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457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试题2015.5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试卷不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代农学家马一龙在评述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

“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自我封闭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2.《水浒》群豪总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动不动就来两斤牛肉,其实宋代是不允许随便宰杀牛的,宋代规定:

屠牛者判一年半,发配一千里。

水浒传里描述吃牛肉只是体现了梁山好汉的造反精神。

宋代禁止吃牛肉反映了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宋代落后的生活习俗

3.2012年6月29日,在福建省霍童发现商周农业文明遗址,一批青铜锛、陶器等残片被发掘出土。

青铜器的制作使用主要集中于中原一带,此次发掘,为中原文明已经在商周时期进入闽东提供了有力佐证。

据此论断正确的是

A.青铜生产工具成为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

B.铁犁牛耕已成为当地的主要耕作方式

C.远古闽东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的最早发源地

D.对研究远古闽东农业文化具有极高价值

4.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

“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

A.耕织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商品交换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D.农民过着富足悠闲的生活

5.民谣是历史的缩影。

“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年少时,告别亲人跑码头。

”这则明清时期安徽徽州地区一直流传着的民谣主要表明了

A.徽商注重维护职业道德B.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

C.徽州地区开始形成商帮D.明清时商业发生剧变

6.2012年7月播出的《寻宝——走进晋江》栏目中惊现青花热水瓶,成为一时的“奇谈趣闻”,对此文物的真假专家们目前也没有定论。

若该瓶确为文物,则其产生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A.东汉B.唐朝C.北宋D.明朝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其中“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A.产生“柜坊”和“飞钱”B.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C.江南都市商业特别发达D.出现地域性商人团体

8.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B.禁止走私贩运C.闭关锁国D.保护林、渔资源

9.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也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10.1492,征服天堂//理想让我们坚强//冲破黑暗的阻挡//理想让我们坚强//绝不放弃希望//……//深邃的时空里//只剩下生命无限光芒。

这是电影《哥伦布》的主题曲,下面对其解释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天堂:

哥伦布心目中的天堂是美洲新大陆

B.理想:

哥伦布远航最大的理想是寻找黄金

C.希望:

造船航海等技术进步使他看到希望

D.光芒: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贡献永放光芒

11.“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

欧洲的航海探险……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上述历史学家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革命史观B.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

12.马克思说“荷兰——它是l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

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

A.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B.荷兰成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C.荷兰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3.右图是“l77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图中英国

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不足

B.万能蒸汽机的发明和投入使用

C.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煤的供应量剧增

D.电的发明和应用使煤的需求量增加

14.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

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

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

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

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15.下表是1750--1860年英、美、中三国不同时期所占世界工业生产份额的比率。

对此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英国

1.9

4.3

9.5

19.9

美国

0.1

0.8

2.4

7.2

中国

32.8

33.3

29.8

19.7

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美国迅猛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造成中国工业发展迟滞

D.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16.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大模式。

”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大模式”是依靠

A.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B.科学技术发展

C.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D.殖民扩张发展

17.阅读下表中的民国初年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区域

情况

北部

平均

安徽

怀县

河北

平乡

河南

新郑

山西

武乡

中东部

平均

福建

连江

江苏

淳化

江苏

江宁

自给(%)

73.3

67.3

79.3

77.5

72.0

58.1

59.6

46.2

42.1

购买(%)

26.7

32.7

20.7

22.5

28.0

41.9

40.4

53.8

57.9

A.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B.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18.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曾在奏折中说:

“庶几取外人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相形,斯可有备而无患……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

以下实践活动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设计制造军舰

C.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D.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

19.“龙山刘氏”是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从1910年创办福州电气公司开始,刘家将发展实业的抱负逐一付之实施。

到20世纪20年代,几乎控制着当时福州城民族工商业的命脉,被福州百姓誉为“电光刘”。

这段时期“龙山刘氏”迅速发展的内因主要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20.每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公布就会引起网友的热议,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事件是

A.五年超英、十年赶美B.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人民公社好,吃饭不要钱

21.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中谈到: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邓小平的谈话起了舆论的引导作用

B.邓小平这段谈话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当时全国对于包产到户认识高度统一

D.实行包产到户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22.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其中催生第二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邓小平南方讲话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扩大企业自主权D.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23.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发全国关注。

当时外电报道:

“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

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破产事件引起如此反响是因为

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

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D.冲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24.1993—1994年,我国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济合同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等密集颁布。

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B.保障企业合法地位

C.建立民主法治国家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5.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大,其中某“开放行动”被国际舆论评价为“这是新中国成立35年以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4题50分。

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6.(14分)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材料三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在1433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

……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中国的皇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西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实施的……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

(2分)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帝的一纸命令”指的是什么?

(2分)中国为什么对外国产品没有强烈的需求?

(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下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使科学技术的研究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由于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导致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的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

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都是为了调节生产而建立的。

最后,托拉斯和康采恩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更为有利。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材料一认为全球化的开端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并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怎样的特征?

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垄断组织对于社会生产发展的积极作用。

(4分)

28.(13分)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追寻近代化的道路上饱经沧桑,历尽磨难,一直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

材料一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

1836—1838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价值(万两)

数量(万担)

价值(万两)

内销

165

1414

171

1467

外销

45

769

193

3317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民办企业状况一览表(资本单位银两)

行业种类

厂数

创业资本总额

平均资本

企业地区分布

船舶与机器制造

16

10﹐000

625

上海12家,广东2家,津、京各1家。

缫丝

97

3﹐723﹐990

38﹐392

上海8家,广东88家。

烟台1家。

轧花

4

315﹐000

78﹐750

上海3家,宁波1家

棉纺织

12

480﹐000

240﹐000

上海12家,

火柴

11

415﹐200

37﹐745

上海1家,广东3家,其余分散。

面粉

3

40﹐000

13﹐333

上海、津、京各1家。

印刷

8

100﹐000

12﹐500

上海6家,广东、杭州各1家。

材料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回答:

中国茶叶产销量和产销值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甲午战争前民办企业的哪些特点?

出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两个时期“改变组织方式”分别是指什么?

并分别指出它们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效果如何?

(4分)

29.(11分)人类的梦想始终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历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农梦

材料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汉代谚语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唐)孟郊《织妇词》

图一

救国梦

材料二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入世”梦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只有开放兼容。

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诉求。

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姜智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图一反映了古代农民的什么梦想?

(4分)

(2)面对19世纪60、70年代的“机遇期”,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

有何影响?

(4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3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CBDBB6-10DBCAA11-15CABDA16-20BDBDC21-25CADDB

第Ⅱ卷:

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1分,共50分。

26.

(1)主张:

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2分)原因:

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

(2分)

(2)现象:

土地为财富的象征(工商业者获得利润后往往用来买田置地)。

(2分)

原因:

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2分)

影响:

妨碍了工商业者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分)

(3)政策:

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

(2分)没有需求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分)

27.

(1)事件:

新航路开辟。

(2分)影响:

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分)

(2)特征: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主要原因:

工业革命的推动。

(2分)

(3)①企业规模扩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②有助于进行科学研究和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提高生产力;③有助于调节生产,克服经济危机;④第四,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4分)

28.

(1)变化:

内销和外销的产销量和产销值都在增加;外销的产销量和产销值由低于内销到高于内销。

(2分)

影响:

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2分)

(2)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3分)原因: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办企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榨。

(2分)

(3)毛: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邓: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

人民公社化运动:

并不适合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分)

29.

(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非常脆弱。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梦想:

连年有余,丰衣足食。

(1分)

(2)开展洋务运动;(1分)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