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845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及建议7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因此,新郑市农村的水价在0~1.55元/t之间,不含水资源费。

4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来源第一,自来水厂的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从水费中列支,管理与维修养护同步。

第二,单村或联村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资金,可分为2小类:

①由村委出资,所有费用由行政村承担;

②由水费中列支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和村委出资一部分,三方共同支付维修养护的全部支出费用,各部分的出资比例经协商解决。

第三,村委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的贫困村,加之村民们收入也相对较低,需逐级审批,从维修养护基金中列支。

5存在问题5.1弃用安全饮水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出现弃用现象,某村的大部分村民嫌水价1.00元/t过高,村民联合给村委施加压力,致使该村的供水工程弃用长达一年之久。

通过走访与调查发现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①村民原来使用的吃水井为老井,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现有井深65m左右,使用水泵为200QJ20-40,电机功率4kW。

而新建成的安全饮水工程井深为298m,使用水泵为200QJ20-121,电机功率13kW。

相比之下,每吨水的供水成本大幅提高。

②安全饮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村民局限于自身利益,对管道的布设方式和工程规划人员意见相左,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供水管网建设项目除入户管道之外,虽均由政府出资建设,但嫌吃亏和争贪小便宜的小农意识在作祟,甚至为谁当管水员而大打出手;

这些,不仅延长了工期,还使得工程无法正常启用。

③“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拒交水费现象突出。

随机走访该村农户,基本均能听到“嘀嗒嘀嗒”的嘀水声。

交水费时,村民为了不交或少交水费争得不可开交,甚至拳脚相向。

5.2管水员素质有待提高因为管水员素质较低产生的问题时有发生。

例如:

某行政村安全饮水工程始建于2007年,并于当年10月份投入使用,有专人负责管护,属于管护较为到位的行政村之一。

由于管水员不参照机井成井柱状图,擅自变更了水泵在地下的位置,致使原设计水泵损坏,导致夏季用水高峰时无水可用。

该管理员没有按原设计水泵的型号购置新泵,且将新泵布置在水井的花管位置运行,致使水井报废。

新郑市安全饮水工程的消毒设备分两类:

①加氯,主要用于自来水厂;

②加盐,主要用于单村供水和联村供水工程。

各村的管水员虽经过统一培训合格后上岗,但为了减少供水成本,减化工作程序,加盐浓度太低不满足要求;

擅自加大单次加盐量,增加加盐间隔时长;

更有甚者平时弃之不用,只在有检查时加盐消毒,应付检查。

5.3管护水源保护问题管护到位的工程管理院,院内物品摆放有序,配电房、管理房窗明几净,大门紧闭,有制度,有板面,有记录,有档案,有专人负责的管理院,占全市工程管理院总数的90%以上。

但仍有个别的工程管理院,电线私拉乱扯、压力罐锈迹斑斑、院落大门虚掩,更有甚者在院内种植蔬菜、饲养鸡鸭狗等牲畜。

管理院附近开办各类加工厂,甚至是化工企业。

这些情况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地下水的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6政策与对策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

保障饮水安全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

①政策支持,深入民间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尽早出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细则》。

②经济支持,政府出资一部分,用水户出资一部分,建立维修管护基金,形成常态化管理。

③创新服务,成立民间组织,集中管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回收管理权限,集中管理。

④群众参与,成立用水户协会,由村民选举代表加入协会,真正为群众服务,献言献策。

群策群力,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好用好。

第二篇:

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思考1饮水工程基本情况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六盘山东麓,西北黄土高原的东部地带。

地理位置处于东径106°

32′~106°

58′,北纬35°

41′~36°

17′。

东西宽50.3km,南北长61.5km,总面积2491km2。

其中,耕地面积6.69万hm2。

西连宁夏固原,东、南、北环临甘肃省的镇原、平凉、环县等市县,辖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

总人口26.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67万人,占89.5%;

回族7.87万人,占30.0%,人口密度103.9人/km2,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水量进一步增加,饮水标准也进一步提高,加之气候逐年变暖,降雨量逐年减少,供需矛盾日渐显现。

由于彭阳县的当地水资源短缺,水源基本依托六盘山天然涵养林,来源基本靠大气降水,且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量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秋多春少的态势。

近年来降雨量逐年减少,蒸发量增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为解决当地群众饮水困难,近年来已建人饮工程46处,其中31处以地表水为水源,受降雨量减少及干旱影响,部分饮水水源水量短缺或干涸,群众只能采用井窖积蓄雨水解决饮水问题,导致饮水不安全人口增加。

