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66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复习要点Word下载.docx

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3)日内瓦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

儿童心理学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和罗杰斯):

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

价值、生活责任、生命意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人性本善,有无穷潜力。

人本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为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马斯洛的个人成就:

需求层次理论,个人心理学,灵性需求

罗杰斯:

个人中心治疗法,是一种非指示疗法(后来改称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人的自我指导能力

7.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人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1879年为科学心理学的开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的建立)—冯特教授指导学生的博士论文《知觉的长度》

冯特心理学: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个体正在体验到的经验),物质科学研究间接经验。

2)心理学的任务:

(1)(判断、单选)把心理混合物分析为最简单的心理元素(感觉、感情)。

感觉的复合就是观念。

观念有三种形式:

强度、时间和空间。

感情有三度:

愉快和不愉快、紧张和松弛、兴奋和抑止。

感情的复合形式有三种:

情绪、情操和意志

(2)将心理元素结合为复杂的心理混合物。

即“创造性综合”或“统觉”。

(3)确定各种心理结合的规律:

联想律、目的性差异律、不断增长律、对立转换律

8.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

其目的是探讨、揭示人在管理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9.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53个分支(宗教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成瘾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积极心理学,组织变革

 

第二章

1.霍桑实验(1924~1932)照明实验—福利—访谈—群体实验

要防止两种偏见:

期望效应、安慰剂效应

“社会人”假设:

一个人是否全心全意为一个群体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己的工作、上级和同事感觉如何。

实验结果:

照明度不影响产量,福利不影响产量,访谈计划大大提升了产量。

导致生产效率上升到主要原因:

参加试验的光荣感,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

2.罗森塔尔效应Ratswillmeetyourexpectation

权威性谎言--“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原因:

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自我实现的预言

指在有目的的情境中,个人对自己(或别人对自己)所预期者,常在自己以后行为结果中应验。

例如,学生甲成绩比学生乙好,仅仅是因为老师对学生甲的预期如此。

安慰剂效应(PlaceboEffect)(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

最初是在医学研究中发现的现象,在对病人进行某一种药物处理后,病人就报告病情有所好转,但这种药并不能医治病人的病,原因仅仅是由于病人的自我暗示,相信这种药能够发挥作用。

此效应可通过双盲法实验进行观测、研究。

3.可以通过双盲----实验指导者和被试来控制实验的人为结果。

4.研究过程:

构念-->

测试

构念包括理论基础和假设

测试:

generalresearchprocess提出问题(H)—设计和收集数据—数据分析—报告Goal:

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测试→理论→假设→测试(循环)

5.研究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测量法、第二手资料、实地研究—案例分析

1)实验法:

形成假设—操作定义变量—标准化流程—选择分配被试—统计分析数据—获得结论

实验的目的在于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常用控制变量法。

e.g米尔格拉姆实验(电击实验)

自变量有:

被试者的道德水平,被试者的人格特征

*相关性(-1,1)

*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或量表)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2)案例研究:

e.g《Z理论》《江村研究》《都是我们的亲戚》

实地研究的一种

个案—演绎推广

3)观察法:

JaneGoodall—PatternsofbehavioramongchimpanzeesinGombe观察大猩猩生活习性的女科学家

6.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知情权、风险/机会评估、故意隐瞒、科学性、道德性、政治,等

e.g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取消动物试验

第三章

1.个体差异

·

智力

定义: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这个能力包括:

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测量:

AlfredBinet1905年提出IQ=MA/CA*100%MA心理年龄,CA生理年龄

今天的智商<

70智障>

120天才平均为100

*IQ与遗传和环境都有关系

情绪

跨文化的情绪表达:

美国和哥斯达黎加对比,积极情绪表达舒适度一样高,消极情绪表达舒适度美国明显高于哥斯达黎加。

2.智力理论

A.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分析(成分性)智力:

学术上的问题解决的能力

创造(经验)智力:

