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21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docx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汇编

青岛市二〇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D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

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

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材料不能说明C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3.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4.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

“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

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

”“他”是指B

A.楚国B.秦国C.齐国D.魏国

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B

A.刘邦B.刘秀C.刘备D.刘裕

6.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

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

7.“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A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C

A.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度

9.宰相文彦博说:

“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

”“太祖”是指B

A.李世民B.赵匡胤C.赵构D.朱元璋

10.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

“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

这反映了宋代C

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B

A.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2.“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

A.利润丰厚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D.和平交往

13.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

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B

A.君主专制的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侵略与反抗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4.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

B.紫禁城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C.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也是权力的象征

D.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15.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D

试弓定力朝钟同法八面转百子连珠炮纺缕图

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16.2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材料中的“丝路人”包括B

①张骞②戚继光③玄奘④鉴真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17.“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A

①中俄《北京条约》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瑷珲条约》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D

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湖北织布局D.江南制造总局

19.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克一两的白银在1887年值1.2块鹰洋,但在15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战争赔款剧增

C.鸦片走私严重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20.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

下列报刊出现最早的是C

A.《新青年》B.《万国公报》C.《申报》D.《每周评论》

21.《中华民国史》写道:

“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

”“大团体”是指C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

22.《毛泽东选集》写道: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巨大的成就”是指B

A.创办黄埔军校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D.实现全国统一

23.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B

A.①④③②⑤B.⑤④②①③C.④①⑤②③D.⑤④③②①

24.《一寸河山一寸血》写道:

“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卢沟桥和宛平城响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

”“当年”是指C

A.1894年B.1931年C.1937年D.1941年

25.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

“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

”“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D

①平型关大捷②西安事变③百团大战④台儿庄战役

A.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

26.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

“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

”“上述积极政策”是指B

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7.下表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B

主要指标

1952年

1957年

国家财政收入

全民所有制

58.1%

70.6%

集体所有制

1.2%

16.7%

工业总产值

全民所有制

41.5%

53.8%

集体所有制

3.3%

19.0%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8.右图是1967年1月13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C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④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0.“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

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B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B.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31.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

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

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C

A.体现自由平等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32.“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

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

”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B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法兰克王国

33.“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

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C

①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②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34.拿破仑在日记中写道:

“我立下的丰功伟业可以与我犯下的过错相提并论。

”拿破仑的“丰功伟业”不包括A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D.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

35.16世纪初,欧洲奴隶贩子乘船到达非洲后,首先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俘获黑人,然后再把黑奴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返回时将美洲的黄金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这反映的是B

A.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殖民统治B.“三角贸易”

C.美洲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D.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36.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

该“《宣言》”是C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

37.在工业方面,苏维埃国家仍然直接控制着重要的工业部门,但鼓励私人开设小规模的工厂,同时恢复经贸活动,扩大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

下列各项与材料相关的是B

A.《土地法令》B.新经济政策

C.1936年新宪法D.赫鲁晓夫改革

38.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

“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

”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B

A.对工业的调整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消除经济危机

39.斯大林在评价一次战役时说,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

这次战役是C

A.凡尔登战役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40.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

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D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印度独立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独立年”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第Ⅱ卷(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酌南巡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

(2分)

(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1分)“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

(1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

(1分)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1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分)

41.

(1)奖励耕战。

(2)为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

(3)戊戌变法;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与慈禧太后结合起来。

(4)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强调: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发展才是硬道理。

(5)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等。

42.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

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

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材料四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木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

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4)创新能力薄弱

(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分)“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1分)

如果顾客在消费中受到营业员的热情,主动而周到的服务,那就会有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甚至会形成一种惠顾心理,经常会再次光顾,并为你介绍新的顾客群。

而且顾客的购买动机并非全是由需求而引起的,它会随环境心情而转变。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

(1分)“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

(1分)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

(1分)

(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

(1分)“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1分)

新材料手工艺品。

目前,国际上传统的金银、仿金银制成饰品的销售在逐步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年以前兴起的崇尚然风格、追求个性的自制饰品--即根据自己的创意将各种材质的饰珠,用皮、布、金属等线材串出的品,正在各国的女性中大行其道。

(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1分)

42.

(1)“珍妮纺纱机”发明;鸦片战争。

(2)英国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需要大量的市场,为打开中国大门,186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对西方技术的学习。

(三)大学生购买消费DIY手工艺品的特点分析(3)由商品输入转变为资本输出;《马关条约》。

4、如果学校开设一家DIY手工艺制品店,你是否会经常去光顾?

(4)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家防御。

(5)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战略,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43.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

”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二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根本不知道□材料三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辰和社会进步。

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的知识总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缺乏在商业统计、会计,理财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也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

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

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大学生创业知识的缺乏;——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碧芝”隶属于加拿大的beadworks公司。

这家公司原先从事首饰加工业,自助首饰的风行也自西方,随着人工饰品的欣欣向荣,自制饰品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认同。

1996年'碧芝自制饰品店'在迪美购物中心开张,这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八达,由于是市中心,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时尚人群,不用担心客流量问题。

迪美有300多家商铺,不包括柜台,现在这个商铺的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位于中心地带,左边出口的自动扶梯直接通向地面,从正对着的旋转式楼拾阶而上就是人民广场中央,周边4、5条地下通道都交汇于此,从自家店铺门口经过的90%的顾客会因为好奇而进看一下。

材料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标题:

大学生“负债消费“成潮流2004年3月18日

(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

(1分)

7、你喜欢哪一类型的DIY手工艺制品?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

(1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1分)

(3)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分)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1分)

(4)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

(2分)

(5)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1分)

43.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联盟。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冷战;两极格局。

(4)一超多强大国经济实力对比、大国之间关系。

(5)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44.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汉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经。

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章六艺……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

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

——《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辛亥革命……给予孔子儒学以巨大的冲击。

但是……袁世凯宣布“整饬纲纪”,恢复学校“祀孔”“读经”,颁布《祭孔告令》,声称“……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一时尊孔复辟,甚嚣尘上……因此,“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中,“董子”是指哪一历史人物?

(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子之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什么?

(1分)为了“造新国民”,近代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1分)

(3)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请以“传承儒家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宇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

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6分)

44.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

(3)题目: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中国梦。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中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形成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坚持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注重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同优势,方能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