2水文气象彭阳县地处内陆,是典型的大陆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

彭阳县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248~2418m,地形分为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河谷残塬区和西南部土石质山区3个自然类型区,年降水量350~550mm,年平均气温7.4~8.5℃,日照时间2311.2h,无霜期140~170d,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3工程地质彭阳县地貌以梁峁状丘陵为主,分为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河谷残塬区和西南部土石质山区3个土地类型区。

3.1北部黄土丘陵区该区域位于彭阳县北部,辖交岔、小岔、罗洼、冯庄、孟塬、王洼和草庙等7个乡镇的全部或部分,总面积1464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7.9%。

海拔1294~1992m,年降雨量350mm左右,属干旱半干旱地区。

人口密度小,贫困人口比例大,地势起伏,沟壑纵横,山坡地面积大,15°

以上坡耕地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0.0%左右。

3.2中部河谷残塬区该区域分布在红、茹河流域,辖草庙、孟塬、古城、白阳镇、城阳、红河和新集等乡镇的全部或部分,总土地面积731km2,海拔1286~1873m,年降雨量450mm左右,地势平坦,川塬相间,境内小气候特点明显,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灌溉条件好,有红、茹河流域川区及长城塬区。

3.3西南部土石质山区该区域位于六盘山东麓,红、茹河上游,辖古城、新集2个乡镇的部分村组,总土地面积334km2,海拔1400~2416m,年降雨量500mm左右,地形地貌以土石质山区为主,土壤主要是黑垆土和灰褐土,土层浅薄,质地疏松,阴湿高寒。

4工程任务和规模彭阳县连通总管工程的任务是以“宁夏固原地区(宁夏中南部)安全水源工程”(以下简称水源工程)为水源,通过饮用水资源合理配置,通过新建连通管道及调蓄工程,解决彭阳县中南部茹河及红河流域5个乡(镇)87个行政村496个自然村以及彭阳县城共计15.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8万人,农村人口11.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彭阳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撑。

4.1供水范围工程的供水范围包括彭阳县城及古城、白阳、城阳、红河和新集等5个乡(镇)84个行政村496个自然村。

涉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0处,其中已建农村人饮工程30处,规划新建农村人饮工程10处。

4.2供水人口供水范围内现状总人口15.20万人,其中彭阳县城3.51万人,茹河片区6.69万人,红河片区5.00万人。

4.3供水标准现状年为2012年,规划设计水平年是2027年,设计年限15a,供水保证率95.0%。

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采用120L/(人•d),乡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采用60L/(人•d),农村居民采用40L/(人•d)。

4.4供水规模规划设计水平年为2027年,工程日最高供水量2.1万m3/d,年供水量599.0万m3。

4.5供水水源彭阳县红河及茹河片区连通工程的供水水源采用“宁夏固原地区(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取水点位于工程主管线8#隧洞(开城南隧洞)进口。

4.6供水方式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人畜用水应供水到户,在局部居民点分散区域,工程采取先供水到自然村,在高地设集中供水点,控制最远取水范围不超过500m。

将来根据具体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施供水入户。

该工程作为水源连通工程,末级连通管道连接至已建人饮工程高位蓄水池及规划人饮工程的高位水池。

4.7供水水质经化验分析其水质主要是浊度3~20NTU微超标(标准值<1mg/L),溶解性总固体1000~1500mg/L微超标(标准值<1000mg/L),个别月份总硬度微超标500mg/L左右微超标(标准值<450mg/L),其他标准均符合现行人饮标准要求。

对水质的处理要求仍是常规的沉淀过滤和消毒,为降低工程基建费用,处理过程中暂不考虑深度处理及源水预处理,仅考虑常规处理工艺流程。

5水价分析国民经济评价:

效益费用比1.21,内部收益率10.5%,经济净现值1495.0万元。

出水口成本水价:

单位运行成本为3.3元/m3,单位完全成本为4.9元/m3。

6建议一是项目区水资源匮乏,人畜饮水极其困难,建议尽快批准立项,以便有效解决彭阳县居民饮水困难问题。

二是由于项目区属黄土丘陵区,山大沟深,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该工程人均投资较高,建议国家加大财政补助资金比例。

第三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及对策1.竹溪县概况1.1.自然地理概况湖北省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地处东经10929’~1108’,北纬3132’~3231’。

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北毗邻湖北省竹山县,县境南北长104km,东西宽51km,总面积3296km2。

竹溪县地处秦岭东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

受大巴山东部余脉横贯全境的影响,县境内形成了山峦起伏,高差悬殊的地貌特征。

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

最高处为西南部葱坪,海拔2740m,最低处为东北部的新洲乡烂泥湾村,海拔276m,相对高差2464m。

全县山脉与地层走向一致,河谷曲流发育,峡谷与山间盆地相间,构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多种地貌。

