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36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宋词读后感800字.docx

宋词读后感800字

宋词读后感800字

  《宋词》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

  读了《宋词》是我每晚的习惯。

带着丝丝倦意,放起悠扬小歌,细腻的指尖划过百溜的页面,丝滑享受,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畅想之中,耳畔响起熟悉的旋律,在宋词世界中,独领文学之风骚。

天下乎,还有甚比此乐?

这一切都是窒息的美,无与伦比的美。

我觉着吧,虽说宋词与唐诗,元曲,同为史诗之丰碑,交相辉映,可宋词应排第一,也比排第一。

至于为何?

我也说不上,只觉得,唐诗结构过于严谨,不自由元曲曲风过于悲凉,不自然。

而宋词不,一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为例,名为婉约,但字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积极向上乐观。

下面就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段来品析。

  “休休!

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清照一生可谓坎坷,词风以北宋灭亡为界,前多为清新秀丽,后因经历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词风变得凄楚哽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为前之作。

同看全段,乃知此篇为清照思夫之作。

而我们看文章,不能看表面,有些时候,即使内在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我咋天看了关于此词的鉴赏时,很不以为然。

文中说:

“此文渲染她万千心事无从诉说的哀愁,抒发了离别后思念的深情与独居的幽怨”。

我认为这篇此不仅表达了这些,更是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试问:

清照若不热爱生活,又何会思念丈夫呢?

所以看文章,看诗词,要从多角度,换位理解。

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理解。

词中“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更是千古一绝,通过的景物的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所思,也让我看到古时候,交通不方便,想与亲人会面,却只得朝朝暮暮等待那驿站

  传来的书信报平安。

若是在国家蒙难之时,则更是音讯全无。

也让我感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定要好好珍惜。

  《宋词》中,好文不止李清照所作之词,还有以苏轼,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风雄壮伟丽,有如太山之巅。

与婉约派形成对比,截然不同,生动地表现了宋朝人民的见闻感受,它们形式不同,主体不同,但都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

因此读了《宋词》养我浩然正气,使我热爱生活,玩味人生真谛。

  六年级王海刚

  近年来,联校开展了“读经”活动,这项活动也十分受各个学校的认可,所以也为我们各年级各推荐了一本书,这些书各不相同,各年级有各自的特色,我们班的特色便是《宋词》,我们在晨会上都会读宋词.背宋词,因为它是儿童启蒙文库,更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

  书中所记载的文章,全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的著作,文章内涵深刻,所以直接了白的去看文章,到最后也什么都不懂,所以还要借助下面的解词和解说。

先读解词,把词中不懂的字弄懂,后读解说,把文章的全意搞懂。

在了解了词意后,为了使自己记牢,所以还要用两天时间去背,较长的也只用三天。

  每当进入校门的时候,进入走廊,总能听到遍布全校的朗朗的读书声,是那样的富含韵味,我们津津有味地读着宋词,欣赏着配诗的一幅幅图画,使人身临其境,看着那生动的荷花,使人感觉夏天来了,看着那发芽的柳枝,让人感觉春天来了;看着满地的落叶,使人感觉秋天来了;看着傲骨的梅花一眼就可以让人断定那是冬天。

的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想象能力丰富了。

学起课文来轻松了。

  读了《我站在铁索桥上》一文,当我读到:

“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者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时,眼前便出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场面,看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大大无畏精神。

这时,我就会下决心: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珍惜。

  当我读到古诗中“渭城朝雨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句时,这幅美景呈现在我的面前:

春光明媚,柳色清新,人们有意的呼吸着新鲜空气,真是美及了。

  真的,宋词很美,它能给人以启迪,在学习中,我们少不了它,它是对我们有益的课外读物,所以我们欢迎大家,请“走进宋词,两天一文。

”你会有收获的!

  我喜欢宋词,喜欢她豪放,喜欢她哀婉,喜欢她清丽,喜欢她壮美……

  宋词是一杯陈年的酒,历久弥香。

有“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李清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晏殊……无论是词还是词人,都令人回味,有人如词、词如人、人词合一的境界,你须小酌慢饮,才能品出个中滋味。

他年重读,更是回味无穷。

  宋词是一盏新沏的茶,芬芳淡雅。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拂面不寒杨柳风,不仅“吹皱了一池春水”,也吹醒了“一帘幽梦”,带给人无限的憧憬与遐想。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秋的萧瑟又使你的心阵阵发冷,这种时候只能是“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

宋词就像是一湾清泉,她的美是淡淡的,你只有在霏霏细雨的古巷中,撑着油纸伞,满怀期待。

恰在此时,逢着了一个和你一样也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她有幽怨,也有哀伤,更有丁香花一样的颜色和丁香花一样的芬芳。

  宋词是一首激越的诗,雄浑大气。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岳飞,面对山河沦陷,抬望眼,仰天长啸,发出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嗟叹。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满腔报国之志无法施展的绝唱让你灵魂震撼、心头滴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如一山西大汉持巨爵、弹铁铮,引吭高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数次遭贬,一生飘零,空有满腹经纶的苏轼怎能不感慨岁月无情、人生短暂、事业无成呢?

