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29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5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docx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内蒙古工业大学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讲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

2016年9月

目录

实验须知1

实验一维生素AD胶丸中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2

实验二地塞米松磷酸钠中甲醇与丙酮的检查5

实验三氯霉素眼药水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7

实验四三种常用软膏剂基质的制备10

实验五颗粒剂和胶囊剂的制备18

实验六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24

实验七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的测定31

实验八磺胺醋酰钠(SulfacetamideSodium)的合成34

实验九槐花米中芸香苷的提取和鉴定38

实验十扑炎痛(Benorylate)的合成40

实验十一水杨酰苯胺(Salicylanilide)的合成43

附录重要的实验方法46

实验须知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制药工程专业重要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制药工程专业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合成药物、植物提取药物以及制剂制备过程、质量控制过程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

有助于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制药工程专业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课的内容包括,有关实验内容的预习;原料、装置的准备和安装;通过实验操作得到产品;产品的成份分析及鉴定,要求学往在操作中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写出符合要求的质量较高的实验报告。

在进行每个实验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方法,安排好当天的实验计划。

在实验过程中要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记录观察到的与质量、体积、温度、颜色等变化有关的数据和现象。

实验完成后,应计算得率,作有关的分析鉴定,将盛有产物、贴上标签的样品瓶交给老师,及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洗净仪器,晾干备用,废药、废液分别存放,及时处理。

实验台面应经常持清洁和干燥,不是立即要用的仪器应放在实验柜内。

放在台面上待用的仪器应放得整齐有序。

实验产生的废酸和废有机溶剂应分别收集在废液缸内,实验结束时到指定地点倒掉,不能倒入下水道,以免腐蚀下水管。

所有的废弃固体、滤纸等应丢入垃圾桶,绝不能丢入下水道,以免堵塞。

及时关闭水源、电源。

轮流安排学生作值日生。

值日生的职责为整理公共仪器,打扫实验室,倒清垃圾,检查水、电、气是否关好,最后关好门、窗。

实验一维生素AD胶丸中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醋酸酯生物效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A在325nm~328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最大吸收,可用于含量测定。

但维生素A原料中常混有其它杂质,包括其多种异构体、氧化降解产物、合成中间体、副产物等有关物质,且维生素A制剂中常含稀释用油。

这些杂质在紫外区也有吸收,为了消除有关杂质产生的无关吸收所产生的误差,故采用“三点校正法”测定,即在三个波长处测得吸收度后,在规定的条件下以校正公式进行校正,再进行计算。

三、实验步骤

本品系取合成的维生素A和D,加鱼肝油或食用植物油,溶解和调整浓度后制成,每丸含维生素A应为标示量的90.0%~120.0%。

1、鉴别

取本品的内容物,加氯仿稀释成每mL中含维生素A10~20IU的溶液,量取约1mL,加25%三氯化锑氯仿饱和液2mL,即显兰至兰紫色,放置后,色渐消褪。

2、含量测定方法

取本品1丸,切开丸壳,小心用环已烷充分洗涤丸壳,将内容物洗在小烧怀内再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摇匀,量取适量置25mL容量瓶中,用环已烷稀释至刻度,使制成环己烷溶液中的维生素A每1mL含9-15单位,按吸收度,计算各吸收度与波长328处吸收度的比值和波长328nm处的

值(或根据市售鱼干油含量规定进行稀释配制)。

波长(nm)吸收度比值

3000.555

3160.907

3281.000

3400.811

3600.299

如果最大吸收峰波长在326~329nm之间,且所测得各波长吸收度比值不超过表中规定的±0.02,可用下式计算含量:

标示量%

其中,D=25ml,L=1cm,W=1/33g,标示量=9000U

如果最大吸收峰波长在326~329nm之间,且所测得各波长吸收度

比值超过表中规定的±0.02,下式求出校正后的吸收度,然后计算含量。

A328(校正)=3.52(2A328-A316-A340)

如果校正吸收度与未校正吸收度相差不超过±3.0%,则不用校正吸收度,仍以未校正吸收度计算含量。

如果校正吸收度与未校正吸收度相差在-15%至-3%,则以校正吸收度计算含量。

如果校正吸收度超过未校正吸收度-15%至-3%,或者最大吸收峰波长不在326~329nm之间,则供试品需按皂化法测定。

-3%~3%以A测计算

=-15%~-3%以A校计算

超出则皂化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要校正维生素的A值(吸收值)?

