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72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大纲Word格式.docx

作业

第二章

6

4

作业与课后练习

3

第三章

第四章

5

第五章

第六章

7

第七章

8

第八章

9

第九章

10

第十章

11

第十一章

注:

纯理论教学,实践学时标注为0。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污水性质与污水出路

1.教学目标:

(1)熟悉污水的类型与特征,熟悉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指标,掌握化学性质与指标及其测量方法,了解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指标。

(2)掌握水体的净化机制及影响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氧垂曲线,了解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3)了解污水最终出路和污水排放标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污水的化学性质与化学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2)水体的净化机制,氧垂曲线。

难点:

氧垂曲线。

3.教学内容和要求:

(1)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污水的类型与特征,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熟悉污水的类型与特征,掌握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指标、化学性质与指标,了解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指标。

(2)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掌握水体的净化机制及影响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氧垂曲线,了解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3)污水出路与排放标准。

4.教学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授教学,适当展开讨论。

5.课外阅读资料。

6.作业:

课后习题中选择1-3题进行课后作业,下次课提交。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掌握格栅的作用、清渣方式,熟悉其设计。

(2)掌握沉淀法的四种应用,沉淀的类型。

熟悉斯托克斯公式和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掌握表面水力复合的含义及计算。

(3)掌握沉砂池的作用、工作原理,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

(4)掌握沉淀池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平流式沉淀池构造及工作特点,掌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区表面积计算方法。

(5)熟悉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了解隔油池的形式和特点。

(6)掌握气浮分离的基本原理,熟悉气浮法的类型。

掌握加压溶气气浮法的流程和压力溶气系统的组成。

(1)格栅的作用、清渣方式。

(2)沉淀法的应用,沉砂池的作用、工作原理和类型。

(3)沉淀池的分类和特点。

沉淀的类型,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3.教学内容和要求

(1)格栅和筛网:

格栅的作用,格栅的种类,格栅的设计与计算,筛网,破碎机。

要求掌握格栅的作用、清渣方式,熟悉其设计,了解筛网和破碎机的作用。

(2)沉淀的基础理论:

沉淀法的应用、沉淀类型,自由沉淀和絮凝沉淀分析,沉淀池工作原理。

要求掌握沉淀法的四种应用,沉淀的类型。

(3)沉砂池: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

要求掌握沉砂池的作用、工作原理,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

(4)沉淀池:

沉淀池的分类及其特点,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设计参数,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要求掌握沉淀池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平流式沉淀池构造及工作特点,掌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区表面积计算方法。

(5)隔油池:

含油废水的来源于危害,隔油池,乳化油及破乳方法。

要求熟悉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了解隔油池的形式和特点。

(6)气浮池:

气浮分离的基本原理,气浮法的类型,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压力溶气气浮法系统的组成与设计。

要求掌握气浮分离的基本原理,熟悉气浮法的类型。

课后习题中选择3-5题进行课后作业,下次课提交。

第三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1)熟悉发酵与呼吸的含义及在处理中的应用,掌握好氧生物处理的分类,熟悉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掌握氮的转化和去除机理,掌握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

(2)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在生物处理中的指导意义,掌握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3)熟悉零级、一级、二级反应中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间的关系。

(4)掌握莫诺特方程及其含义,掌握劳-麦方程及其含义,熟悉微生物增长的基本方程。

(1)好氧生物处理的分类,氮的转化和去除机理,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

(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在生物处理中的指导意义。

(3)莫诺特方程,劳-麦方程。

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数学模式

(1)污水生物处理概述。

(2)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

发酵与呼吸,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脱氮除磷基础理论。

要求熟悉发酵与呼吸的含义及在处理中的应用,掌握好氧生物处理的分类,熟悉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掌握氮的转化和去除机理,掌握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

(3)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要求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在生物处理中的指导意义,掌握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4)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

熟悉零级、一级、二级反应中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间的关系。

(5)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微生物群体的增长速率,底物利用速率,微生物增长与有机底物降解。

掌握莫诺特方程及其含义,掌握劳-麦方程及其含义,熟悉微生物增长的基本方程。

课后习题中选择1-2题进行课后作业,下次课提交。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

(1)了解活性污泥的组成,熟悉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微生物类型,掌握活性污泥的评价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和各构筑物的作用,掌握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2)掌握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基本形式及各自工作状况,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及运行方式,了解膜生物反应器的类型。

(3)熟悉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的假设基础,了解推导过程,掌握基本方程。

(4)掌握活性污泥法的三要素,了解气体传递原理和氧转移,掌握曝气设备的类型及性能指标。

(5)了解解有机负荷法,掌握污泥泥龄法及按污泥泥龄计算剩余污泥量,熟悉需氧量设计计算。

(6)熟悉三段生物脱氮工艺,了解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方法,熟悉生物除磷工艺,掌握A2/O工艺的工作原理。

