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96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1项。

引进科研经费由2007年的33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360万元。

建立了“河南省隧道与地下工程”院士工作站和9个市级科研机构,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天瑞集团、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

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是河南省首批与国外500强高校开展本科交换生项目的高校之一。

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开办专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4个,在校学生982人。

对外交流广泛开展,聘请外国专家的质量整体提高。

5.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现有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实验中心)49个。

完成了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400万欧元建设实验室项目,争取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2000万元。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4928万元,生均5500元,校内实验室(实习基地)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0万册,电子图书90万册,建有中文数据库6个,外文数据库1个。

科学合理安排校园基本建设,投入6.85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1.16万平方米,形成3个教学区、4个独立家属区、1个校办工厂区的校园格局。

学院总占地面积2232.3亩,总建筑面积82.5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29.6万平方米。

6.学生工作成绩斐然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辅导员培训,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贯彻实施,严格学生管理,加强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洛阳牡丹花会、世界邮展、上海文化旅游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的演出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展示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良好的社会赞誉。

在全国“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设计大赛等重大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24项,省部级奖励293项,地厅级奖励228项。

健全学生资助体系,落实资助政策,完善资助措施和奖励机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关心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生源质量逐年提升;

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加强就业市场开发和指导,不断加大就业工作投入,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7.制度建设初见成效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和出台了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细则、教学教辅部门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进一步推进院务公开的通知、关于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及教学、科研、财务、学生等管理文件。

实行科学管理,理顺并完善内部组织结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建立健全科学的咨询、决策、执行、监督系统;

实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在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政策咨询中的作用。

理顺人事、财务、资产关系,稳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适应我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后勤服务体系,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

8.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2010年召开第一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型优质本科院校步伐”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全院广大党员的斗志,增强了办好学院的信心。

通过在全院党员中陆续开展“十七大”精神宣传贯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等活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素质明显提高,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在总结“十一五”期间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本专科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二是学科建设刚刚起步,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重点学科、特色专业还不够突出;

三是师资队伍需进一步加强,教职工队伍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短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亟待提高,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是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财务压力较大,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二、“十二五”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十二五”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1.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地位,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遵循教育规律,关注社会需求,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建成合格本科院校的基础上,使我院初步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教学型优质本科院校。

2.发展方针

“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凸显特色、提高质量”的发展方针。

育人为本。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严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改革创新。

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依法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强化监督,充分发挥学术力量在办学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是先导,保证教学工作在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完善岗位设置与管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政策机制。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为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注重内涵。

积极调整办学层次与学科专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

继续保持办学规模在全省高校中的比较优势。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学科结构,构建有特色、高质量的本科教育体系。

加强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本科专业,适度保留优势专科专业,办学形式多样化。

优化师资结构,构建具有引领作用的学科梯队,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凸显特色。

坚持特色发展,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

发挥办学基础和资源配置的作用,紧紧抓住建材特色,为建材行业服务。

紧紧抓住洛阳地域文化优势,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通过调整传统学科专业方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凸显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

提高质量。

树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教育发展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始终坚持质量立院,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国家、省、院三级质量工程项目。

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把办学资源配置和学院的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质量上来。

(二)“十二五”学院发展的主要目标

1.稳定办学规模

稳定规模,优化结构。

在校生规模26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人。

2.优化学科布局

坚持本科教育为主体,适度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

到2015年,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本科专业达到35个。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构建以建材为特色的学科群。

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改革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

建设3个以上省级重点学科,5个院级重点学科,10个以上院级重点培育学科。

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模式和机制,开展与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争取实现专业硕士培养的新突破。

3.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育教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

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

加强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重视过程监控,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争取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成果10项,教学成果奖5项。

4.增强师资力量

紧紧抓住吸引、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改革用人和分配机制,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加强教师考核。

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师资总量平稳增长,质量水平大幅度提升。

到2015年,专任教师达到1500人,正高职称教师达到1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35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

大力开展教师的实践培训,90%以上的青年教师应具有1年以上工程或者社会实践经历。

5.强化科技创新

整合科技资源,创新组织模式,加大重大项目培育,建设跨学科、跨领域团队,推动产学研密切结合。

积极与海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技绩效评价机制,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搭建2个以上省级科研平台,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80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项。

到2015年,年度科研总经费达到2000万元。

6.改善办学条件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实验室、图书资料建设,完善各校区功能,改善办学条件。

投入8000万元改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从1.5亿元增加到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新增40万册,电子图书新增110万册,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

投资3亿元,完善校园基础项目建设,新增教学行政用房8.9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38.5万平方米。

洛阳理工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目标

在校生总人数

26000

其中:

本科生人数

20000

专科生人数

6000

省级重点学科

3

院级重点学科

5

院级重点培育学科

10

本科专业

35

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

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专任教师人数

1500

正高级职称教师人数

130

具有博士以上学位教师人数

350

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

180

省级科研平台

2

奖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30

年引入科研经费(万元)

2000

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亿元)

2.0

教学行政用房(万平方米)

38.5

馆藏纸质图书(万册)

210

电子图书(万册)

