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262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docx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案

邓磊

一、城市公共设施

1.为民服务的公共设施

活动目的

1.了解各类城市公共设施,知道它们的用途,感受公共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懂得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公共设施为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3.培养有目的地观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活动分析

让学生在生活中有目的地观察记录常见的城市公共设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公共设施的用途,感受公共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初步学会借助一些简单的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建议

1.方法指导

教师要对学生怎样进行观察、搜集和整理材料,以及如何设计广告词等作必要的方法指导。

2.活动准备

分组寻找街头的公共设施,了解它们的用途,用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如画画、照片、图片等。

3.活动过程

(1)展示自己在课堂搜集的有关公共设施的资料,介绍这些公共设施的用途。

(2)小组合作将这些公共设施分类记录下来。

(3)小品表演《小设计师》。

创设情景,让大家出谋划策,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最佳方案在班上汇报展示。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公共设施是怎样方便自己的生活的。

(5)选择一项公共设施,为它设计一则短广告,向公众介绍它的功能。

广告形式不限,可以是电视广告,也可以是广告海报。

可以独立设计,也可以与别人合作完成。

设计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

如电视广告可以表演出来,广告海报可以贴在黑板上展示……全班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

(6)活动总结:

交流活动中的收获。

2.公共设施的变迁

活动目的

1.通过了解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学生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懂得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具有各种功能多样的公共设施为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3.通过设计未来的公共设施,让学生懂得公共设施是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改进的。

活动分析

1.活动设想

本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为目的。

在引导学生实践时,要注意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感悟生活,摄取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做生活小主人的意识。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公共设施的发展变迁过程,包括因应人们生活需要而出现或消失的公共设施,以及不断变换造型和增强功能的公共设施,然后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2.活动过程

(1)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有关公共设施发展变化的资料,分小组进行交流后将资料进行整理,然后记录下来。

(2)在“体验场”这一环节中,可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如:

讲故事,小品表演等,让学生体会到公共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联系生活实际,从故事和小品引发学生的真实感受,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画画,小段文字等记下来。

(4)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掘目前一些公共设施的不足之处,提供改进意见,将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好建议摘录下来。

(5)在“小设计师”的环节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要,设计一款富有创新意念和时代感的新型公共设施,可以独立设计,也可以找好朋友合作设计,并将用途和设计说明写下来。

3.爱护公共设施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体会到公共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上,展开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中存在的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

2.让学生认识破坏公共设施这种不文明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

3.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分析

本课鼓励学生走进社会,有目的地展开社会调查,了解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从而让学生形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

鼓励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2.活动过程

(1)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有关公共设施搜破坏情况的资料,分小组进行交流后将资料进行整理。

(2)联系实际生活,从故事和小品引发学生的真实感受。

(3)在“小设计师”环节中,激发学生发扬小主人翁精神,鼓励其设计一项主题活动。

二.奇妙的绳结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访问,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绳结,知道小小的绳结,随时为我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还能成为装饰品,装点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尝试动手打绳结。

2.利用绳结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绳结的实用性。

认识一些常见的中国结,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们的寓意,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3观察记录现代人是如何利用古典的中国结装扮自己的生活的。

4.学习编制简单的中国结,并尝试把它们和小饰物合成装饰品,培养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搜集生活中的绳结图片或实物;了解绳结简单的历史。

皮鞋、球鞋、携带

厚书、汽水瓶、长的绳子领带

2.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2)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记录整理。

(3)动手实践并交流分享活动的收获。

(4)系鞋带捆扎物体打领带。

3.活动组织

(1)通过绳结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奇妙的绳结无处不在。

(2)指引学生通过上网、访问、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了解绳结的功用。

(3)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如小品、小绳结的自述等,交流生活中常见绳结的用途。

(4)介绍“万字结”和“平结”等编绳结的基本技法。

让学生发挥创意,编出属于自己的绳结。

学生学的很感兴趣,要掌握下面介绍的绳结方法,必须常常练习,最终才能做到快速地打出合适要求的绳结。

1、单结。

这是大家最熟悉而又最原始的绳结方法,一般都用于绳头打结及一些不重要的绳结。

2、八字通过结。

是登山及探险活动常用的绳结,主要用于绳头结和两根绳子的连接,保险效果比单结强,并且容易解开。

3、交织结。

用于连接两根粗细相同的绳子,特点是牢固易解、美观。

4、单重结。

用于连接两根粗细不同的绳结。

5、紧密结。

用于两根比较易滑的绳线。

6、活结。

常用此结将绳子绑在树上(如拉吊床、晾晒绳等),容易解。

7、自由结。

常用于需要调节长度(如拉帐蓬绳等)的绳结。

8、杠杆结。

常用此结扎绳梯、秋千,木棍一抽绳结自解。

9、活套结。

常用于抛套绳以系某物或固体连接点,套住一拉绳子即会自行收紧,活套结的方法有很多,这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绳结。

