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65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劳动净利润再分配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编辑审稿脑力劳动

  装帧设计脑力劳动

  排版校对脑力劳动

  印刷装订体力劳动

  由上表可知,精神财富是由劳动(涵脑力与体力两种)创造。

  既然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是由劳动(涵脑力与体力两种)创造,那么,财富就是由劳动创造。

  资本的本质来源是劳动,当资本家或股东,对企业投入资本时,作为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资本也就拥有了企业财富的分配权;

但是,和技术、原料设备一样,资本也是人的劳动创造的财富,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这几个要素都必须通过人的劳动对其运用,才能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所以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主要因素,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价值权重最大,在理应在企业收入分配中占据主要份额。

  2、分配主体

  企业职工通过劳动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创造出财富后,就面临着谁是分配主体的问题。

既然财富由生产要素所创造,那么财富就应该由生产要素分配,但接收财富的必须是能动主体,但各大生产要素显然不是,所以我们只能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请看下表。

  生产要素来源所有者

  技术资本(外购)、劳动(自行研发)股东,职工

  原料与设备资本(外购)、劳动(自行制造)股东,职工

  资本股东、债权人投入股东、债权人

  土地资本(外购、租)地主

  劳动职工主观活动职工

  社会公共品政府提供政府(代管)

  上表表明,各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有股东、职工、债权人、地主、政府五个,其中地主只收取租金。

所以财富的分配主体是:

股东、职工、债权人、政府四个。

四个主体当中,债权人应享有的财富分配(利息)是在税前利润中就扣除了的;

政府本身是公共服务属性,所收取税收能够满足提供足够的社会公共品并有一定留存即可,不一定有必要参与财富分配,为保持完整性本文以下部分仍保留列示。

  

(二)资本如何剥削劳动

  1、是否存在资本剥削劳动

  

(1)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方式

  既然财富是在以劳动为主导、所有生产要素共同作用下被创造出来的,那么财富的分配必然劳动为主导、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分配。

  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的收入,分配为两大部分:

弥补成本部分与增值财富部分(以下简称成本和财富),见上图。

成本即为现代会计制度中的成本费用项目,也就是原材料设备技术价款、土地租金、职员工薪、社会公共品(政府税收)、弥补资本(净利润弥补亏损)等几大生产要素的投入,福利财富即为净利润弥补完亏损后的剩余部分,也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增值部分——创造的财富。

企业收入在扣除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成本后,剩余部分为各大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增值财富。

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收入包含的成本与财富两个部分,都属于所有分配主体共同拥有。

  那么,公平合理的分配则是:

企业收入在弥补各大生产要素的成本后,分配主体再共同分配财富——通过分红的的方式。

,详见下表。

  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方式

  分配主体付出弥补成本财富分配(分红)

  股东资本(初始、追加)净利润弥补亏损转增资本金、股利

  职工劳动工薪福利分红

  政府社会公共品所得税等税费分红

  债权人债权资本收回本金利息(利税前扣除)

  

(2)资本剥削劳动的分配方式

  ①劳动市场化下的双向选择是资本剥削劳动的手段之一

  人力资源市场化,劳资双向选择,并不表示企业(资本家、资本)、职工(劳动者、劳动)双方谈定的薪资就是公平的合理的。

原因在于劳动者是无产者,除了小部分做点小生意外(其所需原料设备、所付租金也最终归是向资本家购买),大部分只有进入企业为资本家打工,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所以,所谓的劳动市场化下的双向选择,企业(资本家、资本)具有天然优势,求职者(劳动者、劳动)具有天然弱势,双方之间谈判与签订协议,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其天然就是不公平的。

而这种不平等、不公平,正是资本家一手炮制出来的——始于英国的圈地运动:

将土地从农民手中夺走,再把农民赶到城市,一无所有的农民们除了去资本家的工厂打工外,别无出路。

现在仍然存在着圈地运动,只是变了些花样,不那么刺激人罢了。

  而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市场化下的双向选择,只是在不同的资本家的企业间做选择,以便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劳动者们没有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争取被更少的剥削的行为。