洞察力、综合能力以及对新异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实践(情境)智力:

理解和处理日常任务的能力——这个层面的智力反映了个体如何与外部世界相联系——适应性强

B.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内心的(自知)

*戈尔曼认为认识自我的能力是确保人生幸福与否的关键,同时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很重要。

3.从决策到最后实现说谎,这个过程被称为情绪反应过程(测谎仪原理)

4.情绪智力

自我知觉(认识自身情绪)同理心(认识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社会技能(人际关系的管理)

5.情绪的功能:

动机和唤醒、情绪的社会功能(信号功能)

*杏仁核的作用—恐惧的能力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在情绪,特别是恐惧中,具有重要作用。

「男女情绪的差异正是来自“杏仁核”,比如遇到不快的事情,男人会大吼大叫或拍案而起,而女人往往会默默地生闷气

6.Yerkes-DodsonLaw(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在绩效水平同一的情况下,随着工作复杂程度的提高,唤醒水平呈下降趋势。

即,简单工作的唤醒水平高于复杂工作的唤醒水平。

另外,同一工作中,随着唤醒水平提高,绩效水平先升高至最佳,之后逐渐下降。

7.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情绪一致性处理Mood-congruentprocessing

-与个人目前的情绪相一致的材料更容易被发现、注意和深入加工

积极记忆:

72%(快乐情绪);

52%(不快乐情绪)

情绪依赖性记忆Mood-dependentmemory

-在一定情绪中,如果人们当时的情绪和将事件存入记忆时的情境相同,他们更容易提取信息

匹配者能回忆起35%的实验内容;

不匹配者:

26%

8.个性

一个人特有的心理特质,它会影响到这个人的特殊行为方式,会使这个人的行为方式具有情境和时间的一致性

*个性与遗传有关

9.特质可以作为一个中介变量,使一系列刺激和反应产生联系,而这些刺激和反应最初看起来可能彼此之间几乎没有联系。

e.g做演讲(刺激条件)→羞怯(特质)→记忆缺失、脸红(反应)

10.个性理论

A.奥尔波特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解方式。

三种特质:

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

它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代表整个人格,往往只有一个。

它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具有极大的弥散性和渗透性,影响到个人行为的所有方面。

*首要特质,未必每个人都具有,很典型的人才会有

核心特质:

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

一个人主要特征的特质

次要特质:

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

如有些人虽然喜欢高谈阔论,但在陌生人面前则沉默寡言。

B.卡特尔16PT

孤独-外向,迟钝-聪慧,情绪激动-情绪稳定,顺从-支配,严肃-乐天,敷衍了事-谨慎负责,胆怯-冒险,理智-敏感,信赖-怀疑,现实-幻想,直率-世故,自信-忧虑,保守-激进,随群-自立,不拘小节-自律严谨,心平气和-紧张困扰

C.大五理论

①外倾性(外向性):

描述一个人善于社交、善于言谈、武断自信方面的人格维度。

②随和性:

描述一个人随和、合作且信任方面的人格维度。

③责任心:

描述一个人的责任感、可靠性、持久性、成就倾向方面的人格维度。

④情绪稳定性:

描述一个人平和、热情、安全及紧张、焦虑、失望和不安全的人格维度。

⑤经验的开放性(创造性):

描述一个人幻想、聪慧及艺术的敏感性方面的人格维度。

11.马基雅维里主义:

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注重个体发展,力求取得成功,适合需要谈判技巧的工作(谈判项目,处理劳动关系)和对于成功能带来实质效益的工作(营销),不适合于行为有严格要求的、绝对的规范准则的工作。

12.工作分析与人员选拔

将恰当的人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第四章

1.知觉

是个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就是个体选择、编排、存储和解释从五官获得的信息的过程。

(判断)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过程,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可以分为:

听知觉、视知觉、嗅知觉、触知觉;

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可以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多种感觉器协同活动得到的产物,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的活动及相互联系,其中视觉系统起主导作用。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等。

