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284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套卷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要把生活融入音乐,用音乐去表达生活、反映生活,又要让音乐引导社会思潮,为社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发挥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人文音乐的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文音乐不仅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还与社会发展相互产生积极的影响。

B.人文音乐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来自民族的生活和历史,具有民族的精神特点。

C.人文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使人的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D.人文音乐的美妙旋律、轻松节奏、悦耳音色,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增进友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民歌是人文音乐的一个典型代表,它能鲜明地反映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感情等,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B.“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现了孔子对音乐的教化功能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说明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

C.人文音乐对人的情绪有着强烈的激发作用,因而可以直接对人进行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方面的教育。

D.贝多芬的交响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体现了它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人文音乐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所以,人文音乐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群体意识。

B.我国古代就重视音乐教育,古人认为,音乐能将“诗”与“礼”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人的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

C.由于人们在音乐活动中容易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所以,在一些社交场合演奏或播放一些优美的人文音乐,能让人在契合中增进友谊。

D.音乐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现实。

为了引导社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就应该多创作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

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

“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

“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

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

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

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

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

俟和至,乃受降。

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

“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 

 

被:

表被动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薄:

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数:

列举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次:

驻扎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

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

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率官员迎接他。

C.因为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

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

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

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

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

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8.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5分)

9.“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1)~(4)题。

(25分)

暮 

雪 

韩少华

下雪了。

守在小桌子旁边的那个老者,还揣着手,眯了眼睛,望着窗外;

任凭那些打完电话的,把四分硬币放在桌角,看也不看一眼。

傍晚,信息高潮过去了;

就剩下小伙子,一把抄起话筒,开始拨号。

“K—,K—,K—,K—,K—,K—。

老者还是眯了眼睛,望着窗外。

“喂……是我呀……甭管友谊俱乐部,民族宫;

也甭管用乐队的,用录音机的,只要有迪斯科舞票,给哥们儿弄两张,就齐啦……”

老者的眼光凝住了——窗外,从纷纷的雪花中间,现出个人影来;

衣着,体态,面容,都朦胧着;

只见一片玫瑰红,正透过飞雪,轻轻地飘来。

老人目不转睛——那片玫瑰红,眼看飘到门前了。

“什么?

还得等?

……得,谁让咱好这个呢……等你的信儿!

一阵寒气,滑进门来。

小伙子挂上电话,在靠墙那条板凳上坐定,闭目养神。

那话筒让一只小巧的手,给轻轻地拿了起来。

“K—,K—,K—,K—,K—。

号盘拨得轻灵,娴雅。

话筒,让那只纤手举着,像一枝奇怪的黑色的花。

“喂!

”语音,那么轻,那么柔,“是你呀,还是一个人值班?

……没事儿——就因为没事儿,才想跟你聊聊……”

小伙子睁眼了。

借着窗口映进来的雪光,一个姑娘的侧影依稀可辨。

那面容,白,润,冷,让人不能不想起大理石;

只是那双眼睛,在望望窗外飞雪的那一瞥间,还闪着光亮。

老者神色不动。

小伙子却把眼睛渐渐睁大了。

“复试了,没什么希望……即兴小品还可以。

亏了你的那位指点有方……成败无所谓。

可你们俩够朋友……当然,咱们仨,聚一聚——在哪儿?

‘老莫儿’‘新侨’,还是‘国际’?

由你定……”

小伙子的肩膀,慢慢离开了他一直倚着的墙。

“妈妈来信了。

她在伯尔尼天堂广场的塞沃伊饭店下榻的……嗯,‘塞沃伊’意思是‘卷心菜’……挺土的一个名字吧?

可它是全瑞士顶有名的一家贵族化饭店……西方就这样儿,最贵族的,跟最土气的,常揉在一块儿,形成一种奇特的和谐……”

小伙子还坐在那儿,身子,却不觉倾着了。

“妈妈信里说,巴黎‘卡丹时装研究中心’在圣诞节前夜发布了预测,说‘1984年春季,风靡于整个西欧的女性服装用色,将是以淡淡的丁香紫为主导的变奏色调、多层次色调’……怎么样,要一件吧?

……唔,这容易,让妈妈无论托哪位信使叔叔,搭国际班机,给你捎回来呗……”

姑娘说着,随手撩了撩从额头散下来的一绺柔发。

“别生气,你去年春天那件红的,颜色太正了……对,浅丁香紫的魅力就在不那么正,不那么单一,也不那么清晰;

穿在身上,就像走在早春的晨雾里似的——美,也就在这儿了……什么?

‘谬论’?

听着,傻丫头,别林斯基说过,‘艺术不是数学,它越模糊,就越美’!

