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088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docx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案整理版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理知识体系

明目标学法

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3.全面把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做法。

4.理清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5.结合中外文化交流事例,说明加强文化交流的意义。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

[系统知识—学扎实]

1.识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地位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作用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理解——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共性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个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掌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角度

阐释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措施

角度

阐释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细解题点—考清楚]

结合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考查文化多样性

[例1] (2012·全国卷)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

这表明(  )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中西方文化能够和睦相处”表明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④当选;“中西方文化并存”表明澳门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多样性,①当选,答案为B项;文化的性质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地理环境只能影响文化,②错误;③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答案] B

[知识拓展] 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整合

以中外文化交流为载体,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例2] (2017·全国卷Ⅲ)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

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

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说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①②正确;通过交流,人们可以理解而非确定革命文化的内涵,③错误;大众传媒因其自身的优势在传播与展示革命文化的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并不能说通过大众传媒传播革命文化才有价值,④错误。

[答案] A

[知识拓展] 正确理解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世界性

民族性

表现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原因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辩证关系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错误倾向

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

[过关训练—练全面]

1.在水乡乌镇,流水潺潺伴随幽深小院,似在讲述一个个家族历史;在顺德古城,细腻中传递城南旧事和地域文化的灵性;在山西平遥,石板路回响着昔日商人牵马的奔跑声……这些古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这说明(  )

A.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B.多样性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

C.文化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多样性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未来

解析:

选A 材料强调,各具文化特色的中华古镇受到世界游客的青睐,A项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而多样性是文化的特征,B项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政治、经济决定文化,D项错误。

2.2017年6月10日是第十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我国多地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大餐”,让大家通过指尖、舌尖、足尖等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  )

①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②通过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③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④继承我国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选D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我们开展“非遗文化大餐”有利于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①③正确;②强调了发展文化产业,材料中开展非遗宣传是文化事业,不选;④错误,我们要继承的是优秀的传统思想。

3.“东盟最佳表演艺术——中国主宾国”系列展演活动中,来自中国中华绝技艺术团的武术表演者带来的《太极图》大型舞台秀,通过太极拳、柔术、磨秋等花样翻新的表演形式,令东盟观众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上述活动(  )

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

③增强了东盟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④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核心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可知《太极图》大型舞台秀令东盟观众大饱眼福,流连忘返,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因为东盟人民不会对中华文化有归属感,排除;④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

4.励志儿童剧《匹诺曹历险记》、益智趣味儿童剧《三只小猪·变变变》、郑渊洁童话剧《罐头小人》、安徒生经典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等7部好戏在北京、深圳、西安、德州、菏泽、济宁先后演出。

欣赏中外戏剧艺术(  )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要促进中外文化在借鉴中融合、统一

③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现代传媒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B 欣赏中外戏剧艺术涉及如何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问题,①③正确指出了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②说法错误,因为不同民族文化的“统一”背离世界文化多样性,排除;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二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系统知识—学扎实]

1.了解——文化传播

(1)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双向的。

(2)途径

①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识记——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4)大众传媒的特点: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掌握——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

(1)意义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2)措施

①态度原则: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②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途径: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和发展。

④手段:

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交流。

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⑥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4.明确——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应用分析—想明白]

[热点] 2017年8月5日,第二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开幕式暨“中俄艺术家大联欢”活动在哈尔滨大剧院华丽启幕。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分析] 

(1)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3)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细解题点—考清楚]

结合文化发展事例,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或手段

[例1] (2015·天津高考)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

“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

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①与题意相符;材料没有体现“提升文化软实力”,②与题意不符,排除;网络语言的作用具有两面性,③说法错误,排除;网络语言“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体现了④。

故选C项。

[答案] C

[易错辨析] 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途径

手段

区别

内涵及侧重点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具体形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访问、聚会、旅游等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联系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结合中外文化交流或中国文化走出去,综合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

[例2] (2017·全国卷Ⅲ·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

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

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

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

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

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为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

中国铁路“走出去”是商业贸易,其过程也会伴随着人员交往,因此可从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又有利于中国人了解外国文化等角度分析;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这一做法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答案]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知识拓展] 回答“中外文化交流意义”的思考角度

阐释

前提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般意义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对中国的意义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对世界的意义

①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国家间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政治上相互理解

[过关训练—练全面]

1.目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逐步实施。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这充分体现了(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选C 古代通过丝绸之路发展经济,传播文化,今天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充分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④正确,选C项;②强调了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③与材料主旨无关。

2.2017年4月14日,德国·中国内蒙古文化年活动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文化年活动是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以不同内容和形式为德国民众展示内蒙古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

举办中德文化年活动(  )

①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②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国家的一切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③是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的前提条件 ④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动东西方文化共同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选C ②错误,因为在文化交流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中德文化交流是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开放领域的非必要条件,不是前提条件,③夸大了中德文化交流的作用;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

3.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送给与会领导人的国礼之一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

赏瓶采用景泰蓝工艺,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霁红釉玉壶春瓶为原型,创造性地把珐琅工艺、錾胎珐琅、掐丝珐琅三种传统珐琅工艺结合在一起。

赠送这一国礼(  )

①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 ②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融合,消除文化差异 ③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全面继承了中华传统工艺,促进了文化创新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选A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向外国领导人赠送景泰蓝赏瓶,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能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③正确;②错误,“消除文化差异”不符合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④错误,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批判继承。

一、选择题

1.节日,是时间的隘口,更是心灵的驿站。

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到春节,人们常会感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

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选C 中国文化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①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不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错误;中国节日文化体现了浓厚的中国气息,④正确,故选C项。

2.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已超越华人的范围,成为吸引不同族群的大事。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欢庆中国的春节。

中国的春节越来越国际化,说明(  )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应该保护和弘扬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②③B.①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

选B ②错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世界文化繁荣;③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3.一封家书,一段历史。

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

目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消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  )

A.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解析:

选B 民族精神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A项说法错误,排除;传统家书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要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B项说法正确;C、D两项与题意不符。

4.2017年8月2日,厦门市举行鼓浪屿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结暨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大会。

厦门市将成立专门的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与管理。

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发展历程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B 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错误;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④不选;②③阐述了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符合题意,故选B项。

5.江苏省徐州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

该镇有1300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

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

这启示我们(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处理好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③保护传统文化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选A 材料反映的不是要“注入时代精神”而是要加强保护,③与题意不符;④观点错误,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材料强调必须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处理好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6.《中英教育孰优孰劣?

》,一部BBC纪录片引发业界深思,该片旨在通过研究和借鉴中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为英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中英两国教育的未来,可能更多是融合平衡”。

这一纪录片的推出体现了(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发展文化产业,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通过教育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选D 材料未涉及发展文化产业,②不选;④中“文化渗透”的说法错误;中英教育呈现不同特点,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①正确;英国相关部门研究和借鉴中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为英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说明我们须通过教育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③正确。

7.从《堂吉诃德》选段到《帕基塔》选段,依托“中拉文化交流年”平台,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组织与策划下,中乌两国芭蕾艺术家在短期内实现了“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

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

A.文化传播:

推动中拉文化逐步趋向同一

B.文化发展:

互办文化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拉文化的友好使者

D.文化传承:

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解析:

选C 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项错在“趋向同一”上;材料说的是中乌两国芭蕾艺术家在短期内实现了“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内容,B、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