10、扎头结。

有些绳子(如麻绳)的绳头常会散头,就用此结扎紧。

11、便解结。

有时侯为了回收宝贵的的登山绳,并为以后使用。

在下一段悬崖时,可以打这种便解结,主绳用登山绳,而绳头系,上是根解开用的细绳,当全体人员安全地下岩石后即可拉解开细绳,其便于接绳自动解开,绳子即回收带走。

也可以使用此结用于快速结绳的地方。

通过观察,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各种绳结,知道了小小的绳结,随时为我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还能成为装饰品装点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尝试动手打绳结,利用绳结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了绳结的实用性;在学习中认识了一些常见的中国结,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们了的寓意,感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学习编制简单的中国结,并尝试把它们和小饰物合成装饰品,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二.奇妙的绳结

1.生活中的绳结

活动目的

通过观察访问,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绳结,知道小小的绳结,随时为我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还能成为装饰品,装点生活。

活动分析

绳结种类繁多但功用各有不同,本活动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认识了解生活中的绳结,明确他们的作用。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搜集生活中的绳结图片或实物;了解绳结简单的历史。

2.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2)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记录整理。

(3)动手实践并交流分享活动的收获。

3.活动组织

(1)通过绳结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奇妙的绳结无处不在。

(2)指引学生通过上网、访问、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了解绳结的功用。

(3)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如小品、小绳结的自述等,交流生活中常见绳结的用途。

2.实用的绳结

活动目的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尝试动手打绳结。

2.利用绳结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绳结的实用性。

活动分析

本单元中,各项活动内容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

在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小小绳结能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不同的绳结在不同的环境中起到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皮鞋、球鞋、携带

厚书、汽水瓶、长的绳子

领带

2.活动过程

系鞋带

困扎物体

打领带

3.中国结

活动目的

1.认识一些常见的中国结,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们的寓意,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2.观察记录现代人是如何利用古典的中国结装扮自己的生活的。

3.学习编制简单的中国结,并尝试把它们和小饰物合成装饰品,培养创新意识。

活动分析

本活动在知道了绳结在各方面用处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绳结更深层的含义。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中国结的实物

(2)准备打中国结的相关工具

2.活动组织

介绍“万字结”和“平结”等编绳结的基本技法。

让学生发挥创意,编出属于自己的绳结。

三、快乐的假日

背景介绍: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学生开始对洋节感兴趣,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适当导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要培养适合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中西文化差异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

双方都有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我们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他们庆祝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万圣节…。

通过这次活动,主要是想让学生了解一下春节和圣诞节之间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春节和圣诞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2、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和汇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开阔眼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查阅的文本资料

五、教学过程:

㈠情景导入

导语: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你都知道哪些节日?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

教师播放课件,提问:

请看这些画面反映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的节日?

(板书:

春节)

对,春节是我们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为什么?

(吃好东西、穿新衣服、收压岁钱、放鞭炮……)

接下来请大家看另外几幅画面,出示其他画面,提问:

谁知道这些画面反映的是西方哪一个传统的节日呢?

(板书:

圣诞节)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的一些节日也日渐在中国流行,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中国人也开始热衷于过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传统节日。

课前我们搜集了一些有关春节、圣诞节的起源、习俗等方面的资料,有收获吗?

