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38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数与代数 课时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b.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

c.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得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练一练:

填空(口答)。

27046=2×

()+7×

()+0×

()+4×

()+6×

()

说出4004.04这个数中的三个“4”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这个数中的三个“0”各起什么作用?

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从整数、小数、分数三个方面回答。

整数、小数的比较方法。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从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三个方面小结。

教师逐一指名回答。

分数和小数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展示整理和复习的结果。

教师结合各个小组整理和复习的情况,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注意突出“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做如下板书: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b=

(b≠0)

3.通过直观图形,导入对小数意义的整理和复习。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可以怎样写?

小数是不是都小于1?

5.组织各小组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教师板书如下:

6.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分别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板书:

0.1=0.10=0.100=……

=……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因为小数可以看做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所以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特殊情况。

练习:

做一做,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出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下面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他们有什么规律?

0.1081.0810.8108108

百分数

(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

我们已整理复习了有关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谁能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几?

还有百分之几没有完成?

(2)结合刚才的回答,谁能说一说:

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一节课的任务已经完成了80%”也可以说“已经完成了

”,我们能不能因此就说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呢?

请同学们议一议:

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百分数常用%来表示。

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表示具体的数量,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三、课堂作业

教材73页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请你们把自然数和整数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并在小组中交流。

【教学反思】

在复习数的意义时,学生对数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学时让学生理解自然数与整数及计数单位与数位等简单概念。

第2课时 数的认识

(2)

进一步理解整除、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数的组成和分类,今天我们来回忆下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

1、由“整除”这个基本概念引出有关概念。

举例说说什么叫整除,什么叫约数和倍数。

如24÷

6=436÷

12=3

24能被6整除36能被12整除

思考:

2=1.56÷

1.5=4这两个式是否表示整除关系?

为什么?

总结整除的概念:

进一步理解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把24、36分解质因数,通过分解来进一步理解上述概念)举例说说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以及偶数与奇数。

2、提问:

非0自然数有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非零自然数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分成偶数和奇数;

根据所含因数的个数,分成质数和合数。

回答:

什么是奇数、偶数?

什么是质数、合数?

教师指名一一回答,并要求学生记住100以内质数表。

教材74~75页练习十四第2、5、6题。

通过复习,请你们把分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并在小组中交流。

第3课时 数的运算

(1)

1.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培养学生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1.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一、创设情境

(1)教师:

“六一”快到了。

同学们为欢庆“六一”在精心准备,瞧,有的折幸运星,有的做蝴蝶结,有的用彩带做中国结,还有的买来了矿泉水,真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如下所示:

(有条件的教师可通过这些问题创设情境图)

①同学们折了37颗红星,23颗蓝星,一共折了多少颗星?

②同学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③有24m的彩带,用

做蝴蝶结,做蝴蝶结用去了多少米?

④有24米的彩带,用

做中国结。

做中国结用去了多少米?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3)教师:

在解决问题中,你们使用了哪些运算?

学生可能说出: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二、复习讲授

1.复习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1)学生自己编题并列式回答。

(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纠正编题和列式出现的错误。

说出运用了哪种运算,这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注意补充纠正。

说说用到的每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板书:

28+36=  36-28=  36÷

28=  28÷

36=

0.9×

40=  40÷

0.9=  24×

12=  12÷

24=

(4)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指名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

哪些意义有扩展?

(5)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第4课时 数的运算

(2)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正确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通过探索运算定律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经历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1.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2.能够准确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

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六年,已经学习了几级运算?

几种运算?

还记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一下吧。

1.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

5400-2940÷

28×

27

教师:

这是两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题,说说这两道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复习简便运算:

3.87+2.99  75.2-19.8  10.47-5.68-1.32

5.39-2.88-1.39      4.37+

+0.63+

1.25×

72

38×

56+44×

38      94×

101

把简算的式题进行分类,怎么分?

学生分类后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1)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运算。

3.87+2.99       75.2-19.8

=3.87+3-0.01     =75.2-20+0.2

先让学生说出简便方法,教师再总结:

像这类题目简算的时候一般先加上或减去整数,多加了几就减几,多减了几就加几。

(2)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指名说出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a+b=b+a(a+b)+c=a+(b+c)

计算下面的题。

4.37+

指名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提问这样结合的目的是什么?

(凑整)

(3)根据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

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性质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a-b-c=a-(b+c)a-b-c=a-c-b

学生做下面的题:

10.47-5.68-1.32    5.39-2.88-1.39

一人板演,其余的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为什么要把后面两个数加起来?

(凑整,也就是必须在能凑整的情况下才能用这个性质,否则就弄巧成拙了。

第二个题目交换位置也是为了凑整,所以一道题到底怎样计算简便还是要认真分析题目的特征,再选择适当的性质来计算。

(4)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运算简便。

让学生说说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b=b×

aa×

c=a×

(b×

c)

(a+b)×

c+b×

c

72   38×

38   94×

这三道题各应怎样简便运算?

