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33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四上语文教案912文档格式.docx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

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

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

(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知识拓展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

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

并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一)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

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

鸿、豁

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三、知识巩固

师检查学生默写词语。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并进行复述。

3.完成“同步练”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月光曲》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4、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5、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曲子。

2、谁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

(月光曲)

3、今天我们就学习《月光曲》这一课,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走进茅屋”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出示句子。

2、通过姑娘和男子的对话,体会家境的贫寒和姑娘对音乐的爱。

3、再次读音,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走进了茅屋的?

(二)学习弹第一首曲子。

1、贝多芬弹后姑娘是如何赞美的?

2、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从姑娘的内心世界看出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从姑娘的言语中得到动力,为即兴创作《月光曲》埋下伏笔。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月光曲》

1、指名读。

(1)了解月光曲下茅屋内的美景,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

(2)曲子的意境、感情是如何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

(皮鞋匠看到了什么?

(3)曲子是如何变化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4)盲姑娘为什么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了神了)

(5)通过读来体验情感,为什么叫《月光曲》。

(6)播放月光曲,亲身体验和感受。

3、曲终人去,贝多芬己去记录刚才的曲子了。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地收获是什么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月光曲》

二、讲授新课。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

断断续续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

(正是他的曲子)

(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兄妹的对话)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

(弹琴)

(6)他为什么弹琴?

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

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

(激起同情心)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板书:

弹第一首)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方式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

月光曲)

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

(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

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

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睁着不大的眼睛”。

恬静是什么意思)

(5)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

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

(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

指名造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7)记的是什么曲子?

(《月光曲》)

(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

(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1、《月光曲》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指名说说哪些是联想部分,哪些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3、朗读课文,背诵规定句子。

四、知识拓展片断训练。

提示:

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

(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有哪些收获?

月光曲

走近茅屋弹首曲子弹奏《月光曲》

《林中乐队》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

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回答。

4、师:

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

林中乐队。

学生齐读课题。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

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

重点:

带“口”字旁的字。

(二)详读课文

(1)师:

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

找到后画出来。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课堂小结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一、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一)看图说话

1、师:

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明回答。

(二)细读理解课文

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下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1)师:

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过渡:

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

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

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

夜莺的特点。

B第二自然段:

各种动物的声音。

C第三、四自然段:

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你喜欢哪一种音乐?

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

A、有感情朗读

B、师:

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

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师: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

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B、有感情地朗读。

四、知识拓展

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五、课堂小结

1、以前我们曾经了解过海底世界有奇妙的声音,今天的学习,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那么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作者感叹道:

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第九单元《语文天地》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

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摘录笔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二、新授

(一)学习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

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

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

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

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

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

指最细的弦。

切切:

弦声幽细琐碎。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自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

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

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

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

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

你是我的吉他。

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拓展

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第三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指导学生习作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教师对本节课的习作情况做简单总结,对写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1.抄写《语文天地》第一、二、三、四题。

2.熟读《语文天地》中的文章。

3.完成“同步练”的练习题。

4.完成作文。

《一枚金币》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

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认识多音字:

B指导书写

C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本文写谁?

写了一件件什么事?

B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

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

写在日记本上。

一枚金币

老人“受不了”儿子懒惰

儿子 “受不了”  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钱被风刮跑以后》

1.通过各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4个生字;

利用观察字型的方法,会写本课5个生字;

在语言环境中,体会理解“迟疑”和“肯定”,“沉重”和“轻松”;

2、通过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思路,鼓励学生自述;

3、通过理解过路行人“抢”被北风吹落的钱,并还给生人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人与人之间应真诚、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

品读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迟疑与肯定”“沉重与轻松”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友爱的可贵和可敬。

理解课文中“抢”字加与不加引号的不同意义。

叙述导入:

有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刮得很猛烈,这时,我骑车撞到了一位老人,手里的钱刮跑了,这可怎么办?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到底老人怎么办?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2、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边听边把自己不懂得问题画出来

4、质疑解疑

三、激情引趣,设问引思

1、指名读2-3自然段

边读边想,从这里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回答

[板书]

老人着急我沉重

2、分角色读

为什么老人会这样呢?

想像没有钱,老人的生活会怎样?

注意老人的表情,读出老人的心情

四、自主探索,分层指导

1、默读4-6自然段。

边读边想,事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我的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2、听录音读,边听边画出表现人们神态变化的句子来,小组内读读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把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说一说?

结合两个“抢”,谈谈人与人之间真诚互爱的美好品德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

有关描4、5、6段

7、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迁移拓展,自主发展

朗读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总结课文

互爱

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样做?

说一说,写一写

一、复习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2、用“轻松”“沉重”说一句话。

二、交流讨论

1、小组合作运用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样做?

2、教师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交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4、总结课文

用所学的字组词并造句,积累词语,练习口头表达。

当堂听写生字,检查识字、写字效果

必做:

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样做?

说一说,写一写

选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这样的故事,找出来讲给小伙伴们听。

钱被风刮跑以后

过路行人:

“抢”——〉“还”

老大爷:

“迟疑”——〉“肯定”  人与人互助互爱

“我”:

“沉重”——〉“轻松”

《毽子里的铜钱》

1、独立认识9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