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46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学章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

5、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如谷氨酸)。

(三)、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的显著作用

1、生物防治技术;

2、微生物增产技术;

3、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

4、生物能源技术。

白色农业包括:

1、微生物发酵食品;

2、微生物发酵饲料;

3、微生物肥料;

4、微生物农药及兽药;

5、微生物能源;

6、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

7、微生物医疗保健品及药品。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五)、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贡献

促进了许多重大问题的突破;

是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和支柱之一;

促使经典遗传学发展成为分子遗传学;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微生物的高速生长速度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3)、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度。

(4)、适应强、易变异。

嗜热微生物简称嗜热菌,主要指嗜热细菌。

嗜冷微生物,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小于十五度,最高生长温度小于二十度和最低生长温度在零度以下的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

嗜酸微生物,只能生活在低PH(小于4)条件下,在中性PH下即死亡。

嗜碱微生物,能生活在PH10-11的碱性条件下而不能生活在中性条件下。

嗜压微生物,必须生长在高静水压环境中的微生物称为嗜压微生物。

抗辐射微生物,以抗X射线为例,病毒高于细菌,细菌高于藻类,但原生动物往往有较高的抗性。

耐辐射的异常球菌是抗辐射能力最强的生物。

嗜盐微生物,必须在高盐浓度下才能生长的微生物。

(5)、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种类多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物种多样性2、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五、微生物学及其分布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微生物的三大类群

微生物:

1、原核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2、真核生物3、非细胞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的定义:

指一类细胞和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ND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第一节、细菌

细菌(Bacteria):

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一)、形态:

细菌细胞的外表特征可以以形态大小和细胞排列方式加以描述细菌的形态可分为三大类:

球状、杆状和罗旋状。

球状细菌成为球菌,根据其分裂的方向及随后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可分为:

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状细菌称为杆菌,其细胞外形较球菌复杂,常有短杆状(球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分支状、螺杆状、竹节状(两端平截)、弯月状等。

螺旋状的细菌称为螺旋菌,弧菌:

螺旋不足一环者的细菌。

螺菌:

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

螺旋体:

旋转周数较多(通常超过6环),体长而柔软的螺旋状细菌。

细菌大小:

细菌

宽度

长度

球菌

<

1um

杆菌

1-6um

弧菌

1-5um

螺旋菌

20um

细菌大小测量与重量:

10-9~10-13mg/每个细胞

(二)、染色

细菌染色法:

死菌:

1、正染色:

简单染色法;

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

2、负染色法:

荚膜染色法。

活菌:

用美蓝或TTC(氯化三甲基四氮唑)

接种(0.85%生理盐水)--固定(酒精灯均匀加上烘干)--加染料染色—洗涤染色液

2、单染色:

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较未染色的样本易于观察。

2、复染法:

两种以上染料进行染色,有鉴定价值。

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

3、负染法:

背景着色,菌体不着色,多用于荚膜的观察。

细菌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

C.Gram丹麦医生。

步骤:

1、涂布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95%乙醇脱色5min;

2、番红复染1min;

结果:

G+阳性菌—紫色;

G-阴性菌---红色

抗酸染色法

涂布固定;

酸性复红初染;

3%醋酸酒精脱色,美蓝复染。

抗酸菌—红色;

非抗酸菌—蓝色

二、细菌的一般构造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菌细胞的模式构造

细菌细胞结构:

细菌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

细胞壁,细胞质膜,间体,细胞质,核糖体,气泡,细胞核,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和伴胞晶体。

(一)、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

(1)细胞壁(CellWall):

1、概念:

细胞壁是位于胞外紧贴胞膜的一层。

2、细胞壁的分离与观察:

1、分离:

超声波、机械破碎、溶菌消化、差速离心。

2、观察:

质壁分离、电子显微镜。

3、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重点提示: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溶菌酶与青霉素的作用。

(1)、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肽聚糖。

概念:

肽聚糖由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糖胺(NAG)以及少数段肽链组成的亚单位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体。

