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58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对我国外汇储备情况的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沈建忠、沈莲英、贺洁

2010年5月

摘要: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从全球末席一路冲到全球首席,但随之而来的有却是一系列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在对竟产生的影响上还存在争议,但是外汇储备规模偏高已经基本成为共识。

关键词:

外汇储备;

中国;

农业;

影响;

对策

一、中国外汇储备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996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5年后,这一数字才翻了一番达到2000亿美元。

此后,中国外汇储备增速加快,在2006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时。

2010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4470.84亿美元[1]。

(一)外汇储备增长经历的四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1978年至1993年规模较小阶段,1994年至1997年较快增长阶段,1998年至2000年缓慢增长阶段以及2001年至今的大幅度快速增长阶段。

1978年至1993年国家外汇储备情况(亿美元)

资料来源:

国家外汇管理局

1993年至1997年国家外汇储备情况(亿美元)

1998年至2000年国家外汇储备情况(亿美元)

2001年至2010年国家外汇储备情况(亿美元)

(二)外汇储备的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并不公布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但据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总余额的70%左右为美元资产,20%左右为欧元资产,其余是包括英镑、日元和韩元在内的其他货币资产。

IMFCOFER数据库

二、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

从经济金融学理论来说,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

一般来讲,一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通常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大于资本项目逆差或者资本项目的收支顺差大于经常项目收支逆差或者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同时出现双顺差的情况下而形成的。

笔者认为,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积聚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关键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双顺差”

国际收支持续出现的双顺差是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的直接原因。

在经常项目方面,中国自1994年以来就一直保持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经常项目保持持续的顺差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劳动力成本优势长期以来相对明显促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高,加工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

二是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进一步降低了厂商生产成本,有效的提高了中国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国际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旺盛,造成中国出口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直接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快速攀升。

在资本项目方面,中国从上世纪90年中期以来,一方面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加上一直采取积极的政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吸引了大量的跨国投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外资的大量进入不仅直接推动了外汇储备规模的提升。

中国历年进出口贸易情况

国家统计局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助推作用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稳步提高,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双顺差,国际上形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强烈预期,导致国际套汇资本大量流入,特别是国际热钱和国际游资也纷纷通过虚假贸易和投资将资本转移到国内进行投机活动,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仅没有有效的抑制外汇储备的增加,反而对外汇储备的激增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数据显示,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至少有超过万亿美元的投机热钱流入中国,绝大多数流入了股市和楼市。

中国接近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至少有一半是热钱。

(三)外汇管理制度缺陷和政策导向误区

从外汇管理制度来看,1994年我国施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人民币汇率遭遇了强烈的贬值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被迫偏离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设计初衷。

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渐成为变相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除了外部的影响之外,我国宏观经济相关政策和战略中的失误或偏差,导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其显著特点为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

在这种制度框架下,强制性结售汇的实施、经常项目可兑换以及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头寸额度控制,银行、企业与居民都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而中央银行则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

这种状况必然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超速增加。

从政策导向来看,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功能作用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外汇储备等于经济实力、夸大外汇储备功能、为储备而储备等,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三、巨额外汇储备的利弊

(一)有利方面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外汇储备可以起到调解短期国际收支不平衡,并可防止金融市场波动。

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增强国家清偿能力、提高国内人民币信心、应付可能的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庞大的外汇储备,表明中国已经摆脱了外汇缺口的制约,而这是约束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桎梏;

同时表明中国经济抵御外来冲击(如投机性货币攻击)的能力很强。

(二) 负面效应

巨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持汇率稳定,增强国际清偿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用水平,其在给我国经济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其一,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中国资本无法分享国内的投资收益,却使美国人能够低成本地使用中国资本。

而中国正是支撑美国赤字最主要的力量。

其二,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加剧了流动性过剩,还使中国的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

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贸易顺差及资本项目顺差最终都转换为央行的外汇储备,央行相应地必须向各外汇指定银行支付对应的人民币导致基础货币激增。

其三,巨额外汇储备特别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外汇储备中,使得央行资产贬值的风险大大加大了。

在最近的几年中美元持续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相对应也有很大的缩水。

四、解决对策

总之,外汇储备规模应是适度的,并非越多越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给经济带了来的负面影响,为适当地控制其增长规模,可采取如下对策:

(一)增加进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企业的美元贷款,支持国内企业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加强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合作,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二)实行意愿结售汇,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要进一步放宽对经常项下的外汇限制,包括对旅游、留学等外汇汇兑的限制,逐步取消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实行意愿结售汇,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三)逐步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允许居民对外投资

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即主要是指逐步减少资本流出的选择,以鼓励更多的本国企业对外投资,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国的海外资产在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发生了一定的转换,这种转换不仅有利于减少政府所承担的外汇储备风险,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国民收益。

(四)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签定区域性的多边货币互换协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紧密的国际货币合作,可以大大减少一国外汇储备的持有量。

因为,一方面签定有区域货币合作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可以减少为平衡贸易收支而持有的外汇储备;

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货币互换对区域内发生短期对外支付困难的成员国进行融资,这也相应减少了为防范金融危机或突发事件而持有的外汇储备水平。

所以,区域货币合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外汇储备的持有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念鲁.加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57-61

[2]李培育,余明.外汇储备、汇率波动和货币政策操作[J].金融研究.20042:

79-86

[3]刘红忠.再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J].国际金融研究.19963:

40-42

[4]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5]陶湘陈雨露.国际金融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6]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7]张书家,费逸.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理论界.2009年第8期:

56-58

[8]郎参参.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3期 

[9]郭梅军,蔡跃洲.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6年第02期

[10]李扬,余维彬,曾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06-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