㈡小组活动

首先我们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你的收获,请记录员做好记录,把你们认为最有价值、最典型的资料汇总起来,然后各个小组采用最能展现你们小组特色的汇报形式来展示、交流。

㈢小组汇报

接下来请各小组到台前展示一下你们的风采,汇报成果。

1、节日的由来

①圣诞节:

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成果展现。

②春节:

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交流。

2、节日的习俗

①圣诞节:

圣诞Party以表演的形式汇报;圣诞大餐以图片的形式交流;圣诞卡片以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并把他们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报佳音以讲解的方式汇报,告诉大家报佳音是怎么一回事。

②春节:

守岁以讲解的形式汇报;贴窗花以展示学生的手工作品,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拜年、压岁钱通过表演,再现情境;放爆竹以讲解的形式汇报,并让学生听一听爆竹的声音,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气氛。

3、节日的传说

①圣诞节:

在介绍圣诞老人的时候学生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息;介绍圣诞树和圣诞袜的时候以学生自编自排的小话剧的形式汇报。

②春节:

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交流。

4、节日的歌曲

①圣诞节:

用英文齐唱《铃儿响叮当》

②春节:

采用民乐唢呐演奏《好日子》;歌伴舞

㈣大讨论

我们今天的活动非常成功,大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淋漓尽致的展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老师为你们骄傲,看了刚刚的汇报,请问大家能从中发现中西方的这两个节日之间有什么差异吗?

其次是对这两个节日你们有什么更美好的畅想吗?

㈤总结

当然,通过一两次的活动要想完全了解一个主题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因为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从中我们可以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最后,祝大家成为一个有知识,懂生活并且充满高尚情趣的人。

六、板书设计

快乐的节日

春节圣诞节

(展示学生作品:

窗花)(展示学生作品:

圣诞卡片)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熟悉节日的一些知识,欣赏节日团图片,体验节日的快乐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后,学习多种方法尝试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气氛,发展动手能力

3.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构思、想象、构图及人物造型的表现

活动难点:

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节日的欢乐情景

三、活动准备

1.师:

快乐的节日课件、收集相关节日图片以及学生作品。

2.生:

准备节日图片资料,绘画工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水。

四、活动过程

1.播放节日动画,导入主题活动

2、欣赏节日图片,体验不同的节日

3、引导想象,开拓学生思路

教师课件出示节日片断欣赏,体验节日快乐。

通过欣赏,教师启发引导想象。

4、欣赏学生手抄报作品,学习表现方法。

5、创作表现,体验快乐。

6、展评作业,感受成功。

五、活动效果

快乐的体验,我们就应该舞动画笔,动手画一画或者动手来做一做,我们这次的活动你除了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节日场景,你还可以寻找身边的材料来表现分别从这些方面考虑你这张作品完成。

1.向往假日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流各自假日的活动情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假日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

活动分析

当前,青少年儿童假日生活的安排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重点。

本课着重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参加丰富多彩的假日生活。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1)知道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分成不同的小组

(2)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包括:

自己假日活动的照片等。

2.活动组织

在“你说我说“活动中,可以利用本课一开始的四幅假日图片,引起学生的回忆,激发他们参与丰富多彩假日活动的兴趣。

在“小设计师“活动中,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假日活动主题,指导学生在活动钱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其次在各小组活动后,可以先组内设计各自的主题假日活动。

2.同享快乐假日

活动目的

1.感受广州假日的热闹气氛,激发学生识我广州、爱我广州的情感。

2.了解不同年龄的人以及特殊岗位的人假日的安排。

3.体会特殊岗位人的奉献精神

活动分析

一幅热闹的北京路步行街情景图,唤起学生对假日美好的回忆。

本课着重在学生调查、了解不同年龄段以及特殊岗位的人的假日安排,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活动建议

1.活动准备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在假日活动的照片。

2.活动安排

(1)观看广州假日的照片或录像片段。

(2)分组调查自己的邻居或亲戚朋友是怎样度过节假日的,在调查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以班为单位,选取一种形式,交流假日收获,评选出最佳作品。

四、知识的宝库

1.书籍的变革

活动目的

1.通过查阅书报、调查、网络查找等方法了解书籍的变革过程,知道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来了解信息时代的书

3.激发学生爱书学习的热情,为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活动分析

1.活动背景

书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书。

书中有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2.活动过程

以“书的变革“引起学生了解和探究书的发展过程的兴趣。

组织学生调查音像图书的样式。

通过别人或上网查找,了解电子图书的优点及阅读它所需的工具等知识。

2.书的家园

活动目的

1.通过到图书馆、书店借书,知道他们是知识的宝库,学会借书、购书、藏书。

2.培养学生遵守图书馆规则的自觉性,保护国家利益、爱护公共财产的良好行为。

3.使学生认识到盗版是违法行为,从而自觉抵制盗版。

3.多姿多彩的读书生活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爱阅读、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博览群书拓展知识的能力以及刻苦学习的品质。

