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27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成树脂废水处理方案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十章经济技术分析34

10.1、电费34

10.3、人工费34

第十一章人员培训及售后服务35

11.1人员培训35

11.2售后服务35

附:

工程报价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江门量子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微生物、酶制剂、功能性食品配料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公司具备年产15000吨液状和粉状产品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低聚果糖、膳食纤维、酵母精、多肽氨基酸、短链菊粉系列产品。

江门量子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低聚果糖、膳食纤维、酵母精、多肽氨基酸、短链菊粉系列产品,该公司所采用的原材料为天然优质的蔗糖和菊粉,废水来源于生产高纯产品中的副产品,如生产低聚果糖时,其原料糖份浓度含量小于0.3%时,不具备回收作用,作为副产品排放。

每天将产生生产废水225m3。

生产污水的污染物主要有COD、PH、动植物油类等有机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中的污染物对城市区域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受的委托,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对其生活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方案设计。

第二章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设计依据

(1).江门量子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水质、水量资料及处理要求;

(2).《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广东省地方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7).《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8).《城镇废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9).《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1998年版);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5).《工业与民用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6).《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

(1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2.2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确保处理后的出水达标排放;

(2).采用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可靠的工艺,将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

(3).尽量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工程投资;

(4).操作方便,维护简单。

(5).尽量采用自流形式,减少废水处理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6).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规范,使建筑、构筑物达到适用、经济、安全的目标。

2.3设计内容

(1).在业主指定区域内作废水处理站区总体规划;

(2).废水处理站的废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3).本项目所采用的主要废水处理设备的选型;

(4).废水处理站电气、自控等设计;

(5).对废水处理构筑物的计算和设计,包括主体构筑物以及必要附属建筑物;

(6).进行整个工程的投资估算和运行费用的核算。

第三章工程规模、目标

3.1设计规模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该项目水污染源主要是生产废水。

废水量预计达225m3/d。

按每天处理24小时算,平均每小时污水处理量为9m3。

3.2进出水水质

3.2.1、废水水质

生产废水主要来自生化车间和中试车间。

其中生化车间废水主要是糖水。

中试车间废水主要是发酵液,其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表1-1生产废水水质

(除pH值外,其余单位均为mg/L)

污染物名称

PH

CODcr

BOD5

SS

NH3-N

色度

生产废水

6~9

31650

10990

300

55

200

3.2.2、出水水质

出水要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第二时段)如下表(单位mg/L):

表2-1出水水质

(除pH值外,其余单位均为mg/L)

排放标准

≤90

≤20

≤60

≤10

≤40

第四章工艺的流程和设计

4.1工艺选择

该项目水污染源主要是生产废水,通过对废水水质和水量的分析,及对项目处理效果及投资、运行费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主体处理工艺采用二级厌氧工艺+A/O工艺,厌氧采用了先进的UASB反应器,同样在废水处理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有着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

4.2工艺流程

4.3工艺流程描述

1.调节池

生产车间的废水经过格栅,去除大颗粒固状物等杂物后,流进废水调节池。

设计废水停留时间约为1天,调节池起着调节水量、均匀水质、预处理、等作用。

原水水质偏酸性,加入石灰中和水中PH及蒸汽加热水温,对厌氧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2.事故池

为避免车间废水泄漏或不达标废水外排造成对水体污染,设立事故池,收集该类废水后再次回生化池进行处理。

3.厌氧处理工艺

经原有设施废水处理出水,再由泵泵入厌氧UASB进行厌氧生物处理。

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繁殖与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物反应可分为水解酸化、产氢及产乙酸、产甲烷等三个阶段。

从微生物和化学角度来看,厌氧处理仅是一种预处理方法,但它能耗低,且去除污染物量大,又能改善可生化性,故而在高浓度有机污水的生化处理中,厌氧工序必不可少。

当然,它还需要好氧后处理以去除出水中残余的有机物才能达标。

本设计针对厂方的废水特性及原有设施并结合其他同类工程经验,综合考虑整个工程整改投资、占地面积、废水的治理效果、经济回收效益等,采用物化和厌氧为主导技术路线。

4.A/O工艺

经过厌氧反应后COD已经去除85%左右,废水通过重力自流到缺氧与好痒阶段,进行硝化反硝化处理使水出水达标排放。

采用合建方式中间,可以隔以挡板,可简省土建投资。

A/O工艺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1).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基建费用可大大节省。

