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34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与评分标准文档格式.docx

D.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

4.(2018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它从根本上反映出明清时期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A.商品经济发展

B.封建教育发展

C.君主专制强化

D.思想控制加强

5.(2019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典上;

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

A.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C.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

D.古罗马的铜技术源自中国

6.(2019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期中)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

C.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D.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7.(2019湖北省孝感一中、应城一中等重点高中协作体)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

导致德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统一后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B.浓厚的封建残余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C.军国主义思想指导不断发动对外侵略扩张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没有代议制特征

8.(2019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1951年议会选举,保守党战胜工党,其领袖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在白金汉宫接受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任命;

因身体原因,1955年4月5日下午4点半,他到白金汉宫正式向女王递交了辞呈。

6日下午,丘吉尔迁出了唐宁街。

这表明

A.成为保守党领袖才能任首相

B.首相任免要依法履行程序

C.新首相需要对英国国王负责

D.国王有任免首相的决定权

9.(2019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期中)1894年《申报》写道:

“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

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复琉球,乃可一劳永逸。

”该认识

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B.高度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C.反映了中国舆论界虚骄自大的心态

D.力求坚定民众抗日信心

10.(2019广西南宁第二中学)1936年,“国防文学”大行其道,涌现出了夏衍的《赛金花》和《上海屋檐下》、阳翰笙的《李秀成之死》、田汉的《卢沟桥》等杰作。

“国防文学”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中国华北地区危机严重

D.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1.(2018北京四中期末)1840年8月,中英双方文书往来发生变化。

英国文书不在用“禀贴”格式,而用“咨会”字眼。

中方复函,则放弃“谕”“批”等,而改用“照会”样式。

这一样式成为中国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

这一变化说明了

A.英国达到了战争的目的

B.中方接受了平等外交理念

C.中国放弃了天朝上国理念

D.外力迫使外交形式上对等

12.(2018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期末)1917年8月,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列举了革命后准备实施的措施: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一切官吏由选举产生;

公务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等。

这些措施直接源于

A.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B.国际工人协会的指示

C.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

D.巴黎公社的斗争经验

【解析】材料“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公务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反映的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直接来源于巴黎公社,故D项正确;

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故A项排除;

国际工人协会在1864-1876年,故B项排除;

无产阶级革命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故C项排除。

【答案】D

13.(2018高考专题)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材料表明

A.二月革命后俄国存在着继续革命的诸多因素

B.一战最终促成了俄国的十月革命

C.俄国民主革命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D.俄国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14.(2019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月考)中国《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西方媒体却蓄意将其描述为是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

而台湾当局也正是看重了海外媒体的这一特征,竭力利用国际媒体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这说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A.揭露国际媒体的错误导向

B.避免直接出现武力争端

C.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

D.应构建舆论战传播体系

15.(2018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期末)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这表明当时

A.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C.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16.(2018陕西省安康市期末)下图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

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A.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B.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

C.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

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

17.(2018海南省海南中学期末)“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

”这里的“它”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18.(2018山东省济宁市)下表为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中美建交推动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

B.中国注重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威胁

C.西方国家放弃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

D.中国推行的不结盟外交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

19.(2018河北中学期末考试)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材料的主旨是

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 

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

C.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20.(2018山西省平遥中学期末)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

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21.(2019原创题)在冷战过程中,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由于越战的拖累和旷日持久的冷战,美国经济日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在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对其亚洲盟友以支持,促成了“四小龙”的腾飞。

从中可以看出

A.亚洲经济发展冲击两极格局

B.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C.亚太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D.两极格局影响世界经济

22.(2018贵州中学期末考试)1960年,第二十一届联大通过公约宣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

1970年塞内加尔第一任高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提“发展权”概念,并立即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支持。

1974年,第二十九届联大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各国实现发展权的首要任务。

这反映出

A.联大是实现发展权的基本保障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确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3.(2019河南省洛阳市联考)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率大跌。

1973年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

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的亚洲开发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

这说明

A.国际金融体系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C.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D.经济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24.(2018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期末)不结盟运动各成员国充分平等,成员国无须承担义务,会议决议和宣言经过讨论协商以一致同意形式通过,1973年成立的协调局只是协商机构,不具领导和指挥效能。

可见,不结盟运动有利于

A.促进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B.提升第三世界的国际地位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推动国际关系走向民主化

第II卷

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25.(2019毛坦厂中学期末考试)近代以来,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 

正如美国xx评论家所说:

“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立的四种主要决策实体(众议院、参议院、总统、最高法院)中,民众只有权选一种。

其他三种的选举至少要两度远离民众控制。

根据1787年的宪法,民众只选举众议院议员,而且众议院议员任期短,只两年。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州立法机关则有权推举任期6年的合众国参议员。

州立法机关推举出其认为合适的选举团成员,再由选举团成员推选出总统。

……最后,由总统任命终身的联邦法官,从而尽量使那些决策者们远离民众控制。

——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材料二 

早在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曾经有人提出过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的前面作为第二章,以示重视公民权利的意见。

但当时因为有许多人不同意而未成现实。

时间过了28年,我国经历了摧残人权的“十年浩劫”之后,因而在现行宪法的起草过程中,当又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见时,终于顺利地被接纳了。

再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考虑:

公民权利自由的内容同宪法《总纲》第2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每个人的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监督权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使,那么,所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将无从谈起。

既然公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所以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作第二章,紧接宪法《总纲》,这无论在实质上或者在逻辑上都是恰当的。

——许崇德《我国宪法是人民权利保障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机制所遵循的原则及其体现出的局限性。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宪法是怎样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

(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民主制度的共同之处及本质区别。

26.(2018泰安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

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

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从“抗争或探索”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论证合理、充分,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27.(2018杭州中学期末考试)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

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

枢密院是管军事的……宋代财政,掌握在三司,三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

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

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雅典)实施分权的举措。

简要说明孟德斯鸠是如何“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的?

