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09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

2.2建筑设计的要求

1.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适用)

2.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美观)

3.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安全)

4.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经济)

建筑构成的三要素:

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

从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

使用部分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指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的那部分空间。

建筑物的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维护分隔构件本身所占用的面积之和,就构成了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1.1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和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与建筑物使用空间的平面形状有关的因素包括:

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

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

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1.2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1.走道——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2.门厅和过厅——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

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

3.楼梯和电梯——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

1.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

2.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

3.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4.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

1.2.1走道

1.布置方式:

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2.宽度:

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

因此考虑两人并列行走或迎面交叉,较少人流使用的过道净宽度,包括消防楼梯的最小净宽度都不得小于1100mm。

对于有大量人流通过的走道,其宽度根据使用情况,相关规范都作出了下限的要求。

例如民用建筑中中小学的设计规范中规定,当走道为内廊,也就是两侧均有使用房间的情况下,其净宽度不得小于2100mm;

而当走道为外廊,也就是单侧连接使用房间,并为开敞式明廊时,其净宽度不得小于1800mm

1.2.2门厅和过厅

1.导向性明确: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到达的通道、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

2.兼有其它用途的门厅:

仍应将供交通的部分明确区分开来,不要同其它功能部分互相干扰,同时有效地组织其交通的流线。

特别是用作交通部分的面积和用作通行部分的宽度,都应该根据该建筑物人流集中时所需要的尺度来进行设计,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疏散的安全

3.作为设计中的关节点:

门厅和过厅的内部空间组织和所形成的体形、体量,往往可以成为建筑物设计中的活跃的元素,或者是复杂建筑物形态中的关节点

1.2.3楼梯和电梯

1.个数、容量和平面分布:

在日常使用中,快速、方便地到达各使用层面;

楼、电梯应靠近建筑物各层平面人流或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

数量和分布需综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各层人数和消防分区等因素来确定

2.使用的安全:

应按各类建筑的设计规范中对于楼梯间的设置及其构造要求来设计

1.3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兼顾其他的可能性,尤其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

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

1.串连式组合:

令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

2.并联式组合:

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连结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各使用空间互相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的功能明确,是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

3.混合式组合:

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某一个局部采用一种组合方式,而在整体上以另一种组合方式为主

第2章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剖面图——在适当的部位将建筑物从上至下垂直剖切开来,令其内部的结构得以暴露,得到该剖切面的正投影图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各部分在垂直方向及高度是由一个相对标高系统来表示的

建筑物的相对标高系统——将建筑物底层室内某指定地面的高度定为±

0.000,单位是米(m)。

高于这个标高的为正标高,反之则为负标高

建筑设计人员获得的基地红线图及土质、水文等资料所标注的都是绝对标高,在设计时涉及建筑物的各部分都应当换算为相对标高进行标注,以免混淆。

总平面图是绝对标高。

2.1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建筑物每一部分的高度是该部分的使用高度、结构高度和有关设备占用高度的总和。

决定建筑物某部分净高的因素:

1.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

2.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

3.满足生理、心理要求的其它标准;

4.节能要求

2.2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在民用建筑中:

1.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公共及综合性建筑超过24m的,除了单层的以外,均为高层建筑;

2.住宅建筑:

层数在3层及以下的被称之为低层住宅;

层数在4~6层的被称之为多层住宅;

层数在7~9层的被称之为中高层住宅;

层数在10~30层的被称之为高层住宅

3.凡高度在100m以上的建筑均被称之为超高层建筑

●30层以上的建筑列入特级工程的范围;

16~29层或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列入一级工程的范围;

16~29层的住宅列入二级工程的范围;

7~15层有电梯的住宅或框架结构建筑列入三级工程的范围;

7层以下无电梯住宅列入四级工程的范围;

1、2层或单功能的建筑列入五级工程的范围

●影响确定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

1.城市规划的要求;

2.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3.选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

4.城市消防能力的影响

2.3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和空间的利用

●组合原则:

结构布置合理,有效利用空间,建筑体型美观

●剖面的组合方式

1.分层式组合:

将使用功能联系紧密而且高度一样的空间组合在同一层

2.分段式组合:

在同一层中将不同层高的空间分段组合,而且在垂直方向重复这样的组合,相当于在结构的每一个分段可以进行较为简单的叠加

●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

第3章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

基本要求

1.符合基地环境和总体规划的要求

2.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和建筑类型的特征

3.合理运用某些视觉和构图的规律

4.符合建筑所选用结构系统的特点及技术的可能性

5.掌握相应的设计标准和经济指标

3.1建筑体型的组合

1.对称式布局:

建筑有明显的中轴线,主体部分位于中轴线上,主要用于需要庄重、肃穆感觉的建筑,例如政府机关、法院、博物馆、纪念堂等.

