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829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综合卷2Word格式.docx

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的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

凡食,养阴气也”(《礼记·

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审美理想。

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

“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

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

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

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

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2、一个多雨的夏天

郭震海

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

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

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

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

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

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

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

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

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

“天塌了吧!

”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

“你找死啊!

”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

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

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

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

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

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

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

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

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

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

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吗就干吗,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

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

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

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

为什么呢?

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

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

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

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

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

”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地骂道。

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

”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

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

“家,温馨的港湾。

”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

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

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

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

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

我真的变了吗?

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

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B.作品中的工友嘟哝一句,另一个就“强烈抗议”“骂骂咧咧”,这段对话描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工友之间的关系极其恶劣。

C.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吗就干吗,没人注意,更没有管。

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只有在这里才能获得一点点自由。

D.农民工们恨雨,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也没有钱,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相对较低。

2.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

3.作品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3、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

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

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

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

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

解褐将作监丞。

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

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

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

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

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

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

易简奏曰:

“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

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

”会郊祀,充礼仪使。

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

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

从之。

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

诏可。

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

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

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

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

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

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

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

母薛氏以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

“不谓及此,易简罪也。

”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

“何以教子成此令器?

”对曰:

“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

”上顾左右曰:

“真孟母也。

(节选自《宋史·

苏易简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

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

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

丁内艰,则是指母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

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

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

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

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

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4.翻译下列句子。

(1)召薛氏入禁中,问曰: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三、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

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

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②方回:

贺铸的字。

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及我呢?

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感情。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在《醉花阴》中“ 

 

”两句,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3.“风”“雨”是古诗中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表达了历史的沧桑与无常。

第二卷

五、语言表达

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互联网+”下定义。

(不超过85个字)

关于互联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这样认为的,互联网在“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中作为基础设施起着实现工具的作用,“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又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来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菊是中国的特产。

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

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① 

对此,② 

他在《离骚》中说: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可见,③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六、材料作文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

“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等我从那条弯路走出来时,已是伤痕累累。

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

“那路走不得。

她不信。

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在人生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七、选择题

9、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②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25日落下帷幕,从考生反馈看,今年国考笔试考得十分“人文”,而十八大、莫言、天宫一号等热点话题竟湮没无闻。

③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政权的颠覆斗争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④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

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⑤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⑥中国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不应该被放弃;

同时,由于国内政治背景、中外力量对比、国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中国外交需要在战术层面更有所作为。

A.②③⑥

B.①④⑥

C.①②⑤

D.①③⑤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改变运动员以往“重武轻文”的现象,国家体育总局近年来积极推动运动员文化教育,并将运动员参赛资格与文化测试成绩挂钩。

B.《兰州好人墙》开播以来,对这个栏目中的好人故事进行转载报道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趄过百家左右。

C.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表明了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D.窦娥的故事明显有着东海孝妇的影子,该故事见于《汉书·

于定国传》、刘向的《说苑》和干宝《搜神记》都有记载。

1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

⑤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⑥宜皆降之

⑦何久自苦如此

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太夫人急止人哭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④⑥⑨⑩

D.②④⑦⑨

12、下列句子中不存在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④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⑤公车征拜郎中

⑥古之学者必有师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13、下面各句中,与例句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

子卿尚复谁为乎?

A.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君何以知燕王?

14、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见《周礼》,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C.举孝廉不行: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天子射上林中:

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① 

中国古典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细节描写 

② 

失之简陋、夸张,而《红楼梦》则 

③ 

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 

④ 

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A

\

往往

相反

因此

B

由于

不然

C

D

因为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1.答案:

1.C;

2.D;

3.B

解析:

1.“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表述错误,由第7段可知,“中国饮食文化是……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而不是“影响了……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2.由第4段可知,D项,将原文“古代的中国人”说成“中国人”,扩大了范围。

3.“只要……就……”关联词语错误,原文第5段中是“只有……才……”。

2.答案:

1.A;

2.

(1)结构上多次写雨,照应标题“一个多雨的夏天”。

雨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作品写侯东升因雨而停工,因雨而心生烦恼想出去走走的所思所想,工友们盼雨而恨雨的矛盾的心理,因雨和妻子的争论,全文都是围绕“雨”而展开。

(2)“雨”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农民工让人心酸的现实处境。

(3)雨凸显主题,写工友们盼雨又恨雨的心理表现了农民工工作的辛劳,侯东升和妻子关于雨的争论表现了这些农民工的“边缘化”的生存状态。

3.

(1)艺术效果上,以侯东升的疑问作结,留有空白,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2)人物形象上,表现侯东升的内心的困惑,以及对前途的迷茫。

(3)小说主题上,表现了农民工边缘化的生存状态,深化了文章主旨。

B表现工友们关系恶劣是过度推测C目的是为了表现这些农民工平日生活单调,以及被边缘化的生活状态。

D打工挣钱是农民工背井离乡的重要原因,由此说他们一心向前看有失偏颇。

3.答案:

2.A;

3.A;

4.

(1)(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

“(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

”(薛氏)回答说:

“年幼时则用守礼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

”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

“真是孟母啊。

(2)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1.“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根据意思这是个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排除A、D两项;

“坐赂削籍/流寓京师”句式一致;

“光逢”是句子的主语,所以应该在其前断开,排除B项。

2.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3.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意思是“希望陛下保持已成就的盛业,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是苏易简劝诫皇上,不是皇上劝诫苏易简。

4.参考译文: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

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

太平兴国五年,年满二十,考中进士。

太宗正留心儒术,贡士都临殿复试。

易简所作答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