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328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精编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摘自某支军队军歌

①这是哪一支军队?

②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事件?

③这一事件的时间?

④这一事件的结果?

⑤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废除地方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某部法律

①这是建初期哪一部法律?

②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这部法律的颁布有何意义?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三大改造、公私合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建设成就和英雄人物、文化大革命

1、东北工业基地是在()期间形成的。

A、一五计划B、二五计划

C、三五计划D、四五计划

2、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是在()

A、长春B、沈阳C、鞍山D、大连

3、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是在()试制成功的。

A、鞍山钢铁厂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D、大庆油田

4、“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对()的美誉。

A、南京长江大桥B、南京长江二桥

C、润扬大桥D、武汉长江大桥

5、()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A、一五计划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D、新中国的成立

6、()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A、大庆B、胜利

C、松辽D、克拉马依

7、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A、雷锋B、王进喜C、邓稼先D、焦裕禄

8、1956年党的()会议明确提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A、六大B、七大C、八大D、九大

9、四五运动是人民自发纪念()的一次爱国运动。

C、刘少奇D、朱德

10、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随后,()也出来工作,扭转了经济的下降。

A、华国锋B、叶剑英

C、邓小平D、李先念

1、、和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2、所谓的三大改造是指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3、和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一次严重的失误。

4、1958年“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5、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从到年。

6、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和两个反革命集团。

7、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蔑为。

8、1976年10月,和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了果断措施,一举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与主要成就是什么?

2、我国如何进行“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3、1958年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1959-1961年建国以面临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这是我国第一部宪法它是哪一年制定的?

2它是由什么机构制定的?

3这部宪法有何地位?

④这部宪法有何意义?

2、请回答:

①该图反映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哪一一次严重失误?

②这是什么错误在农业方面的表现?

③这次严重失误的影响是什么?

④我们党如何应对的,结果如何?

3、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其他什么也没有,我留给你的,只有一套《毛泽东选集》

——摘某位党的好干部临终前对女儿的嘱咐

1这位党的好干部是谁?

2他有何贡献?

③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4、请回答:

①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件?

②从图中可以发现,这个事件发生地点是?

③这次事件人们主要是为了纪念谁?

④这次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⑤这次事件的影响如何?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年底召开。

A、1978B、1979

C、1980D、1977

2、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会议。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的种种罪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A、邓小平B、陈毅

C、刘少奇D、贺龙

4、()年颁布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时期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A、1980B、1981

C、1982D、1983

5、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A、个体企业B、民有企业

C、三资企业D、国有企业

6、1992年党的()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共十一大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7、党的()会议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8、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A、胡锦涛B、江泽民

C、邓小平D、毛泽东

9、()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D、三讲

10、党的()会议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1、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开始,逐步实现了责任制。

3、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增设了经济特区。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2、简述一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如何?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4、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是什么?

1、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的闯。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2这段话是他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③这一段话有何影响?

2、上海浦东开发区

①从这幅图中我们找一找上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

1、我国有()个民族。

A、54B、55C、56D、57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基本的政策或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

C、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

3、()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

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D、毛泽东

4、“七子之歌”中的“妈港”是指()

A、香港B、台湾

C、澳门D、海南

5、“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问题提出的。

A、香港B、台湾C、澳门D、海南

6、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A、三不B、一不

C、二不D、四不

7、1990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A、一个中国B、一种制度

C、一个传统D、同宗同源

8、“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

A、两种经济制度B、两种军事制度

C、两种政治制度D、两种社会制度

9、到现在我国共建立了()个省级自治区。

A、3B、4C、5D、6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格局。

2、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

3、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4、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和的回归,这是一国两制在统一大业方面的成功实践,标志着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迈出一步。

5、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旗中,分别带有花和花。

6、90年代成立了和两个民间团体,在两岸的授权下,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的商谈和政治对话。

1、解释“一国两制”?

2、简要说说江泽民同志关于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什么?

1、材料一:

2004年3月20日,台湾当局执意举行所谓的“和平公投”,试图分裂国家,这一行径遭到普遍反对。

材料二:

2005年,台湾当局陈水扁“总统”引起了“废统”事件,引起全世界华人的强烈反对。

1台湾当局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试举一例说明?

3解决台湾问题的最终出路是什么?

④你认为台湾问题将会如何解决,理由是什么?

1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是?

2香港和澳门回归有何意义?

3香港和澳门回归是哪一方针的成功实施?

4你认为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能回归?

