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31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二 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九江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二语文试题

九江一中2016—2017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

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

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作者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

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为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

另一个途径是个人的“怡悦情性”,表现为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可以叫“畅神”。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具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纳入伦理范畴,在提升人品情操的前提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赋予自然对象以高格调的精神境界,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统一起来,实现寓教于乐。

无论“载道”,还是“畅神”,都表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

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素称“天人合一”。

当代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概括为三个和谐: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自我内心的和谐。

他认为三个和谐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为友。

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

他说当今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关键,也更费思量。

传统中国画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结合。

传统中国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非常敏感,这些工具可以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而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仿佛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的精神境界,表现高尚人格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

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是不脱离客观又拉开与客观距离的,是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的,是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的,是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的。

实际上,仅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去创作艺术,并不能解决感知者的精神归宿问题。

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以发扬的超前价值。

在这一方面两岸四地的画家,只要摆脱20世纪以来全盘西化论的遮蔽,重视文脉传承,善于以视觉形式发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无论是传统出新型的,融合中西型的,还是实验水墨型的,都可以大有作为,都可以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1.下列关于传统中国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中国画不是一种技能,不是视觉盛宴,而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

B.传统中国画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可使“畅神”与“载道”统一,实现寓教于乐。

C.传统中国画使用的敏感的宣纸、水墨和毛笔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

D.传统中国画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绘画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一是教化人伦以促进社会和谐即“载道”,二是人因超越现实局限获得了精神自由即“畅神”。

B.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不脱离客观又与客观拉开距离的思维方式,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

C.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其终极关怀是以一定的表现内容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

D.筑基于中国哲学的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对文化性重视而轻视对绘画性的讲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中国文人以立德、立功、立言来实现人文关怀,即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从而实现针对广大观者“教化人伦”“怡悦情性”。

B.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品种,在不断演进中需要保持传统基因,当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也是非常必要的。

C.季羡林以“天人合一”思想来解释人与自然、社会、内心的和谐,这就是说,人类必须同大自然为友,否则将无法避免灾难。

D.两岸四地的画家,只有吸取西方文化的因素,重视文脉传承,才能以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济西方思想之穷,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

父洽,郡功曹。

焯犀额龟背,望高视远,聪敏沈深,弱不好弄。

少与河间刘炫结盟为友,同受《诗》于同郡刘轨思,问《礼》于阜城熊安生,皆不卒业而去。

武强交津桥刘智海家素多坟籍,焯与炫就之读书,向经十载,虽衣食不继,晏如也。

遂以儒学知名,为州博士。

举秀才,射策甲科。

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兼参议律历,仍直门下省,以待顾问。

因假还乡里,县令韦之业引为功曹。

寻复入京,与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等于国子共论古今滞义前贤所不通者。

每升座,论难锋起,皆不能屈,杨素等莫不服其精博。

六年,运洛阳《石经》至京师,文字磨灭,莫能知者,奉敕与刘炫等考定。

后因国子释奠与炫二人论义深挫诸儒咸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名为民于是优游乡里,专以教授著述为务,孜孜不倦。

贾、马、王、郑所传章句,多所是非。

《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十余部,推步日月之经,量度山海之术,莫不核其根本,穷其秘奥。

著《稽极》十卷,《历书》十卷,《五经述议》,并行于世。

刘炫聪明博学,名亚于焯,故时人称二刘焉。

天下名儒后进,质疑受业,不远千里而至者,不可胜数。

论者以为数百年已来,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

然怀抱不旷,又啬于财,不行束修者,未尝有所教诲,时人以此少之。

废太子勇闻而召之,未及进谒,诏令事蜀王,非其好也,久之不至。

王闻而大怒,遣人枷送于蜀,配之军防。

其后典校书籍。

王以罪废,焯又与诸儒修定礼律,除云骑尉。

炀帝即位,迁太学博士,俄以疾去职。

大业六年卒,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刘焯传》,略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强交津桥刘智海家素多坟籍坟籍:

古代典籍。

B.仍直门下省,以待顾问顾问:

官职名称。

C.文字磨灭,莫能知者磨灭:

模糊不清。

D.天下名儒后进,质疑受业后进:

学识浅的晚辈。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因国子释奠/与炫二人论义/深挫诸儒/咸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名为民/