(7)熟悉二沉池中活性污泥的沉淀过程,了解二沉池的设计方法。

(8)熟悉对活性污泥法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掌握污泥泥龄的含义、回流污泥浓度的计算、污泥回流比的含义,掌握污泥膨胀的含义、出现原因和相应的抑制措施。

(1)活性污泥的评价方法,活性污泥法的流程。

(2)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基本形式及各自工作状况。

(3)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的基本方程。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1)基本概念:

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要求了解活性污泥的组成,熟悉活性污泥中常见的微生物类型,掌握活性污泥的评价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和各构筑物的作用,掌握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2)活性污泥法的发展:

活性污泥法抱起反应池的基本形式,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膜生物反应器。

要求掌握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基本形式及各自工作状况,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及运行方式,了解膜生物反应器的类型。

(3)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

建立模型的假设,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

要求熟悉劳伦斯和麦卡蒂模型的假设基础,了解推导过程,掌握基本方程。

(4)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设备:

构成活性污泥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气体传递原理,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计算,曝气设备。

要求掌握活性污泥法的三要素,了解气体传递原理和氧转移,掌握曝气设备的类型及性能指标。

(5)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

曝气池容积设计计算,剩余污泥量的计算,需氧量设计计算。

要求了解有机负荷法,掌握污泥泥龄法及按污泥泥龄计算剩余污泥量,熟悉需氧量设计计算。

(6)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设计:

生物脱氮工艺,生物除磷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参数和特点,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影响因素。

要求熟悉三段生物脱氮工艺,了解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方法,熟悉生物除磷工艺,掌握A2/O工艺的工作原理。

(7)二次沉淀池:

基本原理,二沉池的构造,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要求熟悉二沉池中活性污泥的沉淀过程,了解二沉池的设计方法。

(8)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管理。

要求熟悉对活性污泥法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掌握污泥泥龄的含义、回流污泥浓度的计算、污泥回流比的含义,掌握污泥膨胀的含义、出现原因和相应的抑制措施。

第五章生物膜法

(1)掌握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各类生物膜法的构造。

(1)生物膜的结构及净化机理。

(2)生物滤池的构造,生物转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原理。

生物滤池的工作机理、计算与设计。

(1)基本原理:

掌握生物膜的结构及净化机理,熟悉影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熟悉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特征,了解生物膜法反应动力学介绍。

(2)生物滤池:

掌握生物滤池的构造,熟悉生物滤池法的工艺流程,了解滤床高度的动力学计算方法和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熟悉工业废水生物滤池的挂膜-驯化方式。

(3)生物转盘法:

生物转盘的构造,工艺流程和设计计算。

要求掌握生物转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4)生物接触氧化法:

基本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工艺流程和设计计算。

要求掌握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其构造和填料的研究进展。

(5)生物膜法的进展:

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

熟悉曝气生物滤池的优缺点、构造及工作原理,熟悉流态化原理及生物流化床的类型。

第六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1)熟悉稳定塘的优缺点及分类,了解各类稳定塘的净化机理和设计。

(2)熟悉污水土地处理的净化原理和工艺类型。

(3)掌握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熟悉其特点和类型。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1)稳定塘:

稳定塘的优缺点及分类,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

熟悉稳定塘的优缺点及分类,了解各类稳定塘的净化机理和设计。

(2)污水土地处理:

优缺点,净化原理,工艺类型。

熟悉污水土地处理的净化原理和工艺类型。

(3)人工湿地处理:

特点,净化机理,类型和设计。

要求掌握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熟悉其特点和类型。

第七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1)掌握厌氧生物处理的三阶段理论,熟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2)掌握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污水厌氧生出处理工艺的类型。

(1)厌氧生物处理的三阶段理论。

(2)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厌氧消化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掌握三阶段理论,熟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2)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化粪池,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分段厌氧处理法,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两相厌氧法。

要求掌握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第八章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

(1)掌握常用的中和方法。

(2)熟悉胶体的稳定性及其稳定的原因,掌握混凝原理及其对于混凝现象的解释,掌握常用的混凝剂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熟悉化学混凝设备。

(3)熟悉常用的化学沉淀法和沉淀剂用量的计算,氧化法的应用和还原法的应用。

(4)掌握吸附原理,了解影响吸附的因素,熟悉吸附剂及其选择,了解吸附工艺及设备。

(5)掌握离子交换法的原理,熟悉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及选用。

(6)掌握萃取法的原理及过程,熟悉萃取剂的选择,了解萃取工艺及设备。

(7)掌握膜析法的原理,了解其应用。

(8)熟悉超临界流体的概念,了解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化学混凝法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

氧化还原法的类型,应用;

混凝剂与助凝剂;

中和法的概念、应用;

吸附原理;

离子交换法的原理;