200

三、“十二五”学院发展的任务

(一)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本科教育体系

学科专业结构是学院未来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框架,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

发挥传统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服务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加强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以工学为主,积极发展支撑工科的应用理学,以优势学科专业为建设重点,带动其他学科专业,逐步形成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明显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

大力发展本科教育,实现办学层次的根本转变。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保留特色鲜明、具有示范作用、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科专业。

逐步形成本科为主,专科为辅的本专科专业结构层次。

大力推进专业建设。

充分发挥行业和地方建设优势,优化专业结构,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争取建设成5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

每年投入100万元,支持质量工程建设。

以依法、规范、诚信为原则,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逐步拓宽专业,提高办学层次,稳步发展学历教育。

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大联合办学力度,积极开展远程网络教育。

2.加快重点学科建设,凸显建材办学特色

发挥传统学科优势,凸显建材办学特色。

充分发挥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优势,凝练材料学科方向,并与功能材料、金属材料等进行融合、提升,把材料学科建成特色明显、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省内一流的省级重点学科。

加强工学学科建设,打造以建材为特色的学科群。

将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体系建设结合,保持传统的工科优势,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

打破学科壁垒,鼓励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等与材料学学科交叉、提升,打造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以建材为特色的学科群。

注重其他学科专业的培育,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和特色专业。

鼓励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构建重点学科建设体系。

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分层分批次进行,每批次建设周期为3年。

第一层次的建设目标是省级重点学科,主要院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重点资助、重点建设,使其在人才培养、教学和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达到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省内一流的重点学科水平。

第二层次的建设目标是院级重点学科,主要从院级重点培育学科中,培育、筛选、形成5个院级重点学科,使其成为我院的特色学科,并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特色鲜明的省重点培育学科。

每年投入不少于150万元,经过2个批次的建设,建成3个以上省级重点学科,5个院级重点学科,10个以上院级重点培育学科,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以省级和院级重点建设学科为骨干的学科建设体系。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立足“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处理好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个性教育与共性培养的关系、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自身特点,以促进学生协调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标准,明确培养特色定位。

以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为切入点,贯彻“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素质培养有机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突出实践教学,优化课程结构,逐步构建多规格、模块式、立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本科教育导师制,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开展科研方法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制作大赛等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尝试学院和企业共同培养模式。

以服务建材行业为主体的专业,可根据行业科技发展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调整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毕业设计模式,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工程能力。

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要求,与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宗旨,以先进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观念为指导,结合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立足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对大学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五”期间,通过省级教学成果鉴定项目40个,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

(二)优化师资结构,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遵循“立足于培养、着眼于提高、高起点引进”的方针,以高层次和后备人才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扩大数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大力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提升人才汇集力。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总体素质

师资总量平稳增长,质量水平大幅度提升,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总体规模:

生师比达到18:

1以下,专任教师达到1500人,教师队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80%以上。

职称结构:

教师队伍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8%,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26%。

按照学科专业建设及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不同要求,学科之间的职称结构比例有所区别。

省级重点学科的正高比例可达到10%,副高比例可达到28%。

学历结构: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25%。

省级重点学科的博士比例达到40%以上,院级重点学科的博士比例达到30%以上。

学缘结构:

进一步改善学缘结构,引进人才向国外和省外重点院校毕业生倾斜。

积极推进教师在职培训,专任教师中具有1年以上国内外研修经历的比例达到15%以上。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教师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重要内容。

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3.创新举措汇聚高层次人才,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突破

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和校内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力争重点学科领军人物的引进和培养实现突破。

依托院级重点学科,实施“河洛学者”院级特聘教授计划,5年内引进和培养10名左右优秀学术带头人,使院级重点学科达到省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加强学术带头人后备队伍建设。

依托省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国家和省级创新人才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学科梯队中具备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优秀学术骨干。

采用选派到国内外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专业、师从一流导师学习深造等方式,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国内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的后备人才。

4.实施团队建设计划,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围绕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各类创新平台,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设立创新团队建设基金,支持创新团队的建立及运作。

5年内,打造5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力争实现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突破。

实施“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以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为载体,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努力构建国家级、省级和院级3个层次的教学团队。

通过由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课程组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形成省、院级教学团队建设制度。

逐步建立教学、科研、技术兼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

5年内,建设3支省级教学团队,争取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突破。

5.实施“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实现人才队伍水平整体升级

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依托河南省“555人才工程计划”和“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每年评选10名左右院级青年骨干教师。

采取政策倾斜、重点支持、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方式,逐步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

通过派出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知名科研院所研修、为其配备学术指导导师、研究团队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培养责任制度。

围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施青年教师指导教师制度。

由系(部)学术委员会和学科带头人选派导师,重点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实施工程训练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为培养适应工程教育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青年教师,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各系(部)和学科应在相关的科研院所、企业或者事业单位设立培训点。

重点选派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培训,打造一支“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

到2015年,90%以上的青年教师应具有1年以上的工程和社会实践经历。

实施国际学术交流计划。

拓宽教师出国培训渠道,通过公派、公派自费和自费等形式,推进优秀教师到国外开展研修与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发展动态,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