2.不对称的布局:

在水平方向通过拉伸、错位、转折等手法,形成不对称的建筑形体。

在不同体量或形状的体块之间可以互相咬合或用连接体连接;

需要讲究形状、体量的对比或重复以及连接处的处理;

同时应该注意形成视觉中心。

这种布局方式容易适应不同的基地地形,还可以适应多方位的视角

3.在垂直方向通过切割、加减等方法来使建筑物获得类似“雕塑”的效果:

需要按层分段进行平面的调整。

常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以及一些需要在地面以上利用室外空间或者需要采顶光的建筑

3.2建筑立面的设计

1.注重尺度和比例的协调性

2.掌握节奏的变化和韵律感

3.掌握虚实的对比和变化

4.注意材料的色彩和质感

第4章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4.1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基地红线——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建筑物与基地红线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1.建筑物应该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将其基底范围,包括基础和除去与城市管线相连接的部分以外的埋地管线,都控制在红线的范围之内。

如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建筑物退界距离还有其他要求,也应一并遵守

2.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在边界红线范围以内留出防火通道或空地。

除非建筑物前后都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时,才能与相邻基地的建筑毗邻建造

3.建筑物的高度不应影响相邻基地邻近的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

4.建筑物的台阶、平台不得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

其上部的突出物也应在规范规定的高度以上和范围之内,才准许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

5.紧接基地红线的建筑物,除非相邻地界为城市规划规定的永久性空地,否则不得朝向邻地开设门窗洞口,不得设阳台、挑檐,不得向邻地排泄雨水或废气

4.2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

●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的关系:

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组织是否舒适合理,建筑物的排列是否井然有序,有关的基本的安全性能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等等

●建筑物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

供生产、生活的人工环境一定要纳入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系统。

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建筑的光环境、风环境、卫生绿化条件、节能等方面来进行调控

4.3建筑物与基地高程的关系

●任何建筑基地都会存在自然的高差。

设计后为了地面排水的需要,也应形成一定的地面高差和坡度。

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的底层地面应该至少高于其基底外的室外地面约150。

如果建筑底层地面架空铺设的话,最好高于室外地面450-600,一般可以在150-900之间选择

●有一些建筑基地上,本来的自然高差就相当大。

这时建筑布置应当考虑建造时土方的平衡、道路的顺畅便利以及建筑物对室外地面排水的影响

第3篇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第1章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墙体承重结构体系——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

墙体承重结构体系的墙体布置一般可以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以及纵横墙混合承重几种类型。

墙承重结构支承系统一般适用于那些在使用周期内室内空间功能和尺度都相对固定的建筑物。

墙体承重结构体系包括砌体墙承重和钢筋混凝土墙(可以分为预制装配和现浇两种形式)承重系统

第2章骨架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骨架结构体系——对于建筑空间布置在构思上主要在于用两根柱子和一根横梁来取代了一片承重墙。

●框架结构体系----柱网需要有对位关系,平面不宜转折过多,对于建筑布局的灵活性的意义主要还是体现在那些内部需要较多的大空间

●框剪、框筒等体系---框剪体系的建筑物,剪力墙的布置除满足结构方面的需要外,如能与建筑空间的布置相协调,更能发挥框架原有的灵活性。

●框筒等体系的建筑物,筒体在垂直方向的适当变形,可以造成丰富的建筑体型

●板柱体系----板底平整,可降低层高,且内部空间分隔不受梁的影响。

适用于使用荷载合适的商场、图书馆、仓储、多层轻型厂房等

●单层刚架、拱---在结构上属于平面受力体系,可以通过改变排列方式或平面尺寸适应较活泼的建筑平面和体型;

还可以结合空间结构屋盖系统覆盖大空间

●排架----屋架等与柱子之间铰接,能够承受大型的起重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动荷载

第3章空间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薄壳---属于空间薄壁结构,又可分为曲面壳和折板两种。