2.帮助学生以书会友,学会交往。

活动过程

组织学生开展图书分享会,相互推荐自己喜爱的图书,鼓励学生以书会友,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又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举行一次读书会,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心得、趣闻等,培养学生爱阅读、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气变化早知道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如:

“气象科普影片”等)、图片(如:

“洪灾”、“旱灾”、“雪灾”等),以及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一些天气对人们的不利影响;通过学生讨论、老师讲解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知道一些获得未来天气变化情况的途径,了解一些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通过给同学们安排课下观察记录一周天气情况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从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适应天气的变化,并根据大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

学习用观察、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能想办法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和天气、天气预报相关的资料。

2.让学生通过网络或查资料,搜集不利于人们生活的天气资料和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生活谚语。

【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视频“央视天气预报”。

老师:

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段视频呢?

学生:

(略)

老师: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视频吗?

谁知道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

(略)

老师:

对,这是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那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

没有它不行吗?

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有什么重要性。

(过渡)

【讲授新课】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板书)

老师:

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七十二页的图和第七十三页上面的三幅图,认真看一看,图中画的是什么?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

(略)

老师:

教材中共展示了七幅图,分别展示的是雨天、降温、台风、暴风雪将要来临时人们的活动,正因为有了天气预报,人们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免遭恶劣天气的伤害。

可见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重要。

(可让学生欣赏视频“天气和人类的生活”和音频“气象信息服务百姓”,加深对天气预报重要性的了解。

老师:

恶劣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只有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才可能避免伤害。

(让大家欣赏视频“自然灾害”。

老师:

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不利影响呢?

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

(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气象科普影片”、“雨雾天气话安全”;音频“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的影响”;图片“雹灾”、“冰冻灾害”、“洪灾”、“旱灾”、“雪灾”、“沙尘暴”系列、“海浪灾害”。

老师:

恶劣天气对我们有伤害,那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过渡)

二、天气预报获取方式(板书)

老师:

下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我们从哪里了解到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

学生:

(略)

老师:

大家说了很多的方法。

我们打开课本第七十四页,看图中的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

然后说一说。

学生:

(略)

老师:

可见获得未来天气的途径有很多,像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上网查询、打电话、手机短信等。

在预报中还有很多知识,下面大家看七十四下面的天气符号,大家都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

(略)

(给同学们讲一些关于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详见文本资源“有关天气的知识”;还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天气知识”。

老师:

当然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还总结出了很多天气预报的谚语。

下面大家打开课本七十五页,这里列举了四条谚语,大家看一看。

学生:

(略)

老师:

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谚语呢?

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谚语记录下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

(略)

(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天气预报方面的谚语,详见文本资源“天气和谚语”;还可让同学们听音频“看云识天气”。

老师:

我们现在对天气预报有了新的认识了吧?

学生:

(略)

老师:

下面给大家安排一个课下的实践活动,大家打开课本第七十六页,就是记录和观察一周的天气情况,大家能不能坚持完成呢?

学生:

(略)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了一些获得未来天气变化情况的途径,懂得了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

培养了同学们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广州的交通

一、教学目标:

了解网状的公路以及公路的等级;道路怎样建成的,在道路建设中还要添加哪些交通设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道路的建设。

难点:

网状公路以及公路的等级划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学习,在这里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假期有没有出远门?

去了哪里?

是坐什么车去的?

(学生自由汇报)

师:

想一想,我们如果坐火车要走什么路?

(铁路)坐客车呢?

(公路)公路比起铁路来可以说是四通八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四通八达的道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网状的公路”。

(出示一幅公路交通图)同学们看看这幅公路交通图像什么?

(一张网)

(1)看书说说:

什么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

公路按功能和客流量又可以分成哪几级公路?

(学生看书回答)

(2)思考:

高速公路上的护栏起什么作用?

(3)看图说说:

公路上的几个车道都是做什么用的?

应急车道可以用来处理哪些事情?

(4)想一想:

富锦的公路应该属于哪一级别的公路?

(5)教师简单讲解“铁轨”和“轻轨”。

2、学习“道路的建设”

师:

各种各样不同级别的公路都为我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方便,我们在享受公路带给我们的方便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那些修建公路的建设者和设计者。

一起来看一看道路的建设。

看书中道路建设示意图,说说:

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

(1)在道路建设时需要铺设几层?

每一层的材料是什么?

分别起什么作用?

(2)看图说说修路时的机械都分别用来干什么?

(3)书中所说的交通附属设施你都认识哪些,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交通设施?

说一说。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