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871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10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1页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内容重点体现新课标的教学思想:

交往是教学活动的本质,关注人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使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感受山区的孩子在收获季节采摘的乐趣;懂得父母等亲人关爱自己,自己也应当关爱他们;懂得做人做事要自尊自强,教材充分体现了人文性。

教材强调了课内外结合,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重视朗读和默读,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注重语感的培养。

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学习略读课文,粗知大意。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感受山区的孩子在收获季节采摘的乐趣;懂得父母等亲人关爱自己,自己也应当关爱他们;懂得做人做事要自尊自强,有一颗善良的热情的心。

同时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学习略读课文,粗知大意。

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感受山区的孩子在收获季节采摘的乐趣;懂得父母等亲人关爱自己,自己也应当关爱他们;懂得做人做事要自尊自强,有一颗善良的热情的心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初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的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写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难点: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愿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发挥自己想象力、,学习有创意的阅读。

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激发创作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1、故乡是北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并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汉字,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用多种形式读

二、课文还为我们带来11个生字朋友,用你以前的识字方法,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1、记住自形

卧腔韵佳浓

2、边记边组词

府厨勾 肴浆茸

3 、指导书写

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老师和你一起写。

4、 强调写字格式、要求。

在写下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北京的,感受作者爱家乡、爱北京的深厚感情。

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知道北京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国际大都市,感受作者爱家乡、爱北京的深厚感情。

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强烈的热爱故乡北京的感情。

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北京的,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和搜集材料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把它谱成曲子,就成了一首京味歌曲,想欣赏吗?

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北京的.

二、新授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自学:

读一读、想一想

(2)汇报

(3)重点指导

1.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重点指导第二小结朗读,体会北京的历史悠久。

同时北京又是一座现代化程度很高、发展非常迅速的城市。

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小结,体会北京充满现代化气息。

2.北京市民居住有哪些特色?

咱北京人的饮食偏爱是什么?

为什么不写高楼大厦、生猛海鲜?

3.体会“唱不够”、“道不尽”的用法

4、有感情地读读你最喜欢的段。

(为什么喜欢它)

三、学完课文你想不想用你的笔也去描写咱们的故乡北京呢?

谁能把自己了解到的北京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北京的名胜古迹有————————————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

北京的风味小吃有————————————

其它————-——————————————

去过()名城

也走访了不少()

()地告诉你,

我还是最爱咱们的北京。

不说()的()

也不说()的()

唱不够(),

道不尽()单想那()、()

便生出一片热爱北京的浓浓情。

自己说一说,写一写

四、作业

用诗歌或一段话写出对北京的喜爱之处。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故乡是北京

不说

唱不够

道不尽

只看单想

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教学反思: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北京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过由于学生对京味的生活了解不多,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她们从感官上感受古老而现代的北京。

2、我爱家乡的柿子树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质疑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够说出第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摘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质疑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孩子,许多同学家里都有柿子树,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家里摘柿子的情景?

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边读边随文识字)

三、汇报、检查朗读

四、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教方法,生试着提问

五、指导生字书写方法:

1.课文还为我们带来10个生字朋友,用你以前的识字方法,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2.分析字形,边记边组词

3.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老师和你一起写。

4.强调写字格式、要求。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学、阅读、质疑等方法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快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快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能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默读课文,想一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

画出相关词语或句子。

1生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2小组交流。

3汇报。

重点指导:

1.从柿子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和摘柿子、吃柿子时的快乐来指导

2.默读,画出我摘柿子时的动作及心理活动,想想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围绕哪句话?

写了哪些内容?

3.汇报

4.小结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整体感悟课文,体会感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感悟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结构特点。

二、默读第五自然段,看看作者怎样把摘柿子的过程和心情表达清楚的?

三、说说家乡打栗子的乐趣。

四、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写一段话。

作业:

试写“我爱家乡的栗子树”

板书设计:

2、我爱家乡的柿子树

开花金色皇冠

坐果小生命美

丰收火红

 

摘柿子

快乐

吃柿子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描绘的情景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内容理解起来很容易。

只是要借着文章结构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

3、可贵的沉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并能认真书写。

教学重点:

规范、端正的用硬笔书写9个生字及新词。

教学难点:

难点字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2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自己用几句话说一说。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并组词:

默顾绪性聚寂懂恼哇霎瞥赦稚拙

2、重点指导:

“顾”聚

3、认真书写字词,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作业:

为亲人或好朋友制作小礼品,再写几句关爱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给自己的关爱,懂得应该关心父母。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知道同学们为什么沉默,教师前后两次“热闹”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天?

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

这篇课文老师非常喜欢,你能读下来吗?

二、理解课文

(一)课件打出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沉默了?

假如你就是那个班上的一个孩子,沉默足足有一分钟,你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和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同?