(2).反硝化池不需要外加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3).A/O工艺的好氧池在缺氧池之后,可以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

(4).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机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减轻其后好氧池的有机负荷。

同时缺氧池中进行的反硝化反应产生的碱度可以补偿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反应对碱度的需求的一半左右。

5.污泥处理:

部分污泥性能好的污泥回流到厌氧池及好氧池,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污泥经过污泥浓缩后,带滤处理,脱水后滤饼储存或外运。

4.4工艺路线显著特点

(1).该工艺是稳定、可靠处理中试车间废水的工艺。

(2).处理系统耐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运行稳定可靠。

(3).产生的污泥量少,工艺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4.5主要构筑物去除率指标

表3-1 废水处理去除率预测表

序号

处理单元

类别

主要水质项目

CODcr(mg/L)

1

调节池

进水

≤31650

出水

≤25320

去除率(%)

20

2

1#UASB

≤2532

≥90

3

2#UASB

≤510

≥80

4

A/O

≤102

5

过滤器

≤82

≥20

6

总去除率(%)

≥99.5

7

出水排放标准

≤100

第五章废水处理单元工艺设计参数

5.1.1、格栅池

数量:

1座,设置在调节池前端,

主要功能:

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

结构:

地下式,钢砼结构,

配置:

不锈钢矩形栅条,中栅,栅条间隙b=20mm,格栅倾角a=60。

5.1.2、综合调节池

均化水量水质,有利于后续处理顺利进行。

设计尺寸:

H=8×

4m,调节池1座,地上半地下式钢砼结构,表面进行环氧树脂防腐,有效水深3.5m,有效容积200m3。

最大HRT:

24h

主要设备、电器:

提升泵、流量计、阀门等。

主要参数:

(1)IS50-32-125A提升泵2台,一用一备,Q=11.2m3/hH=16mN=1.5Kw采用耐腐蚀材质;

(2)流量计一个:

电磁流量计,耐腐蚀材质,DN80,0~15m3/h;

(3)阀门:

若干,建议采用耐腐蚀材质。

(4)加药罐系统一套

5.1.3、事故池

(1)功能

(2)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HRT=6.7小时

尺寸L(m)×

W(m)×

H(m)=3.0×

6.0×

4.0

有效容积V有=51m3有效水深3.5m

钢筋混凝土池体1座

(3)主要相关设备

不锈钢提升泵

2台

型号:

IS50-32-125AQ=11.2m3/hH=16mN=1.5Kw

液位控制器1套

5.1.4、MIC反应器(MIC1、MIC2)

去除90%以上的COD,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

MIC全称: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nternalCirculation)。

近年开发出了第三代厌氧反应器——MIC,MIC和UASB相比除了一直保持原有的优点外,更在容积负荷、抗冲击能力、运行稳定性等方面有着UASB无法比拟的优势。

该厌氧反应器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两个上下重叠的UASB反应器串联组成,用下面第一个UASB反应器产生的沼气作为动力,实现了下部混合液的内循环,使废水获得强化处理,上面的第二个UASB反应器对废水继续进行后处理,使出水可达到预期的处理要求。

该厌氧反应器能够提高处理效能,缩小反应器的容积,从而降低工程投资,节省占地面积等优点。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能完成多级自动内循环,其主要特点为:

(1)、反应器顶部的泥水分离器内所有间歇性的气、水、泥的进入,泥、水能顺畅地自动回到反应器底部,对进水进行缓冲、稀释,减少进水对反应器底部污泥的浓度冲击;

(2)、沼气在反应器的顶部泥水分离包内进行分离,能分离得较完全,既提高了沼气的产率又能防止因沼气而带出污泥,提高了反应器的稳定性;

(3)、有机负荷能达到:

15~20kgCOD/(m3.d),COD去除率在90%以上,并且运行稳定;

(4)、可以用城市消化污泥作为种泥进行启动;

(MIC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φ5×

10m,单个总容积:

200m3,碳钢材质,内外三涂环氧树脂防腐,两级厌氧最大HRT=46h。

IC设备范围:

包括IC旁的水封。

设计容积负荷:

35.0kgCOD/(m3.d)。

二级IC出水COD≤500mg/l。

设计数量:

2台,总容积:

400m3。

关于接种污泥:

若用颗粒污泥接种,需提供约85吨含水率为80%左右的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虽然可以做到35kgCOD/(m3.d)以上,甚至更高,但颗粒污泥很贵,平均1吨包括运费在在内约1500元左右,况且很难采购到如此多的颗粒污泥。

我们给公司建议使用城市消化污泥(含水率80%的污泥平均60元/吨),可以为公司节约大笔费用,虽在调试周期和容积负荷上与颗粒污泥相比还有差距,但我们拥有独特的技术,在不提供颗粒污泥的前提下,能接近颗粒污泥的效果,而木薯淀粉废水又容易培养出颗粒污泥,故将来的处理能力将会有大幅度提高。

至于采用哪种污泥接种,厂里领导决定。

5.1.5、沼气柜

调控、稳定沼气气压。

外部钢砼结构,内部碳钢材质,三涂环氧树脂防腐,沼气量达到最高时自动排空,提高了安全系数。

φ6×

6m

设备类型:

湿式升降恒压气柜。

主要设备:

超声波液位计

5.1.6、A/O池

采用微生物通过反硝化硝化降解废水中的剩余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具有负荷高,去除效果好。

H=7×

5m,

有效容积:

126m3,

停留时间:

15h,

有机负荷:

2.5kgCOD/(m3·

d),

半地上半地下式钢砼结构,

1座,

设备:

(1)、SSR100H风机:

Q=5.54m3/min,P=11kw,2台,1用1备;

(2)、旋流切割曝气器,规格:

φ215mm,数量:

126套;

(3)、配气管材质:

ABS管,DN110mm,3套

5.1.7、沉淀池

从A/O池排入的脱落生物膜等在此泥水分离。

H=5×

4.5m,1座,

0.85kgCOD/(m3·

2.0~2.5hr,

结构:

钢砼结构,

配套:

排泥泵:

Q=11m3/h,H=16m,P=1.5kw,2套,1用1备。

5.1.8、污泥池

沉淀池的污泥排进污泥池。

部分污泥回流厌氧池消化分解,多余的污泥用泵泵入压滤机,泥饼外运。

H=5×

4m,

有效水深:

3.5m,

半地面式钢砼结构,

配置:

(1)隔膜泵1台,QBY-50

(2)板框压滤机XMY30/630-U,过滤面积30m2,P=1.5kW。

(3)空压机1台。

5.1.9、综合房

H=8.0×

4.0×

4.0m,

砖混结构

5.5.10、清水池

经二沉池后,出水需存放;

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

200m3/d

结构形式:

钢砼结构

外形尺寸:

L(m)×

B(m)×

H(m)=10×

4.5数量:

1座

HRT=1h

4.0m

第六章建筑和结构设计

6.1建筑设计

6.1.1设计思路

本设计在建筑空间、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仔细推敲,从丰富人的空间体验与感知的角度入手,力图使整个综合废水处理站给人深刻的印象。

6.1.2设计依据

(1).各工艺专业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3).《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标准》CJJ31-89;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1.3总体布置综述

本设计总体布置以充分满足生产功能要求为前提,配合工艺对厂内各种建(构)筑物及相关的设施进行合理布置。

建筑相对集中、节约用地,便于安全生产管理,节约投资。

6.1.4建设标准及装修

建筑物室外装修:

外墙根据业主要求装饰。

建筑室内装修:

按建筑功能配饰面材料,各建筑物内墙均有水泥砂浆抹灰及内墙涂料饰面。

楼、地面:

细石混凝土按建筑功能要求采用。

栏杆:

1050mm高栏杆。

6.2结构设计

6.2.1设计原则

本方案的设计中不仅要选择先进的工艺,合理的技术参数,且平面布局上力求紧凑、简洁,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要求。

我们将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情况,对构筑物作合理设计,并保证使用的可靠性。

6.1.3、设计要求

根据业主要求,池体要求做到全地上,但考虑到未知的地质条件及土建投资费用等,从实际情况出发,本方案中大部分池体为半地下式,地下标高-1.00m及-0.00m。

6.1.4、土建说明

本土建工程设计不含土建桩基处理设计。

6.3防渗设计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自防水等级为S6,同时凡水池底板面、外壁墙内侧面及地下水位以下的外侧面均批1:

2水泥防水砂浆(厚20mm)。

对构筑物的防腐,通过增加砼的密实度、控制水灰比,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等环节实现。