  ②现行资本剥削劳动的分配方式

  既然有动机:

基于资本逐利的天性、企业的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等),又有条件:

企业(资本家、资本)对求职者(劳动者、劳动)具有天然优势,现代会计制度通行世界(基于资本主义制度通行世界),那么资本剥削劳动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现在世界通行的分配方式是:

企业收入在弥补各大生产要素的成本后,股东(资本、资本家)独自占有财富——职工(劳动、劳动者)与政府(社会公共品)没有对其所参与创造的财富的分配权。

详见下表

  资本剥削劳动的分配方式

  职工劳动工薪福利无

  政府社会公共品所得税等税费无

  显然,对企业收入的分配,现行的分配方式与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的区别,在于对增值财富的占有上,现行的分配方式把本属于各个分配主体共同创造的增值财富,让股东(资本、资本家)独占了——这是资本窃取劳动在财富分配中的主导地位的手段,是资本剥削劳动的铁证!

  2、资本如何剥削劳动——资本牢笼

  如前所述,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但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却又被资本的剥削,造成只投入资本、不怎么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资本家,却远远比天天在工厂、办公室劳动的工人、职员富裕得多的现象,他们之间可支配财产的差距,小则几百倍,大则千万倍。

  那么资本是如何剥削劳动的呢?

  在现代世界,财富的创造以及其派生的资本的增值,主要是在微观经济层面——企业层面实现的。

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也是在企业层面来实施实现。

具体的实施手段,本人分为两类:

  辅助手段:

剥夺土地,抬高物价,思想诱惑等;

辅助手段的作用,就是迫使广大人民群众除了给资本家打工外,别无出路。

  主要手段:

通过会计制度的设计,使股东(资本家)完全占有净利润——也就是完全占有各大分配主体共同创造的增值财富;

在这个主要手段之前还有一个辅助手段,即前面所提到的劳动市场化下的双向选择。

  这两类手段合起来,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本牢笼:

首先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给资本家打工一条路;

然后在进资本家的企业时,尽可能压低工薪福利水平,使职工辛勤劳动,却只得到了保证基本生活的工薪福利,即使少部分不得不给与高薪的,也思想诱惑消费享受,使广大人民群众无法积累足够资金自立门户,永远无法摆为对资本家的命运;

与此同时就是通过对会计制度的设计,使股东(资本家)合法的完全占有各大分配主体共同创造的增值财富。

  要实现这一过程,资本家必须掌握足够大量的资本,以及土地、房产、企业,在数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实际过程可能是四个方面相互促进。

  具体的过程是:

  ①剥夺土地: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对劳动(工人)的需求,资本家联手政府,剥夺农民的土地,将农民从农村赶到城市,造就庞大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民在此前依靠手中的土地,可以自给自足,现在变得一无所有,他们别无出路,只能去资本家的工厂打工,由此形成工人阶级、职员等。

当然此种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高工资,只会发放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所必须的工资。

  ②抬高物价:

资本家们接着抬高生活资料价格,吃的、穿的、房子等——因为吃的穿的来自于农村耕地与工厂,房子建在城市土地上,而此时农村、城市的土地与工厂都已在资本家手中,因而能够控制价格——在资本家工厂辛苦劳作的工人们,所得的低廉工资,在高物价下,只能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这些工资便又如数回到资本家手中)。

为了维持这最基本的生活,他们不得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命劳作在资本家的工厂。

  ③思想诱惑:

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超前消费等,所有这些,无非是想在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大幅提高的现代,让广大民众大肆消费,一是民众扩大消费本身,资本家就赚更多的钱;

二是从资本家工厂领取的工资会加速回流到资本家手中,以便扩大生产;

三是受到诱惑的人们,必然为了消费享受需要更多的钱,从而必须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离不开资本家的工厂,也就为资本家创造了更多的利润。