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说说你的理由。

=1.25×

9

(算式中有125应想到8,因为125×

8=1000,乘积得整百整千的数,算起来方便。

38

=38×

(56+44)

(两个不同的因数相加组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样计算起来简便。

94×

=94×

(100+1)=94×

100+94×

1

(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整百,拆成和或差的形式。

(5)教师:

我们已经回顾了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除法又有哪些运算性质呢?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

c)=a÷

ca÷

(b÷

3900÷

(39×

25)5700÷

(57÷

9)

先让学生利用性质进行计算,并请两名学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25)    5700÷

=3900÷

39÷

25     =5700÷

57×

=100÷

25       =100×

=4          =900

3.课件出示。

例1:

计算:

让学生观察这道题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这道题在计算时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让学生独立完成。

1.完成教材第77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答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数的运算分两个阶段复习,第一阶段复习四则运算,第二阶段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

复习四则运算,教师先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

由于计算加、减法是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所以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

再讲解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联系,突出计算小数乘除法分别应用积不变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化成整数乘除法;

还要讲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联系,突出分数除法是用倒数的知识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的。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掌握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理解并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两种方法。

一、复习回顾

复习简单应用题。

(1)算一算。

过程要求:

①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

②学生口算,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③选择部分算式要求学生说一说过程与方法。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①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

(一)班捐款105元,六年级

(二)班捐款98元。

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②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

(一)班48本,还剩多少本?

③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④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⑤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

⑥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5/8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逐一指名列式,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它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说出加、减、乘、除。

教师小结:

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从以上的应用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

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如果是一道复合应用题我们又该怎样入手呢?

怎样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呢?

复习复合应用题。

1.出示教材第78页第10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

①解决问题时一般可以分成几个主要步骤?

每一步做什么?

②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几种方法?

你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③需要借助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吗?

④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首先,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其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再次,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最后,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检验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2.教师:

同学们,我们就按刚才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来解决第10题吧!

这道题已知什么和什么,求什么?

指名回答。

同学们,你们经常是怎样分析题意的?

你知道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有几种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汇报。

解决问题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两种:

①综合法:

从已知信息入手,利用已知信息看能解决什么问题,直到求出未知数。

②分析法:

从所求的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直到问题解决。

3.教师:

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吧。

学生分析题意。

如果这道题用分析法来分析题意应怎样思考呢?

要求六

(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就要找到六

(2)班的作品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回答:

通过分析发现,得到六

(2)班的作品与六

(1)班有关系。

同学们画出线段图吧。

①教师:

(2)班作品是六

(1)班的几分之几?

(六

(2)班的作品是六

(1)班的“1+

”。

②教师:

求六

(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六

(1)班的“1+

”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

”是多少件。

③教师: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答并检验。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方便我们分析题意,还应该记住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

你能说出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收入、支出、结余

收入-支出=结余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

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单产量×

数量=总产量

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

时间=路程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时间=工作总量

本金、时间、利率、利息

本金×

利率×

时间=利息

请以小组为单位,先举例说明数量关系的意义,再填出每组数量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指名汇报,教师完成板书。

复杂应用题都是以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基础的,所以掌握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对我们来说很有帮助。

二、课堂作业

教材78页“做一做”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案:

(16.5-15)÷

15=0.1=10%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于解决问题的困惑解除了吗?

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1.强化基础训练,掌握数量关系。

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指加、减、乘、除法的基本应用,比如: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解答;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等。

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

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复习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综合运用知识,拓宽解题思路。

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

应用题的解答一般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

我们在复习时侧重分析法的运用。

3、系统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在应用题复习中,一题多解是沟通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

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应多提倡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题。

第6课时 式与方程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

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1.看到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

BTV SOS kg NBA……)

同学们能很快的说出这些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的意义吗?

说明字母在生活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式与方程。

(板书课题)

复习字母表示数

1.结合谈话导入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

用字母能简明的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1)填空。

(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①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s=()。

②b乘5.6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

a乘h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

③a、b、c、d表示非0自然数,那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

(2)订正后提问:

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师生共同总结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

(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1页的第一个“做一做”。

(2)根据题意写出各式表示的意思。

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单价a元,商城第一天卖出m台,第二天卖出9台。

m-9表示()m+9表示()

ma表示()9a表示()

(m+9)a表示()(m-9)>a表示()

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检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一大节的内容有两点:

一是字母表示数;

二是列方程解决问题。

目标有三点:

一是经历回顾和整理式与方程的有关知识的过程;

二是会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是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教学中学生的厌倦情绪,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中,教师结合具体问题,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对这些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性广,积极性高,而且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不错。

第7课时 式与方程

(2)

1.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检查、验算的习惯。

4.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方程解决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大节第一部分内容:

字母表示数,今天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

1.复习方程: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

哪些不是方程?

同学们准确的进行了判断,那什么是方程呢?

用方程解应用题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

(2)回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提问:

根据上面的练习,说一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

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必须含有未知数;

②必须是一个等式。

两者缺一就不是方程。

你知道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吗?

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后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数。

求解方程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教师:

说一说,你怎样解方程?

解方程时应用什么知识?

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2.复习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