2、为什么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A值时,制备的溶液浓度在每mL含9~15单位维生素A之间?

 

实验二地塞米松磷酸钠中甲醇与丙酮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查的种类、目的和方法。

2、熟悉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查的一般操作要求。

二、实验原理

1、本法用以检查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害有机溶剂残留量,包括苯、氯仿、二氧六环、二氯甲烷、吡啶、甲苯及环氧乙烷。

如生产过程中涉及其它需要检查的有害有机溶剂,则应在各品种项下另作规定。

本法依据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E)测定。

2、色谱条件及系统实用性实验

以直径0.25~0.18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固定相,柱温为80~170℃;并符合下列要求:

(1)用待测物的色谱峰计算的理论塔板数应大于1000;

(2)以内标法测定时,内标物与待测物的两个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3)以内标法测定时,每个标准溶液进样5次,所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若以外标法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

3、测定法  

第一法(溶液直接进样法)取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3次,每次2μL,测得相应的峰面积,以内标物测定时,计算待测物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供试品溶液所得的峰面积比的平均值不得大于标准溶液所得的峰面积比的平均值。

以外标物测定时,供试品溶液所得的待测物的平均峰面积不得大于由标准溶液所得的待测物的平均峰面积。

第二法(顶空进样法)精密量取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3~5mL,分别置于容积为8mL的顶空进样瓶中,瓶外径17mm,长60mm,带螺扣具孔塞。

瓶口带隔热垫,与顶部空气接触的隔热垫上应有聚四氟乙烯膜使与橡胶垫隔开,各瓶在60℃的水浴中加热40~80分钟,用在同一水浴中的空试管中加热的注射器抽取顶空气适量(通常为1mL),进样,重复进样3次,按第一法中所述方法测定、计算与处理。

三、实验步骤

精密量取甲醇10μL(相当于7.9mg)与丙酮100(相当于79mg),置100量瓶中,精密加0.1%(mL/mL)正丙醇(内标物质)溶液2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取本品约0.16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入上述内标溶液2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取上述溶液,用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E),用高分子多孔小球色谱柱(按正丙醇计算的理论塔板数应大于700),在柱温150℃测定。

含丙酮不得超过5.0%(g/g),并不得出现甲醇峰。

四、思考题

1、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2、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中甲醇与丙酮的含量时所用的内标物质是什么?

 

实验三氯霉素眼药水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内标法和外标法测定组分的含量。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及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

内标物可以消除仪器与操作或制备样品时带来的误差,精密称取样品后,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物,然后制成适当溶液进行分析。

根据样品和内标物的重量及其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含量。

外标法又称校正法或定量进样法。

本法要求能准确地定量进样。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按同量注入色谱仪,测量其峰面积或峰高,作峰面积或峰高与浓度的标准曲线。

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注入同量样品溶液,测量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条件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实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

波长为254nm

流动相内标法甲醇:

水(60:

40)

外标法甲醇:

水(80:

20)

2、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1)1mg/mL氯霉素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氯霉素100mg至100mL容量瓶中,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2)2mg/mL对硝基苯酚(内标)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对硝基苯酚约200mg至100mL容量瓶中,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3、内标测定氯霉素的含量

(1)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硝基苯酚标准储备液各2.5mL,置5个10mL容量瓶中,再分别精密加入氯霉素标准储备液1,2,3,4,5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仪基线平稳后,分别进样10μl得色谱图。

测量对硝基苯酚及氯霉素峰面积或峰高,按公式计算相对校正因子:

Wi

hi

W内标

h内标

fi内标=

或fi内标=

式中:

Wi──氯霉素重量;

W内标──对硝基酚的重量;

Ai(hi)──氯霉素的峰面积(峰高);

A内标(h内标)──对硝基苯酚的峰面积(峰高)。

(2)样品含量的测定

精密吸取眼药水适量(约相当于氯霉素5.0mg,标示量为2.5mg/mL),置10mL容量瓶中,并加入对硝基苯酚标准储备液各2.5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进样20μl得色谱图。

按下式计算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标示量%=

4、外标测定氯霉素的含量

(1)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吸取氯霉素标准储备液1,2,3,4,5mL,置10mL容量瓶中,甲醇稀释至刻度,各进样10μl,以峰面积对浓度作图,得标准曲线。