B.后因国子释奠/与炫二人论义深挫/诸儒咸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名为民/

C.后因国子释奠/与炫二人论义深挫/诸儒咸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名为民/

D.后因国子释奠/与炫二人论义/深挫诸儒/咸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名为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焯求知欲强。

他年少与河间刘炫结盟为友,一起受教于同郡的刘轨思和阜城的熊安生,分别向两位老师学习《诗》和《礼》,未等完成学业就离开,去学习其他学问。

B.刘焯博学多才。

他曾同王劭一起修订国史并参与讨论乐律历法,同杨素、牛弘等人讨论前辈贤达没有弄懂的古今疑难问题,杨素等人都佩服他的学问精深博大。

C.刘焯治学严谨。

他被人诽谤削职为民后,就专门把教学著书当成本职工作,非常勤勉;对于贾逵、马融等人所传的经书注释,敢于指出其中的是非颠倒之处。

D.刘焯为人率直。

皇上命令他侍奉蜀王,这不是他愿意做的,很久也不到任,蜀王为此非常气愤,派人把他上枷送到蜀地,发配他从事军事防务方面的工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焯与炫就之读书,向经十载,虽衣食不继,晏如也。

(5分)

译文:

(2)然怀抱不旷,又啬于财,不行束修者,未尝有所教诲,时人以此少之。

(5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11分)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②别浦:

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

做什么。

8.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

有何作用?

(5分)

 

9.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示要顺应生死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

,。

(3)《滕王阁序》中“,”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四、11.12选做一题

11(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树下

铁凝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

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

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

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

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

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

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

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

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

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热情而不嗦。

稍事寒暄,便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

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

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

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市长家。

他被一个面孔清秀的小阿姨让进客厅,然后项市长出现了,和老于面对面落座在两张小沙发上。

谈话一开始老于就觉得浑身燥热,他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的缘故。

在他那没有炉火的家里,他需整日这样穿戴,老婆和女儿甚至整日把毛线帽扣在头上。

而在项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

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

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

他于是就谈文学。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

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

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

房子呢?

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

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

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

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

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

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

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

项珠珠没有再问。

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

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

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

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

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

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

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

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1)下列对小说中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

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2)作品的第五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

(8分)

 

1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马寅初:

风雨人生一百年

马寅初十几岁时,维新之风吹到家乡。

他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

1901年秋,20岁的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

1906年秋,他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矿冶系学习,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改学经济学专业。

当时,留美的中国学生获取学位的“窍门”是写论文时选择导师不熟悉的有关中国问题。

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论文时,却把“纽约市财政”作为题目。

他对纽约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后,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此文还被哥伦比亚大学选为教材。

马寅初回国后,应邀到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30年代前期,他又担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为了显示“礼贤下士”,蒋介石请马寅初担任立法院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实际上就是南京政府的最高经济顾问,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

面对千疮百孔的民族经济,马寅初一直在寻求救国良策。

抗战初期,马寅初满怀救国激情在重庆参与整顿经济。

然而,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

马寅初见此怒不可遏,在立法院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

此论一出,各界轰动。

他还在演讲中直斥蒋介石:

“有人说委员长领导抗战,可以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但是照我看,只能说是‘家族英雄’。

因为他包庇他的家族亲戚,危害国家民族啊!

”马寅初切身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认识到自己的强国理想不可能在这样黑暗的政权下实现。

面对民族的灾难,马寅初开始关注共产党。

1939年,他同周恩来、王若飞会面,听到他们对抗战形势和中国前途的介绍,让他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

与周恩来的一席谈话,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

后来,他回忆说:

在1939年以前,我是不与共产党一起的,“自那年起直到现在,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

马寅初的言行,使蒋介石恼怒万分。

1940年12月,马寅初被强令“外出考察”,实际上是先后被送往贵州息烽和江西上饶的集中营关押。

马寅初被捕引起了各界愤慨,共产党人也组织力量进行营救。

1944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大溃败,在各界一片指责之声,蒋介石被迫恢复马寅初的自由。

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焕发了青春。

1951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一上任就马上倡导北大教师开展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对中国建设的长远规划,他也进行了深入思考。

1953年,新中国首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已有6亿人,增长率又达每年2.2%。

