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441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列求和练习题.docx

数列求和练习题

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A.90B.121C.119D.120

2.已知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为的前项和,若,则()

(A)(B)(C)(D)

3.数列中,,则此数列前30项的绝对值的和为()

A.720B.765C.600D.630

4.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等于

A.B.C.D.

5.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为其前n项和.已知a2·a4=1,S3=7,则S5=(  )

A.B.C.D.

6.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则等于(  )

A.13

B.35

C.49

D.63

7.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

A.18 B.20 C.21 D.22

8.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公差等于()

(A)(B)(C)(D)

9.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当取最小值时,等于()

A.6B.7C.8D.9

10.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该数列前11项的和等于

A.58B.88C.143D.176

1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的值是()

A.-76B.76C.46D.13

12.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a2+a3+a4=1,a5+a6+a7+a8=2,Sn=15,则项数n为(  )

A.12B.14C.15D.16

13.等差数列中,若,,则的前9项和为()

A.297 B.144C.99D.66

一、解答题(题型注释)

14.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是等比数列,公比为且,求数列的前项和.

15.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的公差不为,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

16.设数列的前项和,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17.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是数列的前n项和,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的值.

18.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

(2)求数列的通项;

(3)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19.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2.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20.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数列{bn}满足b1=1,b3+b7=18,且(n≥2).

(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

2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是和的等比中项.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22.设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

二、填空题

23.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若,,则此数列的其前项和

24.已知等差数列中,,,则前10项和.

25.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的值为.

26.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则.

27.等差数列中,,那么.

28.[2014·北京海淀模拟]在等比数列{an}中,Sn为其前n项和,已知a5=2S4+3,a6=2S5+3,则此数列的公比q=________.

29.在等差数列中,,则的前5项和=.

30.已知等差数列中,已知,则=________________.

3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值是.

32.(2013•重庆)已知{an}是等差数列,a1=1,公差d≠0,Sn为其前n项和,若a1,a2,a5成等比数列,则S8= _________ .

33.数列的通项公式,它的前n项和为,则_________.

34.[2014·浙江调研]设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1=1,an=-Sn·Sn-1(n≥2),则Sn=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解得.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利用裂项抵消法求数列的前项和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简单思维能力与基本运算能力.

2.B

【解析】

试题分析:

∵公差,,∴,解得=,∴,故选B.

考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3.B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所以。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则,令得。

所以数列前20项为负第21项为0从弟22项起为正。

数列前项和为。

则。

故B正确。

考点:

1等差数列的定义;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

4.D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所以.

考点:

1.数列的通项的裂项.2.数列的求和.

5.B

【解析】依题意知,q4=1,又a1>0,q>0,则a1=.又S3=a1(1+q+q2)=7,于是有(+3)(-2)=0,因此有q=,所以S5==,选B.

6.C

【解析】在等差数列中,,选C.

7.B

【解析】

试题分析:

,即,解得.

考点:

1.等差数列的通项,和式;2.等差数列性质(下标关系).

8.C

【解析】

试题分析:

∵,即,∴,∴=,∴.

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9.A

【解析】

试题分析:

设公差为,则,解得。

(法一)所以。

令得。

所以数列前6项为负,从第7项起为正。

所以数列前6项和最小;(法二),所以当时取得最小值。

故A正确。

考点: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

,故选B.

考点:

1、等差数列的性质;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并项求和法)由已知可知:

,所以,,,因此,答案选A.

考点:

并项求和

12.D

【解析】=q4=2,

由a1+a2+a3+a4=1,

得a1(1+q+q2+q3)=1,

即a1·=1,∴a1=q-1,

又Sn=15,即=15,

∴qn=16,

又∵q4=2,

∴n=16.故选D.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

.

考点:

等差数列的运算性质.

14.

(1)

(2)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求数列通项时利用求解;

(2)借助于数列可求解,从而得到公比,得到前n项和

试题解析:

(1)因为数列的前项和,

所以当时,,

又当时,,满足上式,

(2)由

(1)可知,又,所以.

又数列是公比为正数等比数列,所以,又,所以

所以数列的前项和

考点:

数列求通项公式及等比数列求和

15.

(1);

(2).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可知,利用,成等比数列,从而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可通过联立方程组求解;

(2)可利用错位相减法对前项和进行处理进而求解.

试题解析:

(1),即,化简得或.

当时,,得或,

∴,即;

当时,由,得,即有.

(2)由题意可知,

∴①

②,

①-②得:

∴.

考点:

1.等差数列的综合;2.等比数列的综合;3.错位相减法的运用.