……”

小伙子不知不觉地,站了起来。

“来年么,还要考,还要!

……唉,上次复试,糟就糟在了独白上。

你的那位本来让我读蔡文姬……对,就是那段;

可我觉得太陈旧了。

这次么,哦,你先听听好了……”

说着,姑娘微昂起头,望着窗外,低声诵读起来:

“‘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

展开你密密的帏幕吧,成全恋爱的黑夜!

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抱’……”

小伙子好像微颤了一下,却还留在原地。

“哦,对不起……我一读朱丽叶,就激动得难以忍耐,……唉,人生,人生也不过就那么回事……可我,还是得一天一天地这么过……抱歉,好朋友,再见了……”

姑娘略低着头,把似乎是两个二分硬币,匆匆地放在桌角上;

随后,一转身,任凭长长的玫瑰红头巾披在肩头。

又一阵寒气,滑了进来。

“唉……”老者似乎无所动,只长叹了一声。

“她。

她是几号几楼的?

”小伙子盯着那背影,问。

“不知道。

“她们家里,是干什么的?

”“不知道。

”“那……那她这是……”“反正是每逢星期六这个点儿,她准来——交给我四分钱,跟她自个说上十分钟的话儿……”

“跟,跟自个儿?

”小伙子话音凝在暮色里。

“嗯,全北京直拨电话,号码儿都是六位数的;

她呢,每回都只拨五个。

窗外,那片玫瑰红,渐渐隐到纷纷的飞雪中去。

雪地上,竟仿佛没留下什么痕迹……

一九八四年春于西湖龙井寺(有删节)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标题是“暮雪”,“雪”在文中共有三处点扣:

开头“下雪了”;

姑娘到来时,“纷纷的雪花”“飞雪”;

尾段姑娘离开再次点“雪”。

B.小说多次写到老者的眼光,两次“眯了眼睛,望着窗外”,姑娘来时“眼光凝住了”“目不转睛”等描写侧面表现了姑娘的美丽动人。

C.小说刻画姑娘多用正面描写,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姑娘与众不同的魅力。

D.小说语言带有京腔京韵,最具特点的是儿化音和地方语词的运用,比如“信儿”“事儿”“甭”“得”等,显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E.小说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公共电话站,借助出现在这个电话站的两个人物来完成情节的戏剧性转折,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主题。

⑵小说有一个“欧·

亨利式的结尾”,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请从小说中寻找相关的伏笔,并作简析。

⑶“小伙子”这个形象有何特点?

对于刻画“姑娘”形象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⑷有人认为那位姑娘虽然举止怪异,却是一个颇有内涵、不弃梦想的美丽女孩,作者对她是持肯定和同情态度的。

而有人却认为那位姑娘是一个虚荣浅薄之辈,是作者的批判对象。

你赞同哪种看法?

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在研究工作中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

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他成功的一个关键是他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

在物理化学研究中,他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来选择自己的角色。

他从热化学入手,又先后用体积度、光学和电学手段研究了体积化学、光化学和电化学,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

在莱比锡,他又转向催化问题的研究,这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成就之一。

从大的方面讲,在他的科学生涯中,他在关键性的时期甚至跨领域地选择较好的角色。

当他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后,他转而涉足哲学和一般文化问题,这使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晚年,他又闯入颜色学领域,在前人失败的地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立了定量的颜色学理论体系和测量体制。

这种角色选择和变换甚至也体现在他的其他工作中乃至日常生活中。

他时而是教师,时而又是编辑和作家;

他是科学家(物理化学、心理学、颜色学等)和哲学家,又是科学史家、语言学家;

他在休息时经常以画家和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出现,而在社会上又经常扮演着参与者、宣传者、组织者、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角色。

他善于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不用说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有关。

但是,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在每一个研究领域都不是浅薄地涉猎。

这一切固然与他的教育的宽泛性,以及他自己的深厚功底和敏捷思维有关,然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也有其合理的根据和普遍的意义。

奥斯特瓦尔德在谈到他放弃纯粹科学研究以及向大学辞职的理由时说,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只有两种选择摆在他的面前:

或者,他力求呆在顶峰,这就要冒跌落的危险和被较年轻的、有活力的后继者的急速脚步踩坏的危险;

或者,当他还在顶峰时,他主动迅速地离开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方,如果有人因为放弃他在一生最好的时光所获得的东西而感到悲哀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利用他的思想、精力和时间另起炉灶。

在这里不需要担心找不到新的观念,只要他的智力源泉有足够的储备,他的思想便永远不会停顿和枯竭。

奥斯特瓦尔德正是由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才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他一旦看准了目标,就要设法把它拿到手;

对于他认为不能取得胜利的事情,他也不轻易发起进攻。

像奥斯特瓦尔德这样的做法,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

例如彭加勒,他在科学的征服中一旦达到绝顶,便转移目标,而把进一步发掘细节、肯定容易取得效果的任务留给他人。

薛定谔等一批量子物理学家抓住有利时机,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开辟了大道。

奥斯特瓦尔德认为,要在研究工作中有所发现,必须积极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

疑问从何而来?

