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827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实录

【教学实录】

一介绍非洲导入新课

师: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片,(出示世界地图)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

世界地图。

师:

真聪明,就是世界地图。

注意看,地图上闪烁的区域就是我们生活的亚洲。

再来看这里(非洲版图闪烁)知道这是哪儿吗?

生:

非洲。

师:

这就是非洲。

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认读词语积累运用

师:

同学们,要想学好课文,咱们首先得把课文读熟。

要想把课文读熟,我们得先扫清阅读中的障碍,下面就先来读读本课的生词。

1、生自读、齐读

2、出示瀑布名,自读、男女生读

师:

词读好了,课文中还出现了大瀑布的名字,不太好读,自己读读。

生读。

3、读好四字词语

师:

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谁能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确?

会读了吗?

咱们一块读读。

(生读)

师:

这些词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变一变,把它们这样排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第一行的词语都是写大瀑布的景色的;第二行这些都是写(木雕的),第三行是写人的。

(3)师:

同学们可真厉害。

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四字词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

咱们继续在这些四字词上做文章。

课前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联系着课文内容和这些词语的意思,把它们对应着填不同的的语句当中呢?

谁来试试。

生填。

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不简单,不仅认识了这些词,还联系了解了他们的意思,同时学会了运用,真棒!

(二)接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过渡:

词语大家会读了,障碍扫清了。

相信课文也应该能读好了,现在咱们再来读课文。

看谁能读清楚,读明白。

师:

谁愿意读,咱们先把书翻到第112页。

我请四名同学接读课文。

其他同学咱们端好书,认真听。

边听边听边想一想,课文围绕木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指名读。

师:

谁来说说?

生说:

课文讲了一个中国人到非洲旅行,很喜欢木雕小象墩,但木雕太大,不方便携带,只能放弃。

一个非洲少年给这位夫人送来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象墩,我很感动。

师:

请大家看着板书,谁能用先怎么样?

后来怎样?

最后怎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三抓住重点研读感悟

(一)学习1——2自然段

师:

作者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他,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带着这样的任务,他走进了大瀑布,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壮观。

接下来,他看到了怎样的木雕呢?

请大家默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木雕的语句。

(二)学习3——4自然段

1、师: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指名读: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出示句子,(出示句子: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是这句吗?

谁再来读读?

2、想象说话,介绍木雕。

师:

说这里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象一下,摊点里都有哪些木雕啊?

(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说:

大象,还有什么动物?

生:

猴子的、狮子的……

师:

仅仅只有这些动物木雕吗?

来,看这儿。

(出示木雕图片)这是面具木雕,这是人物木雕,这是动物木雕,这是实物木雕,可以说凡是大家能想到的,在这里都能找到,真实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说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出示句子: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3.指导朗读。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齐读。

教师随机评价:

真多呀!

还有这样奇特的呀!

这是太精美、太细致了!

生读。

师:

我来到这儿,不停地挑选着。

来请大家端好书,一起读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描写象墩木雕的语句,理解“栩栩如生”。

(1)指名读句子,出示语句。

师:

接下来,我被什么样的木雕吸引了呢?

(指名交流)

生读: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

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出示句子)

(2)指导朗读。

师:

这只坐凳的实在太精美了,大象雕刻得真像活了一样(指名回答)来,咱们一起读。

(生读)同学们,但你们看到这样的木雕时,你心里怎么样?

(生:

我真想买一个)作者和大家一样,也想买下一个。

(三)学习5——9自然段

师:

过渡:

正在这时,我听到有人对我说:

“买一个吧!

”原来,卖坐凳的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1.明白放弃的理由。

师:

少年让我买一个,我也很想带一个回国,但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指名说)

生:

木雕象墩太大,我带的行李又超重,所以我只能放弃买了。

2.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师:

少年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一次对话。

(出示5-8自然段内容)

“买一个吧!

”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

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

”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师:

红色部分是少年的话,蓝色部分是我怎么想的以及说的话。

现在咱们就分角色读一读。

谁来读少年的话?

蓝色部分呢?

其他同学咱们一起读黑色的叙述部分。

3、学习两个“遗憾”。

师:

一番对话之后,少年和我有了怎样的反应呢?

大家来看这段话。

(出示: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这样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师:

快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遗憾)

(出示: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

我发现,这句话中有两个“遗憾”。

(2)师:

少年遗憾什么?

我有遗憾什么呢?

生:

少年遗憾是因为我不能买这个木雕,而我是因为没能买这个木雕而遗憾。

(3)师:

面对着这样精美的木雕,我很想买一个,少年也想卖给我一个。

(板书:

想买想卖)但我们的心愿都没能实现,心里充满了遗憾。

(遗憾)

(四)学习10——15自然段

1.语言过渡,略处理第10自然段

师:

我就带着这样的遗憾回到了宾馆。

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就在这时,我们远远看到了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原来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接下来,我们之间又有了怎样的对话呢?

2.分角色朗读11——15自然段,说说知道的内容、进行质疑。

师:

同位两个分角色读读11-15自然段。

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如果学生提到为什么非洲少年会说中国话时,教师随机接,这位少年听懂了中国话,现在又能说简单的中国话,这说明什么?

(对中国很熟悉)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少年在这等我是为了给我送一模一样的木雕)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呢?