肽聚糖单体由NAG、NAM、肽尾、肽桥组成。

肽聚糖的网状结构

肽聚糖的特点:

1、为原核微生物所特有的(古生菌例外);

2、D-Glu、D-Ala、M-DAP在蛋白质质中不存在;

3、个别细菌中DAP可为Lys所代替;

4、个别细菌中两肽尾可直接由肽键连接。

(2)、革兰氏菌的细胞壁:

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磷壁酸的分类:

1、按与壁的连接方式:

壁磷壁酸,与肽聚糖分子共价结合;

膜磷壁酸,与原生质膜的脂类共价结合。

2、根据主链组成不同:

甘油型,核糖醇型

磷壁酸的功能:

1、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镁离子,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

2、贮藏元素3、调节细胞内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4、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的鉴定5、增强某些致病菌(如A族链球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的作用。

(3)、G-的细胞壁:

内壁层,紧贴细胞膜,仅有1-2层肽聚糖层肽聚糖分子构成,占细胞壁干重5-10%,无磷壁酸。

外壁层:

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包括:

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

孔蛋白、脂蛋白、脂多糖(LPS):

脂质A:

两个葡萄糖胺连接多个脂肪酸,为内毒素中心;

核心多糖:

与脂质A相连,由糖及其衍生物组成;

O-特异侧链:

短多糖链,其顺序用菌种特异性,具有诊断细菌学的意义。

脂多糖(LPS)的功能:

1、G-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2、与磷壁酸基本相似,吸附二价阳离子以提高这些离子在细胞表面的浓度3、由于LPS得多样性,决定G-菌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4、噬菌体吸附位点。

(4)、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G+菌:

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隙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菌:

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古生菌

古生菌的细胞壁:

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或古菌。

假肽聚糖:

多糖骨架则是由N-乙酰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以及

-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个氨基酸上的肽尾由L-Ala和L-Glu、L-Lys三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是由L-Glu一个氨基酸组成。

(5)、缺壁细菌

缺壁细菌:

1、自然界中长期进化形成的:

支原体;

2、实验室中形成的:

1、自发缺壁突变:

L型细菌;

2、人工方法去壁:

1、彻底去壁:

原生质体;

2、部分去壁:

球状体。

L型细菌:

应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原生质体:

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存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的细胞。

球状体:

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

支原体:

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的功能

1、固定、维持细菌形状、保护细胞;

2、赋予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3、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4、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二)、细胞膜(CellMembrane)

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

2、观察分离方法

1、质壁分离2、选择性染色3、电镜技术4、溶菌酶处理

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类脂、微量核酸、糖蛋白糖脂

4、细胞膜结构

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

5、细胞膜的功能

1、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运输2、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3、在原核微生物中,参与生物氧化和能量产生。

4、与细胞壁及荚膜的合成有关5、是鞭毛着生的位点。

6、内膜系统:

膜内陷并延伸到细胞质内,在繁殖和代谢多种过程中起作用。

间体的功能:

1、参与隔膜形成2、与核分裂有关3、类线粒体功能

(三)、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细胞质主要成分:

核糖体、贮藏物、酶类、中间代谢物、质粒、各种样样物质和大分子单体等,少数细菌还有类囊体、羧酶体、气泡或伴胞晶体等。

1、核糖体:

细菌的核糖体其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构成,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机构。

2、贮藏物:

颗粒状内含物为细胞贮藏物质,因种类而异,随菌龄及培养条件不同而改变。

主要有:

糖原、、聚

-羟丁酸、藻青素、藻蛋白、多聚磷酸盐和硫粒等。

1、聚

-羟丁酸颗粒(PHB)1、概念:

为碳源贮存物2、功能:

贮存能量、碳源、可降低渗透压。

3、功用:

具有无毒,可塑和易降解等特点,可用于制造医用塑料和快餐盒等的优质原料,克服白色污染。

2、异染粒:

为多聚偏磷酸聚合物;

