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26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docx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

沪科版物理复习教案

【篇一: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全套】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编写人:

审核人:

班姓名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

用适当的工具(如:

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

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

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m;

2.长度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

的、和。

使用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

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

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

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不变、沿着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

位和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

表示。

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km/h。

6.速度的计算:

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

解题时要注

(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

(2)三个物理量的

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

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与赛程同步

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图1-1c.与地球自转同步d.与运动员同步

一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

”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

a.房屋b.大树c.石头路d.篱笆墙

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若飞机以这样的平均速度飞行4s,则飞行路程为m。

1

四、课堂检测:

1.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必须选择地面上不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对于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是相同的

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所选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可能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节日期间从龙岩到连城冠豸山旅游,为测乘车时间采用的测量工具较恰当的是()

a.摆钟b.秒表c.石英表d.日晷仪

3.若以秒为单位,正常人心脏跳动的间隔时间约为()

a.10b.10c.10d.10

4.下列四个速度中,最大的是()

a.750m/minb.15m/sc.36㎞/hd.425㎝/s

5.如图3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木板的长度为㎝。

6.描述大海的“潮起潮落”这是以为参照物;“风

儿像流水一样在花枝中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以为参照物。

7.学习物理必需关注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量。

根据生活经验

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教室的宽度约为m。

8.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数据中准确值是㎝,估计值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0.一位同学开始跑步,在第一秒内跑了2m,在第二秒内跑了3m,在第三秒内跑了4m,那么他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11.如图4是探究小汽车在直线运动过程中任意三个过程速度的变化情况。

你认为小汽车做怎样的运动?

说出你的判断根据。

4

23210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三章《声现象》、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课时)

编写人:

审核人:

班姓名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声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知道光的反射规律(三条:

三线关系、两角关系)。

3.知道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四个关系。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声音是由物体的发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传播需要,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m/s。

3.乐音的三个特性:

、、。

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和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不同。

声音的强弱以为单位。

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和。

4.减弱噪声的方法:

(1)在处减弱;

(2)在过程中减弱;

(3)在处减弱。

5.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的传播速度最大,近似等于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

6.光的反射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在的两侧;等于。

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反射面时,入射角为,反射角为。

7.平面镜成像: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像,像与物体的相等,像与物体到_____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位置的连线与镜面。

三、体验中考:

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在。

角的大小。

a.人影相随b.凿壁借光c.镜花水月d.手影游戏

3图

1

四、课堂检测:

1.当一个人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

2.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的是()

a.水中倒影b.影子的形成c.日食现象d.小孔成像

3.下列活动中不能探究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能听见清脆的声音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闪电传播更快

d.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4.弦乐器在试音时都可以通过调节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声音,这么做主要是调节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6.太阳光斜射在平面镜上,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射到白纸上则不会产生光斑,这是由于光射到平面镜上会产生反射;射到白纸上会产生反射造成的。

7.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进网里,可见是可以传播声音的;将耳朵贴在铁轨上会听到远处传来的火车运动的声音,这说明也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而且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要快。

8.上课时学生听到教师讲课的主要过程是:

教师的声带,使空气产生再使学生的耳膜。

9.家长在客厅看电视,孩子在书房学习,家长为不影响孩子学习会调小电视的音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还会关上书房和客厅之间的门,这是在减弱噪声,孩子会戴上耳塞,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10.已知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则入射角为。

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少到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1.外科手术室使用的无影灯,可以避免手术时手及医疗器械由于光沿传播而产生黑影,这种无影灯是由(填“一

个”或“多个”)发光而较大的光源组成。

12.画出图3中的反射光路。

13.在图4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所给物体的像。

400图

3图4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二课时)

编写人:

审核人:

班姓名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三线的关系、两角的关系)。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4.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知道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

二、基础知识及方法:

1.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在的两侧。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入射角。

2.透镜:

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3.近视眼矫正应配戴透镜;远视眼矫正应配戴透镜。

5.白光是由

色光组成。

色光的三基色是

、、。

颜料的三原色是、、。

三、体验中考:

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2所示),测得

凸透镜的焦距是cm。

将物体放在点(选填“a”、“b”、

“c”或“d”),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这个透镜去观察

小蚂蚁时,蚂蚁与透镜的距离应该10cm(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正立、

的虚像。

图2

5图1

【篇二: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全册教案

一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

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

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

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

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

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

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

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

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1.00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1m=10dm=100cm=103mm=106?

m=109nm

例:

45?

m=4.5?

10-5m0.23dm=2.3?

