式的第k+1项),其中为在一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

提醒:

(1)探求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关键是分清事件的性质。

在求解过程中常应用等价转化思想和分解(分类或分步)转化思想处理,把所求的事件:

转化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常常采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转化为若干个互斥事件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转化为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看作某一事件在n次实验中恰有k次发生的概率,但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

(2)事件互斥是事件独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反之,事件对立是事件互斥的充分非必要条件;(3)概率问题的解题规范:

①先设事件A=“…”,B=“…”;②列式计算;③作答。

二、随机变量.

1.随机试验的结构应该是不确定的.试验如果满足下述条件:

①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情形下重复进行;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明确可知的,并且不止一个;③每次试验总是恰好出现这些结果中的一个,但在一次试验之前却不能肯定这次试验会出现哪一个结果。

它就被称为一个随机试验.

2.离散型随机变量:

如果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若ξ是一个随机变量,a,b是常数.则也是一个随机变量.一般地,若ξ是随机变量,是连续函数或单调函数,则也是随机变量.也就是说,随机变量的某些函数也是随机变量.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

ξ取每一个值的概率,则表称为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简称ξ的分布列.

P

有性质:

①;②.

注意:

若随机变量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例如:

即可以取0~5之间的一切数,包括整数、小数、无理数.

3.⑴二项分布: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是:

[其中]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

我们称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记作~B(n·p),其中n,p为参数,并记.

⑵二项分布的判断与应用.

①二项分布,实际是对n次独立重复试验.关键是看某一事件是否是进行n次独立重复,且每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如果不满足此两条件,随机变量就不服从二项分布.

②当随机变量的总体很大且抽取的样本容量相对于总体来说又比较小,而每次抽取时又只有两种试验结果,此时可以把它看作独立重复试验,利用二项分布求其分布列.

4.几何分布:

“”表示在第k次独立重复试验时,事件第一次发生,如果把k次试验时事件A发生记为,事A不发生记为,那么.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分式: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列.

1

2

3

k

P

q

qp

我们称ξ服从几何分布,并记,其中

5.⑴超几何分布:

一批产品共有N件,其中有M(M<N)件次品,今抽取件,则其中的次品数ξ是一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为.〔分子是从M件次品中取k件,从N-M件正品中取n-k件的取法数,如果规定<时,则k的范围可以写为k=0,1,…,n.〕

⑵超几何分布的另一种形式:

一批产品由a件次品、b件正品组成,今抽取n件(1≤n≤a+b),则次品数ξ的分布列为.

⑶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关系.

设一批产品由a件次品、b件正品组成,不放回抽取n件时,其中次品数ξ服从超几何分布.若放回式抽取,则其中次品数的分布列可如下求得:

把个产品编号,则抽取n次共有个可能结果,等可能:

含个结果,故,即~.[我们先为k个次品选定位置,共种选法;然后每个次品位置有a种选法,每个正品位置有b种选法]可以证明:

当产品总数很大而抽取个数不多时,,因此二项分布可作为超几何分布的近似,无放回抽样可近似看作放回抽样.

三、数学期望与方差.

1.期望的含义: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

P

则称为ξ的数学期望或平均数、均值.数学期望又简称期望.数学期望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2.⑴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①当时,,即常数的数学期望就是这个常数本身.

②当时,,即随机变量ξ与常数之和的期望等于ξ的期望与这个常数的和.

③当时,,即常数与随机变量乘积的期望等于这个常数与随机变量期望的乘积.

ξ

0

1

P

q

p

⑵单点分布:

其分布列为:

.

⑶两点分布:

,其分布列为:

(p+q=1)

⑷二项分布:

其分布列为~.(P为发生的概率)

⑸几何分布:

其分布列为~.(P为发生的概率)

3.方差、标准差的定义:

当已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时,则称为ξ的方差.显然,故为ξ的根方差或标准差.随机变量ξ的方差与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ξ取值的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越小,稳定性越高,波动越小.

4.方差的性质.

⑴随机变量的方差.(a、b均为常数)

ξ

0

1

P

q

p

⑵单点分布:

其分布列为

⑶两点分布:

其分布列为:

(p+q=1)

⑷二项分布:

⑸几何分布:

5.期望与方差的关系.

⑴如果和都存在,则

⑵设ξ和是互相独立的两个随机变量,则

⑶期望与方差的转化:

⑷(因为为一常数).

四、正态分布.(基本不列入考试范围)

1.密度曲线与密度函数:

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ξ,位于x轴上方,ξ落在任一区间内的概率等于它与x轴.直线与直线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如图阴影部分)的曲线叫ξ的密度曲线,以其作为

图像的函数叫做ξ的密度函数,由于“”

是必然事件,故密度曲线与x轴所夹部分面积等于1.

2.⑴正态分布与正态曲线:

如果随机变量ξ的概率密度为:

.(为常数,且),称ξ服从参数为的正态分布,用~表示.的表达式可简记为,它的密度曲线简称为正态曲线.

⑵正态分布的期望与方差:

若~,则ξ的期望与方差分别为:

.

⑶正态曲线的性质.

①曲线在x轴上方,与x轴不相交.

②曲线关于直线对称.

③当时曲线处于最高点,当x向左、向右远离时,曲线不断地降低,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钟形曲线.

④当<时,曲线上升;当>时,曲线下降,并且当曲线向左、向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x轴为渐近线,向x轴无限的靠近.

⑤当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确定,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

3.⑴标准正态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ξ的概率函数为,则称ξ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有,求出,而P(a<≤b)的计算则是.

注意:

当标准正态分布的的X取0时,有当的X取大于0的数时,有.比如则必然小于0,如图.

⑵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间的关系:

若~则ξ的分布函数通

常用表示,且有.

4.⑴“3”原则.

假设检验是就正态总体而言的,进行假设检验可归结为如下三步:

①提出统计假设,统计假设里的变量服从正态分布.②确定一次试验中的取值是否落入范围.③做出判断:

如果,接受统计假设.如果,由于这是小概率事件,就拒绝统计假设.

⑵“3”原则的应用:

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则ξ落在内的概率为99.7%亦即落在之外的概率为0.3%,此为小概率事件,如果此事件发生了,就说明此种产品不合格(即ξ不服从正态分布).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