2、功能:

贮存磷元素和能量,降低渗透压;

3、鉴定意义:

遇甲基胺蓝变紫红色。

如,白喉杆菌、鼠疫杆菌。

3、磁小体:

成分,四氧化三铁;

1、功能:

无毒,具有导向功能,即借鞭毛引导细菌游向最有利的泥土、水界面微氧环境处生活。

2、功用:

趋磁细菌还有一定的实用前景,包括用作磁性定向药物和抗体,以及制造生物传感器等。

3、羧酶体:

又称体,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约10nm),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存在于化能自养的硫杆菌。

43、质粒(Plasmids):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分子量为2~100×

106D,携带1-100个基因,一个菌细胞可有一至数个质粒。

质粒的特点:

1、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对生存不是必须的。

复制与染色体分开,但同步进行。

2、不同质粒携带不同遗传信息。

3、无质粒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导等方式获得,不能自发产生。

质粒的应用:

基因工程、体外重组。

4、气泡:

有蛋白质膜构成的泡状物,具有调节细胞比重以使其漂浮在最适水层中的作用,借以获取光能氧和营养物质,常见于蓝细菌和水生细菌中。

细胞质的功能:

提供新陈代谢的场所。

核区,1、概念:

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菌核。

2、核质体的观察:

1、光镜下特殊染色,相差显微镜,电镜均可见。

紫色。

2、在细胞分裂时可见多个。

细菌DNA:

放射自显影显微镜下,2-4um长的E.coli其DNA长1-1.4um,无组蛋白,与精胺,亚精胺结合,故有稳定性和柔韧性。

核质体的功能:

核区是细菌等原核生物负载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三、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一)、糖被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2、种类:

微荚膜:

0.2um与细胞表面牢固结合。

荚膜:

>

0.2um与细菌表面结合松弛,震荡离心可得。

粘液层:

与细菌表面结合松散,可向菌的周围扩散,增大黏性。

菌胶团:

多个细菌共有一个荚膜。

3、荚膜的观察:

光镜、负染法、特殊染色

4、荚膜的组成:

糖被的成分一般是多糖,少数是蛋白质或多肽,也有多糖与多肽复合型的。

5、糖被的生理功能:

1、保护作用:

抗干燥、抗吞噬(吞噬细胞,噬菌体,蛭、弧菌等)。

2、贮藏养料3、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4、表面附着作用。

5、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二)、鞭毛

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2、鞭毛的观察:

1、电镜2、光学显微镜3、特殊鞭毛染色4、光学显微镜(悬滴法)5、暗视野显微镜(活菌)6、相差显微镜7、半固体穿刺培养

3、鞭毛的着生方式:

一端生一根、二端生、周生、一端生一束、侧生鞭毛。

4、鞭毛的化学组成:

鞭毛蛋白,3万-6万Dolton,不同种由不同的球状蛋白分子亚基构成,有些含多糖,类脂等,为极好的抗原。

5、鞭毛的结构:

由鞭毛丝、钩形鞘和基体组成。

鞭毛丝:

中空螺旋状,丝状结构,球蛋白亚基螺旋排列;

鞭毛钩:

又称钩形鞘,是连接鞭毛丝和集体的一个弯曲桶状部分,蛋白质亚基组成。

基体:

G-:

L环,P环,S环,M环;

G+:

S环,M环。

6、鞭毛的动力:

靠鞭毛旋转而动,其动力来自质子动力。

拴菌试验:

即设法把单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固地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菌的行为,结果发现该菌只能在载玻片上不断的打转而未作伸缩挥动,因而肯定了“旋转论”的正确性。

(三)、菌毛:

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四)、性菌毛:

性状介于菌毛与鞭毛之间,传递遗传信息。

(五)、芽孢

某些菌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圆或卵圆形的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2、孢子的结构:

孢外壁、芽孢衣、皮层、核心。

3.、芽孢的特征:

1、多层膜结构,通透性差。

2、组成:

水(5%)、DPA、富含疏水性角蛋白。

3、抗性强:

热、酶解、辐射、药物。

4、休眠体新陈代谢几乎停止,一个芽孢产生一个个体。

4

4、芽孢的意义:

鉴定:

不同菌类芽孢的大小、位置、性状不同,同时也可作为无菌标准。

(六)、伴胞晶体:

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杆菌)简称“BT”,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的稳定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胞晶体(即

内毒素)。

功用:

环境保护的生物农药。

(三)、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个体繁殖方式:

1、裂殖:

二分裂、三分裂、复分裂;

2、芽殖。

二、细菌的群体形态

(一)、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

菌落:

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固体培养基

(1)、平板培养

纯种细胞群:

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形成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CLONE)。

斜面培养

菌苔:

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相互连成一片就是菌苔。

菌落的鉴定价值:

1、不同菌的菌落不同2、同种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不同3、同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不同。

菌落的特征:

包括大小、性状、颜色、边缘、质地、透明度、光泽、表面、湿润度等。

半固体培养法:

通常把培养基灌注在试管中,形成高层直立柱,然后用穿刺接种法接入试验菌种。

若用明胶半固体培养基作试验,还可根据明胶柱液化层中呈现的不同性状来判断某细菌是否有蛋白酶产生和某些其他特征。

若使用的是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则从直立柱表面和穿刺线上细菌群体的生长状态和是否扩散现象来判断该菌的运动能力和其他特征。

(三)、在液体半固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

有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是浑浊的。

可分为表面生长(好养)和沉淀生长(厌氧或菌体自重)。

第二节、放线菌

放线菌的特点: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一)、典型放线菌---链霉菌的形态构造

1、菌体为丝状单细胞,其大小,粗细与细菌相同。

2、有多核体,为拟核,与细菌相同。

3、细胞壁组分为肽聚糖,对溶菌酶敏感。

4、孢子的鞭毛同细菌鞭毛。

5、核糖体为70S

放线菌的生活史

1、菌丝:

可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成团的菌丝为菌丝体。

(1)、基内菌丝:

培养基内匍匐生长的菌丝,无隔;

会产生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功能:

吸收营养,所以又称营养菌丝。

(2)、气生菌丝:

由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有色素产生。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分化出繁殖结构,孢子丝。

(3)、孢子丝:

可以形成孢子的菌丝。

繁殖;

形态:

直、波曲、螺旋;

着生方式:

丛生、轮生。

2、孢子

有圆、卵圆、柱状等。

表面:

或光滑或粗糙;

有的还带有毛刺、鞭毛;

色素:

因种而异。

(1)、分生孢子:

在气生菌丝顶端形成成串或单个孢子,菌丝分裂形成。

(2)、孢囊孢子:

在气生菌丝顶端或基丝顶端膨大形成孢子。

(3)、厚壁孢子:

对不良环境有抵抗力。

防细菌孢子的特点:

对干燥环境抵抗力强,对热环境抵抗力不强,多为63℃,10-15min失活。

(二)、其放线菌特有的形态结构

基内菌丝会断裂成大量杆菌状体的放线菌。

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的放线菌。

具有孢囊并产生孢囊孢子的放线菌。

具有孢囊游动孢子的放线菌。

 

二、放线菌的繁殖

两种途径进行:

细胞膜内陷收缩形成橫隔膜把孢子丝分割成许多分生孢子。

细胞壁和膜同时内陷,再逐步向内溢缩,最终将孢子丝溢裂成一串分生孢子。

二、放线菌的特征

1、液体静置培养:

表面形成一层膜。

2、固体培养基

菌落特征:

质地致密、干燥、多皱、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表面有放射状沟纹。

菌落形状:

随菌种不同可有两类:

产生大量分枝状菌丝的菌种:

形成与培养基结合较紧的菌落,不易挑起或整个挑起。

不产生大量菌丝的菌种:

形成的菌落呈粉质,挑之易碎。

第三节、蓝细菌

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蓝细菌的特点

细胞构造和形态特点

蓝细菌的营养特点:

蓝细菌含有叶绿素,能像植物一样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利用日光作为能源,同化二氧化碳为细胞有机物。

运动特点:

蓝细菌没有鞭毛,不能运动,但能滑行。

繁殖特点:

单细胞的蓝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丝状体的蓝细菌靠断裂成藻殖段进行繁殖。

至今没有发现蓝细菌的有性繁殖。

蓝细菌的代表类群

颤藻属:

藻丝由饼状细胞堆叠而成,不分枝,也没有假分枝,没有异形胞。

鱼腥藻:

红蓱,能固氮,故培养红萍可用作饲料和肥料。

念珠藻属:

念珠藻,雨后出现的地木耳就是念珠藻的一种。

第四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支原体

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支原体的特点:

1、细胞很小,故光镜下勉强可见2、细胞膜含甾醇,更坚韧3、菌落小,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状”5、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6、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物质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7、多数能以糖类作为能源,能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型或发酵型产能代谢8、基因组很小,约为E.coli(大肠杆菌)的1/4—1/59、对能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等)和破坏含甾体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两性抗生素、制霉菌素等)都很敏感。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转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它与支原体的区别是有细胞壁和不能独立生活;

与衣原体的区别是其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产能代谢环境系统。

立克次氏体的特点:

1、细胞较大、光镜下清晰可见2、细胞形态多样3、有细胞壁,革兰氏阴性菌4、除少数外,均在真核细胞内营细胞内专性寄生,寄主为虱子、跳蚤等节肢动物和人、鼠等脊椎动物。

5、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每分裂一次约8小时)6、存在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7、对四环素和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8、对热敏感(56℃30min)9、一般可培养在鸡胚、敏感动物或细胞株(子宫颈癌细胞)的组织培养物上10、基因组很小

立克次氏体是人类斑疹伤寒、Q热等严重传染病的病原体。

衣原体

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衣原体有三种:

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鸟疫);

沙眼衣原体(人体沙眼病);

肺炎衣原体(肺炎)

衣原体的特点:

1、有细胞构造2、细胞内同时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3、有细胞壁但缺少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4、有核糖体5、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需要严格细胞内寄生6、以二分裂方式繁殖7、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8、只能用组织培养物等活体进行培养。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的概述

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P65

真核微生物:

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界;

植物界:

显微藻类;

动物界:

原生动物;

菌物界:

粘菌、假菌、真菌: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丝状真菌—霉菌、大型子实体真菌—蕈菌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一)、细胞壁

1、真菌的细胞壁:

真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多糖;

低等真菌以纤维素为主;

酵母菌以葡聚糖为主;

高等陆生真菌以几丁质为主;

藻类为纤维素。

(二)、鞭毛与纤毛

长或短的毛发状的细胞器。

鞭毛:

形态较长,数量较少;

纤毛:

形态较短,数量较多。

(三)、细胞膜

酿酒酵母中含有胆固醇类(甾醇),vitD的前体---麦角固醇,在原核生物中罕见。

真核与原核生物的比较P70------甾醇

(四)、细胞核

是细胞遗传信息DNA的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部位。

核膜:

透性比任何生物膜都大。

染色体:

由DNA和组蛋白牢固结合而成,呈线状。

核仁:

合成核糖体的场所。

中心体:

在核膜外,细胞繁殖分裂中起作用。

(五)、细胞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

位于细胞质膜和细胞核间的透明,粘稠,不断流动并各种细胞器的溶胶,称为细胞质。

细胞基质和细胞骨架

在真核细胞中,除细胞器以外的胶状溶液,称为细胞基质或细胞溶胶,细胞代谢活动的重要基地。

内质网和核糖体

两类:

粗面内质网:

含核糖体;

光面内质网:

不含核糖体。

高尔基体

是一种由扁平膜囊和囊泡组成的膜聚合体,其上无核糖体。

协调细胞生化功能和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