(2)样品含量的测定

精密吸取眼药水适量(约相当于氯霉素5.0mg),置10mL容量瓶中,甲醇稀释至刻度,进样10μL得色谱图,根据峰高从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浓度,并计算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实验四三种常用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一、概述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其中用乳剂型基质制成易于涂布的软膏剂称乳膏剂(creams)。

软膏剂的类型按分散系统分有三类,即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

软膏剂的基质(bases)是软膏剂形成和发挥药效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质的性质和质量对软膏剂的质量影响极大。

软膏剂的基质要求是:

(1)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2)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3)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4)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释药性能;(5)易洗除,不污染衣服。

目前还没有一种基质能同时具备上述要求。

常用的基质主要有:

乳剂型基质,亲水或水溶性基质及油脂性基质。

1、油脂性基质

系指动植物油脂、类脂、烃类及硅酮类等疏水性物质为基质。

此类基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但释药性差,不易消除,很少应用。

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

一般不单独用于制备软膏剂,为克服其疏水性常加入表面活性剂以增加吸水量,或制成乳剂型基质来应用。

油脂性基质中以烃类基质凡士林为常用,固体石蜡与液体石蜡以调节稠度,类脂中以羊毛脂与蜂蜡应用较多,羊毛脂可增加基质吸水性及稳定性。

2、乳剂型基质

乳剂型基质是由含固体的油相加热液化后与水相借乳化剂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混合乳化,最后在室温下形成为半固体的基质。

形成基质的类型和原理与乳剂相似,但常用的油相多数为固体,主要有:

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醇(如十八醇)等,有时为调节稠度而加入液状石蜡、凡士林或植物油等。

常用乳化剂有皂类、月桂醇硫酸钠、多元醇的脂肪酸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聚山梨酯类、乳化剂OP等。

乳化剂基质有水包油(O/W)型与油包水(W/O)型两类。

乳化剂的作用对形成乳剂基质的类型起主要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称为亲水亲油值(HLB)。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其应用性质有密切关系,HLB值在3~6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W/O型乳化剂,HLB值在8~18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O/W型乳化剂。

此外在决定乳剂基质的类型时,还应考虑处方中水相和油相的用量多少。

O/W型基质外相含多量水,在贮存过程中可能霉变,常须加入防腐剂。

同时水分也易蒸发失散而使软膏变硬,故常需加入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作保湿剂,一般用量为5%~20%。

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如金霉素、四环素等不宜用乳剂型基质制备软膏。

乳剂型基质常用的乳化剂有皂类、脂肪醇硫酸(酯)钠类、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

3、水溶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所组成。

溶解后形成水凝胶,如CMC-Na,属凝胶基质。

目前常见的水溶性基质主要是合成的PEG类高分子物,以不同分子量配合而成。

软膏剂的制备,按照形成的软膏类型,制备量及设备条件不同,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和法或熔和法。

乳剂型软膏在形成乳剂型基质过程中或在形成乳剂型基质后加入药物,称为乳化法。

在形成乳剂型基质后加入的药物常为不溶性的微细粉末,实际上也属混悬型软膏。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的软膏基质的主要性质。

2、熟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以及司盎与吐温在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3、了解软膏剂的一般制法以及用乳化法制备乳剂基质时的注意事项。

4、通过实验掌握三种软膏剂基质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原理

基质占软膏的绝大部分,除起赋形剂的作用外,还对软膏的质量和疗效起重要作用。

软膏基质的制备,可根据药物及基质的性质选用研和法、熔和法;乳剂型软膏基质采用乳化法制备。

1、含有机铵皂的乳剂型基质

该基质由硬脂酸、蓖麻油、液体石蜡、三乙醇胺、甘油、蒸馏水组成。

硬脂酸的用量常为基质总量的10%~25%,主要作为油相成分,并与碱反应形成新生皂。

未皂化的部分存在于油相中,被乳化而分散成乳粒,由于其凝固作用而增加基质的稠度。

用硬脂酸制成的乳剂型基质,外观光滑美观,涂于皮肤,水分蒸发后留有一层硬脂酸薄膜而具保护性。

但单用硬脂酸为油相制成的乳剂型基质润滑作用小,故常加入适当的油脂性物质如凡士林,液体石蜡调节其稠度和涂展性。

三乙醇胺与部分硬脂酸形成有机铵皂起乳化作用,其pH为8,HLB值为12。

可在乳剂型基质中加入0.1%羟苯乙酯作防腐剂。

必要时还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以增加油相的吸水能力,达到稳定O/W型乳剂型基质的目的。