5对此你有何感想?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与外交成就

人民解放军的建立、人民海军和空军、导弹部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与万隆会议、中美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地位、APEC会议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

2、()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A、1970B、1971C、1972D、1973

3、1956年9月10日,()元帅亲自为第一架国产歼5型歼击机剪彩。

A、叶剑英B、徐向前C、聂荣臻D、朱德

4、我国的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年代

A、40B、50C、60D、70

5、人民解放军建立的事件是()

A、三湾改编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6、新中成立后在外交方面,()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项原则。

A、周恩来B、陈毅

7、1973年底,我国政府在同()就西藏地区关系进行谈判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印度B、缅甸C、越南D、英国

8、建国第一年有()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A、15B、16C、17D、18

9、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越南B、朝鲜C、苏联D、古巴

10、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开罗会议

C、万隆会议D、德黑兰会议

11、在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A、互不侵犯B、求同存异

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惠

12、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

A、尼克松B、基辛格

C、老布什D、里根

13、()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1977B、1978C、1979D、1980

14、1972年2月,中美两国在()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A、南京B、上海C、北京D、广州

15、1971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A、22B、24C、26D、28

16、1972年,日本首相()访问中国,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田中角荣B、小泉纯一郎

C、村山富士D、中曾根

17、()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A、上海APECB、世界园艺博览会

C、亚太经合经组会议D、中国加入WTO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说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①图中反映了哪一次会议各国领导人在一起合影?

②这次会议在哪召开?

③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④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是什么?

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863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科教兴国、高等教育发展、文学的繁荣、艺术的发展、体育强国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与社会保障

1、()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A、1964B、1965C、1966D、1967

2、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1号B、东方红2号

C、东方红3号D、东方红4号

3、1970年,我国用()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东方红B、长征

C、长城D、东风

4、我国是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A、4B、5C、6D、7

5、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

A、神舟一号B、神舟二号

C、神舟三号D、神舟四号

6、被子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

A、邓稼祥B、王选

C、袁隆平D、吴景濂

7、()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A、1984B、1985C、1986D、1987

8、1989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首倡并组织实施了一项募集海内外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业,称为()

A、春蕾工程B、希望工程

C、帮扶工程D、保护母亲河工程

9、()是新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功底深厚的史学家,他是一位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

A、老舍B、郭沫若

C、范文澜D、曹禺

10、剧本《茶馆》中,所描绘的“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是()

A、老舍B、艾青

C、赵树理D、曹禺

11、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A、《大决战》B、《开国大典》

C、《梁山伯与祝英台》D、《丝路花雨》

12、中国即将举办()年奥运会,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A、2008B、2009C、2007D、2006

1、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踊跃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2、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了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把?

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3、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了新的时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4、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前的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自主选择职业。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有何历史意义?

2、在《863计划纲要》中,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3、简述一下,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迁?

1、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某位科学家

1这是我国哪位科学的名言?

2他的贡献是什么?

3从他的话,我们能学到什么精神?

图一图二

1图一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时间是哪一年?

③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中叫什么?

④对此,我们有何感想?

3、材料: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同时,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便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于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

1你上网吗?

②你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③你对网络人何看法?

④网络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⑤从材料中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①右图中人物是谁?

②他的主要研究对像是什么?

4他在2001年曾获得什么奖励?

5他被国际农学界称为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1、B2、A3、C4、D5、A6、B

二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

公元2、最可爱的人3、1953;

7

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状大了世界自鸣得意、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

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雇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1、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人民英雄纪念碑;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鸦片战争;

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等

3、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

1950年;

取得胜利;

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利益,捍卫了世界和平。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一1、A2、A3、C4、D5、B6、A7、C8、C9、B10、C

二1、康藏;

新藏;

青藏;

2、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3、大跃进;

人民公社运动;

4、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5、1966年;

1976年;

6、林彪;

江青;

7、二月逆流;

8、叶剑英;

华国锋

三1、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就培养建设人才。

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一汽,武汉长江大桥,三藏公路等

2、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主要是引导他们参加生产合作社会,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是发展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衽赎买政策。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起来。

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苏联背信弃义的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使我国的现代化遭遇困难。

四1、1956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倾;

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全所未有三年严重困时期;

我们党积极应对,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焦裕禄;

他带领河南省兰考县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贫穷的面貌开始改变,并把生命奉献给了兰考人民事业;

大公无私,不怕困难,视死如归,把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党的好干部,优秀的共产党员。

4、四五运动;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周恩来;

被四人帮镇压下去;

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三单元

一1、A2、D3、C4、C5、D6、D7、C8、B9、B10、C

二1、实践;

2、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三1、内容是: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澡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先是四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江沿边开放。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