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79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9 文言文阅读2 武官类Word文件下载.docx

再至,陛下乃疑矣;

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

“谨奉教!

”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

“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B.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C.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D.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D [“其母死”指韩信的母亲去世了,句意完整,前后应断开,可排除B项。

“韩信”作“虽为布衣时”的主语,其前面要断开,可排除A项;

“时”指时候,应放在前面,意思是“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可排除C项。

故选D。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在泛指军队,这里意指韩信与樊哙等都是行伍之人。

B.淮阴侯,这里是以官爵称谓韩信。

C.辟,中国古代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指征召布衣入仕。

这里的“辟”通“避”,取“回避”之意。

D.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官的通称。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有舍人。

A [这里的“伍”意思为“同伙之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

B.韩信骄矜自负,不善韬光养晦。

他称皇上没有自己能统帅军队,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

C.韩信串联陈豨,有谋反之心。

他认为陈豨去钜鹿任职,所率之军是精兵,又受到皇上的信任,别人如果告他反叛,皇上不会轻易相信,如果韩信在宫中做内应,谋反就可能成功。

D.太史公分析韩信悲剧的成因时,强调了韩信自身的原因。

这段话启示后人从韩信的悲剧中吸取教训。

B [韩信是因谋反而招致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分)

译文:

                                    

(2)曰:

[答案] 

(1)陛下不擅长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2)说:

“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然被妇女小子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于是(吕后)诛杀了韩信三族。

5.韩信为什么要反叛?

(3分)

[答案] ①韩信受到汉王的畏忌,心生怨恨。

②受到他人的蛊惑。

③心高气傲,不愿与一般人为伍。

【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

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

“大王怎么竟肯光临。

”韩信出门笑着说:

“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皇上问韩信:

“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说:

“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皇上说:

“你怎么样?

”回答说:

“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

“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

“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

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

“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

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

”陈豨说:

“一切听任将军吩咐。

”淮阴侯说:

“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

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

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

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

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

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

“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

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

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

“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

”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

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

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萧相国欺骗韩信说:

“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

”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韩信临斩时,说:

太史公说:

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

他母亲去世时,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

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

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

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二、(2019·

大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9分)

虞悰,字景豫,会稽余姚人也。

父秀之,黄门郎。

悰少而谨敕,有至性。

秀之于都亡,悰东出奔丧,水浆不入口。

初,世祖始从官,家尚贫薄,悰推国士之眷,数相分与;

每行,必呼上同载。

上甚德之。

昇明中,世祖为中军,引悰为谘议参军,遣吏部郎江谧持手书谓悰曰:

“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

”悰治家富殖,奴婢无游手,虽在南土,而会稽海味无不毕致焉。

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

豫章王嶷盛馔享宾,谓悰曰:

“今日肴羞,宁有所遗不?

”悰曰:

“恨无黄颔臛,何曾《食疏》所载也。

”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

永明八年,大水,百官戎服救太庙,悰朱衣乘车卤簿①,于宣阳门外行马②内驱打人,为有司所奏,见原。

上以悰布衣之旧,从容谓悰曰:

“我当令卿复祖业。

”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

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鲭鲊一方而已。

郁林立,兼大匠卿。

起休安陵,于陵所受局下牛酒,坐免官。

隆昌元年,以白衣领职。

郁林废,悰窃叹曰:

“王、徐遂缚袴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明帝立,悰称疾不陪位。

帝使尚书令王晏赍废立事示悰,以悰旧人,引参佐命。

悰谓晏曰:

“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

不敢闻命。

”朝议欲纠之,仆射徐孝嗣曰:

“此亦古之遗直。

”众议乃止。

悰称疾笃还东,诏赐假百日。

永元元年,卒。

时年六十五。

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南齐书·

虞悰传》)

【注】 ①卤簿:

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仪从和警卫。

后亦泛称一般官员的仪仗。

②行马:

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B.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C.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D.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D [“美拜”意为“好的任命”,“朝廷咸惊其美拜”意为“朝廷上下都惊讶他能有如此好的任命”,句意完整;