2、含多价钙皂的乳剂型基质

该基质由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蜂蜡、地蜡、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双硬脂酸铝、氢氧化钙、蒸馏水组成。

处方中氢氧化钙与部分硬脂酸作用形成的钙皂,以及处方中的铝皂(双硬脂酸铝)均为W/O型乳化剂,水相中氢氧化钙为过饱和态,应取上清液加至油相中。

该基质为水/油型、冷霜型的一种基质。

3、水/油型乳剂基质实例

该基质由单硬脂酸甘油酯、石蜡、液状石蜡(重质)、白凡士林、司盘80、OP乳化剂、氯甲酚、蒸馏水组成,为冷霜的一种基质,该基质选用混合乳化剂,可根据表面活性剂HLB值具有加和性特点计算出混合乳化剂的HLB值,从而得知乳剂基质的类型。

OP乳化剂化学名为聚氧乙烯壬烷基酚醚,为非离子表面话性剂,HLB值为15,易溶于水。

司盘80的化学名为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HLB值为4.3,是常用的W/O型乳化剂,不溶于水。

单硬脂酸甘抽酯的HLB值为3.8,是W/O型乳化剂。

采用乳化法制备W/O型或O/W型乳剂基质时,油相和水相应分别于水浴上加热并保持温度在80℃,然后将水相缓缓加入油相溶液中,边加边不断顺向搅拌。

若不是沿一个方向搅拌,往往难以制得合格的乳剂基质。

四、试剂与仪器

1、试剂

硬脂酸5.625g双硬脂酸铝0.5g

蓖麻油5.0g氢氧化钙0.05g

液体石蜡25.5g羟苯乙酯0.05g

三乙醇胺0.4g石蜡4.0g

甘油2.0g液体石蜡(重质)20.0g

单硬脂酸甘油酯4.85g司盘800.1g

峰蜡0.25gOP乳化剂0.2g

地蜡3.75g氯甲酚0.04g

白凡士林5.35g蒸馏水适量

以上试剂均为药用规格

2、仪器

电炉1台乳钵1只

显微镜1台蒸发皿1台

自动控温水浴装置1套

五、实验步骤

1、含有机铵皂的乳剂型基质

(1)处方

组分用量

硬脂酸1.0g

蓖麻油1.0g

液体石蜡1.0g

三乙醇胺0.08g

甘油0.4g

蒸馏水4.5g

(2)制法

将硬脂酸、蓖麻油、液体石蜡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加热(75℃~80℃)使熔化,另取三乙醇胺、甘油与水混匀,加热至同温度,缓缓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直至乳化完全,放冷即得。

2、含多价钙皂的乳剂基质

(1)处方

组分用量

硬脂酸0.313g

单硬脂酸甘油醋0.43g

蜂蜡0.13g

地蜡1.88g

液体石蜡10.3g

白凡士林1.68g

双硬脂酸铝0.25g

氢氧化钙0.025g

羟苯乙醋0.025g

蒸馏水10.Og

(2)制法

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蜂蜡、地蜡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中加热熔化,再加入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双硬脂酸铝,加热至85℃,另将氢氧化钙、羟苯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加热至85,逐渐加入油相中,边加边不断顺向搅拌,直至冷凝。

3、水/油型乳剂基质

(1)处方

组分用量HLB值

单硬脂酸甘油醋1.0g3.8

石蜡1.0g4.0

液态石蜡(重质)5.0g4.0

白凡士林0.5g5.0

司盘800.03g4.3

OP乳化剂0.05g15.0

氯甲酚0.01g

蒸馏水2.5g

(2)制法

将单硬酸甘油酯、石蜡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熔化,再加入白凡士林、液体石蜡、司盘80,加热完全熔化后保持温度80℃,将同温的OP乳化剂和氯甲酚水溶液加入上述油相溶液中,边加边不断顺向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凝固即得。