对建筑而言,结构本身就形成了“面”,而且可以切削

●网架---由许多杆件按照受力的合理性有规律地排列组合而成,可以分为平板网架和网壳两种。

网架空间整体性好。

平板网架杆件正交、斜交后可以形成不同的平面形状,使用相当灵活。

在需要时结构杆件可以暴露

●悬索---用高强钢丝做拉索,加上高强的边缘构件以及下部的支承构件,使结构自重极大地减小,而跨度大大增加。

除稳定性相对较差外,是比较理想的大跨屋盖结构形式。

对于建筑而言,由于拉索显示出柔韧的状态,使得结构形式轻巧且具有动感

●膜---在本质上也是受拉构件。

像薄壳一样,兼有承重和围护的双重功能。

其张拉力来源于充气或者用桅杆、拱、拉索等构件来将膜绷紧。

由于这些构件灵活的布置形式以及膜本身轻柔的外表,在城市室外空间小品中也常应用

●混合形式---按照建筑设计的要求及材料、结构功能的合理性,以多种形式混合使用

空间结构支承系统——各向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因而结构自重小,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形式

第四篇建筑构造

第1章建筑构造综述

1.1建筑构造的研究对象

组成建筑物实体的各种构、部件,特别是作为建筑物的围护、分隔系统,它们相互间的基本构成关系和相互连接的方式以及建造实现的可能性和使用周期中的安全性、适用性

1.2研究建筑构造的基本方法

1.关注造成建筑物变形的因素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影响

3.关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发展

1.3建筑构造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变化的要求

2.充分发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

3.注意施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4.注意感官效果及对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

5.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符合相关各项建筑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总之,在建筑构造设计中,全面考虑坚固适用,美观大方,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是最根本的原则

1.4建筑构造详图的表达方式

1.构造详图通常是在建筑的平、立、剖面图上,通过引出放大或进一步剖切放大节点的方法

2.除了构件形状和必要的图例外,构造详图中还应该标明相关的尺寸以及所用的材料、级配、厚度和做法

第2章楼地层、屋盖及阳台、雨篷的基本构造

2.1楼地层的基本构造

2.1.1楼层的基本构造

●楼板层——沿水平方向分隔上下空间的结构构件。

除承受并传递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防火、隔声和防水等方面的能力。

■基本构成方式:

板式楼盖;

梁板式楼盖;

无梁楼盖

1.板式楼盖适用于有许多小开间的房间的建筑物,特别是墙承重体系的建筑物,例如住宅、旅馆等,或其它建筑的走道、厨房、卫生间等;

结构层底部平整,可以得到最大的使用净高

2.梁板式楼盖在板底增加梁不单单具有结构方面的意义,经过对楼板的传力路线的设计,还可以重新分配传到梁上的荷载的大小,从而控制其断面尺寸,这样对争取某些结构梁底的净高以及在平面上按照建筑设计的需要局部增加或者取消某些楼层的支座,都很有用处

3.无梁楼盖无梁楼盖形式上是以结构柱与楼板组合,取消了柱间及板底的梁

■钢筋混凝土楼层的施工工艺及细部构造

1.施工工艺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2.相关规范规定,预制板在墙上的搁置宽度应不小于100mm,在梁上的搁置宽度应不小于80mm。

此外,为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在楼板与墙体之间以及楼板与楼板之间,常用锚固钢筋予以锚固。

锚固筋又称拉结钢筋,配置后浇入楼面整筑层内

3.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只能够用作单向板。

组合楼板的跨度为1.5~4.0m,其经济跨度为2.0~3.0m之间。

如果建筑空间较大,需要增加梁以满足板跨的要求

2.1.2地层的基本构造

●地层——建筑物底层室内地面

基本构成方式:

实铺地面,架空地面

建筑物底层下部有管道通过的区域,不得做架空板,而必须做实铺地面

2.2屋盖系统的基本构造

屋顶的基本形态:

坡屋顶——坡度大于1/10;

平屋顶——坡度小于1/10;

曲面屋顶

2.2.1坡屋顶的基本构造

1.坡屋顶坡度的形成及屋面支承系统

●坡屋顶坡度由结构构件的形状或者其支承情况形成,即由结构找坡

支承方式:

梁架支承,山墙、斜梁或屋架、椽架支承,空间结构构件支承

●坡屋顶的屋面板:

