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47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docx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

环境是什么?

审美是什么?

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

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自然本身。

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

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

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

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

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

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

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

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

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

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

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

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

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

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审美是什么?

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

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

人有三种生存方式:

谋生、荣生和乐生。

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

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

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

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

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

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

环境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的审美。

环境审美的本质即为乐居。

人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愉快,就是乐居。

那么,何为环境美学?

简要地说,它是研究人在环境中乐居的学科。

环境美学属于偏重于人文方向的研究。

从人文方向研究环境,主要有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环境美学,环境审美是这三个学科的尖端。

说是尖端,不是说它最高深,而是说环境审美是在环境哲学的指导下、在环境伦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环境哲学提出人与自然互动和谐,环境伦理学提出人与动植物共生友好,都是环境审美的重要内涵,环境美学使人们的审美从原初的人自身扩展到人之外的世界,从艺术扩展到生活,从自然扩展到无限。

审美视界的扩大,必然带来审美内涵的深化。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8月9月25日《人民日报》07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如果加深对环境美学概念的理解,准确透彻地把握环境与审美的内涵,就能达到探究环境美学的目的。

B.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都是人所需,二者不矛盾时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

C.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协助生态朝着安居乐居的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造就生态文明环境。

D.除了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环境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设问为发端,在论证过程中先立论后分析,明确概念,承如,逻辑严密,结构清晰。

B.文章首先强调环境的属人性的必要性,继而重申环境的意义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C.文章分别从自然和文明两个维度明确了评价环境的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了两项指标的轻重主次。

D.卒章结旨,明确环境美学的要义与方向,相信随着审美视界的扩大,环境审美的内涵必将不断深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谋生荣生乐生三种生存方式,层层递进,其论述重点是与审美密切相关的乐生。

B.环境审美的本质是乐居,人在环境中生活,物质性愉快和精神性愉快二者得兼,就是乐居。

C.虽然对于审美是什么的问题,美学家们见仁见智,但审美就是愉快的结论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D.以环境哲学为指导,以环境伦理为基础,环境美学会不断发展与完善,并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绝代勇将张自忠

张秋铧

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

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

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

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

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的可能,但10万军民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

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

那是1929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

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

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

为了磨练官兵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

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

1937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

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个罪名,张自忠秘密潜逃离开日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

1938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

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1940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

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5月16日,日军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飞机和重兵,猛烈轰炸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部队询问张自忠可否先行退却,张自忠回答道:

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

上午11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张自忠手下的2000多官兵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并一面高喊:

司令快走,司令快走!

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向来救援的国军讲述着:

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

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

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

但是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

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袜脚。

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

我刚包扎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

对于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过程,侵华日军在《231联队史》中也有记载:

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死死盯住藤冈。

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

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

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

此时,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

这个高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噩耗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自忠将军的尸体,最终经增援的38师官兵浴血奋战,张自忠的遗体被抢运回后方,因此也就有了宜昌十万市民为将军送行的感人场面。

不久,蒋介石为张自忠题词:

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

尽忠报国。

(节选自《捍疆卫士张自忠》,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宜昌军民十里哀送张自忠将军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悲恸的气氛,表达了抗战军民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

B.小说在构思上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写主人公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故事。

C.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这既表达了张自忠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也暗示他唯有战死沙场才能洗刷汉奸罪名。

D.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蒋介石着重于称颂其战绩,而毛泽东则着重于褒扬其爱国主义精神。

5.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分)

6.小说中,中日两国军人对张自忠将军阵亡过程的叙述,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小题。

滑雪

(美)罗宾·西尔弗曼

十二月初的某一天,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外面银装素裹,下了一场好雪。

十一岁的女儿艾瑞卡央求我:

妈妈,早饭后我们去滑雪好吗?

我也无法抵御滑雪的诱惑,于是我们穿戴整齐,向林肯公园高尔夫球场的大斜坡进发,那里是我们这个平坦城镇所拥有的唯一一座山丘。

我们到达目的地,小山顶上已经挤满了滑雪的人。

我们在一个瘦高个男人身边找到一处空地,这个男人也带着儿子滑雪。

那个三岁的小男孩趴在雪橇上,正等着雪橇启动。

爸爸,开始吧!

