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77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ocx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中国人的外向性:

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崔红1*王登峰2

(1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100853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hongcui@)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中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内涵。

1500多名被试完成了QZPS(中国人人格量表)和NEOPI-R的Extroversion量表(中文版),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西方的外向性(Extroversion)维度由六个因素构成,其中三个因素与中国人的外向性维度内容相似,其它的三个因素则与外向性无关,而分别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善良、才干、行事风格和处世态度等维度有关。

文中还讨论了中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差异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外向性人格结构文化差异QZPSNEOPI-R

1引言

“外向性”(Extroversion)是人格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Jung首先从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内向性”和“外向性”的概念,他将人们对待外界刺激的觉察或反应的倾向归结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对立的态度,前者指精神活动的能量指向个人内在的思考和感受,后者指向他人以及外部世界[1]。

在Jung看来,每个人都拥有内向和外向两种态度,但只有一种会成为人格的主宰并指导个体的行为和意识,而非主宰性的态度则通过无意识影响个体的行为[2]。

Allport[3]则把外向性界定为一种社交能力强的特质,是他所界定的14种人格特质之一。

类似的,Cattell[4]把外向性界定为与乐群、恃强、兴奋、敢为和独立有关的根源特质。

Eysenck从特质理论出发把所有人格特质归为三个类型或轴向(又称为三个“超级维度”),即外向-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5],认为前两个维度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具有跨人生不同阶段[6]和跨文化的一致性[7]。

外向-内向人格维度包括社交取向、有活力、主动、肯定、寻求感官刺激、自由、支配和冒险等人格特质[8]。

人格的“大五”模型[910]也把“外向性”和“神经质”看作是主要由遗传决定的人格维度,并且与其它三个因素(愉悦性、公正严谨性和开放性)一起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1112]。

测量“大五”人格模型的量表—NEOPI-R所界定的“外向性”维度是对以往外向性维度内容的整合,包括热情、合群、自信、活跃、刺激寻求和积极情绪等六个层面[13]。

国内人格领域几乎完全接受了西方的“外向性”概念,“中国期刊网”以“外向”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研究也大多是以修订的西方人格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的研究。

然而,随着跨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文化与心理过程和人格维度的关系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4]。

按照西方“大五”人格模型的建立程序,通过对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评定建构的中国人人格七因素结构,与西方的“大五”模型存在显著的差异[15-18]。

在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中,“外向性”(WX)反映人际情境中活跃、主动、积极和易沟通、轻松、温和的特点,以及个人的乐观和积极心态,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特点的结合。

WX由三个二级因素构成,即:

WX1(活跃),反映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和人际技巧;WX2(合群),反映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WX3(乐观),反映个体积极乐观的特点。

中国人人格的另外六个因素(所包含的二级因素)分别是善良(利他、诚信、重感情),行事风格(严谨、自制、沉稳),才干(决断、坚韧、机敏),情绪性(耐性、爽直),人际关系(宽和、热情)及处世态度(自信、淡泊)[18]。

显然,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外向性(WX因素)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中的外向性(Extroversion,E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分别与其热情、合群、活跃、及积极情绪等层面对应。

但仔细比较着两个构念的内涵就可以发现,E因素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包括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WX因素的内涵,而且与其它人格维度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以大五人格模型为例,外向性维度所包括六个层面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几乎所有七个因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中国被试同时完成了测量“大五”人格结构的NEOPI-R[13]和测量中国人人格结构的QZPS[18]量表,结果表明,“大五”中的外向性维度不仅与QZPS的外向性(WX)存在明显的相关,而且与QZPS的善良(SL)、行事风格(XF)、才干(CG)、人际关系(RG)以及处世态度(CT)维度也存在明显的相关[19]。

同时,根据中国被试对NEOPI-R所有项目的评定进行的因素分析表明,NEOPI-R的项目没有再现西方文化中的“大五”因素结构,而是重新组合为类似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个维度,并且外向性维度中的项目也象其它四个维度一样被重新分配到不同的因素中去[19]。

