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73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锦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锦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锦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

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

亡国和亡天下。

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

文中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慈。

他最后感叹说: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

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

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

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

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

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

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天下情怀。

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

其次是民本思想。

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馈。

再次是主人意识。

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

尧、舜与人同耳。

最后是以正心为本。

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

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莱封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于失其心。

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

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不为世风的偏所左右。

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

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紧在一起。

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

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统治者虐

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

B.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既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是每一个普

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C.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唤醒人们应作深入的自我检

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要自我修正。

D.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难时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中梁启超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倾,都有责

任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述自己的这

一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言论。

C.孟子认为人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

路上,即拥有天下情怀。

D.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后世广泛流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

轻,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完善

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

B.正人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

的根本在于自身,粟封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小到个人修养大

到社会的兴衰,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在一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

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

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

她感到恐怖。

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流浪生活。

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为她命运的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

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

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

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侮辱和迫害,文化压迫。

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

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

萧红说过,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

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一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同。

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

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自东方的一种文人情结。

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

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

比如张爱玲,在她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

五四时的淦女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

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一的。

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

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

拿这句话来概括萧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性书写上。

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透逸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

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的描写的细致、明丽和新鲜。

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

他认为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

萧红同聂给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

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

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她不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

她坚持自己。

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新文学传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

(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

相关链接:

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

(徐晓红《论萧红的小说创作》)

《生死场》是描写东北人民愚昧麻木的,是描写东北大地苦难生活的,是描写整个民族痛苦遭遇的,但更是描写东北人民对自身的拷问的,更是描写东北大地对生的追求的,更是描写整个民族对自强的渴望的。

……阅读萧红的作品能够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对于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如何不断奋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再读萧红的意义所在。

(刘勇《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萧红认为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所以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形象为主,并予以批判,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B.萧红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多种思想的影响,尤其深受左翼政治思想的影响,使她的写作更

多地底层的穷苦人民。

C.萧红和许多女作家一样,并不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行创作,因为她们想要尽可能冷静

客观地叙述,以避免过多融入自己的私人感情。

D.萧红的作品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除了超前的文体风格外,主要还在于她作品中所描写

的苦难和自强的渴望,会促使今天的人们奋进。

E.萧红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然是因为她左翼作家、女作家的身份,但更是因

为她超越了这些身份,最终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魅力。

5.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萧红写作自由的风格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萧红的小说有别于传统的叙事模式,是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B.《生死场》是表现民族苦难的,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激发、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

C.萧红的小说大多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自传小说的特点。

D.萧红认为小说没有一定的范式,认为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作品也是各式各样的。

6.为什么说萧红是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神迷路了

西班牙罗赫尔卡拉维格

一个一身红衣的女孩正略显匆忙地走着。

她一边走一边听音乐,还在想着将要见到她生命中的爱人。

她边走边听边想,同时又感到喜悦、害怕和希望纠结在一起。

这个红衣女孩是个美女,既有古典美的气韵,又不乏现代感。

她没有年轻到天真的程度,也没有成熟到不相信爱情。

她的爱情正在不远处等着她。

她一边走一边通过耳机听着里的音乐,现在播放的是霹雳弗兰德斯乐队的《神迷路了》。

正播放着这首歌时,地图在她耳边提示:

前方50米右。

这个红衣女孩边走路边听歌边想着她的爱情,心中还纠结着各种情绪,尽管这样,她还是右了。

因为她是女人,能够同时做这一切。

在这个女孩向右的45分钟之前,一个戴着粗框眼镜,穿着磨损的牛仔裤,身材高大有型的男孩通过WhatsApp(社交媒体)发送了一个音乐厅的位置。

他是男人,认识路。

他选择了最喜欢的那件T恤,一件胸前印着霹雳弗兰德斯的黑色T恤。

最终,他出发去见那个唯一令他感兴趣的女孩,她是那种能够明白为什么那件黑色的霹雳弗兰德斯T恤是他的最爱的女孩。

虽然他出门有点晚,不过他住得近,确信自己能按时赶到。

这个戴着粗框眼镜的高个男孩是个聪明的小伙子,聪明又有创造力,属于那种总得干点什么的人。

他一边走路,一边注意着街道的名字,尽管差一点走过了,他还是在刚好的时刻拐了弯。

在刚好的时刻,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

穿红衣的女孩和穿磨损的牛仔裤的男孩迎面碰上了。

她曾想象过101次和他的交谈。

曾想象过101次和她的交谈。

但是现在两人并肩走着,对方就在眼前,却都不知道该说点什

么。

面对屏幕时就简单得多。

结果当这发生时,当彼此非常喜欢却不太认识的一个男孩和一

个女孩相遇时,却是一片沉默。

他们走着,不再听音乐也不再思考,因为彼此就在面前,在身边,因为他们在一起。

现在他们不通过音乐,不必思考,也能强烈地感觉到对方的存在,无论是iPhone还是iPad都不需要了。

地图已经不再跟她说应该从哪里走,因为没必要了,因为她跟着他。

他们走着,沉默地微笑着。

两个人都微笑着却并未意识到。

但是他己经忘了他们要去哪里,甚至忘了他们是否要去某个地方;他忘了这件事,因为他和她走在一起,其他的都不需要了。

从那次约会开始,男孩和女孩的关系亲密起来。

他在Twitter(网站)上展露他的才智。

她在Instagram(网站)上分享她的见闻。

Facebook则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白天他们在WhatsApp(网站)上甜言蜜语,商量约会,说一些面对面时不敢说的话。

晚上各自回到家后,他们又通过Skype(网络)煲粥。

你真是太完美了,他对她说。

她则回以一个脸红的表情,你别太夸张了,她说。

他们经常相互取笑。

你闭嘴吧,连上卫生间都要Google(谷歌搜索)告诉你得走几步。

得了吧,你呢?