1.不需基层屋面板,采用不透水或是具有构造自防水功能的成品构件,直接安装在屋面结构支承构件上面形成屋面

2.先铺设各类基层屋面板后,再在其上面做防水及隔热、保温等相关构造层次

2.2.2平屋顶的基本构造

●平屋面的基层构造与楼面基本相同。

只是作为外维护结构。

屋面板还应具有良好的防水与热工性能

2.2.3空间结构曲面屋顶的基本构造

●空间结构的曲面屋顶,大多可以分解为近似平面的小局部。

除了钢筋混凝土的薄壳以及膜结构的屋顶,本身已经形成覆盖外,其余屋顶的结构支承构件多为钢杆件。

因其整体跨度大,要求自重小,所以通常会在结构杆件上布置薄腹型钢的檩条,而后覆盖压型钢板等轻型面材

2.3阳台、雨篷等部件的基本构造

●阳台——有楼层的建筑物中人可直接到达的向室外开敞的平台。

按阳台与外墙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和半挑半凹阳台等几种形式

●雨篷——建筑物入口处位于外门上部用以遮挡雨水、保护外门免受雨水侵害的水平构件

●遮阳——设置在外窗的外部,用来遮挡直射阳光

结构形式:

悬挑;

悬挂

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

3.1墙体概述

●建筑物墙体分类

1.依其在房屋中所处位置:

外墙和内墙

2.依其结构受力的情况:

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3.依其墙体的建造材料:

砖墙、石墙、土墙、砌块墙、混凝土墙;

轻质材料制作的墙体

●建筑物墙体的设计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中包括合适的材料性能、适当的截面形状和厚度以及连接的可靠性;

2.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的性能;

3.选用的材料及截面厚度,都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所规定的要求;

4.满足隔声的要求;

5.满足防潮、防水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要求

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标准机制粘土砖:

其实际尺寸240mm*115mm*53mm*(分别为长宽厚)

●砌体墙的砌筑要领—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砌体墙作为填充墙的构造要点

墙体与周边构件的拉结

合适的高厚比

其自重的支承

避免成为承重的构件

●混合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措施

结构特征——墙体承重

砌筑砂浆是砌体墙中的薄弱环节

抗震主要构造措施:

限高——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摆幅不至于过大,墙体不容易因错动开裂而倒塌;

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形成内骨架,加强建筑物整体刚度

构造柱—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易于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如房屋转角、楼梯间四角、有错层处,等等

圈梁、构造柱是墙体的一部分,不单独承重;

圈梁、构造柱与墙体同步施工,墙不是填充体;

圈梁、构造柱的断面尺寸和配筋不需结构计算

●砌体墙的洞口处理

1.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一般不超过墙体水平截面面积的50%。

同时,开洞后窗间墙和转角墙的宽度都应当符合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相关抗震规范

2.为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过梁

●洞口下方窗台构造

●砌体墙勒脚部分的防潮处理

勒脚——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

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为室内地坪

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

1.对勒脚处的外墙面应该用强度较高、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保护

2.为杜绝地下潮气对墙身的影响,砌体墙应该在勒脚处设置防潮层

3.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称散水或护坡。

或在外墙四周做明沟,将通过水落管流下的屋面雨水等有组织地导向地下集水口,而流入下水道

●防火墙构造

1.耐火极限不小于4.0h;

2.直接设在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并高出不燃烧体屋面不小于400mm;

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屋面不小于500mm。

当屋顶承重构件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不燃烧体时,防火墙(包括纵向防火墙)可砌至屋面基层的底部,不必高出屋面;

3.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应能自动关闭;

4.防火墙上不应设排气道,必须设时,两侧的墙厚不小于120mm;

5.防火墙不应设在建筑物的转角处,否则内转角两侧的门窗洞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m。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最近距离不小于2m。

设耐火0.9h的非燃烧固定扇的采光窗时不受此限

3.3轻质内隔墙、隔断的基本构造

轻质内隔墙——非承重墙,用来分隔室内空间

按构成方式分为立筋类,立条板类,可活动类

●立筋类隔墙——面板本身不具有必要的刚度,难以自立成墙,需要先

制作一个骨架,再在其表面覆盖面板

●立条板隔墙——材料是具有一定厚度和刚度的条形板材,安装时不需

要内骨架来支撑

●活动隔墙——可分为拼装式、滑动式、折叠式、悬吊式、卷帘式和起落

式等多种形式,其移动多由上下两条轨道或是单由上轨道来控制和实现

3.4.1常用非承重外墙板基本构造

●非承重外墙板的类型:

单一材料外墙板和复合型外墙板

●非承重外墙板的安装构造

1.方便就位时的临时固定;

2.提供调整安装的可能;

3.适应使用时由于结构不均匀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