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74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古代诗歌阅读一三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

(2)题。

乌夜啼

李 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注],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 秦川女:

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

“窦韬,符国秦川人。

被徙沙漠,其妻苏氏。

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A.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

“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

B.起首两句,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归飞的乌鸦与远在天涯的诗人形成对比,更引发空闺思妇的愁绪。

C.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稍做具体的描写,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

D.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

E.“独宿空房泪如雨”,这如雨的泪水不仅表现思妇的悲痛,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

选BC B项,“远在天涯的诗人”错误,应是“远在天涯的征夫”;

C项,“稍做具体的描写”应是“不做任何具体的描写”。

(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

请就其中两点做分析。

①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为下句表现织锦秦川女思亲念远的孤苦做铺垫。

②化用窦韬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川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

③“隔窗语”“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

④“泪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

(2)题。

满江红·

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注]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 玉斧修:

这里指“玉斧修月”。

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幞而眠者。

其人告诉他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阕就中秋月来写,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

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

B.“谁做”句,词人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

又引用玉斧修月的神话,来赋予月亮以神秘浪漫之感。

C.“问嫦娥”句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其实词人问讯嫦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

D.下阕,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

E.“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实际上却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

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

选BD B项,“来赋予月亮以神秘浪漫之感”错误,词中引用玉斧修月的神话,目的是形容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

D项,“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错误,应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深沉叹息”。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遗憾。

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的相思之情。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

(2)题。

临江仙·

暮春

赵长卿[注]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 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

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

下阕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

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E.“别来”一句,写词人乘春浪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开的矛盾心态。

全词情感起伏有致,语言自然流畅,明快简洁,富有韵味。

选CE C项,“‘夜’字境界阔大”应为“‘天’字境界阔大”;

E项,“明快简洁”错误,应是“含蓄隽永”。

(2)词尾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

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

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A.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实虚对比,反差巨大,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

B.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手法巧妙。

D.“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E.词尾间接抒发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

选AE A项,“实虚对比”应为“虚实对比”;

E项,“间接抒发感慨”错,应该是“直抒胸臆”。

(2)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各自诗(词)境,可以先分析两者的相同点,“自许封侯在万里”“塞上长城空自许”两句写的是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但这些志向和理想均落空了。

然后分析两者的不同点,本词“鬓虽残,心未死”强调的是“心未死”,也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

“镜中衰鬓已先斑”强调的是“鬓”“先斑”,侧重点在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上。

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词)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

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同时透露出际此乱世,对韩十四的前途渺茫的担忧。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选DE 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E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犹恐”二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

(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此题考查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

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他还在凝想入神。

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

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苏 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 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②姮娥:

嫦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

B.词的上片引入了《诗·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C.“飞雪似杨花”侧面烘托宋人离别时思妇内心的凄苦,“杨花似雪”乐景写哀情,表现春将尽时思妇对未归丈夫的深深思念。

D.词的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E.词的结尾三句作者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选CE C项,“飞雪似杨花”应为正面烘托。

E项,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

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

(2)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

请简要分析。

本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

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

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的情景。

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

专题过关练

(二)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

(2)题。

与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①浩初上人:

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②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

B.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C.《登崖州城作》全诗描写了作者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

D.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

E.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

选AB A项,“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不太妥当,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B项,李德裕诗没有说“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只是说鸟儿飞到帝京也要半年时间,言路途之远。

(2)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

“割”意思是割断、割裂,说海边的群山像锋利的剑刃一样将自己的愁肠割断,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的贬谪之痛和思乡之愁。

“绕”意思是围绕、环绕,说青山将崖州城层层围住,使得诗人无法从此处脱身,象征性地写出自己政治上的困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结客少年场行

孔绍安

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①,燕将警奔牛②。

转蓬③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注] ①吴师惊燧象:

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

燕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他们吓退了。

②燕将警奔牛:

写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馀头,灌脂束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

③转蓬:

随风飘转的蓬草。

比喻飘零无定。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突出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特征,“横行”是走遍之意,“陇头”,古代之边疆。

B.“雁在弓前落”写他本事的高超。

“云从阵后浮”与“雁在弓前落”,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较为广阔的场景,既写他射箭本领的高超,又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赞美。

C.“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是用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战例,从正面进一步来表现结客少年的军事才华。

D.“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写的是结客少年的境遇,不包含其他情感。

E.“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信心和宽慰。

“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

选CD C项,不是“正面”,而应是“侧面”;

D项,“不包含其他情感”错误,还有对朝廷不能重用少年的不平。

(2)请简要分析“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的妙处。

“转蓬飞不息”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结客少年像“转蓬”一样四处飘零,“冰河结未流”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结客少年的运气像冰河一样还没化解开,时运不济。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空有一身本事未能建功立业的不平和感叹,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

(1)~

(2)题。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

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为狂放不羁的渔夫形象。

E.“点秋江白鹭沙鸥”用“秋”修饰“江”,既点明了季节是秋季,也写出了江面上点点鸥鹭飞翔的凄凉肃杀的景色。

选AB C项,“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

渔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

D项,“行为狂放不羁”错,这里只能说成是“行动无拘无束”。

E项,“凄凉肃杀的景色”错,结合小令意境理解,应该是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美妙的情景。

(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

请问:

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

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

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

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

(2)题。

春 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

[注] 五湖: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东风送我经过楚城,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

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E.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

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选AC A项,“东风送我经过楚城”错,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C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

“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正确理解是:

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

(2)“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

以景传情,仅14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

(示例一)这一联上句巧用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那样虚幻而短暂;

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唤,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这一联14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

由思乡而入梦;

梦醒而更思乡;

子规啼唤,愁上加愁。

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

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

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被试出塞

沈佺期

十年通大汗,万里出长平。

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

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

辛苦皋兰北,胡尘①损汉兵②。

[注] ①胡尘:

借异族入侵的骑兵扬起的尘土,代指入侵者。

②汉兵:

唐王朝的军队。

A.“十年”写出了戍边时间之长,“万里”则极言距离之远。

B.故垒之旁,饥乌哀啼,从侧面渲染出边塞条件之恶劣。

C.一个“恋”字,透露出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汉兵”指唐军,“损”字揭示了战事之激烈,伤亡之惨重。

E.这是一首边塞诗,在苍凉哀伤中也充溢着昂扬的战斗豪情。

选CE C项,不是思恋家乡,而是写出边城的凄凉空寂;

E项,“昂扬的战斗豪情”错,诗中无昂扬的战斗豪情。

(2)颔联“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极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在何处。

①构思妙:

将天空中的“日”“云”和地上的“戈剑”“旆旌”组合,天地相连,境界阔达,弥漫着凄冷压抑的氛围。

②用词妙:

“生”一方面写出戈剑寒光四射,另一方面也表明将士持戈待旦,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拂”写出阴云低垂,战旗猎猎的景象,显压抑之感。

遣悲怀①

元 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

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

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B.“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总结首联内容。

C.中间两联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D.尾联中的“复”字,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

这两句出语虽然慷慨,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E.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