大家讨论

(二)汇报、指导

1、生汇报所得

2、理解“异口同声”在什么情况下,你能造一个句子吗?

引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异口同声’的”。

3、有语气地读读课文,为什么课题是“可贵的沉默”?

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语气地读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5、结合实际说说父母是怎样爱你的?

学过课文后你又该怎样做呢?

三、课后小结:

这是一片记叙文,写一位教师通过巧妙地引导,是在对待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这一问题上,孩子懂得也应当利用生日去表达自己的一份爱。

此时此刻我想你的收获也很多,说一说。

板书设计:

3、可贵的沉默

教室很热闹————爸爸妈妈向自己祝贺生日

沉默————爱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想办法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且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很到位,并能从中受到同样的教育。

*4沙滩上的承诺

教学目标:

在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的基础上,认读5个字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小姑娘克服困难,履行诺言、不图任何报答的美好的心灵。

愿意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培养学生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的能力,让学生依据课后习题进行自学。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和前边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略读”就是要粗知文章大意,抓住主要的,大体把握。

用前边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自学。

步骤: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概括说一说。

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2、根据提示给课文分3段

小姑娘答应为画家看东西——小姑娘遵守诺言、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为画家看东西————小姑娘为画家看东西坚决不要任何回报,画家被感动了

3、分部分读一读,讲一讲,议一议。

4、根据课后提示把故事连起来讲给同桌听。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综合实践1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和所学成语,感受多义词一词多意,能照样子扩写句子,能独立阅读短文,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

培养学生积累字词句和独立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能力。

训练学生能静心读书,鼓励求异,积极表达,爱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积累字词句和独立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能静心读书,鼓励求异,积极表达,爱习作的习惯。

查阅资料:

成语故事

教学具准备:

投影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和所学成语,感受多义词一词多意,能照样子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综合实践1

一、看拼音写词语。

1、自己试着拼一拼这些词语。

2、自己试着写一写这些词语。

3、写完之后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互相纠正,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重点指导:

寂静索性兴奋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读一读表示成语的三句话,边读边想是什么成语?

2、互相商量一下、讨论一下。

3、师生讨论答案:

左顾右盼、异口同声、不约而同

4、游戏拓展:

谁能说出成语的大概意思,让大家猜一猜是哪个成语?

并动手写一写。

三、体会带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1、自己读句子,想句子的意思,在体会带点词的意思。

2、交流:

道:

说、量词(个)、道路。

3、照样子说一两个例子。

 

四、扩写句子。

1读例句,理解意思,找出不同,哪个句子好在哪?

2、扩写练习,鼓励求异。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指导学生积累词语、成语,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理解与应用能力

第2、3课时

教学要求培养独立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设计

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1、齐读题目:

说一说“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

2、是不是向你们说的那样呢,静下心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3、课文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要求:

要不等同于复述或者讲故事,要简单明了。

4、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了,同时形成了“望梅止渴”这个故事。

在生活当中有“望梅止渴”这样的事情发生或者你亲身经历吗?

5、小结:

在生活当中“望梅止渴”的含义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的范围,它用来比喻“用想象或者虚构的东西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6、练习讲一讲这个故事,要求讲出主要内容,但不同于背诵。

7、在小组内试着讲一讲。

在全班讲。

二、口语交际。

1、创设生活情境:

小丽很想为十分疼爱她的爸爸过个有意义的生日。

你们能帮她实现这个愿望吗?

说说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2、在小组中交流,要当参与者,不当旁听者。

3、在讨论的过程中比较、筛选,选出最佳方案。

各小组发表意见什么方式最好?

选出最佳方案,并说出为什么?

(最佳方案要围绕“有意义”进行,同时要考虑可行性,符合实际情况,不任意想象,不华而不实,祝贺的方式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的)

4、小结并提出要求。

第四课时:

写作

 

第二单元整体教材分

本单元教材安排了3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李时珍》、《责任》,1篇略读课文《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以及“综合实践活动2。

教学这一单元,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爱因斯坦等几位中外优秀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自尊自强、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学习他们平易近人的作风。

另一方面,要继续学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继续进行查字典和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等方面的练习;通过班级玩具展示会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

还要求学生学会35个生字,包括一个多音字;认读字16个;会读写课后词语20个;会给2个新词造句;会默写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默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继续练习查字典、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

5、《古诗三首》

课文简析:

本课的三首古诗均为唐诗。

《山中送别》作者王维,写诗人送别友人后盼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赠汪伦》作者李白。

公元755年,李白在桃花潭游览期间,结识了当地人汪伦,汪伦常用自酿的美酒热情招待他,俩人成为朋友。

李白临走时,汪伦为他送行。

汪伦没有伤感的情绪,而是高高兴兴唱着歌来的。

对于汪伦的情谊李白十分感激,十分珍重。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王维少年时代就创作了不少作品,写这首诗的时候他17岁。

