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650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参考译文:

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

不久,鸟飞走了。

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

晏子说:

“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

”齐景公说:

“好的。

”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

“烛邹!

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

让我们君王因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

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行。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您杀了他。

景公说:

“不杀了,我听懂你的意思了。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

今齐地/方千里

2.解释加点的词语。

(8分)

①私:

偏爱②美:

以……为美;

③方:

方圆④谤:

指责别人的过错

⑤亡:

让……跑了;

⑥以:

认为⑦朝:

朝见⑧重:

重视(看重)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②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④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人才。

4.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时时而间进:

间或;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实在,确实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实在,确实

C.皆以美于徐公:

比骈死于槽枥之间:

D.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代词吾欲之南海:

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

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富国强民;

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不杀烛邹,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4分)

(二)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7分)

(选自《贾谊集》)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

“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

“是有话说。

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会离开他;

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

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

“(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教导,愿意听您的教诲。

”老人说:

“地位已经高,却更要把自己看的很低;

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

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

6.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今齐地/方千里)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实在、确实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担任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离开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

9.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3分)

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

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10.体会“王曰:

‘善’”这句话时,齐王的复杂心理(4分)

既表达齐王听了邹忌讽谏后的对纳谏的赞同和诚意,也恰如其分的写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三)[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

“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

“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21分)

[注]①仕:

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

晏子。

③仄陋:

狭窄浅薄。

④维:

维系。

⑤弼:

纠正。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

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

“高缭侍奉您已经三年,您却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这合乎道理吗”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陋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

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因此我要把他辞退了。

1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2)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尔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侍奉(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给予、提供

12.翻译下列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的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

13.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邹忌:

善于以小见大、从家事到国事,设喻类比,敢于进谏,善于进谏,讲究语言技巧,委婉含蓄的讽谏,赢得齐王纳谏除弊、齐国大治的显著效果;

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

这表明他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力,可以说是碌碌无为。

 

启示:

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

14.“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各说明了什么(6分)

“门庭若市”说明一方面说明进谏的人很多;

另一方面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确有许多积弊。

“时时而间进”说明一方面说明进谏者逐渐稀少;

另一方面说明进谏已经取得预期的效果,齐王已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时弊。

“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经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

15.邹忌讽谏齐王为什么能成功(3分)

(1)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类比),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启发诱导齐王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巨大危害性、纳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语气委婉,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2)齐王是一个贤明的君主,能够广开言路,纳谏除弊。

(3)齐国的确有许多弊端,需要改革。

(四)[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①谓邹忌曰:

“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②;

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

“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

田忌遂走。

(《战国策·

齐策一》)

注释:

①闬:

念hà

n。

②不进:

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

桡,念ná

o。

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

念shuì

,劝说,说服。

⑤十金:

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

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

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

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

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

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分)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

公孙献计给邹忌说:

“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

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

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

”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商量对策。

公孙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

“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

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16.解释下列词语或短语。

(1)门庭若市:

宫门前和庭院内人多的像集市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2)面刺:

当面指责

(3)期年:

满一年(4)不相说:

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17.俗语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邹忌的进谏引发你这样的思考(3分)

忠言不一定逆耳。

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的方式,注意对象和场合,语言委婉含蓄,态度诚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争敌国。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C)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

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

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

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

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五)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21分)(选自《新序》)

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长叹一口气说道:

“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主圣明!

’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王长得英俊!

’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终得以返回国家。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臣之妻私臣:

偏爱②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③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指责④卒得反国:

同“返”,返回

2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B)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身高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整治、治理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拜见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拜见

C.①时时而间进:

间或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暗中

D.①内外不闻吾过:

过错②及鲁肃过浔阳:

到、经过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6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漂亮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③吾知所以亡矣。

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

2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原因:

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

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

启发:

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

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25.结尾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四国朝齐),说明了什么(3分)

说明了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也从侧面反衬齐王纳谏的巨大成果。

26.邹忌在妻妾客的赞美声中,没有得意忘形,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们能从邹忌身上学到什么呢说说你的看法(3分)

①对人对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人:

论人客观;

对己:

正视自己);

②要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和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要实事求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