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34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通市海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优一产,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12.8:

53.2:

34调整为10:

53.1:

36.9,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了由二产主导向二、三产业协同拉动的转变。

工业经济量质同升。

全部工业开票销售590.9亿元,增长30.3%,总量、增幅均居五县(市)第二。

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达108家,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39家,分别比2007年净增51家、28家。

高新技术企业47家,总数占全市四分之一,连续七年获南通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考核第一名。

“鑫缘”、“鹏飞”、“中洋”、“江海”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总数占全市四分之一。

深化银政企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总量和增量全市领先,建成江苏首批、南通首家金融生态示范县。

联发纺织公开发行股票,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

现代农业全省领先。

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实现值位居全省第五、苏中第一,在全市率先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

稻麦单产连续四年全省第一,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面积实现翻番。

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中洋集团成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服务业持续攀高。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8.57亿元,年均增长21.2%;

应税销售收入195.1亿元,是2007年的1.85倍,服务业综合考核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4个。

现代物流业发展全市放样,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成效显着,放心消费示范县通过省级验收。

“河豚之乡,休闲海安”旅游品牌效应放大,中洋河豚庄园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建筑业迈出新步。

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39.9亿元,是2007年的2.5倍。

拥有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18家,创鲁班奖3项、国优工程6项。

设立“海安建工节”,分别被省政府、中国建筑业协会命名为全省建筑强县、中国建筑之乡。

 ——历经奋战,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生动的发展局面。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事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公车制度改革等成功实施,区划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区镇合一、以区为主的开发区、高新区、老坝港滨海新区如期运行。

跨江合作取得突破。

积极承载苏南地区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先进产业、先进资本等生产要素,与上海杨浦合作共建的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推进顺利。

与上海奉贤、无锡惠山、苏州常熟等地的合作全面展开,上柴动力、爱登堡电梯、亚太科技、浚丰太阳能等一批上市企业、优质企业的投资项目相继落户。

对外开放再创佳绩。

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率先完成滩涂围垦3万亩。

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新开工超亿元、10亿元和50亿元的产业类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外贸出口克难求进,实现自营出口总额10.27亿美元,年均增长21.4%。

外经总量大幅增长,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9386万美元,比2007年增长34%,被评为南通市利用外资先进县、外贸工作先进县、对台经济工作先进集体。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净增个体工商户7441户、私营企业4169家,净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175.68亿元。

 ——历经奋战,我们在城乡统筹中取得了显着的建设成就。

坚持向规划要空间、要效益,向建设要品质、要功能,向管理要形象、要环境,“一体两翼”的中等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品位内涵和人居舒适度大幅提升。

城市建设高效推进。

新建、改造城区主次干道15条,形成“九纵八横”的城市道路框架。

中洋现代城等60项改造开发工程有序推进,先后建成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个、省级住宅示范工程2个,一批标志性建筑快速崛起。

城市防洪治理、污水管网工程加快建设,七星湖生态园、人民广场等绿化景观相继建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引江区域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展顺利,50万群众饮用长江水。

“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成功对接。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府限价房40万平方米。

全面强化城市管理,大力整治户外广告,分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省城市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枢纽海安加速形成。

县域等级公路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新204国道、新328国道、江海高速建成通车,221省道主体竣工,临海高等级公路、通榆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海洋铁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火车站改扩建方案通过铁道部审查,连申线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

建成农村公路800公里、桥梁600座,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省示范,城乡公交一体化全省率先,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全覆盖。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五位一体”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模式全市示范,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水平全省领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率居全市前列,市容镇貌明显改观。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创建工作先进县。

启动“五城同创”,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

 ——历经奋战,我们在民生改善中构筑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加普遍、更加充分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就业环境不断向好。

建成全省一流、设施齐全的人力资源市场,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9680人,城镇失业职工再就业127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充分转移镇”创建率分别达100%、88%、60%。

实施“五统一”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就业培训一体化。

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经验全省推广,开发区被表彰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城镇职工五大保险继续巩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取得突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65.6万人纳入各类养老保险、92.1万人纳入各类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备付能力居全省前列。

退休职工养老金连续七年保持增长。

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信息网络联网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开通“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和社会保险网上业务大厅,实现社会保险业务网上办理。

推行新农保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持证缴费方式,管理模式省市推广。

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优抚安置工作全省前列。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素质教育全省领先,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职教资源优化整合,义务教育均衡推进,办学行为不断规范,先后被评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省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集体和省家庭教育先进县。