16.

(1);

(2).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由求、对数的运算、裂项相消法、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和计算能力.第一问,由求需要分2步:

,在解题的最后需要验证2步是否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第二问,先利用对数式的运算化简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的特点,利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试题解析:

(1)时,,2分

,∴

∴,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6分

(2)9分

.12分

考点:

由求、对数的运算、裂项相消法、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7.

(1).

(2)。

【解析】

试题分析:

(1)令n=1,解出a1=3,(a1=0舍),

由4Sn=an2+2an-3①

及当时4sn-1=+2an-1-3②

①-②得到,

确定得到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试题解析:

(1)当n=1时,解出a1=3,(a1=0舍)1分

又4Sn=an2+2an-3①

当时4sn-1=+2an-1-3②

①-②,即,

∴,4分

(),

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6分

(2)③

又④

④-③

12分

考点:

等差数列及其求和,等比数列的求和,“错位相减法”.

18.

(1)

(2)(3)

【解析】

试题分析:

(1)利用数列的前项和与第项的关系求解.

(2)由

又可转化为等差数列前项和问题.

(3)由

(1)

(2)可得

所以,

根据和式的特点可考虑用错位相减法解决.

试题解析:

(1)∵,

∴.2分

∴.3分

当时,,

∴4分

(2)∵

∴,

以上各式相加得:

9分

(3)由题意得

∴,

∴,

=,

∴.12分

考点:

1、数列前项和与第项的关系;2、等差数列前项和;3、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项和.

19.

(1);

(2).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2得两式相减得;

(2)根据,再利用分组求和即可求出结果.

试题解析:

解:

(1)由2.2分

∴()4分

又时,适合上式。

6分

8分

10分

12分

考点:

1.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关系;2.数列求和.

20.

(1),

(2).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及进行相减求得与的关系,由等比数列定义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又由可知数列{bn}是等差数列,进而可求得其通项公式;

(2)易得,其通项为等差乘等比型,可用错位相乘法求其前n项和Tn.

试题解析:

(1)由题意知①,当n≥2时,②,①-②得,即,又,∴,故数列{an}是以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由(n≥2)知,数列{bn}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则,故,综上,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分别为.

(2)∵,∴③

③-④得,

即,

考点:

与的关系:

,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数列求和方法:

错位相减法.

21.

(1);

(2).

【解析】

试题分析:

(1)先根据等比数列公式求出与的关系式,然后利用与的递推关系求出,从而再求出.

(2)根据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项和.

试题解析:

(1)解:

∵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1分

∴.

从而,.3分

∵是和的等比中项

∴,解得或.4分

当时,,不是等比数列,5分

∴.

∴.6分

当时,.7分

∵符合,

∴.8分

(2)解:

∵,

∴.①9分

.②10分

①②得11分

12分

.13分

∴.14分

考点:

1、与的递推关系的应用,2、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项和.

22.

(1)

(2)

【解析】

试题分析:

解、

(1)当时,

当时,,成立,

所以通项5分

(2),则

令,

则.‚,

‚得-

所以,

则12分

考点:

错位相减法求和

点评:

主要是考查了等比数列以及错位相减法求和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23.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所以,,.

考点:

等比数列的项与前项和.

24.155.

【解析】

试题分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解得,所以,所以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前10项和.故应填155.

考点: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25.1

【解析】

试题分析:

解:

因为数列是等比数列,所以,,,也成等比,

由题设知,=

所以,=

考点:

1、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及等比数殊的性质.

26.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所以又成等差数列,所以即

考点:

等差数列性质

27.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所以

考点:

等差数列性质

28.3

【解析】因为a6-a5=2(S5-S4)=2a5,所以a6=3a5.所以q=3.

29.15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得:

.

考点:

等差数列.

30..

【解析】

试题分析:

∵等差数列,∴.

考点:

等差数列前项和.

31.

【解析】

试题分析:

设数列的公比为,由得,解得,再由得,即,得.

考点: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32.64

【解析】∵{an}是等差数列,a1,a2,a5成等比数列,

∴=a1•(a1+4d),又a1=1,

∴d2﹣2d=0,公差d≠0,

∴d=2.

∴其前8项和S8=8a1+×d=8+56=64.

故答案为:

64.

33.99

【解析】

试题分析:

可得前n项和,所以,则.

考点:

数列的求和.

34.

【解析】依题意得Sn-1-Sn=Sn-1·Sn(n≥2),整理得-=1,又==1,则数列{}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因此=1+(n-1)×1=n,即Sn=.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