疑问既来自他的实验工作,也来自理论分析;

既来自科学的历史研究,也来自他早年的记忆库。

奥斯特瓦尔德的这种做法与当代科学哲学的“科学始于问题”的命题有某种相似之处。

科学家能否捕捉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这是能否作出科学发现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开始进行系统的探索。

在科学史上常有这样的事例,由于科学家不善于捕捉问题,不主动提出疑问,以致真理碰到鼻子尖上却失之交臂。

要能够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就要有一种科学的怀疑精神,这是有开拓性的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素质。

这一点在奥斯特瓦尔德身上也有所体现。

因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则由怀疑产生,因此“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并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正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顺理成章的途径。

(节选自李醒民《奥斯特瓦尔德——伟大的凡人,平凡的伟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奥斯特瓦尔德之所以能够获得1909年的诺贝尔奖,是因为他在物理化学、颜色学、测量体制以及哲学的研究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B.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进行研究,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是他研究中成功的例证。

C.奥斯特瓦尔德认为,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便会出现两种选择:

要么保住自己在顶峰的位置,要么迅速离开顶峰。

D.作者认为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选择和变换角色,而且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这决定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

E.作者以彭加勒、薛定谔来说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从而在众多领域取得瞩目业绩,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

(2)奥斯特瓦尔德“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具有哪些特点?

请概括并举例说明。

(3)奥斯特瓦尔德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文章最后说:

“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向大自然提出疑问,并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正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顺理成章的途径。

”请你就对“怀疑精神”“积极探索”两个方面的理解,任意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朝鲜政府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坚持进行第三次核弹实验,这是金正恩政府苦心孤诣策划的危险举动,中国人民是绝不答应的。

B.书商的包装炒作,读者的无暇深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浅阅读”名噪一时,仿佛人们读的不再是书,而是一种时尚。

C.自从今年8月底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出台后,人们对于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就翘首以待。

D.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至于为什么多用秦叔宝、尉迟恭做门神,则因年代久远,雪泥鸿爪,不能详细考证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针对路透社关于“朝鲜已向中方通报将在今年再进行一到两次核试验或发射远程弹道导弹”的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18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予以否认。

B.3月5日,阳光花苑社区围绕“雷锋在您身边”的主题,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义诊,通过多种方式为辖区居民服务。

C.《江南Style》之所以像病毒一样疯狂肆虐全球的“耳朵”,就是由于其歌词中所表达的调侃、抱怨,符合互联网的舆论气势,满足网民消遣娱乐的需求造成的。

D.麦多馅饼以及加州汉堡在研制之初,从选料、包装、生产到服务等方面做好品牌,从而一举打开了一中食堂这一巨大市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庄子所说的“外化而内不化”,,。

,。

①会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走过

②而我们最后会获得一个圆熟的、合乎道德、合乎天地自然的自己的生命境界

③是要我们的心灵逐渐地腾空,把我们心中的杂念逐渐排除

④而外在,本着内心的宽容和洞察的清明,随遇而安,不与世争

⑤让我们的心底真正内化的依据能够有所秉持

⑥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把每一个当下做得更好

A.③⑤②⑥①④B.⑤③⑥①④②C.⑥①④②⑤③D.③⑤④⑥①②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30个字。

材料:

中国著名糖尿病防治专家聂文涛先生在其专著《有效康复糖尿病》一书中,从中医的角度发现并提出了血糖谷物保护曲线,明确指出谷物有利于糖尿病人康复,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

《有效康复糖尿病》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第一部中国医生用英文撰写的医学专著。

在美国发行的版本封面上写着美国专家的一句话,“如果说聂文涛医生的很多主张曾使他站到了世界的反面,那么今天世界站到了他的一边。

”国内相关权威人士拘泥于西方200年来关于糖尿病通行的理论标准而迟迟不愿接受,并对之产生难以置信的疑惑。

我们知道,交通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行。

路口黄灯闪烁,提示缓行,这个时候要求车辆通过。

在医学上,①。

人类本来对疾病的认识需要不断的深入,②,否则“人道”将会无法通行。

如果说为了安全而放弃通行是一种人道的话,那么③。

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

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宁愿像谦逊低调的百合,绽放于幽寂的山谷中;

也不学庸俗张扬的牡丹,盛开在嘈杂的街巷旁。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