  ④股东完全占有企业创造的财富——净利润

  资本剥削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以股东投入的资本,剥削职工投入的劳动。

而企业经营活动中,资本剥削劳动,是通过现代会计制度中,股东对净利润的完全占有和分配实现的。

  下表是中国新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及对各项目的性质、所有权的列示。

  利润表项目性质所有权

  一、营业收入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所有生产要素共同拥有。

  减:

营业成本支付各项生产要素成本:

  原料设备、土地租金、职工工薪福利、政府税收、其他费用等除股东外的各分配主体共同拥有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债务资本成本。

债务资本红利

  资产减值损失市场波动带来的动态风险损益所有分配主体共同拥有

  加: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营业利润。

所有分配主体共同拥有

营业外收入非常规收支

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税前利润。

资本与政府共有

所得税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成本全社会共有

  四、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财富股东独占

  上表左侧起第一列是中国新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是用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

对上表略加变形后等到下表,更为清晰。

  一、收入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营业外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市场波动、风险投资带来的动态损益。

  二、成本

  原料设备、土地租金、职工工薪福利、政府税收、其他费用等。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财务费用债务资本成本(利息)债务资本所有

股东与政府共有

  通过第二、三列的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大生产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收入,在支付除资本外的其他要素的成本后,其余额——净利润,完全被股东占有,净利润在扣除往年亏损后的余额,就是所有生产要素所共同创造的增值财富。

也就是说,一个周期的经营活动所创造的财富增值部分,完全被资本占有,其他生产要素只是得到了保本。

  会计方法制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体系,但是在增值财富的分配上,扭曲了劳动、资本、原料与设备、技术、土地、社会公共品几大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权重,设计成由股东独占本应由所有分配主体共同所有的增值财富,窃取了劳动在财富分配中的主体地位,并在舆论上大大夸大资本的作用,从而造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普遍性的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正是这种股东(资本、资本家)对各大生产要素所共同创造的增值财富部分(净利润扣除往年亏损)的持续的完全的占有,导致了资本的无限增值。

  (三)资本无限增值的危害——掌控一切

  就如我在《国企私有化之后,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中所说的,现代西方欧美资本家,掌控欧美的一切:

经济金融、政治政府、学术科研、文化、传媒等等。

因此他们能够“合理的”、“合法的”无形的奴驭民众——通过学术界推出实现资本剥削劳动的、股东(资本家)独占增值财富的理论,使资本剥削劳动、资本家奴驭民众“合理化”,再通过政治法律界制定相关法律,使资本剥削劳动、资本家奴驭民众“合法化”,因而民众大多没感觉到被资本家奴驭。

  这种现状的产生,根源在于资本的无限增值。

  资本家掌控一切的简化的步骤是:

  资本的无限增值——资本的无限壮大——操纵学术发展方向,推出符合资本家利益的理论——掌控传媒,操纵舆论——掌控经济金融——操纵选举,掌控政府——形成一整套资本主义文化。

  资本的无限增值,将使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占人口总数极少数的资本家手中,贫富两极化进一步加大;

使阶层固化隔绝越来越严重,普通民众的上升通道被堵死,永远被囚于资本牢笼中;

使少数人统治剥削多数人的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制度无限延续。

  所以,我们必须消除资本的无限增值。

  二、怎样消灭资本剥削——净利润再分配法

  所以要消灭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就必须针对企业层面来采取措施。

  资本的无限增值,源于资本主义学者设计的现代会计制度中,股东对净利润(增值财富)的完全占有。

  所以,只需在净利润分配环节,对现代会计制度进行重新斧正,恢复劳动在财富分配中的主导地位,就消除了资本的无限增值,从而也就消灭了资本剥削。

  

(一)定义

  净利润再分配法,是指净利润所有权归属于企业职工、股东、政府三大主体,并在此前提下对净利润进行分配的方法。

  

(二)方案内容

  净利润再分配法下,净利润被分成三大块:

弥补亏损部分、经营发展留存部分、红利分配部分,具体又分为七大分配项目,详见下表。

  分配顺序具体项目标准用途其他

  弥补亏损部分往年亏损未弥补亏损额弥补资产(股东资本金与债务)亏损完全弥补

  经营发展留存部分法定盈余公积金总额小于等于资本金50%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在转增资本金的同时,必须分别以同等金额向职工和政府分红

  任意公积金总额小于等于资本金100%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年提取留存比例根据公司发展阶段不同区别制定。

  未分配利润总额小于等于资本金100%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红利分配部分股东分红根据法定或企业制定的分配比例标准进行分配。

分享企业经营成果。

净利润在弥补亏损和经营发展留存后的剩余部分,必需以红利形式分配给三大分配主体。

  职工分红

  政府分红

  其中,弥补亏损部分是用来在亏损后给资本(股东资本和债权资本)补足本金,经营发展留存部分主要是用于企业发展壮大(扩张、研发新品等)和抵御未来风险,也可以弥补亏损——对于股东投入的资本来说,净利润再分配方案设计了两重双倍保障。

  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和经营发展留存后,剩余部分即为红利分配部分,具体分为股东分红、职工分红、政府分红,是参与企业财富创造过程的三大主体分享企业超额收益。

  (三)原则

  1、净利润所有权为职工、股东、政府三大分配主体共有原则。

  现行会计制度下,净利润完全属于股东;

净利润的分配,只属于股东独享;

即分配主体只有股东一个。

  净利润再分配法下,净利润属于职工、股东、政府三者共有;

净利润的分配,则是职工、股东、政府三者共同分配;

即分配主体为职工、股东、政府三个。

  政府——即社会公共品,企业创造财富,除了企业内部的各大生产要素外,还必须使用各种社会公共品,如道路桥梁、供水电、通信、公共交通、治安等等,这些公共品需要巨额的建设资金和巨额的运营维护费用。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不使用任何公共品的情况下创造出财富,所以它是生产要素之一,也就具备参与财富(净利润)分配资格。

而社会公共品由政府通过征税所得税收收入投入来提供,

  2、资本保全与企业发展优先原则

  净利润分配法下,净利润首先用于弥补往年亏损,其次用于提取发展资金,最后才是职工、股东、政府分红。

  原因在于,一是在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虽然资本的作用与劳动相比处于从属、辅助地位,但仍然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需品,是各大生产要素的纽带,职工利用资本将各个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共同创造财富。

  二是只有优先保全资本,资本家才愿意投资,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那么所得收益首先用于资本回本也是理所应得

  因此,必须优先保障资本

  3、三大分配主体同权同时分配原则。

  现行会计制度下,净利润分配给股东,是通过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和股东分红两种方式实现;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金,是将净利润转成法定盈余公积金,再转成股东的股本,其实质是一种分红。

  净利润再分配法下,职工、股东、政府三大分配主体必须同权同时获得分配,即不管是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金,还是分红,三大分配主体必须同权同时获得分配,不再是股东独享。

  4、人均等额分配原则

  人均等额分配,是指职工人均红利金额,等于股东人均红利金额。

这是净利润再分配法核心、终极分配原则。

在企业职工总人数多于股东总人数的前提下,本原则暗含职工分红总金额不得低于股东分红总金额的原则。

  

(1)公式体系

  职工人均红利金额=股东人均红利金额

  年职工人均红利金额=年股东人均红利金额

  年职工人均红利金额=年职工红利总额÷

年职工总人数

  年职工总人数=∑每月末职工总人数÷

12

  年股东人均红利金额=年股东红利总额÷

年股东总人数

  年股东总人数=∑每月末股东总人数÷

  

(2)分阶段实施

  净利润再分配法可以分阶段实施,最终达到人均等额分配原则。

  各个阶段以职工人均分配金额和股东人均分配金额进行对比,来制定红利分配的标准。

  阶段阶段特征分配比例

  (职工:

股东)

  第一阶段偏重资本股东总额比例1:

1

  第二阶段恢复劳动价值总额比例1.5:

  第三阶段劳动职工占主体人均比例1:

  对于股东分红总金额,股东内部,则按股权比例分配;

职工分红总金额,职工内部,按职级或工资或其他或综合考虑,形成比例分配。

  (3)为什么职工分红金额不得低于股东?