对EPQ-RS[20]项目的因素分析也没有重现其四因素结构(即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和社会赞许性),而是重新组合成为五个因素,原量表中属于外向性的项目分散到了四个不同的维度中[21]。

CPAI[2223]中内向-外向性(I_E)量表的分数与QZPS外向性(WX)维度中的活跃和合群两个二级因素的相关很高(分别为-0.63和-0.90),与二级因素“乐观”的相关不显著(r=0.02),但却与人际关系(RG)维度中的二级因素“热情”相关很高(r=-0.92)[24]。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预见,中国人的外向性是相对比较单一的维度,主要反映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活跃与合群以及个人的乐观倾向[18],西方的外向性概念中的其它内容则被整合到另外的人格维度中去。

实际上,最近的研究表明,中西方人格维度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包含在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每一个维度之中,即中国人人格的七个维度中有部分内容与西方人格的五个维度的内容相似,而且这些相似的内容是分散到西方人格结构的五个维度中去,而不是其中某个维度一致,而其它维度不一致[192526]。

分别对NEOPI-R[17]和CPAI[22]与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协同分析都支持了这一假设。

对中西方外向性概念的上述比较属于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衍生的一致性”(derived-etic)策略,即首先探索两种不同文化下外向性概念的内涵,然后比较两者的异同。

[2728]与“强制的一致性”(imposed-etic)策略,即拿某一文化中的外向性概念(西方的外向性)直接套用到另一文化(中国文化)中[2728],这种比较显然更能反映两种文化下外向性概念的真正相似及差异之处。

然而,对中西方外向性内涵的直接比较难以探明西方的外向性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的确切反映。

具体表现为:

(1)E外向性的六个层面在西方人的人格结构中是相对独立的内容,而且整体上属于外向性的范畴。

当中国被试对这六个层面的内容作出反应时,其潜在的因素结构是否变成稳定?

(2)如果六个层面在中国人的反应中仍然保持原来个结构,它们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哪些维度或二级因素有着明显的内部一致性?

如果原来的六个层面发生了改变,新的因素结构是什么?

新的因素结构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哪些维度或二级因素有着明显的内部一致性?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从中西方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外向性”人格维度入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西方的外向性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各个维度的关系,进而揭示中西方人格结构中外向性人格维度的内涵。

2方法

2.1测量工具

在本研究使用的测量工具是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18]和NEOPI-R[13]的中文译本。

QZPS由180个项目组成,被试对每一个项目做5级符合性评定。

本研究所采用的NEOPI-R的Extroversion部分,共6个层面,48个项目。

被试对项目的评定同QZPS。

2.2被试

被试共1531人,其中男性786人,女性721人,24人未注明性别;被试年龄分布为16岁到25岁之间532人,27到45岁之间685人,46到60岁之间239人,60岁以上55人,20人未注明年龄;其中大学生447人,非大学生1011人;职业分布包括工人、农民、工商业者、军人等等,73人未注明职业。

其中24人没有答完所有的问卷项目,全部完成QZPS和NEOPI-R的被试共有1507人。

所有被试都付报酬。

3结果

3.1NEOPI-R的Extroversion维度的主成分分析

将构成NEOPI-R中E因素的48个项目转换成标准分数后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碎石图(图1)和解释方差的百分比,应该取六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30.86%)进行旋转。

删除载荷量和共通性低的7个项目后,41个项目至少在一个因素上的载荷量大于0.30,共通性大于0.15。

六个因素分别解释总方差的6.65%、6.53%、5.65%、5.29%、5.14%和4.08%。

六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33.18%。

表1列出了六个因素的载荷量、共通性、以及各个项目在NEOPI-R中的归属。

图1NEOPI-R的E因素48个项目的因素分析陡阶检验

表1中国被试E因素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在远量表中的归属(N=1507)

题号

I

II

III

IV

V

VI

共通性

项目归属

202

0.58

0.40

E5:

刺激寻求

217

0.56

0.40

E2:

合群

37

0.56

0.37

E2:

合群

122

0.52

0.35

E1:

热情

227

0.43

-0.39

0.42

E4:

活跃

157

0.42

0.20

E2:

合群

187

-0.33

0.30

E2:

合群

7

-0.47

0.34

0.39

E2:

合群

87

0.66

0.47

E6:

积极情绪

147

0.62

0.46

E6:

积极情绪

92

0.52

0.39

E1:

热情

137

0.51

-0.40

0.44

E4:

活跃

207

0.40

-0.34

0.31

E6:

积极情绪

177

-0.51

0.33

0.49

E6:

积极情绪

117

0.52

0.35

E6:

积极情绪

52

0.47

0.26

E5:

刺激寻求

127

0.44

0.26

E2:

合群

97

0.43

0.32

E2:

合群

182

0.39

0.19

E1:

热情

47

0.38

-0.33

0.38

E4:

活跃

17

0.38

0.17

E4:

活跃

42

0.38

0.27

E3:

自信

77

0.35

0.18

E4:

活跃

32

-0.33

0.25

E1:

热情

192

0.33

-0.35

0.36

E3:

自信

82

0.65

0.45

E5:

刺激寻求

22

0.62

0.41

E5:

刺激寻求

172

0.54

0.38

E5:

刺激寻求

57

0.34

0.21

E6:

积极情绪

152

0.32

0.21

E1:

热情

27

-0.44

0.34

E6:

积极情绪

132

0.59

0.39

E3:

自信

12

0.50

0.35

E3:

自信

72

0.48

0.43

E3:

自信

102

-0.31

0.18

E3:

自信

162

-0.54

0.35

E3:

自信

222

-0.55

0.34

E3:

自信

197

0.59

0.39

E4:

活跃

167

0.43

0.22

E4:

活跃

107

-0.30

0.40

0.32

E4:

活跃

142

0.36

0.26

E5:

刺激寻求

按照项目的内容将六个因素分别命名为:

(1)活跃乐群(EXT1),由8个项目构成,反映个体喜欢人多的聚会、活跃、健谈的特点;

(2)乐观活泼(EXT2),由6个项目构成,反映个体活泼、乐观、情感反应强烈而且鲜明的特点;(3)恬淡沉着(EXT3),由9个项目构成,反映个体工作投入、安静沉着、情感深厚、体验丰富的特点;(4)刺激寻求(EXT4),由6个项目构成,反映个体渴望冒险、追求强烈刺激的倾向;(5)主导支配(EXT5),由6个项目构成,反映个体支配、控制他人、做事追求效率、立场坚定的特点;(6)精力旺盛(EXT6),由4个项目构成,反映个体节奏快、匆忙、精力充沛的特点。

表1的结果表明,虽然E因素仍然由六个因素组成,但其项目与原来量表中的层面的对应关系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因素的含义也与原来的层面有显著的差异。

E因素的E1(热情)和E5(刺激寻求)的项目分布到了四个因素中去,E6(积极情绪)的项目分布到了三个因素中去,E2(合群)、E3(自信)和E4(活跃)的项目分布到了两个因素中去。

另外,除第五个因素的6个项目全部来自E3(自信)以外,其它五个因素的项目都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面,说明对中国人而言,NEOPI-R原来的层面内容异质性很高,特别是E1和E5最为分散。

3.2E因素的六个因素与QZPS各因素的相关

表2列出了E因素的六个因素及其总分与QZPS各个因素之间的积差相关系数。

总体上看,E因素的六个因素与QZPS的WX因素的3个二级因素(WX1、WX2、WX3)相关比较高,但EXT3(恬淡沉着)和EXT6(精力旺盛)与WX的三个二级因素的相关都没有达到0.30水平。

除与WX的相关以外,EXT1与QZPS的RG2(热情),EXT2与QZPS的CG1(决断),EXT3与QZPS的SL1(利他)、CG3(机敏)、RG1(宽和)、CT1(自信),EXT4与QZPS的XF1(严谨)、XF2(自制),EXT5与QZPS的CG1(决断)、RG2(热情),EXT6与QZPS的CG3(机敏)、RG2(热情)、CT1(自信)的相关都超过了0.30。