这时,词人们就像站在你的面前,随着他们的慷慨激昂,你也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宋词是一幅秀丽的画,意境幽远。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恋,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西湖美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郊外春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塞外秋景,哪一处不令人驻足、令人流连,纵使你是丹青圣手,也难绘出如此多姿的色彩。

  宋词是一首哀婉的歌,荡气回肠。

既有忧国忧民的岳飞、辛弃疾,“臣子恨,何时灭!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饱含着词人的泪和血,他们的愁是悲壮的,悲壮中透出干云的豪气。

也有对故国故乡的深切怀念,“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思乡之切,如杜鹃啼血!

此词不可念,念之人肠断!

还有对自我命运的叹惋和亲人的思念: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种哀愁像绵绵的秋雨,侵入你的肌肤,深入你的骨髓,痛彻你的心扉。

  宋词是良师、是益友、是恋人。

她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性情。

  我喜欢宋词。

  黑龙江省望奎县第六中学初三:

张琦

  《水浒传》,一部流传万世的文学巨着,主要刻画了梁山108位草莽好汉的英雄形象。

然而,施耐庵先生却故意要让我们惊讶,因为好汉中领头那个人,既不会武功,又没有军事谋略,长相也不英俊——他就是宋江。

  毛主席说:

“宋江属于投降派。

  107位英雄个个武艺超群,可他们的归宿并不好。

他们本在梁山吃香喝辣、聚义一堂,却跟随宋江,非去受朝廷的招安,剿田虎、征方腊、灭王庆。

最终,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就连宋江自己也饮酒自尽,还顺带捎上了最忠于他的李逵。

  他们的悲惨故事,让“呼保义”宋江成为世人咒骂的对象。

  不光如此,宋江还有逼婚兼伤害妇女的嫌疑。

宋江一干好汉来到祝家庄,扈三娘被擒。

一次宴会上,宋江对王矮虎说:

“当年在清风寨中,我给你许下了一门亲事。

今日剿灭祝家庄,何不来个双喜临门。

我将扈三娘许给你。

”于是,美貌的扈三娘只得嫁给一个好色的猥琐汉子。

按理说她应该拒绝,可她现在是败军之将,且宋江饶了她的性命,于是有苦说不出,只得在所谓义气的胁迫下认了!

要知道,她以前要嫁的祝彪——英俊年轻、文武双修。

所以宋江是在逼婚,他在心灵上逼死了扈三娘。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宋江身上的优点。

宋江这样一个普通人,怎么管得住凶神恶煞的107将?

就连最凶残、最血腥的黑旋风李逵都甘愿叫他大哥,任他骂、任他说。

因为他是闻名四海的“呼保义”,又是救人于危难的“及时雨”,在上梁山之前已经很有名气了。

后来,宋江出众的政治头脑、谦和的性格,让他充分利用了107将各自的长短处,将梁山整治得拥有与朝廷对抗的实力。

所以说,宋江其实是个难得的管理型人才。

  宋江断送了众兄弟,是他的思想的局限性,他认为只要他为朝廷效力,朝廷就可以容纳他和兄弟们。

错了,这次他彻彻底底错了,朝廷的佞臣们容不得他,佞臣眼中的他是绊脚石、是潜在的威胁,留在身边,总有一天会影响他们的权力,所以宋江是必须要除掉的,但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于是让他攻打辽国,讨伐田虎、方腊等起义军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宋江失了兄弟,丢了性命,任凭他如何有威信,任凭手下的好汉如何厉害,他还是倒在了奸佞之人的脚下。

  宋江是条好汉,但不完美,就像其他107人一样。

  完美的文学形象是失真的。

  《宋词》读后感

  《宋词》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

  读了《宋词》是我每晚的习惯。

带着丝丝倦意,放起悠扬小歌,细腻的指尖划过百溜的页面,丝滑享受,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畅想之中,耳畔响起熟悉的旋律,在宋词世界中,独领文学之风骚。

天下乎,还有甚比此乐?