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机构不断健全,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被命名为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市领先。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身设施覆盖城乡,海安籍体育健儿仲满奥运夺冠,吴鹏根获世界男子沙滩排球冠军。

生育关怀长效机制逐步健全,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

 ——历经奋战,我们在效能提升中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行政能力建设,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深入开展“三治一创”、“两治理一推进”、“千人进千企、帮扶促发展”和效能建设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机关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化、项目过程精细化,把各项重点工作、重要任务、重大工程的要求落到实处,形成了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推进体系和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

以实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为契机,对部门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清理、审核和规范,并逐步实施网上办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四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63件、政协委员提案893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9.5%。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公布、备案和定期清理、评估报告等制度。

坚持重大决策风险评估、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海安、长安海安建设,实施法治惠民十大工程,社会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居全市之首,被表彰为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先进县,再获全省平安县称号。

推行行政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

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建立“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县领导接访和到镇赴村下访、信访包案等制度,深入实施“驻镇入户三贴紧”行动计划,信访工作连续七年获南通市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

不断完善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明显提高。

在全国首创网络回帖员、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宣传和舆情处置经验全省推广。

强化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

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强化源头防范,群众用药安全得到保障,顺利通过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全面展开。

 此外,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机关事务管理不断进步,人民武装、双拥、工会、共青团、统计、审计、工商联、机构编制、人防、档案、物价、关心下一代、老区开发、扶贫、慈善、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在历任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县委单晓鸣书记代表苏中地区在温家宝总理来江苏视察座谈会上发言,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等省市领导分别来海安视察指导,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共海安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与大力支持,凝聚着全体代表和委员的智慧与力量,倾注了百万人民的心血与汗水。

在此,我谨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海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安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四年多的历程,是一部负重前行的拼搏史,更是一部团结奋进的创业史。

四年多的奋斗给我们留下了五点深刻的体会:

 第一,必须坚持以目标任务的高点定位引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科学确定挑战性的目标定位,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聚力超越”的海安精神,始终保持加压奋进的工作状态,是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力量源泉。

四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总体达小康”、“全面达小康”、“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的战略定位,研究制定了“七大战役”三年作战计划、五年作战规划和各区(镇)阵地战方案,引导区(镇)在项目建设上争相作为,机关部门在优化环境上争先创优,各类企业在转型升级上争冠称雄,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跳出海安看海安,以“跳一跳够得到”的精神状态,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断开辟发展的广阔空间。

 第二,必须坚持以思想理念的开拓创新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

开拓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灵魂。

只有始终保持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增创竞争优势,积蓄发展势能。

四年多来,我们面对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始终坚持以思想解放引领实践创新,以思路突破化解发展难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极具针对性的举措办法,创造了在省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新经验、新模式,从而在紧环境下营造了海安发展的小环境,在快发展中积聚了海安崛起的新优势。

实践证明,发展的跨越源于观念的跨越,只有拓宽视野,创新思维,突破常规,才能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必须坚持以民生保障的全面优先践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惠民生、顺民意才能凝民心、聚民力。

四年多来,我们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多地关注社会事业发展,更多地关注困难群体生活,更多地关注安全生产和群众利益诉求,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办群众最需要的事,办群众高兴的事,就一定能够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

 第四,必须坚持以党员干部的团结奉献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奋力赶超的现实挑战,必须同舟共济、负重奋进,沉下心来打基础,静下心来谋发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抓,以党员干部的“辛勤指数”换取人民群众更高的“幸福指数”。

四年多来,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目标导向、压力传递和激励考评等抓落实机制,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转化为各方团结奋进、勇争一流、埋头实干的生动实践,夺取了“全面达小康”的最后胜利,取得了“七大战役”阶段性成果。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对权力怀着敬畏之心,始终对海安人民的事业保持进取之心,雷厉风行,少说多干,就一定能够奋勇向前,后来居上,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会大幅攀升。

 第五,必须坚持以政府自身的风清气正促进机关干部的廉洁自律。

复杂的形势,繁重的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切实转变职能,提升素质,以清正廉明的人民政府新形象感召百万民众。

四年多来,我们坚持把勤政廉政、依法行政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来抓,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财政预决算、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广泛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政府形象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严于自律,树立形象,就一定能够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带领全县人民朝着既定的目标阔步前进。

 四年多来,尽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宏观形势变化带来的发展难度加大,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城乡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政府公务人员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努力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2012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海安由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尽管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复苏曲折多变,国家宏观调控趋于常态,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将快速推进,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建的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和即将开工的沪通城际铁路将海安推向“动车时代”,全面融入上海、南京“一小时都市圈”;

