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441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盛泽》诗云:

“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

材料无法体现商品农业的发展,也不能说明妇女成为生产支柱,耕织结合的特点没变,农村没有呈现生产的多样化,故其他三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

2.秦人民歌: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苍,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小农经济脆弱性。

材料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苍,忘我苍生说明小农经济下收成不好会导致家婆人亡,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错误;稳定性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中落后性不符合主旨。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

3.CCTV《鉴宝》栏目深受人们喜爱,某期有四位收藏者分别带着自己的收藏品来到节目现场请专家鉴定。

如果你作为文物专家,看甲、乙、丙、丁四位观众的收藏品一定是赝品的是哪些?

()

甲:

自称收藏品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鼎一尊;乙:

自称收藏品是春秋时期的钢剑一把

丙:

自称收藏品是宋朝的珐琅彩瓷一件;丁:

唐朝的秘色瓷一件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乙和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称收藏品是春秋时期没有刚,只有铁,故错误;珐琅彩瓷只有清朝时期才出现,宋朝时期没有,故丙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是正确,唐朝米色彩是正确,故B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手工业•手工业技术

4.下列出土文物或古迹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①处于的素纱襌衣出现于马王堆出自西汉时期,②养成虎符属于秦朝,③山西平遥楼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康熙年间,④青铜器属于商周,答案为B。

其他组合不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手工业特点·手工业类别及时间

5.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多角度理解能力。

题中列举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能够中国“象征”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品。

所以表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高,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经济长期内未实现根本性突破,故C项组合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的特点与成就

6、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代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

”的信息说明徽商没有扩大再生产,主要原因是小农户该经济影响,故B项正确;其他均不是材料中主旨。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商帮

7.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1820年”,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君主专制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已经逐步落伍于世界,由此排除A、B、C三项。

抓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故D 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明清时期经济

8.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角度分析,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D.“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

“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体现雇佣劳动关系,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所以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9.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耕作方式变化

10.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

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

由此可以得出(  )

A.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C.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中可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受到国家体制的制约。

所以答案选C;A中落后不符合史实;B中居于世界首位错误;D中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11.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

“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海禁和闭关锁国 B.工商皆本C.重农抑商 D.断绝中西贸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本题以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为切入点,考查阐释历史事物能力。

关键信息:

“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注意题干问题是“采取的政策”,容易误选C项,题干主要针对外贸问题,因此,B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 

12.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的相冲突的是()

A.商人出不得乘车马,入不得住豪宅B.商人及其子嗣不得入仕为官

C.盐铁官营D.工商立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是重农抑商的指导思想,很显然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工商立国”才是与重农抑商的指导思想相冲突的,故D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1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

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故C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 

14.“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

由“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得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所以选A。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原因

15.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

”这反映出(  )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欧洲的胡椒价格高,并没有体现出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故A项错误;由于胡椒在欧洲获利丰厚,所以传统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成为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被阻断即指商业危机,所以C项包含在B项中,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在当时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因素

16.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的是()

A.m为700,n为300B.m为600,n为400

C.m为400,n为600D.m为800,n为200

【答案】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影响

17.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

“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

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

”在梁启超看来()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     B.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

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   D.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可得出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的结论。

故选D项。

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海权的关系

18.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到,“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这位航海家应该是()

A.哥伦布B.麦哲伦C.达·伽马D.迪亚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走向西的海路”即可排除走向东的海路的A、B两项;15世纪末,哥伦布试图寻找一条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海路,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沿着这条航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故由题目中的信息“向西的海路......迄今尚无人走过”即可排除D项,选择C项。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的远航活动

19.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

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的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B.巩固国防的需要

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开发边疆的需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的七十年代,并且它主要不是以铁路交通为主,所以排除A项。

BD两项明显与材料内容不符合。

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远程运输,所以才导致了铁路这种动力大费用低的运输方式的发展,所以答案选择C项。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0.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这一历史分期法的着眼点在于()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程B.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干,世界本来包括有人居住的大洲——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但西方史学家提出“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基本上是以欧洲为中心代替整个人类历史,分析选项,A强调的资本主义,与题干“上古”没有关系。

题干没有体现“分散发展、整体”等信息,排除B。

题干主旨没有强调“海外贸易”等信息,排除D。

答案为C。

考点:

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历史分期方法

2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世界市场已初具规模。

其促进因素不包括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B.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推动

C.机器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D.英荷等国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国家早期的殖民扩张与贸易,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使世界市场的范围更加扩大。

C项说法应该是在19世界中期工业革命促进下出现的现象,选C。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2.图2是法国19世纪末的一项发明,叫“汽马”,它使用内燃机为动力,并因此获得了发明专利。

这项发明出现于()

A.地理大发现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的七十年代,并且它主要不是以铁路交通为主,所以排除A项。

BD两项明显与材料内容不符合。

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远程运输,所以才导致了铁路这种动力大费用低的运输方式的发展,所以答案选择C项。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3.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870年是个重要的判断点,1870年后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第一位的,不难发现,1870年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第一位是①,所以本题答案就是选择A.①。

做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关键的时间”。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各国经济发展·美国经济发展

24.下表反映了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的发展趋势。

对影响该现象形成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开展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最终确立

③交通运输方式的革新进步④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普遍建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世界贸易。

根据时间1800——189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展了两次工业革命。

随着蒸汽机车、汽船、汽车等的发明,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革,促进了世界贸易额的增加。

故本题选B。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故不选②;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普遍建立是在二战后,故不选④。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5.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答案】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时期的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耕社会不知不觉中也在发生着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

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

(2分)有何特点?

(6分)

(2)材料二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

(2分)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3)据材料三、四,指出两者对待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有何不同?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关系的认识。

(2分)

【答案】

(1)小农经济;(2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封闭性、保守性以种植业为主,蓄养业为辅。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

(3)材料三认为重农抑商。

材料四认为农工商皆本。

(2分)

(4)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发展。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女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的信息进行归纳作答;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封闭性、保守性以种植业为主,蓄养业为辅。

”的角度归纳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的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角度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三中“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的信息归纳作答;依据材料四中“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结合所学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的信息归纳工商皆本展。

(4)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三中“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以及材料四中“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结合所学从农业和工商业并行发展角度回答。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27.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下图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

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些事情有关?

这一历史现象有什么重要意义?

(6分)

(2)材料二中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哪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两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什么时代?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

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4分)

(4)材料二中的部分工业成果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关系?

(2分)

(5)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2分)

【答案】

(1)新航路开辟。

(2分)世界日益连与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