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电刺激和铃声对小鼠建立条件反射后,仅给予铃声刺激测得僵立时间为P,此时为条件反射下的僵立时间;而不改变环境仅给予铃声刺激,反复多次并持续一定时间后,由于条件反射建立后没有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会很快消失,因此再给予铃声刺激,那么小鼠反应不明显,测得僵立时间Q应该较短,故P>Q。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这种调节方式是
A.拮抗B.协同C.正反馈D.负反馈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的过程为负反馈调节。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左图表示一横放盆栽植物的生长状况,其中③处生长素的浓度范围符合右图中的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分析右图可知,图中d点的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则小于d浓度促进该植物生长,大于d点浓度则抑制该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分析左图可知,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在根部①侧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②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①侧长得快,②侧长得慢,所以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④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③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因此④侧长得快、③侧长得慢,植物的茎背地生长。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④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③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因此④侧长得快、③侧长得慢,植物的茎背地生长。
因此③<④侧,且处于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结合坐标曲线图的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多肉植物鸡冠掌通常利用落叶①上长出的不定芽繁殖得到新植株②,也可以利用其根部细胞③通过组织培养得到新植株④。
①~④中遗传信息相同的是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扦插是无性繁殖。
2、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繁殖。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多肉植物鸡冠掌通常利用落叶①上长出的不定芽繁殖得到新植株②的过程是扦插,属于无性繁殖的方式;利用其根部细胞③通过组织培养得到新植株④的方式为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的方式。
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①②③④的遗传信息都和最初亲代的体细胞相同。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b)的切面变化及运行图,①→②→③表示a、b位置的依次变化。
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上一般会存在等位基因
B.①时,染色体数目最清晰
C.②→③的变化,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
D.②→③过程,DNA含量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a、b属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其上一般不会存在等位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时有等位基因的出现,A错误;
B、识图分析可知,②时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染色体数目最清晰,B错误;
C、识图分析可知,②→③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在纺锤丝牵拉的作用下分开后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C正确;
D、识图分析可知,②→③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含量加倍,DNA的加倍发生在间期,D错误。
故选C。
16.下列细胞中属于果蝇的配子并能用于形成正常受精卵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雌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XX,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3+X);雄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XY,因此产生的精子有两种:
3+X和3+Y。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根据性染色体的情况,应该为雄果蝇的体细胞,A错误;
B、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内有2条性染色体,即X、Y同时存在,不是正常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B错误;
C、该图细胞中虽有4条染色体,但是含有2条性染色体,少了一条常染色体,不是正常的配子,C错误;
D、该图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其中3条常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属于果蝇的雄配子,可以参与受精形成受精卵,D正确。
故选D。
17.图为某人一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图像,可据此判断其中发生了
A.重复
B.倒位
C.染色体数目整倍化变异
D.染色体数目非整倍化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结构变异又包括缺失、倒位、易位和重复。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观察图示可知:
人体细胞内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X、Y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XX在形态、大小上基本相同。
而图中有一对XX染色体,故该图为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详解』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为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图,其中21号染色体有三条,与正常人相比多了一条,即21三体综合征患者,这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中的非整倍化变异。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科学家根据血红蛋白α链中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推测鲤→马→人的蛋白质分子进化速率,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
A.胚胎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生物化学证据D.化石证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有共同祖先,其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生物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详解』科学家测定了鲤、马、人血红蛋白α链中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测定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这是生物化学证据。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对闵行区某公园的东、南、西、北4个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a~e表示5个不同的物种,各物种柱高代表其个体数。
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区域是
A.东区B.南区
C.西区D.北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种的多样性的影响因素有2个:
①是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多样性就越大;②群落中物种的相对密度越均匀,多样性就越高。
『详解』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东区和南区的物种数目有5个,而西区物种数目有3个,北区有2个,东区和南区比较柱高可知,南区的物种的相对密度更均匀,因此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区域是南区。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某植物的花色受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三者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
W(红色)>Wd(红色花斑)>w(白色)。
现有一红花植株与一红色花斑植株作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花植株。
则亲本红色花斑植株的基因型为
A.WWdB.WdwC.wwD.WdW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植物的花色受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三者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
W(红色)>Wd(红色花斑)>w(白色),则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WWd、Ww,红色花斑植株的基因型为Wdw,白花的基因型为ww。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WWd、Ww,红色花斑植株的基因型为Wdw,而亲代红花植株与一红色花斑植株作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花植株(ww),则亲代的基因型中都有w基因,则亲代的基因型为:
红花植株Ww、红色花斑植株Wdw。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分析题
(一)微生物与茶
黑茶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和保健价值的微生物发酵茶。
渥堆处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步骤,在细菌、霉菌、酵母菌等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茶原料经过发酵形成叶色黑润、香气纯正的品质。
21.下列不参与黑茶发酵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
A.
B.
C.
D.
22.黑茶加工过程中,优势菌种的鉴定很重要。
下列不能用于区别霉菌和细菌的结构有__________。
A.线粒体B.细胞膜C.细胞核D.核糖体
23.下列茶叶成分中,可作微生物生长所需氮源的有__________。
A.水溶性糖类B.蛋白质C.氨基酸D.NaCl
茶叶中含多种物质,其中茶多酚具有杀菌消炎作用。
为研究茶多酚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抑菌实验。
表1是不同pH条件下、茶多酚浓度为40g/L时的实验结果。
菌种
抑菌圈直径(mm)
pH=4
pH=5
pH=6
pH=7
pH=8
pH=9
pH=10
沙门氏菌
14.0
13.7
13.8
14.3
15.5
14.6
12.5
蜡状芽孢杆菌
16.0
15.5
14.7
15.7
17.4
15.6
13.5
大肠杆菌
11.8
12
9
12.7
13.8
15.0
14.4
12.8
24.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微生物培养和抑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培养基的配制步骤依次是称量→溶解→调节pH→定容→灭菌
B.培养基在62℃下灭菌15~30分钟
C.用无菌玻璃刮铲将细菌悬浮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D.培养时培养皿不能倒置
25.结合表1中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有__________。
A.不同pH条件下,茶多酚对同一细菌的抑制效果不同
B.相同pH条件下,茶多酚对三种细菌的抑制效果相同
C.pH=8时,茶多酚对三种细菌的抑制效果均最强
D.可推测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制效果在pH=8时最强
『答案』21.C22.BD23.BC24.C25.AC
『解析』
『分析』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病毒:
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必须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动,病毒的结构较为简单,一般包括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其内的核酸,有的病毒的核酸是RNA,有的是DNA。
3、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1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茶原料的发酵是在细菌、霉菌、酵母菌等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为酵母菌,B为细菌,D为霉菌,而C为病毒,病毒不能参与黑茶的发酵。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题详解』
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具有除了核糖体以外的众多细胞器,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具有拟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拟核内没有染色质,只有裸露的大型患者DNA分子。
二者共同点是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综上所述,B、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