抒发了在异乡过重阳节时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以及新词。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朗读课文。

想像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能够说说三首是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

是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是说说这三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教学设想:

本课三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琅琅上口的名片佳作,让学生学习、吟诵这些优秀诗文是学生继承中华文化遗产,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文化底蕴,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精神,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回顾传统古诗教学,教学模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

在古诗课堂教学上,教师详详细细地讲,不厌其烦的灌;学生原封不动地记,老老实实地背,缺乏生气。

要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就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我想,探究性学习方式正是因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而被新“课标”所倡导,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那么,在我们中年级古诗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古诗,可以使古诗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的生机。

结合本课,预设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诗言志,诗传情,要使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在课的开始,就以诗的情感基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真正、快速进入到文本及角色当中,从而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

二、整体诵读,自主理解,感悟诗境

1、自由读这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仔细读每首诗,根据诗的注解、插图、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先大胆地说说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和同学讨论。

(自主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我们不能因为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背景陌生,理解不易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事实上,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激励的机制,一个合作的氛围,以各自读自悟的机会,同学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古诗的理解。

3、集体交流学习每首诗,教师随机点拨、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想像、畅谈感受中自主感悟诗境。

(诗境指的就是古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从而创作出的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感受必须由审美主体也就是学生亲自去感受、体会、而不能请别人代劳,不可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光听别人的描述、转述获得,否则,学生得来的就只是写表面的冷漠的印象,是不能促动心灵、促动情感的,而且不同的人感悟的意境也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应该大胆摒弃已盘踞多年的繁琐的分析、讲解,还学生一个自由阅读、潜心感受、畅快交流、积极体验的空间。

4、让学生再读这三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在这个比较中,引领学生自主品味诗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也会领悟到:

《山中送别》和《赠汪伦》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其中《山中送别》表达了盼望与朋友再相见的心情,流露出朋友走后自己的寂寞、孤独和失落感;《赠汪伦》直接赞颂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显得豪放、洒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的是对亲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三、自主选择作业,拓展学习空间

实行作业自选就是适应了学生的学习差异,让学生从束缚思维,压抑个性的“一刀切”的作业形式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古诗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内涵、鲜活的意境为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古诗作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如:

诗配画、诗配乐、诗配书法、改写古诗(据诗编故事)、学一首带多首等。

如:

本课可以让学生读读、背背其他的送别诗等。

总之,作为教师,在古诗的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悟自得、自我启迪、互学互补,体验尝试的快乐、合作的喜悦。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以及新词。

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朗读课文。

想像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能够说说三首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说说这三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查阅资料:

诗人及其诗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语:

诗能言志,诗能传情,要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在课的开始,就要真正、快速进入到文本及角色当中,从而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这样才会更好的学习古诗。

二、初读古诗、达到会读

5、浏览三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并介绍给大家。

6、你对这三位诗人还有哪些了解?

7、自由读这三首古诗,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

8、指生读给大家听。

边听边指导字音与断句。

9、自由练习读,达到熟练。

三、整体诵读,自主理解,

a)自由读这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b)仔细读每首诗,根据诗的注解、插图、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自己思考诗意。

c)先大胆地说说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和同学讨论。

(导语:

自主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我们不能因为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背景陌生,理解不易就害怕。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古诗的理解。

四、集体交流、感悟诗境

学习每首诗,教师随机点拨、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想像、畅谈感受中自主感悟诗境。

朗读课文。

想像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写诗人送别友人后盼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这两句的意思是:

在山中送别了朋友,落日时分,关上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两句的意思是:

明年春天小草变绿的时候,朋友会不会回来呢?

一般的送别诗,大多描写临别时的情景,这首诗却不同,写的是送走朋友之后那种盼望再相聚的心情,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2、《赠汪伦》

作者李白。

公元755年,李白在桃花潭游览期间,结识了当地人汪伦,汪伦常用自酿的美酒热情招待他,俩人成为朋友。

李白临走时,汪伦为他送行。

汪伦没有伤感的情绪,而是高高兴兴唱着歌来的。

对于汪伦的情谊李白十分感激,十分珍重。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这两句的意思是:

李白坐上小船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忽然听见河岸上有踏着拍子的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两句的意思是: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可是还是比不上汪伦送我时的友情深。

前两句叙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

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王维少年时代就创作了不少作品,写这首诗的时候他17岁。

抒发了在异乡过重阳节时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

”这两句的意思是:

我独自一人生活在他乡,每逢过节的时候,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两句的意思是:

虽然远离家乡,但我知道亲人们正在登高远望,他们每人都头插茱萸,只是单单少了我一个。

做客他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平日里也自然存在。

一遇到某种特殊的机会,如节日,就会更加强烈。

这首诗歌写出了离家在外的人的共同感受,因而成为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句。

五、总结课文,升华收获。

1、再读这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