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7479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哲学复习提纲.doc

16-17高二《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9.1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P4-6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P7-9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世界观和哲学研究的对象都是:

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①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两者的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两者的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4、关于哲学的整体表述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⑤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P10-12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

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过程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1、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

①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②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三、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P12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

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②进步性: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进步性: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局限性:

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在历史观上

的唯心主义(或者叫唯心史观)。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伟大意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四、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P13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把客观精神(上帝、神鬼、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五、哲学发展史的思想斗争:

P14

①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

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是独立的哲学体系;而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辩证

法与形而上学,既可以与唯物主义结合,又可以和唯心主义结合。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P16-18

1、哲学来源于时代

①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表现在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18-20

①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前提:

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20-21

①实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得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P21-23

①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9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什么是物质?

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个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③注意三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30

(1)从人类社会产生来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

(2)从人类社会存在: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从人类社会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它们是客观的。

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方式。

结论: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要求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31-32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②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P33-34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又是普遍的。

要求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也是普遍存在的,要求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要求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部分)

★一、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P35-37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注意:

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存在。

结论: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P37-41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结论: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P41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唯物论常见易错点小结: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重视物质生活就是唯物主义,追求精神享受就是唯心主义(错。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3、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错。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4、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5、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6、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错。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是主观的。

7、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很多分支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

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8、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一、辩证唯物论原理(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第4、5课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又是普遍的。

要求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又是普遍的。

要求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5、意识能动性作用原理

(1)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6、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7、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的原理与方法(唯物论整体角度或“物质观”的角度)

①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的含义与特点P42-43

★1、含义: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实践具有三大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

(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

(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P44-46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强调从无到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从旧到新,向前发展)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①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只有这个标准,没有其它标准)

①认识本身(即使是正确认识或者真理)无法成为判断自身是否正确的标准(认识的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

②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某一个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③只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只有实践具有这个功能(实践的第一.二个特点)。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不与实际结合是空洞的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⑤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46-49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3、真理只有一个。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4、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真理与谬误:

A:

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而不是谬误,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

B: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要求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求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要坚持正确方向,改正错误倾向。

五、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的反复性:

人们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认识的主体、客体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从认识对象、认识主体、认识基础都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即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前进性、上升性原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实践、认识、真理)第6课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⑤要求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要求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求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要坚持正确方向,改正错误倾向。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即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前进性、上升性原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认识论整体角度;或“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立足实践。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③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要求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前进性、上升性。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②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前进性、上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