男孩大声地喊道。

男人过身来,非常有礼貌地对我们说:

我们先滑,可以吗?

赶紧去吧,我对他说道,你儿子已经急不可待了。

我的话音刚落,那位父亲便猛地推了一下男孩的雪橇,雪橇顿时飞了出去!

可是并非男孩的雪橇独自向下滑行,男孩的爸爸也跟在雪橇后面拼命地奔跑。

他肯定担心他儿子的雪橇会撞上别人。

我对艾瑞卡说道,我们也要小心为妙。

随之,我们坐上了自己的雪橇,伴随着飘飘洒洒的雪花,我们嗖嗖地向山下滑去。

雪橇滑到山脚一条小河旁边,眼看就要撞上一棵大槐树,我们赶紧从雪橇上纵身跳下,四仰八叉地摔倒在雪地上,两人笑成一团。

真过瘾!

我喊道。

可是往回走得花很长时间。

艾瑞卡提醒我。

的确如此。

当我们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山顶走的时候,我看见那个瘦高个男人也拉着雪橇往回走,他儿子仍然趴在雪橇上。

看人家爸爸是怎样对待孩子的!

艾瑞卡对我说道,我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吗?

我差不多快要喘不过气来,我对她说:

没门,我的小祖宗,你就继续往上爬吧!

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又开始准备往下滑了。

爸爸,快,快,快!

男孩喊着。

男孩的父亲竭尽全力又猛地推了一下雪橇,然后跟在雪橇后面狂奔,到了山脚,他又开始拉着载有小男孩的雪橇往回走。

这父子俩就这样来来回回玩了一个多小时。

尽管我的艾瑞卡自己能爬山不需要我照料,可是我仍然累得筋疲力尽。

这个时候,滑雪的人们大部分都回家吃饭去了,山顶上的人已经少了很多。

最后,只剩下我们和身边的父子俩以及稀稀落落几个人还在那里玩.

我暗自思忖,到了这个时候,那位父亲大可不必再担心孩子的雪橇撞人了,尽管小男孩还小,可是让他自己拖着雪橇往回走一两次应该不成问题。

可是这个男人似乎不知道疲倦,一直心甘情愿带着儿子这样开心地玩着。

后来我忍不住朝他大声地喊道:

你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瘦高个男人身冲我笑了笑,他是一个脑瘫患儿,不能走路。

这位父亲坦然相告,没有隐瞒。

我一下子愣住了,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在山上自始至终没见到男孩下雪橇。

他们玩得那么开心,一切看上去都很自然,我压根就没想到男孩竟然有生理缺陷。

尽管我不知道这位父亲的名字,但一周之后,我在当地报纸为我开的专栏里讲述了这个故事。

也许他本人,或者认识他的人看到了我的那篇文章,因为随后我收到了一封来信:

亲爱的西尔弗曼夫人:

和我儿子每天所做的努力相比,那天我在山上使出的力气根本不值一提。

对我而言,儿子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能够像他那样坚强,哪怕只及他一半坚强我也心满意足。

(摘编自《新民晚报》,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站在第一人称视角,描写了一次滑雪的经历,通过对滑雪时遇到的父子二人表现的描写,表达了对那位不知名的父亲的赞美。

B.男人带着儿子滑雪时的速度非常快,我非常担心,但父子两人的滑雪技术很高,即使遇到危险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C.文中以巧妙的反衬手法,以我即使不照顾女儿都感觉累得筋疲力尽,衬托了那位父亲滑了几次似乎不知道疲倦的表现。

D.小说善于运用制造悬念的手法,读者伴随着我的思忖一直那位父亲为何拖雪橇不知疲倦,直到最后才明白真相。

8.文章在结尾安排那位父亲给我的那封信,有什么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小题

祖纳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义可观。

性至孝,少孤贫,常自炊爨以养母。

平北将军王敦闻之,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

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

历官多所驳正,有补于时。

齐王冏建义,越王伦收冏弟北海王实及前黄门郎弘农董祚弟艾,与冏俱起,皆将害之,纳上疏救焉,并见宥。

后为中护军、太子詹事,封晋昌公。

以洛下将乱,乃避地东南。

元帝作相,引为军谘祭酒。

纳好奕棋,王隐谓之曰:

禹惜寸阴,不闻数棋。

对曰:

我奕忘忧耳。

隐曰;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裔成败,皆当闻见,何不记述而有裁成?

