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04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docx

大学语文练习二答案

大学语文练习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穆旦原名是(C)。

A.梁真B.查良镛C.查良铮D.穆旦

2.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宗教感情”,指的是(A)。

A.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着追求

B.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C.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

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

3.《我的世界观》中,爱因斯坦表明的政治理想是(A)。

A.崇尚民主,反对专制B.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C.全神贯注,献身科学D.不承认万能上帝存在

4.《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B)。

A.张巡B.南霁云C.许远D.于嵩

5.《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A)。

A.心理描写B.行为描写C.言语描写D.细节描写

6.《张中丞传后叙》有“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指以相语”的事是(B)。

A.于嵩读《汉书》事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7.《张中丞传后叙》的最大特色是(C)。

A.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B.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

C.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D.叙事与描写紧密结合

8.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B)。

A.背诵《汉书》B.为国让贤C.拔刀断指D.抽矢射塔

9.“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这句话阐明的爱因斯坦的(C)。

A.世界观B.政治理想C.人生观D.社会责任

10.“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祖国,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

”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表明(D)。

A.自己对别人和社会的冷漠B.自己性格的古怪

C.自己内心的孤独D.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素质:

独立思考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课文属于演讲词的是(BD)。

A.《赞美》B.《我的世界观》

C.《张中丞传后叙》D.《我有一个梦想》

2.下列语句中存在通假字的句子是(ABD)。

A.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C.擅彊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爱因斯坦原本德国人,1940年加入美国籍,成为美国著名物理学家。

B.穆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

C.韩愈散文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诗歌与孟郊并称“韩孟”。

著有《昌黎先生集》。

D.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8月23日组织领导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黑人武装夺取政权的民族解放运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1942年,穆旦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丛林与日军作战。

B.《我有一个梦想》又称《向华盛顿进军演说词》。

C.“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这句话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

D.叔本华说:

“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格言阐明的是人所想做的与人所想要的是不一致的道理。

5.下列人物曾获若贝尔奖的有(ACD)。

A.阿尔伯特·爱因斯坦B林肯

C.马丁·路德·金D.奥巴马

6.下面句子中,属于侧面烘托的有(AE)。

A.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B.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C.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D.慷慨陈词,拔刀断指

E.愈贞元中过泗洲,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7.《张中丞传后叙》中为许远辩诬时采用的比喻有(BD)。

A.以千万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B.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C.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

D.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E.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8.在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谬论时,韩愈所用的比喻有(CD)。

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B.“善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D.“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E.“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9.韩愈用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有(CD)。

A.突围,乞救兵于贺兰B.义不忍食,且慷慨陈词

C.抽刀断指D.射矢明志E.就戮时,颜色不变

10.在《张中丞传后叙》中,韩愈主要歌颂的正面人物有(BDE)。

A.于嵩B.张巡C.张籍D.许远E.南霁云

三、名词解释

1.美国民权运动: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

主要领袖是马丁路德金。

民权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与国会通过了《民权法》和《选民登记法》。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非暴力运动的典型,在全世界被压迫阶级之中影响深远,它使人民看到可以通过合法的群众运动获得民主权利的可能,也使人看到世界必将走向民主平等的趋势。

2.唐宋散文八大家:

唐宋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四、简答题

1.简析《赞美》中“我”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我”既是《赞美》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位深爱着祖国、民族、人民的进步人士,还是一个愿为民族解放事业、保卫祖国与人民紧密站在一起,并做好一切准备上前线英勇杀敌的战士。

在这个形象身上有诗人穆旦个人的影子(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丛林与日军作战),但又不能狭隘地理解就是诗人自己,他是一个大我。

其实,“我”应是当时抗战革命知识分子的代表。

从他身上表现出了革命知识分子爱国、爱民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以及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2.谈谈《张中丞传后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张中丞传后叙》中几个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光彩照人,这首先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如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张巡的好学、记忆力超人和就义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都是文中的精彩片断。

其次,作者有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之从容镇定、博闻强识、视死如归,许远之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南霁云之忠勇刚烈、嫉恶如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此外,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也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五、文言释读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①始。

以此诟②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③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④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⑤,从而尤⑥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①分:

分兵把守,分工负责。

②垢:

辱骂。

③藏腑:

同“脏腑”。

④绝:

断,使动用法。

⑤然:

指示代词,这样。

⑥尤:

责怪,埋怨。

⑦乐:

意动用法,以……为乐。

⑧卓卓:

卓越。

2.及其无救而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穷:

困窘,困厄。

3.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淫词:

荒谬的言辞,不实之辞。

(二)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在外无援兵可待的情况下仍誓死守城,人吃人将要吃尽,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数着日子知道死的时间(处所)了。

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靠着千百濒临灭亡的士兵,抗击着百万一天比一天增多的敌军。

3.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当许远、张巡二公初守雎阳时,哪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因而抛弃城池预先逃跑呢?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

我曾经在汴、徐二州的幕府里任职,经常来往于两府之间。

5.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张巡、许远如此贤明,他们谋划得十分精当。

另一说:

张巡、许远的贤明,李翰评说得非常精当。

6.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抽出箭来射佛寺的佛塔,箭的半截射进了它上边的砖中。

7.吾归破贼,必灭贺兰!

此矢所以志也。

我回去击败叛逆,一定要消灭贺兰!

这支箭用来作标记。

8.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于嵩准备到州里去告状,被武人杀害。

9.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南八,男子汉一死罢了,不可为不义所屈服!

10.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许远不怕死这是很清楚了。

六、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

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1.从这里看,爱因斯坦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爱因斯坦的生活理想是追求善、美和真。

2.爱因斯坦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

爱因斯坦认为要使生活不空虚:

一是要有志同道合者亲切感情的滋养;二是要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即对“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永远不倦地追求。

3.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体现出“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要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此处体现出“人的认识有限而宇宙无限”的理念。

(二)试以下面提供的穆旦《赞美》中的诗句,分析农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上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

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

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以上诗句着重刻画了一个“溶进大众的爱”的舍家保国,背负沉重苦难却义无反顾的农民抗日战士形象。

诗人之所以选择农民形象作为描写对象,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她的国民主体是农民。

写农民最具代表性。

这位“农夫”就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代表。

在他的身上沉积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凝结着世代农民的希望与失望。

为了民族的生存解放,尽管斗争环境是那样的艰难与恶劣,他仍毅然奔赴不知何时才会结束与充满死亡的战场。

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反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不屈精神。

七、作文

题目:

1.我的梦想2.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人生观

要求:

1.字数800以上;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