马寅初忧心忡忡地认为这将会“影响工业化”,应当实行计划生育。

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提案。

1957年,他把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

后来,这篇提案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

对于控制人口的主张,周恩来曾表示赞成。

毛泽东开始也认为有可取之处。

然而翌年,国内开始搞“大跃进”,人多是大好事等错误观念一度泛滥。

在康生、陈伯达的煽动下,从1958年到1959年,全国各大报刊掀起了批判马寅初的风潮,《新人口论》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

好心的人劝他公开认个错,但马寅初坚定地说:

为了坚持真理,“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文革”期间,周恩来起草的保护名单中包括马寅初,得到毛泽东批准,这使他免遭劫难。

1972年,马寅初患直肠癌后,周恩来又亲自批准为他进行手术。

1982年5月,马寅初安详长逝时,距他的百年诞辰只差一个月零十四天。

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风风雨雨一百年。

(摘自徐焰《红色记忆:

70位名人的故事》)相关链接:

①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康生、陈伯达积极主张把马寅初划

为“右派”。

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周恩来明确指出:

马寅初这个人有骨气,有正义感,是爱国的,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内外都有影响,不能划为“右派”。

(摘自《马寅初力主计划生育遭批判》)

②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摘自1982年《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寅初一生不断追求新思想。

他十几岁时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1906年留学美国;抗战时期又开始接近共产党。

B.马寅初十分鄙视中国留学生做论文投机取巧的行为,把“纽约市财政”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并以实际调查为基础完成论文。

C.193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与马寅初建立密切联系。

他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民族的希望;他被捕后,又因为共产党人的营救而获释。

D.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此时距马寅初首次提出“计划生育”近三十年,历史证明马寅初在人口问题上眼光是长远的。

E.马寅初利用自己的学识,积极建言献策。

他的著名的《新人口论》,先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之后又作为提案提交给人大会议。

(2)在不同历史时期,周恩来对马寅初有哪些影响?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3)抗战时期,马寅初为什么“开始关注共产党”?

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6分)

 

(4)在当今社会,马寅初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这顿农家饭菜清爽可口,别有风味,虽无鱼肉荤腥,却也是一次不错的打牙祭。

B.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厉行节约,甚至应做到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C.文字编辑要能有点铁成金的功夫,许多来稿就不会扔到纸篓里了。

D.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尽管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曾经为梦想努力奋斗过,哭过,笑过,就已经无怨无悔,我们对于这样的经历来说,本身就是财富。

B.音乐剧是19世纪默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是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C.为配合“骏马快递”的业务,威尔斯公司当时发行了一枚专门用于寄快信的邮票。

邮票发行于1861年初,面值一美元,票面有“骏马快递”的字样和一位邮递骑手驾驭一匹四蹄飞奔的骏马的图案组成。

D.日前,由央视动画出品的国产动画电影《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

一日成才》开始在全国上映。

该片继承了动画片一贯的温情风格,贴近当代生活,首周票房突破6000万元。

15.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

“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招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

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

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

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

‘___________________’”。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5个字。

(5分)

慈善事业,重心在于如何真正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而非宣扬行善者。

因此,①,而非陈光标式的“高调”。

帮助他人,并非施舍,更不能“嗟!

来食”。

②,是所有慈善活动的底线。

避免公开的“施”与“受”,是把行善者与受助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非一高一低;把受助者展示在公众面前,甚至追求镜头前的感恩戴德,这样的行善观念难免被称为“暴力慈善”。

在慈善事业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讲求专业化和长效性,这样的慈善方式,③,而且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关照受助者的尊严和感情。

17.中国杭州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下图为此次峰会的会标。

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6分)

注: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

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六、写作(60分)

18.在一次研究性学习课堂讨论中,老师说:

“古往今来,出名的人和事很多。

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出名的看法。

同学甲引用刘禹锡的话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也要有条件。

同学乙引用张爱玲的话说:

“‘出名要趁早。

’人生短暂,可耽搁不起啊。

同学丙说:

“出名可能不好,中国不是有句古语叫‘人怕出名猪怕壮’吗?

同学丁说:

“我认为出名能带来很多好处,有的人一举成名天下知,各种利益也随之而来。

现代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出名能行吗?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九江一中2016—2017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A张冠李戴,扩大范围。

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作者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的途径是“立德”。

2.CA.强加因果。

原文第二条途径没有“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