这一切都是窒息的美,无与伦比的美。

我觉着吧,虽说宋词与唐诗,元曲,同为史诗之丰碑,交相辉映,可宋词应排第一,也比排第一。

至于为何?

我也说不上,只觉得,唐诗结构过于严谨,不自由元曲曲风过于悲凉,不自然。

而宋词不,一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为例,名为婉约,但字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积极向上乐观。

下面就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段来品析。

  “休休!

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清照一生可谓坎坷,词风以北宋灭亡为界,前多为清新秀丽,后因经历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词风变得凄楚哽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为前之作。

同看全段,乃知此篇为清照思夫之作。

而我们看文章,不能看表面,有些时候,即使内在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我咋天看了关于此词的鉴赏时,很不以为然。

文中说:

“此文渲染她万千心事无从诉说的哀愁,抒发了离别后思念的深情与独居的幽怨”。

我认为这篇此不仅表达了这些,更是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试问:

清照若不热爱生活,又何会思念丈夫呢?

所以看文章,看诗词,要从多角度,换位理解。

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理解。

词中“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更是千古一绝,通过的景物的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所思,也让我看到古时候,交通不方便,想与亲人会面,却只得朝朝暮暮等待那驿站

  传来的书信报平安。

若是在国家蒙难之时,则更是音讯全无。

也让我感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定要好好珍惜。

  《宋词》中,好文不止李清照所作之词,还有以苏轼,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风雄壮伟丽,有如太山之巅。

与婉约派形成对比,截然不同,生动地表现了宋朝人民的见闻感受,它们形式不同,主体不同,但都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

因此读了《宋词》养我浩然正气,使我热爱生活,玩味人生真谛。

  爱国作文读后感:

《宋庆龄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读了《宋庆龄的故事》这篇文章,令我感触至深,宋庆龄奶奶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这则故事讲述的是:

1931年6月,宋庆龄奶奶从欧洲旅行后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时,她看到蒋介石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于不顾,却对革命者和爱国人士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屠杀,气愤急了,立即开展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

当在上海养病的红军将领陈赓等5位爱国志士被国民党非法逮捕时,宋庆龄奶奶联合学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人,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进行解救。

在解救的过程中,她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地同蒋介石周旋,甚至义正严词地与蒋介石面对面地抗争,最后蒋介石被她责问得哑口无言,宋庆龄奶奶终于如愿以偿地把陈赓等爱国志士解救出来。

  宋庆龄奶奶一生中,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勇敢地同敌对势力作斗争,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世界和平事业,爱国爱人民的宋奶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思绪万千,让我从宋庆龄奶奶身上悟得了一个道理: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爱国爱和平是我们的天职。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当了几十年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有必要让我们的中小学生尽可能多读一点古典诗词。

但我又怕自己的这种想法纯粹出于个人对诗词的偏爱,因此,即使对自己所教的学生,也不敢过于热心地从这方面鼓励他们。

但最近看报,一条消息支持了我。

据报道,春节期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连演10场,场场爆棚,连加座票都成了紧俏的“抢手货”;目前,一项名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海内外传媒和全国文化教育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并且正在全国青少年中逐步推开。

这确实使我受到鼓舞。

  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这种热情是可以理解的。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日益变得功利和浮躁的人们,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而古典诗词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尚处于蒙昧时期的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编纂了《诗经》这样完备的诗歌总集,拥有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

2000多年来,我们积累了足可引以为自豪的诗歌遗产,而唐诗宋词——尤其是那些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传诵至今的名篇佳什,更是诗歌遗产中的“极品”,说它们“字字珠玑”,绝对不是夸张。

作为现代人的中国青少年,如果不会欣赏唐诗宋词的美,实在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当然,现在的青少年升学压力重,课外作业多,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悠闲的心情去阅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籍。

但我想,诗词篇幅短小,课余读一些,所花时间不多;再则,在紧张学习的间隙,伸一伸懒腰,慢声吟诵一两首优美的小诗,正好可以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调剂一下疲惫的身心,也是十分惬意的。

我看,关键还在于培养读诗的兴趣。

只要有了兴趣,时间总是挤得出来的。

  要培养对诗的兴趣,首先是用心灵去接近它、解读它。

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佳作,它们所蕴含的古代诗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纵然有时代隔阂,也不致成为我们欣赏的障碍。

再说,那些真正的好诗,大多明白如话,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语言,对今天的读者却依然充满了魅力。

比如下面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全诗没有一个冷僻的字,不用任何典故,朴素得比如今的很多新诗和流行歌曲的歌词更晓畅易懂。