即E因素的六个维度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与QZPS的WX因素有关,还与QZPS的其它五个因素存在比较高的相关(情绪性维度除外,E因素的六个因素与QX两个二级因素的相关最高的是-0.24;QX与E因素的六个因素及其总分的相关中最高的也只有0.22)。

表2E因素的各个因素与QZPS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N=1507)

EXT1

EXT2

EXT3

EXT4

EXT5

EXT6

EXT

活跃乐群

乐观活泼

恬淡沉着

刺激寻求

主导支配

精力旺盛

总分

WX外向性

0.55

0.51

-0.15

0.29

0.42

0.31

0.58

SL善良

0.07

0.13

-0.34

-0.21

-0.12

0.03

-0.17

XF行事风格

-0.06

-0.11

-0.25

-0.41

-0.13

-0.04

-0.33

CG才干

0.27

0.28

-0.20

0.01

0.32

0.31

0.27

QX情绪性

0.11

-0.01

0.11

0.22

0.06

0.05

0.18

RG人际关系

0.21

0.21

-0.33

-0.10

0.09

0.18

0.05

CT处世态度

0.31

0.26

-0.32

0.23

0.22

0.32

0.27

注:

限于篇幅,E因素的各个因素与二级因素的相关没有列出。

需要者可向作者索取。

表中斜体数字为相关不显著,其它所有相关都在0.05、0.01或0.001水平显著。

3.3E因素的六个因素与QZPS小因素的合并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E因素新的因素结构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关系,将E因素的六个新的因素(EXT1-EXT6)与QZPS的18个小因素转换成标准分数后进行联合探索性因素分析(Joint-factoranalysis)。

根据碎石图(图2)和解释方差的百分比,取六个因素进行正交旋转。

六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59.87%,因素一到因素六分别解释总方差的13.01%、12.19%、11.33%、8.34%、8.08%和6.92%。

表3是六个因素的构成及其载荷量和共通性。

图2NEOPI-R中E因素新的因素与QZPS的因素分析陡阶检验

表3NEOPI-R中E因素的新因素与QZPS的合并因素分析的载荷量和共通性(N=1507)

因素一

因素二

因素三

因素四

因素五

因素六

共通性

WX1活跃

0.65

-0.37

0.71

RG2热情

0.64

0.50

CG1决断

0.56

0.48

0.61

EXT5:

主导支配

0.46

0.31

RG1宽和

-0.58

0.40

0.58

SL1利他

-0.62

0.41

0.67

SL3重感情

-0.65

0.58

CG2坚韧

0.34

0.60

0.59

XF1严谨

0.73

0.65

SL2诚信

-0.35

0.68

0.63

EXT4:

刺激寻求

-0.70

0.57

CT1自信

0.82

0.72

CG3机敏

0.72

0.61

EXT6:

精力旺盛

0.41

-0.32

0.38

0.46

EXT3:

恬淡沉着

-0.53

-0.48

0.64

CT2淡泊

-0.66

0.57

QX1耐性

0.83

0.76

QX2爽直

-0.87

0.78

EXT2:

乐观活泼

0.69

0.52

WX3乐观

0.33

0.59

0.58

XF3沉稳

0.36

0.35

-0.37

0.42

XF2自制

-0.30

0.47

-0.50

0.64

WX2合群

0.34

0.73

0.66

EXT1:

活跃乐群

-0.35

0.60

0.59

在这一六因素结构中,WX因素的三个二级因素被分到三个不同的因素中去,E因素的六个新因素从内容上看,与QZPS的六个维度(只有情绪性维度QX例外)都有关系。

因素分析的结果与表2的相关分析也是一致的,E因素的六个因素中,第一、第五和第六个因素主要反映中国人的外向性特点,他们与QZPS的WX因素相关最高,与其它因素的相关很低;另外的三个因素则与QZPS的善良、行事风格、才干、人际关系及处世态度有更高的相关。