时间知觉:

在不使用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个人对时间的长短、快慢等变化的感受与判断。

时间知觉的特殊之处是它并非由固定刺激所引起,也没有提供线索的感觉器官。

运动知觉:

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状态。

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者(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知觉对象(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临近),情境(时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

知觉是理解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关键变量之一。

2.感觉

是个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只是一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现象。

感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感觉分为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亚里士多德);

平衡感觉、运动感觉、内脏感觉、皮肤感觉。

在认识人感觉过程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感觉离不开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感觉的源泉,没有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任何感觉都不会产生

感觉也离不开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它受感觉系统生理状态的影响和制约。

*调节平衡中最重要的是藏在内耳的前庭器官(vestibularorgans)

3.感觉与知觉:

与感觉相比,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生理状态的影响和制约,而且依赖知觉者个人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受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期望、情绪、价值观等的影响和制约。

从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比较复杂,它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个人的知觉过程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但是,知觉并不是感觉材料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心理活动过程。

4.错觉illusion

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事物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选择性知觉(人们在某一具体时刻只是以对象的部分特征作为知觉的内容)

-晕轮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对比效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

-投射(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e.g妄想迫害症、五十步笑百步)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5.幻觉hallucination

幻觉与错觉不同,它是在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发生的不真实感知。

幻觉具有与真实知觉类似的特点,但它是虚幻的。

*幻觉是不存在的,错觉是因为存在偏差而做出的错误判断

6.知觉的特性

组织性

-相似法则(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

-接近法则(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而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

-闭合法则(观察者常运用自己的经验,主动地为之补充(或减少)刺激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它们的特征)、

-连续法则(以实物形象上的不连续使观察者产生心理上的连续知觉)

选择性

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目的等,主动地、有意识地从诸多客观事物中选出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把它作为知觉对象,其余事物则构成了知觉的背景。

理解性

个人在知觉过程中必须借助过去的知识经验,理解客观事物的含义,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的理解性可以使人的知觉过程更加迅速,节约感知的时间和工作量,而且知觉印象准确完整。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言语的指导作用(语言的直观表述和提示作用,帮助于理解知觉对象)、实践活动的任务(个人主观目的不同,对对象的感知也不同)、对知觉对象的态度、刻板归类、知觉歪曲

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的时候,个人的知觉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与个人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超出人的知识经验的范围,它就不存在了。

知觉恒常性在视觉中表现最典型,主要有四种:

-大小恒常性:

个人对客观事物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视网膜上视像的变化而变化,而是趋向保持事物实际大小的特性。

-明度和颜色恒常性:

个人对客观事物明度和颜色的知觉不完全随映像的变化而变化,而是趋向保持事物固有的明度和颜色的特性。

-形状恒常性:

个人在知觉客观事物的形状时,不论事物形状的映像发生什么变化,总是趋向按事物固有的形状来知觉其特性。

-方向恒常性:

个人在知觉客观事物的方向时,只要事物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不论身体位置或网膜视像的方向怎样变化,总是趋向按事物固有方向来知觉它的特性。

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许多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7.知觉与判断的过程

刺激→人的五官感觉→注意→编排→解释→判断→决策和行动(判断→人的五官感觉)

8.态度

*拉皮埃尔实验(1934年)为了揭示种族歧视态度与实际的种族歧视行为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发现态度有时并不一致

态度是社会化的结果。

态度的定义:

对人、客体或观念的积极/消极评价。

态度的三个维度:

认知:

(想法、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情感:

(情感体验、感受、喜好)、行为意向(意念):

(反应倾向、怎么做)。

态度的类型:

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卷入)、组织承诺

9.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挑战性的工作、

公平的报酬、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融洽的同事关系、

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满意度与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有关

10.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反应:

退出(积极性、破坏性)、建议(积极性、建设性)、忽略(消极性、破坏性)、忠诚(消极性、建设性)

11.说服:

刻意努力来改变别人的态度。

用自己的行为说服: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

某人在做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接触到一些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的信息之后所体验到的冲突状态

△如何消除不一致?