指出美国政治制度中“立体分权”的内涵。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

1.【解析】“姜齐遂变为田齐”,诸侯国发生的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反映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受到破坏,故选B;

A中等级制度被废除太绝对,排除;

新的社会制度确立是通过各国变法,排除C;

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排除。

【答案】B

2.【解析】材料“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给于受封者颁次赐礼器”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服从周王,尽其职能,体现了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故C正确;

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周王朝先进的文化的传播,而是反映诸侯与周王的关系,故A错误;

分封制下诸侯有一定自治权,并不是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B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政治方面的关系,不是日常生活行为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3.【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言论。

从材料中的“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来看,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这一说法是说明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

故答案为B项。

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

朱元璋时期没有设立内阁制度,排除C项;

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4.【解析】从表格中官办与民办书院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至清,官办数量逐渐增加直至占主导地位,而民办书院日益减少,说明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文化控制日益严密,故C项正确;

表格中民办的比例减少了,无法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排除;

BD项包含在C项之中。

5.【解析】同一时期中西方都出现成文法律,说明成文法体现出中西文明的共同诉求,也就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B正确。

中国依然是人治社会,不是法治社会,A错误。

材料没有比较中西习惯法信息,C错误。

材料并不是说明西方铜技术源自中国,D错误。

6.【解析】结合材料“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故A正确;

罗马法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这不是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故B错误;

《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不是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故C错误;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是《十二铜表法》的目的,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

【答案】A

7.【解析】本题考查了德意志的民主制度。

统一后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故排除A项;

德国的对外侵略扩张与候补官员的出身无关,故排除C项;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成立了议会,具有代议制的特征,故排除D项。

出现候补官员贵族出身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故选B。

8.【解析】题干中丘吉尔担任、辞职首相时都有一定的程序——经过女王,故B正确;

英国首相是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而不是保守党领袖,故A错误;

英国首相名义上对英国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C错误;

首相的任免决定权在议会,而不是国王,故D错误。

9.【解析】料“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反映了过于夸大中国的实力和低估了日本的实力,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景盲目乐观,故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战争爆发原因,故A项错误。

材料分析的甲午中日战争,不是洋务运动,B错误。

材料反映了当时国人并没有正确分析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不利于坚定抗日的信心,故D项错。

10.【解析】随着日本对华北地区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中国文学界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故选C;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排除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排除B;

西安事变与“国防文学”无直接关系,排除D。

11.【解析】英国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从而达到战争的目的,时间不符,排除A;

材料反映清政府被迫部分采用近代外交用语,不能说中国接受了平等外交理念,排除B;

1840年尚处于鸦片战争中,中国没有放弃传统天朝上国观念,排除C;

材料反映中英双方文书往来用语变化,由“英国文书不在用‘禀贴’格式,而用‘咨会’字眼。

中方放弃‘谕’‘批’等,而改用‘照会’样式”,体现了外力迫使外交形式上对等,故选D。

12.【解析】材料“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13.【解析】根据材料“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社会矛盾激化以及危机的不断加深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

从材料“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来看,此时二月革命还没有爆发,故A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特别指出一战的影响,故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俄国社会的矛盾与危机,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14.【解析】本题考查了台湾问题。

揭露国际媒体的错误导向是只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方面因素,而且也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更不能全面概括本题题意,故排除A项;

我国在台湾问题上主张采用和平方式解决,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故排除B项;

构建舆论传播体系不符合本题题意,故排除D项。

根据“西方媒体却蓄意将其描述为是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台湾当局……竭力利用国际媒体”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应该加强对外宣传,破除国际媒体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和肆意扭曲,故选C。

1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省、市、县、区、乡都召开的人民代表会议不属于基层民主,故排除A;

依据材料中的“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些信息可知,“民主建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推动国国家政权建设,故选B;

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统一战线的问题,故可排除C;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在1954年建立的,故排除D。

16.【解析】数轴显示文革时期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最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文献增长速度最快,说明我国逐渐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故B项正确;

数轴体现出民主政治法制化,并不能说明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故A项错误;

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是1992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故C项错误;

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属于民间选举形式,故D项错误。

17.【解析】从材料中的“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来看,这里的“它”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故答案为D项。

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运用,排除A、B项;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是在2001年,排除C项。

18.【解析】表格中显示中国主要是和西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为了对付苏联威胁,中国注重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故B项正确;

中美建交是1979年,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西方国家此时并没有放弃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

不结盟外交是新时期外交原则,故D项错误。

19.【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数以10亿计或许是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是指中国,“容不得”表明其态度是对这种状况的不乐观,认为这种状况是无益的,故D项正确;

BC项与材料相反;

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D。

20.【解析】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促使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故C项正确;

日内瓦会议召开是1954年,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不是导致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的原因,故A项错误;

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属于新时期外交活动,故B错误;

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是1971年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D项错误。

21.【解析】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滑坡损失惨重,但美国客观上在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对其亚洲盟友以支持,促成了若干国家经济的腾飞。

从正反两方面反映出两极格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材料信息主要强调亚洲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受美国影响,不是突出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排除B项;

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22.【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自决权”“发展权”“国际经济新秩序”等信息可知,在当今世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