“迁祠部尚书”意为“升为祠部尚书”,句意完整。

故应在“拜”后断开,由此排除A、B两项。

“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意为“虞悰献上几十车粽子以及各种菜肴”,句意完整。

“数十舆”是定语后置,故应在“数十舆”后断开,由此排除C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吏部郎,古代官职名,东汉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后代因之,乃吏部最高职位。

B.太子,封建时代被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通常册立嫡长子,其所居之宫被称为“东宫”。

C.太庙,最早只供奉皇帝先祖,后亦供奉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称之为配享太庙。

D.白衣,本指古代平民服,后借指古代无功名的人,犹言平民、老百姓,亦指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此处指受处分的官员。

A [A项,“吏部郎”不是吏部最高职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悰纯朴至孝,交友不避贫贱。

父亲在京城去世,他前去奔丧,连一口水都不喝;

世祖初做官时家境贫穷,他出自对人才的推崇,多次分与家财,出行必要同乘。

B.虞悰治家有方,精于研制美食。

他治家有道,使家中奴婢各司其职,无闲人;

他擅长烹饪调制各种美味,且在豫章王举办的盛宴中,能够引经据典指出不足。

C.虞悰为人随性,为官行事恣意。

世祖索要美食秘方,他拒不献出,只献出一个醒酒方子;

因在宣阳门外驱赶殴打人及在休安陵接受属下的牛和酒,而两次被免官。

D.虞悰深受倚重,不肯趋承逢迎。

世祖因与他是平民时的旧友,让他恢复祖上的基业;

明帝宣召先朝旧臣辅助自己,他不肯接受命令。

C [C项,“两次被免官”错。

在宣阳门外驱赶殴打人,被皇帝原谅了;

而在休安陵收受下属的牛和酒,被免官。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

(5分)

(2)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

[答案] 

(1)现在通过江吏郎转告,因顾念你(帮助我)的情谊,想委屈你担任这一职务。

(2)主上圣明,三公九卿齐心合力,难道还要借助老朽来匡正辅佐新帝吗?

虞悰,字景豫,是会稽余姚人。

父亲虞秀之,担任黄门郎。

虞悰少年时就谨慎自饬,有卓绝的品性。

虞秀之在京城去世,虞悰东去奔丧,一口水都不喝。

起初,世祖刚刚出来做官,家境还很贫穷,而虞悰推崇对国中杰出人才的眷爱,多次分给他家财;

每次出行,一定要叫上世祖一同坐在车上。

世祖很感激他。

昇明年间,世祖担任中军,推荐虞悰为谘议参军,派遣吏部郎江谧带着他的亲笔信对虞悰说:

“现在通过江吏郎转告,因顾念你(帮助我)的情谊,想委屈你担任这一职务。

”虞悰管家生财有道,家中奴婢没有不干正事、四处游荡的,虽然在南方做官,但会稽的海鲜全都弄到做官之地。

虞悰很擅长制作美味食品,调配口味也很有技巧。

豫章王萧嶷设盛宴款待宾朋,对虞悰说:

“今天的美味菜肴,难道还有什么遗漏的吗?

”虞悰说:

“遗憾的是缺了雏鸟肉羹这道菜,这是何曾《食疏》上记载的。

”调任散骑常侍、太子右率。

永明八年,发大水,所有官员都穿着军服抢救太庙,虞悰身着红色官服乘车带着仪仗队,在宣阳门外的行马内驱赶殴打人,被有关官员上奏弹劾,被皇帝原谅了。

皇帝因为虞悰与自己是平民时的旧友,私下对虞悰说:

“我要让你恢复你祖上的基业。

”(于是虞悰)转任侍中,朝廷上下都惊讶他能有如此好的任命。

升为祠部尚书。

世祖亲临芳林园,向虞悰要扁米粽子。

虞悰献上几十车粽子以及各种菜肴,太官烹制的美味菜肴都比不上这些。

皇帝向虞悰要各种饭菜制作的配方,虞悰保密不肯献出。

皇帝喝醉后身体不舒适,虞悰才献上醒酒鲭鲊一种配方而已。

郁林王被拥立为皇帝,虞悰兼任大匠卿。

兴建休安陵,在陵所接受局内属下送上的牛、酒,因此获罪免官。

隆昌元年,以平民的身份兼任职务。

郁林王被废黜帝位后,虞悰私下感叹说:

“王、徐就这样像绑扎裤子一样轻易地把天子废了,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明帝被立为皇帝,虞悰称病不愿辅佐。

皇帝派尚书令王晏拿着有关废立之事的文书给虞悰看,因为虞悰是先朝旧臣,想拉拢他来参与辅佐自己创立功业。

虞悰对王晏说:

“主上圣明,三公九卿齐心合力,难道还要借助老朽来匡正辅佐新帝吗?