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皆行于世,便成没而不朽。

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

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此可兼济,何必围棋然后忘忧也!

纳喟然叹曰:

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耳。

乃言之于帝曰:

自古小国犹有史官,况于大府,安可不置。

因举隐,帝以问记室参军钟雅,雅曰:

纳所举虽有史才,而今未能立也。

事遂停。

然史官之立,自纳始也。

初,弟约与逖同母,偏相亲爱,纳与约异母,颇有不平,乃密以启帝,称:

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

人谓纳与约异母,忌其宠贵,乃露其表以示约,约憎纳如仇,朝廷因此弃纳。

纳既闲居,但清谈、披阅文史而已。

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

温峤以纳州里父党,敬而拜之。

峤既为时用,盛言纳有名理,除光禄大夫。

卒于家。

9.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B.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C.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D.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文中指王敦征召祖纳做从事郎中。

B.

疏,有分条陈述的意思,是大臣向皇帝提意见或建议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畴。

如《谏太宗十思疏》。

C.

公,古代贵族封号,被封为公的贵族可以享受俸禄和管理封地,如文中晋昌公就可掌管晋吕郡的军政等事务。

D.

清谈是指在魏晋时期.士大夫等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祖纳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

齐王司马冏竖起义旗,司马伦将其逮捕准备杀害时,祖纳不惧牵连,上疏解救,齐王冏最终得到了赦免。

B.

祖纳颇受赏识,能匡正时弊。

祖纳曾任尚书三公郎、太子中庶子等职,被封晋昌公;在任职期间,他能对不好的政事进行驳斥或纠正。

C.

祖纳心有块垒,爱好下棋。

祖纳心怀忧愁,他下棋以解脱,王隐觉得他有些消极,认为大丈夫应有所作为,祖纳以能力不足予以推辞。

D.

祖纳举贤荐能,推动职官设置。

祖纳力陈史官设立的重要意义,并顺势举荐史才,他的建议虽然未被采纳,但史官之立却从此开始。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

(2)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

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蜩甲:

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

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湘东一目:

用南朝梁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

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B.诗中的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了不利形势。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14.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

是如何刻画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李商隐《锦瑟》中的

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在《论语》中,曾参用

指出有抱负的人只有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更要有恒心。

(4)《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5)荀子在《劝学》中用

巧妙设喻类比来说明君子实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方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评论家认为,余华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有时让人难以理解。

该_______的地方他偏偏平静如水,该掩鼻而过的地方他偏偏_______地反复把玩。

该悲悯的地方,他又偏偏________,把应该有的万千愁绪化为_______的扑哧一笑。

A.心旌摇荡饶有兴致

忍俊不禁没心没肺

B.心惊胆战情有独钟

轻描淡写无缘无故

C.心惊胆战饶有兴致

轻描淡写没心没肺

D.心旌摇荡情有独钟

忍俊不禁无缘无故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

B.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耗资达25亿美元的好奇号核动力火星车将用于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C.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减少灾害损失,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灾害的防控和预测作用,加大投入,提升对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力。

D.虽然有多次慈善信任危机,但民营企业捐款数额在中国慈善榜单中仍遥遥领先,表明了中国成功商人对回馈社会等价值理念。

18.把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

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A.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zh)、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各绣种发展出的层出不穷的分支地域特色突出,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或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__。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益求精眼前一亮数不胜数

B.励精求治耳目一新不胜枚举

C.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

D.励精求治刮目相看数不胜数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昭示了刺绣艺术魅力的巧夺天工

B.这些作品给人带来的享受不仅是艺术上的,而且向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的巧夺天工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22.下面是四种应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应用文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文体中的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4分)

(1)

学校决定12月4日下午三点,在艺体中心为高三年级全体学生举办成人仪式。

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

(学校通知)

(2)

近日,我省西部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全国各界已经展开了积极的救援工作。

全校师生对震灾以后的众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捐款活动。

截止今天,捐款总额已达2万元。

(广播稿)

(3)

有位同学于11月28日上午拾得黑色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张振兴老师认领。

(招领启事)

(4)

我来拜访您,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