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490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6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73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难点:

1、正确的进行因数分解,求公因数,公倍数。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

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

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表(见附表)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使学生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与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拼搭、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根据从一个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三、教学准备:

正方体实物,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教学计划

累计课时数:

1

课题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课时序号

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

先学后讲当堂训练《三疑三探》

课时

第一课时

各环节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一、谜语导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绿色

请同学们猜谜语:

“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

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汇报交流。

2、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

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

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

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一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一、教材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能根据质

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5、3的倍

数的特征。

2、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

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

四、教学措施:

1.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

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

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

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

背。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课时划分 

共六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3、5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质数和因数(2课时) 

2

因数和倍数

(1)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重点、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先学后讲当堂训练《三疑三探》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

5=16÷

2=12÷

3=100÷

25=

150×

4=220÷

4=18×

4=25×

4=

24×

3=20×

86=

2、导入:

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

因数和倍数

(1)

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

板书:

12÷

2=6。

教师: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X

K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

在20÷

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或:

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

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

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3、课堂小练习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三、课堂作业新-课-标-第-一-网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6和24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

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

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c|O|m

板书设计

累计课时数:

3

因数和倍数

(2)

2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和求索精神。

新|课|标|第|一|网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先学后讲当堂训练《三疑三探》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20÷

4=56×

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

的因数吗?

18是3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

因数和倍数

(2))

二、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生:

用整除的方法,18÷

1=18,18÷

2=9,18÷

3=6,18÷

4=…;

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

18=18,2×

9=18…)

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如18的因数。

小结:

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

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

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

2、4、6、8、10、16、……

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

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

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

3,6,9,12

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

3的倍数有:

3,6,9,12,……

(用3分别乘以1,2,3,……)

5的倍数有:

5,10,15,20,……

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归纳: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

XkB1.com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课时教学计划

4

2、5的倍数的特征

3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

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

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

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

(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

听。

(5)归纳:

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

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

吗?

请举例验证。

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

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

师随机在黑

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

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

986,990。

过渡:

那172是几的倍数呢?

请同学验证。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

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

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

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课件出示:

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

(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

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

是正确。

(4)归纳:

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

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

(6)填一填: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

1,3,4,11,14,

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较: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

现在老师说数,请同

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作业:

5

3的倍数的特征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

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1533452460986756X|kc|O|m

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1.猜一猜:

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

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1=33×

2=63×

3=9

4=123×

5=153×

6=18

7=213×

8=243×

9=27

10=30……

观察:

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

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

(不能)

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

(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15→5118→8124→4227→72

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

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

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5421612992319876

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50031272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354510033287674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

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

(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

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

(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

(120)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m

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