萃取法的原理及过程。

各种方法的原理。

(1)中和法:

湿投加法,过滤法。

掌握常用的中和方法。

(2)化学混凝法:

混凝原理,混凝剂和助凝剂,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化学混凝设备。

熟悉胶体的稳定性及其稳定的原因,掌握混凝原理及其对于混凝现象的解释,掌握常用的混凝剂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熟悉化学混凝设备。

(3)化学沉淀法:

溶解度和溶度积,沉淀剂的用量。

熟悉常用的化学沉淀法和沉淀剂用量的计算。

(4)氧化和还原法:

氧化法,高级氧化技术,还原法。

熟悉氧化法的应用和还原法的应用。

(5)吸附法:

吸附原理,吸附剂,吸附工艺和设备。

掌握吸附原理,了解影响吸附的因素,熟悉吸附剂及其选择,了解吸附工艺及设备。

(6)离子交换法:

原理,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树脂的选用,离子交换的工艺和设备,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离子交换法的原理,熟悉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及选用。

(7)萃取法:

原理及过程,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工艺及设备,萃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掌握萃取法的原理及过程,熟悉萃取剂的选择,了解萃取工艺及设备。

(8)膜析法:

渗析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超滤法。

掌握膜析法的原理,了解其应用。

(9)超临界处理技术。

熟悉超临界流体的概念,了解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5.课外阅读资料:

第九章城市污水回用

(1)了解污水回用途径,回用水水质基本要求,水质标准。

(2)掌握污水回用系统类型,城市污水回用系统组成。

污水回用系统类型,城市污水回用系统组成。

城市污水回用系统组成。

(1)回用途径:

要求了解。

(2)回用水水质标准:

要求了解回用水水质基本要求,水质标准。

(3)污水回用系统:

要求掌握污水回用系统类型,城市污水回用系统组成。

(4)回用处理技术方法:

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处理技术组合与集成。

(5)污水回用安全措施。

第十章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1)掌握污泥的特性及其计算,掌握污泥中水分及其对污泥处理的影响。

(2)掌握污泥浓缩的方法,了解各方法的特点。

(3)熟悉污泥稳定方法。

掌握污泥脱水的目的,熟悉污泥调理和脱水的方法。

掌握污泥最终处置的方法。

污泥的特性及其计算,污泥浓缩、脱水、最终处置的方法。

污泥的处理工艺。

(1)污泥的来源、特性及数量:

来源、特性、污泥量,污泥中水分及其对污泥处理的影响。

要求掌握污泥的特性及其计算,掌握污泥中水分及其对污泥处理的影响。

(2)污泥的处理工艺。

(3)污泥浓缩:

浓缩目的,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

掌握污泥浓缩的方法,了解各方法的特点。

(4)污泥稳定:

生物稳定和化学稳定。

熟悉污泥稳定方法。

(5)污泥脱水:

污泥调理,污泥脱水。

要求掌握污泥脱水的目的,熟悉污泥调理和脱水的方法。

(6)污泥的最终处置:

污泥的综合利用,湿式氧化,污泥的焚烧。

要求掌握污泥最终处置的方法。

5.课外阅读资料

第十一章污水处理厂设计

(1)了解污水厂设计的步骤、流程。

(2)熟悉影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的主要因素。

(3)掌握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的含义,熟悉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的原则。

(4)学会处理和分析实际问题,具备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能力。

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

(1)概述:

主要设计资料,设计原则,设计步骤,设计文件编制。

要求了解污水厂设计的原则、步骤及编制。

(2)厂址选择:

要求熟悉厂址选择的原则。

(3)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

熟悉影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的主要因素。

(4)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

要求掌握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的含义,熟悉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的原则。

徐新阳,郝文阁、《环境工程设计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结合设计尝试自己进行设计。

四、学习过程记录和考核要求

1.学习过程记录要求、平时成绩评定方式:

(1)学习过程记录要求:

根据记分册考勤。

(2)平时成绩评定方式:

包括作业情况和出勤情况。

2.期末考核方式、学期成绩的评定方式:

(1)期末考核方式:

考试。

(2)学期成绩评定方式:

由三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3.课外学习需要纳入考核范围的内容:

无。

五、考核标准

1.考核要求

(1)本课程考核总分为100分,其中理论占70%,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及出勤情况)占30%。

(2)理论考核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掌握、熟悉、了解,其分值分别为:

掌握70%,熟悉20%,了解10%。

2.考核内容:

即教学内容。

3.考核试题要求:

(1)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要求较广,在教材内容的70%以上;

(2)试题的难度适中,其中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占80%,应用提高题型占20%;

六、主要参考书

教材:

高廷耀等编,《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007年

参考书:

1.张希衡,《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顾夏声,《水处理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3.郭仁惠,《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4.刘雨等,《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5.娄金生,《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6.郑兴灿,《污水降磷脱氮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