不敢接受命令。

”朝中议政时要纠查他,仆射徐孝嗣说:

“这也是古人遗留的耿直做法。

”众人的议论才停止。

虞悰称自己病重想返回老家,皇帝下诏答应给他百天假期。

永元元年,逝世。

当时六十五岁。

虞悰生性敦厚诚实,与人相知相识,一定会去慰问探访,无论是亲近的还是疏远的,与之交往都有始有终,当时人们都以此称赞他。

三、(2019·

成都一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慕容绍宗,慕容晃第四子太原王恪后也。

尔朱荣即其从舅子也。

值北边挠乱,绍宗携家属诣晋阳以归荣,荣深待之。

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绍宗对曰:

“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荣不从。

纥豆陵步藩逼晋阳,尔朱兆击之,累为步藩所破,欲以晋州征高祖,共图步藩。

绍宗谏曰:

“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

高晋州才雄气猛,英略盖世,譬诸蛟龙,安可借以云雨。

”兆怒,禁止绍宗,数日方释。

遂割鲜卑隶高祖。

高祖共讨步藩,灭之。

及高祖举义信都,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

“比用卿言,今岂至此。

”后高祖从邺讨兆于晋阳,兆自缢而死。

绍宗遂携荣妻子及兆余众自归。

高祖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

天平二年,行扬州刺史,寻行青州刺史。

丞相府记室孙搴属绍宗以兄为州主簿,绍宗不用。

搴谮之于高祖,云:

“慕容绍宗尝登广固城长叹,谓其所亲云‘大丈夫有复先业理不’。

”由是征还。

元象初,进爵为公,除度支尚书。

侯景反叛,诏绍宗为行台,节度三徐、二兖州军事,与大都督高岳等出讨。

于时景军甚众。

与景接战,诸将无肯先者,绍宗麾兵径进,诸将从之,因而大捷,景遂奔遁。

西魏遣其大将王思政入据颍州,绍宗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击,堰洧水以灌之。

未几,与丰临堰,见北有尘气,乃入舰同坐。

暴风从东北来,远近晦冥,舟缆断,飘舰径向敌城。

绍宗自度不免,遂投水而死,时年四十九。

三军将士莫不悲惋,朝廷嗟伤。

赠使持节二青、二兖、齐、济、光七州军事,尚书令,太尉,青州刺史,谥曰景惠。

(节选自《北齐书·

慕容绍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B.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C.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D.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C [“荣称兵入洛”是指尔朱荣举兵攻入洛阳,句意完整,“入洛”后要断开;

而“绍宗”是“私告”的宾语,二者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B项和D项。

根据文意可知,“制驭”的宾语省略,而“吾”为后句的主语,故“吾”前面要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晋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名,此处称呼“高晋州”,是以对方在晋州任职称呼其人。

B.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节度,是节制、调度的意思,唐代设立的节度使为地方军政长官,朝廷赐以旌节。

D.赠,指追赠,是朝廷对退休的有贡献的官员或对已死的官员给予官爵等荣誉。

D [“退休的有贡献的官员”说法有误,追赠的对象为死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绍宗善于识人,反对联合高祖。