4、软膏剂质量评定方法

(1)软剂型软膏基质类型鉴别

鉴别方法有染色法和显微镜观察法等。

a、加苏丹红油Ⅲ溶液1滴,若连续相呈红色则为W/O型乳剂。

b、加亚甲蓝水溶液1滴,若连续相呈蓝色则为O/W型乳剂。

(2)稳定型试验

将各基质均匀装入密闭容器中,编号后分别置烘箱(39士1℃)、室温(25士3℃)和冰箱(5士2℃)中一个月,检查其稠度、失水、pH、色泽、均匀性以及霉败等现象。

(3)基质配伍试验

将5g基质与主药按常用浓度制成软膏后,置密闭容器中,贮放一定时间,观察基质是否破坏。

六、思考题

1、O/W型乳剂基质的处方中,乳化剂是什么?

2、含一价新生皂的乳剂基质的稳定性如何?

3、含多价钙皂的乳剂基质的乳化剂是什么?

双硬脂酸铝能否用其它乳化剂代替?

4.一种水/油型乳剂基质配方中油相被乳化所需的的HLB值为多少?

混合乳化剂的HLB值为多少?

该乳剂基质是O/W型还是W/O型,为什么?

 

实验五颗粒剂和胶囊剂的制备

一、概述

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特点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入,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

颗粒剂的辅料同片剂,制备方法与片剂湿法制粒的工序相同。

(参见《药剂学》)

硬胶囊(通称为胶囊)系指采用适宜的制剂技术,将药物或加适宜辅料制成粉末、颗粒、小片或小丸等充填于空心胶囊中的胶囊剂。

制备方法的前工序同颗粒剂。

二、实验指导

硬胶囊剂制备的关键在于药物的填充,以保障药物剂量均匀,装量差异合乎要求。

药物的流动性是影响填充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对于流动性差的药物,需加入适宜辅料或制成颗粒以增加流动性,减少分层。

本次实验采用湿法制粒:

加入粘合剂将药物粉末制得颗粒后,采用胶囊板手工填充,将药物颗粒装入胶囊中即得。

制得硬胶囊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胶囊剂通则中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查。

 

过筛

粉碎

辅料

物料

制软材

混合

制粒

分剂量

质量检查

整粒

干燥

空心胶囊

胶囊

颗粒剂

填充

胶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三、实验目的

1、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颗粒剂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检查。

3、掌握硬胶囊制备的一般工艺过程,用胶囊板手工填充胶囊的方法;

4、掌握硬胶囊剂的质量检查内容及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双氯灭痛胶囊的制备

1、药物颗粒的制备

【处方】双氯灭痛(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sodium)3.75g

淀粉浆10%(Starchpaste)适量

淀粉(Starch)30.0g

【制法】将主药双氯灭痛研磨成粉末状,过80目筛,与淀粉混匀,以10%淀粉浆制软材,将软材过20目筛制湿颗粒,将湿颗粒于60~70℃烘干,干颗粒用20目筛整粒,即得。

2.硬胶囊的填充

采用有机玻璃制成的胶囊板填充。

板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数百孔洞。

先将囊帽、囊身分开,囊身插入胶囊板孔洞中,调节上下层距离,使胶囊口与板面相平。

将颗粒铺于板面,轻轻振动胶囊板,使颗粒填充均匀。

填满每个胶囊后,将板面多余颗粒扫除,顶起囊身,套合囊帽,取出胶囊,即得。

3.质量检查

【外观】表面光滑、整洁、不得粘连、变形和破裂,无异臭。

【装量差异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

平均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小于0.3g±10%

大于或等于0.3g±7.5%

检查方法:

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后,倾出内容物(不能损失囊壳),硬胶囊壳用小刷或其它适宜的用具(如棉签等)拭净,再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得每粒内容物装量与平均装量。

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胶囊不得多于2粒。

并不得有1粒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1倍。

【崩解时限】崩解系指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通过筛网。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30分钟。

将吊篮通过上端的不锈钢轴悬挂于金属支架上,浸入1000ml烧杯中,并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筛网距烧杯底部25mm,烧杯内盛有温度为37±1℃的水,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粒,照片剂崩解时限项下方法检查,各粒均应在30分钟以内全部崩解并通过筛网(囊壳碎片除外),如有1粒不能全部通过,应另取6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一)板蓝根胶囊的制备

先把板蓝根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糖粉、糊精、淀粉、乳糖等辅料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