如果让你离开,你就连话都不会说了……

于是,有一天她想到一个主意。

自从三个月前他们第一次约会,就是他们在拐弯时相遇的那一次,她就想给他一个惊喜。

到了那一天,她送给他一个用黑纸包着的盒子。

盒子里是一台最新款的导航仪。

什么?

她知道他不会喜欢,她只是想看看他那张脸,对他的气愤取乐一番。

这个高大有型的男孩,不但聪明,还很真诚,他成功掩饰住了意外却没能掩饰住气愤。

一个导航仪?

你在开玩笑,是吗?

他憎恶GPS,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因为方向感就是他的地图。

但是礼物其实并不是导航仪,而是两张在巴塞罗那举行的霹雳弗兰德斯音乐会的入场券,导航仪里保存的是音乐厅的。

因为她是女人,把一切都想到了。

他去接她。

从马德里到巴塞罗那至少要六个小时。

男孩习惯于在汽车叭叭软件上面发

布自己的出行计划,看看能不能拼车,这样会便宜一点;但这一次是私密旅行。

他去接她,而她在说定的时间己经准备好了。

上路了,他打开那台导航仪。

但他是男人,这玩意儿让他头疼;他是为了她才这样做的,她笑了。

导航仪开始说:

你要去巴塞罗那奥恩音乐厅,在西尔瓦娜大街13号。

你想选择以下哪条路线?

最快的,生态环境最好的,最便宜的。

两人互相看了看,微笑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最长的。

她吻了他,因为爱是最好的迷路方式;他把导航仪扔出车窗,因为迷路是最好的爱的方式。

就这样,一个漂亮的女孩,像古典美人一样的漂亮女孩,和一个高大有型,聪明而有创造力的男孩,永远地迷路了。

【注】本文获得了弗恩特塔哈写作俱乐部于2014年举办的第二届科技之神短篇小说竞赛

第一名,该竞赛的主题是科技与日常生活。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女孩年轻而成熟,所以她有天真的一面,并且相信爱情的存在。

正因为此,她不顾路途遥

远,怀着喜悦、害怕和希望的纠结心情去见男孩。

B.男孩虽然出门晚,但是他离家近,因为确信自己能按时赶到,并且他确实准确无误地到达

了目的地。

由此可知,他聪明而自信。

C.文章中多次出现了霹雳弗兰德斯,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男孩和女孩的

媒人,因为他们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

D.男孩与女孩初次相见,他们虽然想象过101次与对方的交谈,但当真正见面时却无话可说,

由此可知,他们二人并没有共同语言。

8.请赏析文章标题神迷路了。

(5分)

答:

9.他是男人,认识路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

少从军,挽强为第一。

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

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

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

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

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

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

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

召还宿卫,改马军。

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

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

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

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

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

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

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

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注:

钤辖(qinxi),宋代武官名。

(节选自《宋史郝质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

/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

/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

/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

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称为夏国,因为在中国西部,故被

称为西夏。

B.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域,高于府、州等,相当

于明清时期的省。

C.溢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如欧阳

修死后被溢为文忠。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

就曾约为婚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在护送军需物资溢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身先士卒,斩杀

几百人,缴获几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大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

回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账下主动承担责任,曾

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

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稿赏也很丰厚,甚

至还拿出自己的棒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历仕多君,均受重用。

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

职;神宗时为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译文:

(2)质趋至帐下曰:

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

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v15题。

题松汀骚

张枯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注】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骚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

泽国:

形容水多的地方。

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旧遗逸:

旧日的隐逸之士。

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领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骚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颈联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荒寒,不禁使人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二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

E.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5。

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辛卜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莲说》中,较之于菊或牡丹,诗人独爱莲

的品性,犹如君子之美名远扬。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

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过渡自然。

(3)《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

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鲁迅杂文的语言,多一字会显冗余,少一字则现不足,妙喻层出,讽刺深刻,旁征博引,

可谓一字千金,充分展示了非凡的文字功底。

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后,民众生活明显改变,咖啡成为下里巴人的重要饮品。

当时,工人

生活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咖啡成为保持精力的必需品。

1978年邓小平曾发出疾呼: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样的判断,现在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全部历史的过程不是由那些自命不凡的思想家或少数杰出人物所决定,而是决定于活生生的人民众本身的发展。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

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A.B.C.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6年食品调查结果显示,许多速食面含有食用色素、防腐剂等物质对人具有导致消化不良、智力发育有迟缓的危害。

B.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C.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D.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复兴华夏文化,文化复古,

文化更新;

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

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

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

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