尔朱兆想联合高祖共同对付步藩,绍宗认为不能给高祖发展壮大势力的机会,尔朱兆不听,最后被高祖攻讨。

B.绍宗不徇私情,遭到小人诬陷。

孙搴请求绍宗委任兄长做州主簿,绍宗没有答应,于是孙搴向高祖进谗言,高祖产生疑虑,将绍宗召回京城。

C.绍宗勇猛善战,平定侯景叛乱。

侯景军队人多势众,同侯景军接战后,诸将都不肯冲锋在前,绍宗则挥兵快进,诸将紧随其后,取得大捷。

D.绍宗精忠报国,不幸以身殉职。

王思政围攻颍州,绍宗等人用水灌之法对敌,暴风扯断其乘坐船只的缆绳,船径直冲向敌城,绍宗投水自杀。

D [D项,“王思政围攻颍州”有误,原文是“……王思政入据颍州,绍宗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

(2)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

”(5分)

[答案] 

(1)如今天下纷乱,人人怀着非分的企图,正是有智慧的人使用计谋的时机。

(2)尔朱兆才拍着胸脯责备自己,对绍宗说:

“假如(当时)听从你的话,今天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慕容绍宗,是慕容晃第四子太原王慕容恪的后代。

尔朱荣就是他的堂舅家的儿子。

正逢北方动乱,绍宗携带家人到晋阳投奔尔朱荣,尔朱荣待他十分友爱。

等到尔朱荣举兵攻入洛阳,私下告诉绍宗说:

“洛阳地区人物很多,骄纵奢侈成为风俗,如果不加以整顿,恐怕很难制服控制局面。

我想趁百官出城迎接的时候,乘势把他们统统杀掉,你说行不?

”绍宗回答说:

“您既然亲自统领神兵,心怀忠义,突然又要杀尽百官,我认为这不是效用长久的策略,请您三思。

”尔朱荣没有听从。

纥豆陵步藩逼近晋阳,尔朱兆反击他,多次被步藩打败,(尔朱兆)就想用晋州刺史的名义召请高祖,共同对付步藩。

绍宗规劝说:

“如今天下纷乱,人人怀着非分的企图,正是有智慧的人使用计谋的时机。

高晋州才能杰出、气势威猛,胆识谋略超过世人,就好比是一条蛟龙,怎么能借给它云雨呢?

”尔朱兆发怒了,把绍宗拘禁起来,过了好几天才释放出来。

于是把鲜卑割给高祖。

高祖发兵和尔朱兆共同讨伐步藩,消灭了他。

等到高祖在信都起义,尔朱兆才拍着胸脯责备自己,对绍宗说:

”后来,高祖从邺城发兵在晋阳讨伐尔朱兆,尔朱兆自缢而亡。

绍宗便带上尔朱荣的妻子儿女和尔朱兆的部属自行归附高祖。

高祖仍旧对他们加以礼遇,所有官职爵位一律如故。

天平二年,代理扬州刺史,不久又代理青州刺史。

丞相府记室孙搴请绍宗任用他的哥哥做州主簿,绍宗没答应。

孙搴就对高祖说绍宗的坏话,说:

“慕容绍宗曾登上广固城长叹,对其亲近的人说‘大丈夫有光复先祖大业的道理不’。

”因此他被召还京师。

元象初年,晋升爵位为公,授任度支尚书。

侯景反叛,任命绍宗为行台,节制调度三徐、二兖州诸军事,和大都督高岳等出兵讨伐。

这时侯景兵力很强。

与侯景交战,众将领没有愿意冲向前的,绍宗指挥军队快速进攻,众将领跟随,因而大胜,侯景便逃跑了。

西魏派将军王思政进入并占据颍州,绍宗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攻他,筑坝堵塞洧水来淹没州城。

没多久,绍宗和刘丰到大坝视察,见北方有尘雾,便进入船内同坐。

这时一阵暴风从东北刮来,远近一片昏暗,船缆都断了,船直接向敌城漂去。

绍宗自忖这次免不了一死,便投水而亡,死时四十九岁。

三军将士没有不悲伤叹息的,朝廷哀叹悲伤。

追赠为使持节二青、二兖、齐、济、光七州军事,尚书令,太尉,青州刺史,谥号为景惠。

四、(2019·

武汉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八年,伐陆浑戎,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

“子无阻九鼎!

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

“呜呼!

君王其忘之乎?

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

殷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必重;

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

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

已破陈,即县之。

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

王问,对曰:

“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庄王乃复国陈后。

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

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

“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敢不惟命是听!

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

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