第七章电气与自控设计

7.1设计依据

本工程电气设计执行的规范如下: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GB50062-92)

(7).《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50064)

(8).《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

(9).《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7.2设计范围

(1).变配电利用厂内总配电房及配套设施,本设计不考虑。

(2).污水处理站内所有工艺设备的供配电,电气传动和控制设计。

(3).污水处理站内建筑物的照明设计。

7.3电气设计

根据工艺、土建等提供的用电负荷进行计算。

(1).低压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制。

外部用电力电缆直埋,室内采用硬管铺设。

(2).厂区各生产用电设备除15kw以上电动机采用降压起动外,其它电机均直接起动。

主要动力设备设有现场手动操作方式。

(3).低压保护接地系统采用TN-S制,设专用保护接地系统,对电器设备外壳插座可靠接地。

7.4控制设计

根据预先设定的水位由双浮球液位控制器控制提升泵的启闭,实现废水从调节池自动提升,以保证控制的可靠性。

(1).混凝剂加药泵、絮凝剂加药泵与提升泵联动控制。

(2).风机及污泥处理系统的电气启动与关闭采取人工控制。

(3).为保证自动控制系统调节、检修方便,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安装手动调控装置,可进行手动与自动的转换。

同时各设备也可以手动独自操作。

(4).为防止偶然突发故障发生,本系统手动调控具有优先权。

第八章节能、环境保护、安全卫生设计

8.1节能设计

本工程节能措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根据生物池溶解氧控制曝气量,不至于造成浪费。

(2).设备选型杜绝采用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选用高效率、低能耗、高质量的设备产品。

(3).构筑物布置紧凑,减少联络管渠的水头损失。

(4).重视计量、仪表、监控设计,而根据不同的水量和工况调整设备运行情况,既保证了污水的处理效果,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8.2环境保护

8.2.1、施工期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工程施工废弃物的管理: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渣石,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首先考虑为本工程利用,与有关部门制定本工程弃土计划,选者合适弃土地点。

噪音防护:

施工期间噪音主要为运输车辆的喇叭声、发动机声、混凝土搅拌声及复土压路机声等。

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昼间施工时要尽量避免各种施工机械同时启动,最大限度减少声源叠加。

开挖出的泥土除作为回填外,要及时外运,堆土尽可能少占道路,以保证交通顺畅。

8.2.2、污水处理站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站在下述几个方面有可能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A、污水经处理后排放的尾水

B、污水和污泥产生的气味

C、固体废弃物

D、噪音

●污水处理站排放的尾水

污水处理站排放的尾水是指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和厂内自身排放的污水。

处理厂内部的生产污水主要为滤液等,均返回集水池,进入处理系统,不会产生新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

本工程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物化、生化处理过程排出的污泥、剩余污泥。

污泥经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一般为75~85%,为非流质固体;

经污泥脱水机处理后的污泥采用专用汽车外运至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

●噪声

主要噪声源为水泵机组和风机,其噪声强度在85—95dBA之内。

鼓风机进出气管上加装消音器和可曲绕橡胶接头外,把噪声控制到最小程度,故噪声对环境影响不大。

8.3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

8.3.1、安全防范

本工程建(构)筑物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防,各建(构)筑物,工艺管道,电缆管线,电气仪器仪表等设施严格按照《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设有防雷防静电的安全接地措施。

严格按照《电气设备安全设计指导》等进行设计,保证生产安全用水用电,对工人经常维修且离地面或相对高差达1.0米以上的走道或平台,设置防护栏杆。

检修平台、钢梯及空中安全通道等设计,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8.3.2、安全管理

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维护、维修规程、防火规程及安全检察制度等。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与工业卫生措施。

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思想、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安全技术知识、工业卫生、先进事迹教育及事故教训教育等,提高安全技术知识水平,增强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依照工人所在工序特点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8.3.3、安全与卫生的预期效果

本工程采用先进的、成熟的、合理的生产工艺技术,从生产工艺的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上为生产安全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尘泥、毒物、噪音以及可能出现的机械伤害、触电事故、坠落危险等均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还为保证安全设置了安全供电、供水系统。

较为完善的、性能可靠的安全与工业卫生设施的配备,将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

总之,工程充分贯彻了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使安全与工业卫生水平与大型化、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水平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