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326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黄河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

“如果没有黄河,中国将会怎样?

”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黄河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黄河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

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

治理黄河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黄河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黄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黄河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具】:

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

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

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

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

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

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

(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

(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

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

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

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黄河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

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教学设计方案2

  [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等基本内容,还学习了黄河的水文特征。

谁来说一说黄河的水文特征都有什么呢?

(回答略)

  [过渡]黄河除了经常会泛滥之外,还有其它的灾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大家注意看黄河的流向,在上游和下游地区都出现了由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河段,到了要结冰的季节,会出现什么情况?

  [讲解]介绍凌汛。

  ①危害:

容易冲垮堤坝;

对船只也有威胁

  ②发生河段:

上游宁夏和下游山东境内

  ③发生时间:

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引导学生利用气候知识分析)

  ④解决措施:

爆破

  [板书]5、凌汛

  [补充]除了上述的不利影响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断流。

  [板书]6、断流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断流阅读材料并讨论:

  形成的原因:

自然(降水较少);

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解决措施:

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提问]现如今,还有什么新的危害吗?

  [学生讨论回答]水污染问题等。

  [转折提问]黄河虽然有这么多的不利方面,但它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

如果没有黄河,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使宁夏平原被称作?

quot;

塞上江南;

是华北平原的塑造者。

  [过渡]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

  [板书]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引导学生分析]:

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板书]1、中游治沙

  [引导学生思考]:

治理黄河Ω貌扇∧男┚咛宕胧┠兀浚ㄌ致酆笥山淌π〗幔?

p>

  2、治黄的措施:

  下游:

加固大堤:

(应使学生明白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

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

(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展示图片)

     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展示图片)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②③两点是为了进一步保证①的实现;

同时强调治理黄河一定要标本兼治)。

  开发利用:

  ①梯级开发上游水电;

(请学生读图,找出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让学生明确位置)。

  ②引黄灌溉;

(介绍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与华北平原,说明其有利的一面)。

长江教学教案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

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

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

“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

“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

“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的源流状况;

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

上中下游的划分;

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

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

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

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

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长江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

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明确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1、河流概况:

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

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

  [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长江的概况。

  [板书]一、长江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

  ①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长江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找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

  发源地:

青海的唐古拉山

  流经省区: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流入:

东海

  主要支流:

北部支流包括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

南部支流包括乌江、沅江、湘江和赣江

  [板书]略

[出示图表]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千米)

位次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水能蕴藏量

(万千瓦)

尼罗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亚马孙河

6480

2

69300

27900

长江

6300

3

9600

26800

密西西比河

6020

5800

4900

刚果河

4370

14140

39000

  [提问]长江在世界的河流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长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补充]在我国的众多河流当中,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看,长江都位于全国第一,因此我们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提问]长江的水量这么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量大。

  [转折]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

  [板书]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活动]读“长江干流剖面图”。

  [提问]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

纵坐标是指什么?

(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

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

(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

约为95%)

  [追问]结合前面学过的中国的地形地势,想一想,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

(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级阶梯,然后又进入第三级阶梯)分别穿过了哪些主要山脉?

(横段山脉和巫山)山被切断,形成什么?

(峡谷)

  [追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图片并讲解]虎跳峡、三峡,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板书]1、上游:

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转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

水流特点会怎样?

  [活动]读“治理荆江工程示意图”思考

  [学生回答]在中游地区河道变得弯曲了。

  [补充]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

从湖北的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的河流长度为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提问]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提问]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读图回答,老师补充]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转折]现在请大家看长江的支流,在数量上和分布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数量比较多,且呈南北对称分布。

  [启发分析]结合前面所学的雨带移动,想一想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长江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在一般的年份中,南北支流在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可以错开,从而削减洪峰,所以一般来说,这样的支流分布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

但是如果有些年份,南北支流所在地区同时降水较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划分的标准。

  2.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位置。

  能力目标:

  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并且正确填注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特别是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进而激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与“中国的疆域”一节一样,都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不仅如此,形成我国行政区划的空间观念,也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便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本节有三个主要的知识点:

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一个“有利于”,两个“便于”);

行政区划的几种类型及三个等级;

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

其中的重点为行政区划的三个等级,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

  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还是生疏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训练熟悉掌握。

同时应该避免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地名与地图上的位置不能紧密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几种活动:

  1.拼图游戏:

每个人买一套拼板,或自己找一幅大小合适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将其

  按照行政区划分成28份(划分的方法见教材第9页),并且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拼得又快又好。

  2.“找门”游戏:

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组负责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一组负责简

  称,第三组负责说出该省级行政区划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组负责指图。

每次从每组抽出一名同学,选其中的一名同学先说,另外三名同学应该把相应的内容迅速说出来或指出来。

说对了加一分,说错了不给分,最终以分数来定哪组获胜。

  3.“找邻居”:

从班里选出34名同学,分别代表34个省级行政单位,剩下的同学作

  裁判,教师说出某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代表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同学举起手来,同时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与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相邻的同学立刻站出来,并描述“自己”在该省的哪个位置。

答错的同学会被扣掉一分,看谁扣分扣得最少。

  另外,在进行活动的时候还可以将上一节的内容加进去,例如在第2个游戏中教师提示:

“我国领土最东端位于的省区是……”,然后再由学生来说。

或者在第3个游戏中教师提示:

“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是……”。

这样在熟悉新学内容的同时,也复习了旧知识。

  对于某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意相对位置外,还要注意纬度位置,比如北回归线穿过了哪些省区,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全方面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当然,单靠这一节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位置的,但我们必须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本节教材按内容来说一节课就够了,但由于本节内容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的,所以可以适当放慢速度,一节课之后练习一节课,或者边学边练。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分布及行政中心,从而培养学生图与名统一的地理记忆能力。

  2、使学生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中国政区演示拼图或利用硬纸板制作一套(每个学生一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它的范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内部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提问:

如果你要给你在外地的亲戚写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写?

(安排学生每人写一份,并选择几位同学来念一念,看看哪些是合理的,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追问:

为什么这些信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

(因为这些地址在等级上非常清楚,邮递员按照上面一层一层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看来这些等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会将国土分为若干各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

一、三级行政区划

  活动: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板书讲解:

  

  总结归纳:

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

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

除此之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承转:

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教师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介绍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学生在教师提到某个省的同时,完成中国政区拼图。

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

每一种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讲解: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1997年7月1日成立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1999年12月20日成立的。

  转折: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这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首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1.“拼图游戏”。

  2.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

与四川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

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

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

与缅甸接壤的有哪个省区?

学生迅速答出这个省区,并找到它在我国的位置。

  3.教材第7页“想一想”。

  4.观察每个行政区划的形状,看看它们都像什么?

(如广东省象大象的头;

广西省像孔雀;

黑龙江省像天鹅;

陕西省像兵马俑等)然后做第8页练习。

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

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为什么除了全称之外还要有一个简称呢?

因为在有的场合使用全称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区的名称,然后是阿拉伯数字。

试想如果车牌写上各省区的全称会很繁杂,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45”这将是多么大的牌照啊!

所以我们为每个省级行政区都起了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

学生读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来的,找到记忆方法。

(学生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常识,分组讨论回答,能说出几个就可以。

  请学生归纳:

  1.取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