新长铁路、宁启铁路、海洋铁路将海安与全国铁路网无缝对接;

整治通航后的连申运河将海安与欧亚桥头堡连云港、国际大都市上海紧紧相连,独特的“公铁水”一体化叠加优势将使海安迎来一个更高起点、更大能级、更高水平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我们必须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坚持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念引领发展,在未来的五年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我们坚信,五年以后,呈现在全县人民面前的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幸福、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发展持续”的新海安!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和建设“一化一中心三城市”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发展速度全市领先,县域综合实力苏中前列,统筹协调发展全省示范”总体目标,以调结构、促转型、扩总量、增效益、惠民生为主线,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环境生态化”五大战略,打好新征程“七大战役”,实现新时期“七战七捷”,争取2016年、确保2017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今后五年工作的战略定位是:

围绕“七大战役”,把我们海安建设成“七大名城”。

 ——建设苏中新型工业名城。

高举工业强县大旗,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着力构建先进装备制造、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并驾齐驱,18个产业板块各显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规模企业千帆竞发、亿元企业百舸争流、百亿企业快速崛起,建成苏中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制造中心。

 ——建设华东枢纽物流名城。

实施“枢纽海安,物流天下”战略,大手笔规划建设县城北翼商贸物流中心,推进产城融合,构建以现代物流业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等文化产业为补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努力打造立足苏中、辐射华东、“公铁水”一体化综合效应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物流基地。

 ——建设全国特色农业名城。

赋予新时期海安农业之路新内涵,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拉长茧丝绸产业链条,叫响特种珍稀鱼类养殖品牌,打造绿色生态农副产品基地,发展“北上海”都市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南通第一、江苏领先、全国有影响”的农业强县。

 ——建设江海生态宜居名城。

围绕南通市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按照“一体两翼”和“三城联动”的发展格局,以“五城同创”为抓手,再掀城乡会战高潮,建设“现代与传统、时尚与古韵、大气与精致”交相辉映的5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风情浓郁的新城镇、新社区,营造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家园,建成长三角北翼、沈海高速交通大动脉上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宜业宜游的璀璨明珠。

 ——建设江苏创新创业名城。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成“苏中一流、苏南同步”创新载体体系,推进“525”人才工程,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构筑海内外精英云集、智慧型企业密布的创新创业高地。

打造文化、教育品牌,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全面建成科技支撑作用明显、教育文化发达、创新创业活力四射的科教文化名城。

 ——建设全省幸福和谐名城。

围绕“统筹协调发展全省示范”要求,大力实施以“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健全增收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兴办民生实事,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90分以上,长安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富足、精神更充实,建成“海安人自豪、外地人羡慕”的幸福和谐首善之地。

 ——建设沿海高效服务名城。

以“服务效能大提速、服务水平大提升”为目标,牢固确立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是海安形象,个个争当服务标兵”的良好氛围,创新服务,贴心服务,高效服务,营造人民群众信赖、社会各界认可、中外客商赞誉的最佳办事环境。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也是确保“七大战役”三年作战计划、五年作战规划目标序时推进的关键之年,更是建设“七大名城”的开启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的部署,围绕“四个确保、两个超过”工作目标,主攻“八个突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增长38.1%,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工业开票销售增长25%,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和COD、二氧化硫、氨氮及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发挥优势,彰显特色,聚焦突破,争先跨越,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扩总量、促转型,推动工业经济持续不断增长,为实现“双超”目标提供产业支撑

 牢固确立“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大载体、大企业、大产业推动工业经济有效扩张,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着力构筑大载体。

按照“一体两翼、三区呼应、多极支撑”的要求,把开发区、高新区、滨海新区打造成优势企业集聚、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地,全力推动先进产业和优质项目向“三区”集聚。

加快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光伏光电、现代纺织等特色园区建设,争创江苏沿海一流的国家级创新型、生态型、国际型开发区。

科学布局高新区配套设施,打造苏中汽车新城、西南科教新城、北部物流新城和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建筑等七大特色产业园区。

加快沿海开发步伐,突出老坝港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构建“休闲度假的滨海旅游区、新兴产业的工业集中区、高效生态的农业观光区”发展大平台,促进老坝港滨海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立足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快各镇科技产业园建设,不断提升曲塘流体装备、李堡锻压机械、大公建材机械、墩头化纤、白甸装备制造、南莫波纹管机械、雅周铸锻热机械产业综合竞争力。

 奋力催生大企业。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完成亿元以上企业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坚持“一企一策”,加快培育行业领军型、国内领先型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