  原因一是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劳动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所以在财富(企业净利润)的分配中,劳动的分配额不应低于资本,即职工的分配所得不应低于资本

  二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往往职工人数远远大于股东人数,直观来看,天天在企业劳作的职工,其从企业所得,不应该低于甚少为企业付出的股东,如果职工年薪资福利总额远远低于净利润弥补亏损后的金额,如为1:

10,何来公平。

  5、限制留存收益原则。

  净利润全额弥补往年亏损后,在提取了等同于资本金5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的前提下,可以另行各自提取总额不大于资本金100%金额的任意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与法定公积金一起,用于企业发展和抵御风险之用。

具体每年提取比例,可按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设定,如起步创业阶段,资金短缺,任意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的年提取比例可设在净利润的40-50%,扩张发展阶段,资金需求大,可设在20-30%,成熟稳定阶段资金充裕,可设在0-5%。

  限制留存收益原则会减少公司可支配的自有资金。

它的用意一在于倒挤分红,避免股东既不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金也不分红,保留下巨量的留存收益,然后通过高价转卖股权获得超额收入,避免股东不正当占用消耗公司资金资源实质上谋取利益——这两种都是资本剥削劳动的手段。

  二在于更多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后,会给经营管理团队增加还贷压力,激励做出更好的业绩。

  6、强制分配原则。

  净利润在弥补完亏损和提取金额达到经营发展留存上限时,剩余部分必须完全向三大分配主体分红,不得留存。

  7、风险自担原则。

  股东出售的股权,价格包含4个部分,如下表

  股权价格内涵来源

  原始投入及追加资本之和股东投入

  净利润提取法定公积金后转增资本金企业经营收益分配

  其他留存收益企业经营收益未分配

  溢价(或折价)市场估价

  实施净利润再分配法后,只有其他留存收益部分和溢价(或折价)两部分,职工和政府两大分配主体没有相对应的收益,在净利润再分配法下,作为资本投资的风险收益,除按法律法规缴纳资本利得税外,职工、政府不享有相对应的分红。

  8、共享分配决策原则

  股东大会、职工代表委员会(负责薪酬审核、分配决策等)

  9、不溯及既往原则

  即在实施本方案时,对此前按依法获得的收益(转增资本金、分红、资本利得),不得追溯分配。

  10、破产原则

  企业解散、破产的分配顺序为:

职工薪资、债权人本金、政府税收、股东资本弥补亏损、债权人利息,仍有剩余的,则有职工、政府、股东共同分配。

  (四)几个问题

  1、在净利润再分配法之下,企业是谁的?

  企业所有权仍属于企业股东,但净利润不再为股东所独有,而是职工、股东、政府共同拥有。

  2、债权人为何不参与净利润再分配?

  对于债权人,投入债权资本,参与了企业的财富创造过程,理应享有红利分配权利,在现行会计制度中,其收回本金的同时,也收回了利息,利息便相当于对其分红——是不论企业盈亏都要支付的的。

这都是在利润总额之前作为支出扣除,故不必在净利润分配中重复。

  3、股东在企业任职的怎么分配?

  现代企业治理理论倡导股东不参与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而由职业经理人及其带领的专业团队经营——此种情况比较明了,股东的归股东,职工的归职工;

而实际情况则是股东参与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并任职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此种情况,在净利润再分配法下,股东具有双重身份:

股东和职工,并因此享有股东和职工双重应得权益,不得抵消。

  4、债权人投入的债权资本是否对劳动构成剥削?

  债权人投入的债权资本,只收回本金和利息,收回本金当然不存在剥削,利息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合理的区间内,如CPI上下,或年利息10%以内,都是合理的,但过高则形成对劳动的剥削,如年利息20%,很多行业毛利润都比20%高不了多少,净利率都达不到20%。

中国银行业的贷款率在5.6-6.55%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