全县地质山脉多呈纬向褶皱,主要构造线为东西向。

岩石主要以志留纪和寒武纪变质岩系为主,主要有砂质、泥质板岩、砂岩和少量的震旦纪硅质岩。

土壤受地质构造影响,主要为侵蚀风化而成的残积、坡积和冲积性地壤,种类主要为黄棕壤。

竹溪县属北亚热带半湿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湿热,其多年平均气温为14.5℃,极端最低气温为12.9℃(1977年1月30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0℃(1966年7月20日),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24mm。

境内雨量较丰沛,其多年平均降雨量1089mm,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10月,该时段平均降雨量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85%。

径流主要靠降雨补充,以地表水为主。

1.2.社会经济概况竹溪县辖7镇8乡,5个国营综合农场和4个国营林场。

324个行政村。

据2013年年报统计,全县总人口373,094人,农村人口337,902人,乡村总户数71,305户。

截至2013年,竹溪县有国土面积331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8%。

耕地35.2568万亩,占全县版图面积的6.9%,其中水田8.6220万亩,旱地24.6348万亩;

林地390.6825万亩,占78.68%。

园地6.6986万亩,占1.34%;

水面6万亩,占1.2%;

其它用地8.02万亩,占1.6%;

未利用地51.09万亩,占10.28%。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4.9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2.2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73.3%,总产量22.78万吨,单产366kg;

油料作物面积22.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6.7%,总产量2.34万吨,单产103kg。

据2013年统计年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2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亿元,同比增长17.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422元、5091元,同比增长13.5%、14%。

全县农业总产值20.7亿元,其中:

种植业产值16.4亿元,占农村总产值79.2%;

牧业产值4.3亿元,占农村总产值20.8%。

农业人均纯收入3484元。

1.3.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竹溪县水域属堵河水系,有竹溪河、汇湾河、万江河3大河流。

全县有大小河流191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条,年均径流量35.2亿m3。

竹溪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2.54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6.81亿m3,平均产水模数为68.4万m3/km2。

全县建有中小型水库34座,最大库容23亿m3。

截止2013年底统计,全县现有水利设施的蓄、引、提水能为0.68亿m3,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仅占水资源总量的3.01%。

根据2008年年报及实地调查统计,2009年水利工程设施供水量9342万m3,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7818万m3,占水利工程供水的84%;

提水工程供水量530万m3,占水利工程供水的6.7%;

城镇生活及工业供水量为994万m3。

2010年国民经济各部门总用水量9342万m3,占2010年天然径流量的3.9%;

占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4.2%;

农业用水量6567万m3,占总用水量的70.3%;

工业用水分乡镇工业用水和一般工业用水,乡镇工业用水86万m3,一般工业用水216万m3,工业用水总量为302万m3,占总用水量的3.2%;

农村人蓄用水量796万m3,占总用水量的18.0%;

城镇生活用水量(含城镇公共用水)274万m3,占总用水量的6.2%。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在十一五期间,全县按照十一五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积极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一五期间共建饮水安全工程68处(包括新建集中供水工程、改扩建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75万人。

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建饮水安全工程77处(包括新建集中供水工程、改扩建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2.4万人(参见表1)。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大力实施,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总体状况有较大改善,现有1000~5000吨规模水厂4处,供水规模4440m3/d;

200~1000吨规模水厂27处,供水规模13,200m3/d;

20~200吨规模水厂113处,供水规模24,140m3/d;

总计现有水厂工程144处,供水规模24,140m3/d,受益人口22.15万人。

现状情况下,农村集中供水(供水规模2T以上或供水人口20人以上)人口25.81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76.38%;

自来水供水人口1.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3%;

分散供水人口1.55万人,占农村人口比例4.6%。

3.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3.1.工程规划布局不够完备,考虑因素欠全面竹溪县地处山区,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

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和建设的经验不足,导致局部工程规划不完备,存在饮水安全工程与人口的分布特点、居住地形地貌环境、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用水保证量等考虑不够的问题。

3.2.建设标准偏低,提质升级任务重在前期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有限,待解决安全饮水的人口基数过大,导致建设与布局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摊大饼现象,以解决农村人口迫切需要的饮水难的问题,因此建设标准偏低,按现行标准来看,很多水厂均必须提质增效,方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要求。

3.3.工程规模偏小,难以专业化管理,难以保证水质和水量由于在“十一五”初期阶段,没有积累太多相关工程建设的经验,在规划阶段则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建设,基本上实行一个行政村一处水厂的建设形式。