1)改变态度

2)改变对行为的认知

3)接受新的信息

4)将不一致的重要性降到最低

*费斯廷格&

卡尔史密斯(1959年)的实验:

要求被试者重复无聊单调的工作,如果在完成工作后说服他人该工作是有趣且吸引人的,可以获得额外奖赏。

赞美工作的人对工作的评价低于未赞美工作的人,尽管他们获得更多酬劳。

自我知觉理论(D.J.Bem比姆)

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

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

自我知觉理论主要阐述行为是否影响态度。

(判断)

自我知觉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

如果人们先前对某事具有明确一贯的态度,则它不起作用;

如果人们先前对某事不具有明确一贯的态度,则它起作用。

适用情境:

自我知觉理论非常适用于个体对某一个态度的认识很少、很模糊,或者个体对态度所指向的事物缺乏经验的情况下。

不太清楚事情,基于看到过,听到过,经历过的事情来判断

认知失调理论则更适用于个体对某一态度认识很清楚或很支持的情境下。

非常清楚的情况下

12.归因

凯利的归因理论

一致性

其他人对某种刺激或事态做出的反应与我们正在考虑的该种人的反应的雷同程度

一致性高-外部,一致性低-内部

一贯性

该人在其他场合对同一种刺激或事态做出的反应的雷同程度

一贯性高-内部,一贯性低-外部

区别性

该人对其他不同的刺激或事态(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的反应的雷同程度

区别性高-外部,区别性低-内部

如何归因:

一致性一贯性区别性归因

高高高外部

低高低内部

低低高外部

(*区别性的归因倾向和其他两个中任一个相同,则采用该归因;

如果区别性的归因倾向与其他两个相反,则无法判断归因)

13.归因偏差

对应偏差

人们基于自身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有选择性地阐释自己看到的事物

投射

将自身特点加诸他人

成见(类型知觉)—刻板印象

根据自己对于对方所属群体的认识来判断对方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根据某人的某一个特点形成整体印象

e.g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第二章第2条)

皮格马利翁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言:

分为两个阶段,个人对人或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其随后对行动(基于上述判断)导致最初不正确的想法变成现实)。

罗森塔尔效应—权威性谎言

14.组织中的具体应用(知觉和态度、归因偏差)

面试、绩效评估、自我实现预言(绩效管理中)、员工努力、员工忠诚

第五章

1.动机:

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

动物或者人类,都会趋向于某些刺激,而远离另外一些刺激,这由他们的喜好和厌恶所决定。

通过动机去解释人们和动物的不同行为。

2.需要(生理、心理(可习得))→紧张→驱力→行为→满足(需要)紧张需要诱因才产生驱力

动机的来源:

自己—内因—内源性动机他人—外因—外源性动机

只有积极的内因是有效的,其他三种(消极内因、积极外因、消极外因)都是无效的

3.16种基本需要:

接受(认同)、好奇、吃、家庭、荣耀、梦想、独立、命令、身体健康、权力、浪漫、节约、社会联系、地位、宁静、复仇

4.米切尔(1982)提出激励的四个特点

1)激励是一种典型的个体现象

2)激励通常是一种意向

3)激励是多元的

4)激励的目的是预测行为

激励至少包含三方面因素

1)人们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

2)是什么因素把人们正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的。

3)这些行为如何能矫正、保持和延续,以及这种行为正在进行时,行为主体和客体的主观反应。

5.激励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

6.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激励因素:

满意/没有满意保健因素:

不满意/没有不满意

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属于保健因素,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属于激励因素

8.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Growth)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ERG理论。

9.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三种需要理论)

人类的许多需要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的,而且人的社会性需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得自于环境、经历和培养教育等。

很难从单个人的角度归纳出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