为什么他要专门为我送来这个小象墩呢?

)相信一会儿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

是啊,晚饭后,他在这儿专门等我,为的就是要送给我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看,是这句话吗?

3.学习重点语句:

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出示:

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1)指名读。

(2)师:

这只送来的木雕小象墩有什么特点?

生:

样子和白天的一模一样,却变小了。

(出示:

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3)师:

白天我挑选象墩时见到这只了吗?

那这个小象墩是哪来的呢?

生:

有可能是自己做的。

师: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要想做一只象墩需要很长时间的,一个下午的时间根本做不成一个象墩啊。

所以,他还可能

生:

有可能是去买的。

(4)想象说话。

师:

他可能会去哪儿找呢?

生:

可能会去做木雕的人家去找。

生:

可能到别的摊点去找。

师:

他会找的很容易、很顺利吗?

生:

不顺利,因为小的本身就很难找了,更何况是一个一模一样的。

(5)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师:

为了帮我完成心愿,非洲少年放下自己的生意,跑了一个又一个摊点,一个又一个作坊,不停地找啊,挑啊。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小象墩,结果却不一样,此时非洲少年心里想:

(指名说)

生:

我一定要找到这样的木雕象墩。

师:

他接着找,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全然不顾,心里只想:

(指名说)生:

不能让这个妇人带着遗憾回国。

就这样,整整一个下午,他跑遍了所有卖木雕的摊点,终于在几百个象墩中,找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他高兴极了,心里想:

(指名说)

生:

这下我能去找这位夫人了,他终于能不带着遗憾回国了。

师:

这只是一个买木雕的少年,靠卖木雕为生,但他却不顾自己的生意,特意挑选了一个小象墩并送到了宾馆,说到这儿,你又有什么疑问吗?

生:

少年为什么费尽周折地帮我找到小象墩呢?

为什么不要钱送给我呢?

师:

谁知道?

生:

因为非洲少年把我当成了他的朋友,希望我能不留遗憾。

4.补充资料。

(播放视频资料)

了解了这些资料,大家知道了吗?

为什么他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呢?

(指名说)

生:

因为原来中国朋友帮助了非洲人们,现在我也要帮助这位中国夫人。

生:

因为这位中国夫人也是我们的朋友。

师:

所以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朋友这个愿望,并且真诚地送给我这个中国人特意挑选的小象墩木雕。

(板书:

真诚)

5.感受少年的想法。

(出示少年的话: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

“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

师:

他这样对我说(指名读)

生:

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此时此刻,少年心里想:

(指名交流)(出示:

他想:

生:

中国人无私帮助了我们,现在我也要帮助我们的朋友,坚决不能要钱。

师:

因此他说

生:

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师:

]多呢感人的话语和举动啊。

5.了解我的感动

(1)师:

听了这话我感动极了。

(板书:

感动)我感动于什么?

(出示:

“我们是朋友!

”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指名读)

生:

少年的善良。

生:

少年个质朴也让我感到感动。

师:

感动于什么?

(指名交流)

生:

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出示:

我感动于,感动于。

(3)师:

我这么感动,那我的话该怎么说呢?

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6、合作朗读11-15自然段

师:

带着这份感动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一名学生读少年的话,一名学生读“我”的话,全班同学读叙述部分。

四名同学说说我想什么。

(出示: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

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

”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

“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他想:

“我们是朋友!

”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我感动于,感动于。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7.师:

我心里激动着,眼睛里看到两排洁白的牙齿,这份洁白,仅仅是他牙齿白吗?

更是什么?

生:

更是少年的朴实、善良。

师:

还有吗?

结合资料说一说。

生:

更感动于中菲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8.学到这儿,咱们再来看这句话:

(出示:

少年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

少年眼睛里流露出的遗憾仅仅是因为没有售出自己的木雕吗?

还为什么?

生:

朋友不能带走木雕。

师:

少年因为我的遗憾而感到遗憾啊。

这时,他不再想卖给我,而已经打算送给我了。

(板书将卖改为送)

8.学习两个“沉甸甸”。

师:

课文中还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

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1)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有两个沉甸甸。

师:

这两个沉甸甸说的是同一样东西吗?

(生:

不是)第一个沉甸甸指什么?

(生:

指大的象墩)第二个呢?

(生:

指少年送给我的那个小象墩。

师:

前边象墩大可以用沉甸甸,后边象墩小也用沉甸甸,这是为什么呢?

生:

因为这是少年好不容易找来的,是费劲心意的。

师:

这象墩包含着这位非洲少年的心意,在作者眼中更是凝结着中非人民的友谊,所以这小象墩是沉甸甸的。

(板书:

友好情谊)

四总结全文领会表达

1、小结全文。

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结识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1)看看全文,作者是怎么对少年进行描写的?

(出示句子:

“买一个吧!

”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

“夫人,您买一个吧!

“您是中国人吧?

”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

“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2)指名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语言行为

(3)作者通过描写少年的言行反映出了少年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写出了少年对我的友好情谊。

2。

情感升华。

师:

学到这儿,那位少年的形象一定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了,课后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心中的感动吧。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挑木雕想买想卖语言

放弃买遗憾友好情谊

送木雕感动真诚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