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

v=s/t其中:

(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

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

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

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船=v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

s声=v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

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s=(s船+s声)/2=1100m

5、平均速度

v?

v2s严格按公式v=来计算,切勿利用v=1来计算。

t2

例:

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

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s50m解:

前半段时间为:

t===2.5sv20m/s

s50m后半段时间为:

t===5sv10m/s

s100m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13.3m/st7.5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通

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内

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

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__km/h。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5.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

6,运动路程

之比是3:

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9:

1b.1:

9c.4:

1d.1:

4

6.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20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

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

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a.30.8mb.30mc.29.3md.28.6m

7.以乙为参照物,甲作匀速直线运动。

以丙为参照物,乙静止不动。

那么以丙

为参照物,甲作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变速”)。

8.某商厦安装有自动扶梯,当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需要2分钟。

当扶梯运行

时,人走上去只需40秒。

当人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由扶梯送上楼,需要

_________分钟。

9.某物体以8m/s的速度通过全程的2/3,通过剩余1/3路程的速度是21.6km/h,

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二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二、乐音与噪声

1、区别:

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声音的三大特性:

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

中程度有关。

音调:

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

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

音色:

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能认出是哪个人

说话或哪种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噪声的防治: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超声与次声

1、可听声:

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

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

次声:

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超声的方向性强:

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

超声波诊断仪(b超)

(3)超声的破碎能力强:

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

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求

火车离此人多远?

(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解1:

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则

ss—=2解得s=727.6m3405200

解2:

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

意有:

340(t+2)=5200t解得t=0.14s

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

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哪一个是无效的:

()

a.赶快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3.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a.音调;b.音色;c.响度;d.以上都不对。

4.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我们一听便能从声音中区分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这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

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

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

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c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

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7.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

一声,2秒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m。

.

8.声音要靠

中传播.

9.噪声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试举世2个例子。

(1)__________;

(2)。

10.现给你如下器材:

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

皮筋、鼓、一张纸、小锤。

你任选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

1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

声。

问:

若他喊时离高崖是875m,则汽艇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三多彩的光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

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108m/s,

2、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

(3条)

(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

区别及应用

(3)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2点)

(4)作图:

(如下)

3、光的折射:

(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

(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

4、光的色散

(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

红、黄、蓝;

(3)物体的颜色:

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

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

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

例:

穿红裙子、白t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到穿蓝上衣、黑裙

子。

5、凸透镜成像:

(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

uf,即物体放在一倍

焦距内

(2)倒立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

将u或者v跟2f进行比

较。

u2f:

物大?

缩小

u=2f:

物等?

等大

u2f:

物小?

放大(同理,可应用在v上)例:

(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

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40厘米

解:

缩小?

物较大?

u2f?

u32cm即选d。

6、眼睛: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

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

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1.(广东)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

2015沪科版初中物理期末复习学案】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编写人:

阙洪隆学生姓名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如:

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

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m;

2.长度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

使用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

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不变、沿着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km/h。

6.速度的计算:

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

解题时要注意

(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

(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

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与赛程同步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图1c.与地球自转同步d.与运动员同步

a.房屋b.大树c.石头路d.篱笆墙

四、课堂检测:

1.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必须选择地面上不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对于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是相同的

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所选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可能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节日期间从龙岩到连城冠豸山旅游,为测乘车时间采用的测量工具较恰当的是()

a.摆钟b.秒表c.石英表d.日晷仪

3.若以秒为单位,正常人心脏跳动的间隔时间约为()

a.103b.102c.101d.100

4.下列四个速度中,最大的是()

a.750m/minb.15m/sc.36㎞/hd.425㎝/s

5.如图3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木板的长度为㎝。

6.描述大海的“潮起潮落”这是以为参照物;“风儿像流水一样在花枝中穿行”这是以

为参照物;“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以为参照物。

7.学习物理必需关注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量。

根据生活经验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教室的宽度约为m。

8.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数据中准确值是㎝,估计值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0.一位同学开始跑步,在第一秒内跑了2m,在第二秒内跑了3m,在第三秒内跑了4m,那么他在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11.如图4是探究小汽车在直线运动过程中任意三个过程速度的变化情况。

你认为小汽车做怎样的运动?

说出你的判断根据。

图4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声现象》、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课时)

编写人:

阙洪隆学生姓名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声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知道光的反射规律(三条:

三线关系、两角关系)。

3.知道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四个关系。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声音是由物体的发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传播需要,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m/s。

3.乐音的三个特性:

、、。

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和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