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9523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数学思考3教案与反思

第3课时数学思考(3)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车前实验学校陈道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02第3、4题,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二”中第9、10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等量代换、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等量代换和几何证明过程,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逻辑思维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考方式。

3.在教学活动中,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等量代换、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用语言、符号或文字描述代换和证明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学思考的第1、2题,感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简捷地解决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4题,继续享受由数学思考带来的“思维盛宴”。

[板书课题:

数学思考(3)]

二、自主探索,经历演绎推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1第3题

(1)。

师: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在作业本上试一试。

教学笔记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

用文字描述。

因为1个△等于3个□,可以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

这样,第一个算式就转化成了4个□相加等于24,□就等于6,故△=6×3=18。

预设2:

根据解方程的经验,用等式表达。

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得到□+□+□+□=24,

□=24÷4=6,△=6×3=18。

师:

大家听懂这种方法了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步?

【学情预设】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

师:

这样的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该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一过程呢?

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第3题

(2)。

师:

想一想,你的结论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结论呢?

【学情预设】两个等式中都有,只要从160里面把☆分别减去就可以知道○和◎是相等的。

师:

把☆分别减去的依据是什么?

【学情预设】等式的性质:

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

你能直接用数学证明的方法表示吗?

学生写证明过程,教师强调每一步都要写清楚依据。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学生有能力独立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把代换的过程(思路)讲清楚,通过教师的提问理解关键步骤是该环节的教学重点。

在解题过程的表述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逐步呈现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证明的方法,感受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交流汇报,逐步引导得出:

师小结:

在解决第

(1)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

(板书:

等量代换)第

(2)题则是根据什么?

(板书:

等式的性质)将解题过程用这样的形式表示出来,采用的是数学证明的方法。

【设计意图】表述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是该节的教学重点。

在学生已经得出结论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充分体会数学证明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思想。

3.师:

什么是平角?

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

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

平角是个角,而直线是条线。

预设2:

平角可度量,1平角=180°;直线不可度量。

预设3:

平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直线没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第4题

(1)。

师:

从题中你能得到么信息?

说说你的发现。

【学情预设】预设1:

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在图中有四组角是相邻的,所以有4个平角。

预设2:

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一条直线的两旁可以找到两个以O为顶点的平角。

师:

那么,我们可以找到几个平角呢?

它们分别是由哪两个相邻的角组成的?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说出能找到4个平角,分别是∠1和∠2,∠2和∠3,∠3和∠4,∠4和∠1。

教学笔记

()课件出示教科书P12第4题

(2)。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后汇报思路。

【学情预设】预设1:

∠1和∠2可以组成平角,∠2和∠3可以组成平角,在两个平角中同时减去∠2,就可以得出∠1=∠3。

预设2:

还可以这样想,∠1和∠4可以组成平角,∠3和∠4可以组成平角,在两个平角中同时减去∠4,可以得出∠1=∠3。

师:

这两种方法中都用到了同时减去同一个角,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

等式的性质)你能用数学证明的方法表示这个过程吗?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作业,逐步归纳得出:

师: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推出∠2=∠4吗?

学生练习,反馈讲评,得出:

【设计意图】题目中平角的概念和平角与直线的区别这两个问题是新知的生长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使学生理解到位。

(1)题既可以由题意“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出发,也可以从平角的特征考虑加以解决。

解决第

(2)题需要根据第

(1)题的结论,同时第3题中的第

(2)题也为本题的推理提供了知识基础。

这个教学环节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并理解推理的过程。

三、综合练习,提高能力

1.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二”第9题。

教学笔记

师:

引导学生关注算式的特点,教给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处理算式的办法。

【学情预设】第

(1)题的方法特别多,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采用等式的性质,将三个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加再除以2,求出○+□+△=100,然后依次求出结果。

也有的学生用初中的解题思路,如代入消元、加减消元等方法,如果出现要引导学生清晰表达思路。

(2)题要先根据上面两个等式求出○和□,然后代入第三个等式求△的值。

2.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二”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全班汇报展示。

【学情预设】学生会直接说出∠3和∠4拼成的角是平角,所以∠3+∠4=180°。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1+∠2+∠3=180°,那么∠1+∠2=180°-∠3。

因为∠4=180°-∠3,所以∠1+∠2=∠4。

【设计意图】针对性的练习设计,强化了等量代换、等式的性质、数学证明的方法和几何证明等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推理的应用价值。

教学笔记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了解教科书P104“你知道吗?

”。

板书设计

数学思考(3)

等量代换

等式的性质

教学反思

“数学思考”是总复习单元中的另类,它不仅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与拓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所以在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

教师可以完全放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用汇报展示的形式去提升。

作业设计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处理此题时,不必把结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看得太重,目标应放在“感悟角的位置”上,可呈现不同的外角让学生加深理解此结论,但不提倡死记这个结论。

见“”《》对应课时作业P69第二至五题。

二、○、□、△各代表一个数,根据下面的条件,求○、□、△的值。

①○+○+□=144

②○+○=□+□+□+□

③△-○=63

三、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几个直角?

几个平角?

2.你能推出∠3=∠4吗?

四、3袋大米和4袋黄豆共重42.5kg,6袋大米和3袋黄豆共重60kg。

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五、学校举行团体操比赛,六

(2)班团体操方阵最外层共有28人。

方阵最外层每边有多少人?

整个团体操方阵共有多少人?

(方阵为正方形)

参考答案

二、由①②可得,□+□+□+□+□=144,所以□=28.8。

由②得,2○=4□,○=2□=2×28.8=57.6。

由③得,△=63+○=63+57.6=120.6。

三、1.图中有2个直角,4个平角。

2.∠3=180°-115°=65°,

∠2=180°-115°=65°,

∠4=180°-65°-50°=65°,所以∠3=∠4。

四、(60×4-42.5×3)÷(6×4-3×3)=7.5(kg)

五、28÷4+1=8(人)8×8=64(人)

 

教学笔记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

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