它真挚的感情全从肺腑中流出,即使从未有过远离亲人、作客他乡的生活经历的人,也不能不为之动情,不能不为之从内心升起对母爱的深深眷恋;更不用说有过这种生活经历的人了。

记得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离开乡下到上海求学,虽然路不算远,但少小离家,总有一种游子思乡的心情。

不幸又在初中毕业之前忽遭丧母之痛,悲痛中反复地读这首诗,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不太会写诗的我居然也写出这样的诗句:

“密缝针线今犹在,不忍开箱检旧衣。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时这首《游子吟》给予我的巨大的冲击力。

  诗词都是有韵律、有节奏的,在古代,诗词都能合着乐唱。

当时的唱法现在虽然已经失传,但读诗词如果不懂它的韵律和节奏,就很难品出它特有的韵味。

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读书时那种悠长摇曳的声调和如醉如痴的神态,人们也许觉得很可笑,其实,读诗词时需要的正是这种对诗词韵味的体验和充分的感情投入。

人们把读诗叫做“吟诗”,吟,就是一种拉长了声调有节奏的诵读。

我无意于提倡吟,但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想把读诗变成一种精神享受,那就至少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朗诵。

我听过孙道临朗诵诗词,虽然不是吟,但同样读出了诗词的韵味。

学习这种朗诵,除了体会诗意外,关键在于处理好诗句的节奏,具体说,就是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和某些字音的拖长。

一般说,一句中逢双的字如果是平声(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阴平声和阳平声),读的时候都要把这个字的音调拖长些(押韵的字如果是平声,也要拖长),从而形成一种长短相同、抑扬顿挫的节律。

  读古典诗词给予人的影响,不是外显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

读诗词的人自己也许并不感到这种影响的存在,但当他诗读得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就会从他不俗的谈吐和文雅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

苏轼有诗云: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确实如此,一个饱读诗书、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穿土布衣服,也无法掩藏其内在气质之美。

  当然,唐诗宋词的作者毕竟都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他们的作品中不可能不流露出封建时代文人常有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叹老嗟卑、孤芳自赏等消极思想。

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相反,正好可以借此锻炼我们的分析、辨别能力。

  是谁唱起黑色的挽歌,是谁建起白色的村落,我飞翔在这矫若惊鸿的唐诗宋词里,寻找我那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的古典情结。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偏爱那“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黯然情怀,持有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点点哀绪。

看不见的是你的样子,说不表的,是你的容颜。

淡淡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让这宋词别有的朦胧愁情别有一番情味地在心头。

看见的,消失了;既来的,离去了。

“远方的弟弟,你还好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如是说到。

好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知道那些梦里不知身是容的人儿听到这句话,会扬起怎样的尘埃。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你是在安慰我,让我不要为朋友的离去而怅惆若失吗?

是啊,“海上井明月,天涯共此时。

”尽管墓霭沉沉,但仍楚天阔。

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是满腔的壮志豪情;低眉信手,弹不尽的,是彻夜的无尽哀愁。

走在生命的路上,撒下一粒粒离愁别绪之种,用一滴滴春光秋月般的雨露浇灌出一片片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演绎出一幕幕的良辰美景!

唐诗里的意蕴,亦不比宋词少几分唯美恬淡。

宋词中的典雅,亦不比唐诗少几点雄浑壮丽!

  飞翔在这古韵十足的唐诗宋词里,不免有些感化。

一举手,一股足间,撒下的,就是片片奇美之花,溢放出斑斑夺目之光彩。

我的古典情结,在其中应运而生。

春花殷实,夏夜逸趣,秋叶静美,冬装素洁,唐诗宋词,常给我无尽的美感,谁说距离不是美,谁说无规矩便不成方圆,谁说遗憾不可挽回,谁说错误只能贬责……信手捻来的石破天惊,续续耳语的女娲炼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淡淡忧愁,不念朝朝暮暮,只求此情久长的牛郎织女,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绚彩的意境!

  飞翔在这唐诗宋词中的丝丝精髓中,一股一股的恬淡涌入心间。

“采菊未落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何偿不是一种人之胜果,人生有一知己知矣,人生有一安逸之居,亦足矣!

不管忧愁如何暗情生,只求不问世事安危处世,亦不失为一种处世哲学!

  唐诗宋词,汲取古典之精华,飞翔其间,不觉声声入耳,丝丝入情,愿时时翱翔,刻刻铭记,唐诗宋词,不败之经典,传世之豪杰。

飞翔在唐诗宋词里,徜徉在古典辞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