直接导致了水厂建设规模偏小、建设标准偏低,水厂在日后的运行和维护困难,无法达到解决当地饮水安全的实质目标。

一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或分散供水工程还存在拦水建筑物不规范、沉沙池不标准(有的根本没有)、过滤条件简陋、没有消毒设施、管道条件差(管径小、埋深浅等)等综合问题。

3.4.村镇布局调整,供水设施亟需配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部分村镇人口向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区域集中,导致部分村镇布局调整,原有的供水设施不满足日益发展的集镇化扩大的需要。

3.5.水资源保护与水质检测薄弱,水质安全保障不足由于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复杂,规模小、分布广,水源地保护难度大。

加之在规划设计时观念与认识上的不足,只注重了工程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忽视了水资源保护与水质检测工作,导致部分工程建设后,检测设施缺乏,水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水源质量下降,这些都直接影响供水水质,影响安全供水。

3.6.基层技术力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农村基层技术力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在前期建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导致部分水厂因为管理问题导致供水保证率不足,水质不满足要求。

4.发展规划思路分析4.1.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面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饮水工作的要求,从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等实际要求出发,以全县为单元整体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通过配套改造、升级联网与管网延伸,以及新建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安全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障程度,提高水质合格率,改善农村供水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2.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对全县除城关镇以外的所有范围,采取管网延伸、改扩建现有供水工程、新建集中供水工程、提升水厂技术、对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进行标准化改造等综合措施,新增一部分受益村,使受益范围基本涵盖全县所有行政村。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全县农村的自然、社会、经济、水资源等条件以及村镇发展需要,合理选择水源、供水范围、工程型式、供水规模和水质净化措施。

重点实施农村水厂的升级改造(管网配套、水处理工艺改进、消毒设备配备等)、城镇自来水厂延伸工程,以及新建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小型分散供水工程,并运用自动化控制和现代信息管理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发展水平和普及率。

(3)注重保护,强化水质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水源地选择,严格水源地保护,与环保局紧密配合,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确定所属水功能区划,使水源地保护有法可依,从而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

同时,在供水工程的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注重净化、消毒设施的配备,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明确相应规模的水厂应具备的检测项目和相应检测设备,落实使用和管理人员,完善监测制度,确保供水工程的水质合格。

(4)长效管理,持续运行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新思路,落实建设与管护主体,完善运行管护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工程水价,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和多渠道筹集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建立完善工程长效的运行机制,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建设管理任务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引入市场机制,出台和完善财政支持等相关政策,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

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调动农民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积极性。

4.3.规划的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要求,根据水资源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完善工程布局;

通过管网延伸、改扩建工程、新建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技术提升工程,以及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标准化改造,完善工程设施;

通过强化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提高水质合格率;

通过加强政府监管、规范供水单位管理、建立工程运行养护维修保障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从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促进工程长效运行。

在规划时本着“充分利用、适度规模、统一配置、确保水质”的指导思想,规划技术路线可概括为:

“一延、二建、三改、四标准化”。

即尽可能利用县城关水厂、乡镇水厂和中心水厂等较大规模的已建水厂进行管网延伸;

对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新建较大规模的水厂;

对原有一定软硬件基础、水源条件又好,但工程有待更新改造与续建配套的工程进行合理改造;

对水厂进行标准化改造,确保水厂净化、消毒、水质检测设施与水厂规模相适应;

同时加强管理,提高用水户参与热情,确保工程建设好、管理好、长期运用效果好。

4.4.规划的目标任务针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还存在的工程规模相对较小、建设标准较低、供水保证率不高、水源保护和水质监管薄弱以及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今后的规划建设期间,通过管网延伸、小水厂整合、配套改造、升级联网及新建规模化水厂等措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水质合格率、自来水入户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求实现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合格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供水水质达到国家GB5749-2006标准,水量、水压达到SL310-2004技术标准。

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

4.5.规划总体布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划的制约,按照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的思路进行规划,充分挖掘现有城镇水厂或中心村水厂的供水潜力,采取管网延伸扩大供水范围。

对水源条件良好,但水厂设施简陋,供水能力有限的水厂进行更新改造扩大供水范围。

对水源条件良好,人口相对集中,但尚无骨干供水工程的区域新建水厂。

对水源条件良好,水厂规模和受益区合适,但水厂在降浊度和消毒等方面有缺陷,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

第四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探讨1工程概况凌源市位于辽、冀、蒙三省交界,农村人口约52万,长期以来一直是干旱缺水的地区,饮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但是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凌源市部分农村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仍未得到有效保障,所以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

本次工程以省水利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辽水饮水[2012]349号)文件、2015年朝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计划表、《凌源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以及《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