因此,E因素包含了中国人人格结构中属于不同人格维度的内容,如果硬把它们作为一个维度对待,其结果必定会造成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困扰。

4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西方的外向性人格维度在内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的E因素共包含6个层面,反映的是个体的内在特点与人际交往中的特点,其中E1(热情)、E2(合群)、和E3(自信)主要反映人际交往中的特点,而E4(活跃)、E5(刺激寻求)、和E6(积极情绪)则主要反映个体稳定的个人内在特点。

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被试对这六个层面的反应却出现了不同的模式,尽管仍然由六个因素构成,但含义却有了显著的差异。

中国人对E因素的48个项目的反应包括了个人内在特点、人际交往特点、以及事物指向特点。

其中EXT1(活跃乐群)反映的是人际交往的特点;EXT2(乐观活泼)、EXT4(刺激寻求)、EXT5(主导支配)、和EXT6(精力旺盛)反映的是个体的内在特点;而EXT3(恬淡沉着)反映的是个体的事物指向特点。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WX因素则只包含个人特点(乐观)和人际交往(活跃、合群)两方面的特点。

其中的乐观主要反映个体的积极和向外表达的特点,与E因素中的EXT2(乐观活泼)和EXT5(主导支配)直接对应,活跃与合群则反映个体擅长和乐于交际的特点,与EXT1(活跃乐群)是一致的。

EXT3(恬淡沉着)则与WX因素基本上无关(见表2)。

这说明与中国人的外向性维度相比,NEOPI-R的E因素包含了更多的内容。

表3的因素结构清楚表明了E因素与中国人的外向性维度之间的差异。

因素一反映的是个体“活跃支配-宽和利他”的特点,除包括QZPS的WX1(活跃)和E因素的EXT5(主导支配)以外,还包括QZPS中的RG(人际关系)维度的三个二级因素、CG(才干)维度的一个二级因素(决断)、以及SL(善良)维度的两个二级因素(利他、重感情),即E因素的EXT5与QZPS的WX1同质,主要反映中国人的外向性特点中的“活跃”。

因素二由4个项目组成,反映的是“严谨诚信-任意妄为”的特点,EXT4(刺激寻求)构成了这一因素的负极,QZPS中的CG(才干)、XF(行事风格)以及SL(善良)三个维度的部分内容构成了这一因素的正极,说明E因素的EXT4反映的是对人(SL2,诚信)、对事(XF1,严谨)和对己(CG2,坚韧)特点中比较放纵、随意的倾向,而且这些特点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并不属于“外向性”的特点,而是与做人的修养(善良)和智慧(行事风格、才干)有关。

因素三由5个项目构成,反映的是“自信机敏-淡泊恬淡”的特点,EXT6(精力旺盛)与QZPS的CT1(自信)和CG3(机敏)构成了这一因素的正极,EXT3(恬淡沉着)与CT2(淡泊)构成了这一因素的负极,说明E因素的这两个因素反映的是对成功和成就的追求或恬淡自然的倾向,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也不属于外向性的特点,而主要属于处世态度的范畴。

第四个因素由QZPS的QX1和QX2独立构成,是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情绪性维度,与WX因素以及E因素的六个因素无关。

第五个因素由4个项目构成,反映“乐观活泼-沉稳自制”的特点,其中QZPS的WX3(乐观)与E因素的EXT2(乐观活泼)构成了这一因素的正极,QZPS的行事风格(XF)维度的两个二级因素(自制、沉稳)构成了这一因素的负极,即E因素的EXT2(乐观活泼)与QZPS的WX3是同质的,主要反映中国人外向性特点中的“乐观”。

WX2(合群)与E因素的EXT1(活跃乐群)共同组成了因素六,反映的是“乐群、合群”的特点,说明E因素的EXT1与QZPS的WX2是同质的,主要反映中国人外向性特点中的“合群”。

因此,西方的E因素除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